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含答案
人教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
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镁粉用作烟花和照明弹 D.铜丝用作电线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瓷碗破碎 B.粮食酿酒 C.甘蔗榨汁 D.白醋挥发
3、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沸点 B.溶解性 C.稳定性 D.导热性
4、生活处处有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果榨成果汁 B. 豆浆变酸 C. 蔗糖溶于水 D. 汽油挥发
5、下列是蜡烛燃烧实验中对相关现象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
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碳化变黑
C.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人体吸入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氧气: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
②二氧化碳: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③水蒸气:吸入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7、下列关于仪器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试管用作反应容器 B.量筒用作反应容器
C.玻璃棒用来过滤时引流 D.托盘天平用来称量物质质量
8、小文在家中利用下物品:试管、烧杯、煤气和煤气炉、托盘天平、筷子、铁钉、食盐、食醋、石灰水、牵牛花汁、水、饮料吸管、胶头滴管、小勺,只利用这些物品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的不同
B.探究牵牛花汁是否可作指示剂
C.探究加速食盐溶于水的有效方法
D.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9、(双选)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气体从b端通入空瓶,可收集氧气
B.在瓶内装澄清石灰水,可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满水,气体从b端通入,可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
D.瓶内装部分水,b端接氧气钢瓶可观察是否有氧气输给病人
10、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 )
A. 功能材料的制造 B. “神舟十一号”飞船飞天轨道的设定
C. 农药化肥的研制 D.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1、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纯度再点燃,以免发生爆炸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C.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处加热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插入水中,后用双手紧握试管
12、取用粉末状固体化学药品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
A.滴管 B.研钵 C.药匙 D.镊子
13、下列生活里的常见现象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B.冰箱中放入木炭后,异味消失
C.自行车淋湿一段时间后出现锈渍
D.夏天带到学校的咸菜表面有时出现食盐
14、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在常温下挥发 B. 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C. 冰雪融化于水 D. 块状蔗糖研磨成粉末
15、下列实验记录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10.15g NaCl
B.用100mL烧杯量取75mL蒸馏水
C.实验测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1/5
D.150mL酒精和50mL蒸馏水混合在一起,得到约198mL酒精溶液
16、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的操作中正确的有( )
①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再加热②加热时,为防止试管脱滑,应使试管底部放在灯芯上加热
③烧得过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会破裂
④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先进行预热,方法是在火焰处上下转动
⑤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应把灯焰固定在固体部位加热
⑥给液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切不可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③④(9⑥
二、填空题。
17、化学研究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18、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时,除了要控制两种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下列实验操作均有错误,请指出图中的错误并予以指正:
(1)A中的错误: 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_ 。
(2)B中的错误: 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_ 。
(3)C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 。
(4)D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改正: __________ 。
20、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里(填仪器名称)。
(2)准确量取8毫升水时,使用的仪器有量筒和 。
(3)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的操作是 。
21、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
(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
(3)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 ;
(4)用嘴吹灭酒精灯 。
三、简答题。
22、是不是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四、科普阅读题。
23、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央视3.15晚会曝光黄金行业乱象,所谓的千足金,很多都没达标,而是添加了另一种元素,叫做“铱”。铱在化学元素周期表当中与黄金紧挨着,它的密度与黄金非常地相似,但它的价格是黄金的五到十分之一。有的厂家就把这个铱掺杂到黄金当中,做成首饰来卖给消费者,铱是银白色金属,硬而脆。密度22.42克/厘米3,熔点2410±40℃,沸点4130℃.铱化学性质很稳定,是最耐腐蚀的金属,对酸的化学稳定性极高。常用于制作钢笔笔尖,汽车工业界,铱可用于制作高档次火花塞的放电极,其性能优于铜质火花塞。
铱的物理性质:(1)___ ;(2)___ ;
(3)___ ;(4)___ ;(5)___ 。
铱的化学性质:___ 。
铱的用途:(1)___ ;(2)___ 。
五、实验题。
24、某研究小组在燃着的蜡烛上方放一冷碟(如图所示),发现碟子底部变黑,为了研究该黑色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黑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石蜡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熔点低,不溶于水,常用于制作蜡烛或润滑剂,石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时有炭黑生成。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黑色固体是生成的二氧化碳;
乙同学:黑色固体是未燃烧掉的石蜡;
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1)甲同学的猜想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小江同学将碟子底部的黑色固体收集起来,点燃后发现黑色固体能燃烧,生成了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了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含答案
人教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
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镁粉用作烟花和照明弹 D.铜丝用作电线
【答案】C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瓷碗破碎 B.粮食酿酒 C.甘蔗榨汁 D.白醋挥发
【答案】B
3、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沸点 B.溶解性 C.稳定性 D.导热性
【答案】C
4、生活处处有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果榨成果汁 B. 豆浆变酸 C. 蔗糖溶于水 D. 汽油挥发
【答案】B
5、下列是蜡烛燃烧实验中对相关现象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
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碳化变黑
C.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C
6、人体吸入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氧气: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
②二氧化碳: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③水蒸气:吸入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A
7、下列关于仪器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试管用作反应容器 B.量筒用作反应容器
C.玻璃棒用来过滤时引流 D.托盘天平用来称量物质质量
【答案】B
8、小文在家中利用下物品:试管、烧杯、煤气和煤气炉、托盘天平、筷子、铁钉、食盐、食醋、石灰水、牵牛花汁、水、饮料吸管、胶头滴管、小勺,只利用这些物品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的不同
B.探究牵牛花汁是否可作指示剂
C.探究加速食盐溶于水的有效方法
D.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答案】D
9、(双选)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气体从b端通入空瓶,可收集氧气
B.在瓶内装澄清石灰水,可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满水,气体从b端通入,可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
D.瓶内装部分水,b端接氧气钢瓶可观察是否有氧气输给病人
【答案】A,D
10、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 )
A. 功能材料的制造 B. “神舟十一号”飞船飞天轨道的设定
C. 农药化肥的研制 D.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答案】B
11、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纯度再点燃,以免发生爆炸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C.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处加热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插入水中,后用双手紧握试管
【答案】B
12、取用粉末状固体化学药品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
A.滴管 B.研钵 C.药匙 D.镊子
【答案】C
13、下列生活里的常见现象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B.冰箱中放入木炭后,异味消失
C.自行车淋湿一段时间后出现锈渍
D.夏天带到学校的咸菜表面有时出现食盐
【答案】C
14、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在常温下挥发 B. 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C. 冰雪融化于水 D. 块状蔗糖研磨成粉末
【答案】B
15、下列实验记录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10.15g NaCl
B.用100mL烧杯量取75mL蒸馏水
C.实验测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1/5
D.150mL酒精和50mL蒸馏水混合在一起,得到约198mL酒精溶液
【答案】D
16、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的操作中正确的有( )
①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再加热②加热时,为防止试管脱滑,应使试管底部放在灯芯上加热
③烧得过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会破裂
④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先进行预热,方法是在火焰处上下转动
⑤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应把灯焰固定在固体部位加热
⑥给液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切不可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③④(9⑥
【答案】C
二、填空题。
17、化学研究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答案】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实验
18、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时,除了要控制两种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加入饱和石灰水的量
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石灰水很快变浑浊,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19、下列实验操作均有错误,请指出图中的错误并予以指正:
(1)A中的错误: 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_ 。
(2)B中的错误: 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_ 。
(3)C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 。
(4)D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改正: __________ 。
【答案】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 瓶塞倒放在桌面上
直接加热烧杯内的液体且烧杯内液体超过烧杯容积的
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且液体不超过烧杯容积的
把块状固体直接扔进竖直的试管中
试管平放,块状固体置于试管口,然后慢慢竖起来,使固体滑入试管底部
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伸入了试管内部
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该垂直于试管的正上方
20、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里(填仪器名称)。
(2)准确量取8毫升水时,使用的仪器有量筒和 。
(3)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的操作是 。
【答案】(1)细口瓶
(2)胶头滴管
(3)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21、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
(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
(3)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 ;
(4)用嘴吹灭酒精灯 。
【答案】(1)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2)药液流出腐蚀标签
(3)可能会捣碎试管
(4)发生火灾
三、简答题。
22、是不是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答案】有发光、放热产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爆炸。
四、科普阅读题。
23、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央视3.15晚会曝光黄金行业乱象,所谓的千足金,很多都没达标,而是添加了另一种元素,叫做“铱”。铱在化学元素周期表当中与黄金紧挨着,它的密度与黄金非常地相似,但它的价格是黄金的五到十分之一。有的厂家就把这个铱掺杂到黄金当中,做成首饰来卖给消费者,铱是银白色金属,硬而脆。密度22.42克/厘米3,熔点2410±40℃,沸点4130℃.铱化学性质很稳定,是最耐腐蚀的金属,对酸的化学稳定性极高。常用于制作钢笔笔尖,汽车工业界,铱可用于制作高档次火花塞的放电极,其性能优于铜质火花塞。
铱的物理性质:(1)___ ;(2)___ ;
(3)___ ;(4)___ ;(5)___ 。
铱的化学性质:___ 。
铱的用途:(1)___ ;(2)___ 。
【答案】(1)铱是银白色金属 硬而脆 密度22.42克/立方厘米
熔点2410±40℃ 沸点4130℃
(2)铱化学性质很稳定,是最耐腐蚀的金属,对酸的化学稳定性极高
制作钢笔笔尖 制作高档次火花塞的放电极
五、实验题。
24、某研究小组在燃着的蜡烛上方放一冷碟(如图所示),发现碟子底部变黑,为了研究该黑色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黑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石蜡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熔点低,不溶于水,常用于制作蜡烛或润滑剂,石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时有炭黑生成。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黑色固体是生成的二氧化碳;
乙同学:黑色固体是未燃烧掉的石蜡;
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1)甲同学的猜想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小江同学将碟子底部的黑色固体收集起来,点燃后发现黑色固体能燃烧,生成了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了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答案】【猜想与假设】 黑色固体是生成的炭黑
【交流讨论】(1)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 (2)石蜡是白色固体,不是黑色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