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老山界》第一课时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老山界》第一课时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6 14:0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跨越人迹罕至的大草地
老山界 陆定一
1.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把握文本主要内容。
2.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3.初步感受红军坚强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
.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中国共产党宣传战线的领导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大学,后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政治部宣传部长。见过后,任中共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作者简介
.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8万6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越过广西东北角的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堑,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本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这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写作背景
.
读读写写
xiē
pān


qiào
hān
guàn

歇歇脚
攀谈
苛捐杂税
呜咽
峭壁
酣然入梦
灌输
骨碌
咀嚼
gū lu
惊惶:
攀谈:
奇观:
矗立:
细切:
惊慌。
闲谈。
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高耸地立着。
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呜咽:
澎湃:
鼓动:
索性:
灌输:
(流水、丝竹等)发出凄切的声音。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
表示直截了当;干脆。
输送(思想、知识等)。
酣然入梦:
畅快地入睡。
.
1.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活动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2.文章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部分(1自然段):
第二部分(2自然段到32段): 。
第一层:(2~10)
第二层:(11 ~ 32)
第三部分(33)
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山脚访瑶家。
红军翻越老山界。
(1)在“之”字拐的路上;(2)山腰露宿;(3)攀登雷公岩;(4)继续登山,到达山顶;(5)山顶所思。
写作者的感受。
.
活动二:再读课文 厘清顺序
阅读时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活动的词句,完成表格并概括文章的记叙顺序。
.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 动
第 一 天 下午
天黑
夜里
半夜
第 二 天 黎明以后
下午
瑶民家
瑶家大嫂
攀谈,宣传红军政策,使瑶民理解了红军。
山脚下
红军战士
准备爬山
半山腰
红军战士
夜行军
山路上
红军战士
半夜露宿
雷公岩
红军战士、医务人员
翻越雷公岩
山顶
红军战士
任务完成,征服老山界
时间变化、地点转移为序,使得翻山的整个经过十分清晰;同时事件之间的关系也就合情合理,易于了解。
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空间转移的顺序来叙述,同时又很善于穿插,使得行文前后照应,也更加生动。
如开头写登山时,“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到天黑时看见火把,领教了山势的陡峭,这就解释了之前部队行进缓慢的原因,等到夜间通知就地露宿,读者便能猜到前面的道路必定更加险峻,果然第二天早上就看见雷公岩的“几乎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以及夜间过不去的马匹。
又如,前面只写决定要翻越老山界,而且非常匆忙,要连夜行军,第二天又传来命令要求“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为什么?直到文章临近结尾,写“我”再山顶上听到枪声,猜测在昨天出发的地方,红军的后卫部队正在与敌人开火,可见敌人的追击是非常紧迫的,这就解释了前面急行军的原因。这样前后照应,既把事情的经过写的曲折、又吸引力,同时也写出了长征大军中一个普通个体的真实感受。
下午、傍晚
山沟
山脚
山腰
上山路上
山顶
天黑
夜里、半夜
黎明
下午两点
与瑶民攀谈向前行动
开始登山
露宿冻醒
翻越雷公岩
休息准备下山
本文是以 变化和 转移的顺序来记叙完整事件的。
时间
空间
图示登山
.
1.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在课文中勾画出有关的句子来。
活动三:精读课文 合作探究
困难一:山高路险行路难
①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从上下两个角度写火把不同的样子,细致生动地突出了红军翻越老山界之难。
②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
用火把形成的“之”字形的景象表现老山界山势险峻、迂回曲折的特点。
③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通过写马摔下悬崖后脚骨断裂,从侧面表现出雷公岩的陡峭。
困难二:重装行军补给难
休息条件差
粮食短缺
补给难
伤员病员
马匹同行
就在这里睡觉 怎么行呢 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 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 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
肚子很饿,气力不够。
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
困难三:后有追兵
队伍急行军
阻击追兵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
悬崖峭壁
山高路险
边急行军
边阻击敌人

山路高险
重装行军补给难
后有追兵
休息条件差
粮食短缺
2.面对重重困难,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①“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大家还能笑出来,表现了红军战士顽强不屈的斗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打趣逗笑
奋勇登山
②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横着心”既表现了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又体现了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 。
“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了,又表现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
“缀”字在这里指装饰,生动传神而又有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了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
酣然入梦
观赏夜景
②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横着心”既表现了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又体现了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 。
“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了,又表现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
“缀”字在这里指装饰,生动传神而又有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了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
酣然入梦
观赏夜景
③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鼓”字含有战胜自身某种弱点(文中指“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从而迎战艰难险阻的意思,表现了红军坚毅、顽强和无畏的精神。
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抢”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用在红军身上是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抢”字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情形。
鼓着勇气
继续前进
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讥笑敌机毫不畏惧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山比作“矮子”,表面上写的是站在山顶上向下看时山显得很小的样子,实际上表现的是战士们对困难的蔑视和战胜困难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
表现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打趣逗笑
奋勇登山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山高路险
重装行军补给难
后有追兵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起勇气、继续前进
态度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红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鸣咽(yè) 蜷曲(juǎn) 道谦(qiàn)
B.惊惶(huáng) 澎湃(péng) 咀嚼(jué)
C.悬崖(yá) 闪铄(shuò) 篱笆(lí)
D.欺诲(wǔ) 点缀(zhuì) 酣睡(hān)
【答案】B
【解析】A.juǎn—quán,谦—歉;C.铄—烁;D.诲—侮
课堂练习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宿营地 酣然人梦 惊滔骇浪
B.歇歇脚 百练成钢 苛捐杂税
C.鱼水情 不可捉摸 再接再励
D.运输员 寒风凛冽 层峦叠嶂
【答案】D
【解析】A.惊滔骇浪—惊涛骇浪。B.百练成钢—百炼成钢。C.再接再励—再接再厉。
课堂练习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2)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3)我们顶着天啦!
(4)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答案】(1)比喻;(2)比喻;(3)夸张;
(4)拟人、反问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梳理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了解了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了红军翻山过程中的困难以及他们面对困难所表现出的坚强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配套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