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土地的誓言》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土地的誓言》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6 14:16:2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9张PPT)
点击观看视频MV《松花江上》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1.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2.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学习目标
端木蕻良,(1912.9.25—1996.10.5)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于是他们中的富有民族感情的年轻人带着对故土的怀念,饱含着故土陷落、山河破碎的悲愤,广泛描绘了发生在那片广漠、肥沃的黑土地上面的苦难与挣扎、觉醒与奋起。作为他们中的一员,作者怀着浓浓的乡愁及悲愤之情,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写下了此文。
端木蕻良
炽痛
胸膛
喷涌
泛滥
白桦林
谰语
怪诞
亘古
默契
田垄
蚱蜢
嗥鸣
山涧
斑斓

丰饶
污秽
hónɡ
chì
tánɡ
pēn
làn
huà
háo
jiàn
lán
niǎn
ráo
huì
lán
dàn
ɡèn

lǒnɡ
zhà měnɡ
读读写写
【挚痛】 诚恳而深切。
【嗥鸣】 (野兽) 大声嚎叫。
【斑斓】 灿烂多彩。
【谰语】 没有根据的话。
【亘古】 远古。
【污秽】 肮脏的东西。
【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默契】 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 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田垄】田埂,用来分界并蓄水。
【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活动一: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2.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录音,体会作者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
抒发了作者因失去故乡而忧伤、愤怒之情。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故乡而战斗、牺牲的坚定信念。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朗读语段,思考:这里铺陈了许多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有怎样的效果?并请用“这是一方 的土地,表现在 ,可见作者故乡的 ”的句式表达。
3.有感情朗读
朗读指导:长句舒缓悠长,短句节奏明快,排比手法的运用更是加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例如:这是一方美丽的土地,表现在“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描绘出作者多姿多彩的故乡,令人喜爱。
这是一方富饶的土地,表现在“黑色的土地”“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可见作者的故乡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曾经的土地
广袤
富饶
生机
“九一八”之前
美丽
埋葬
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感受东北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
“九一八”之后
炸毁南满铁路
屠杀百姓
流离失所
杀人如麻
第一段 “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内心为之沸腾。
第二段 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即使牺牲也无所畏惧。
4.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述。(第一段:“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第
二段:“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丰饶……”)
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直接抒情。
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前者选取
东北特有的物产,并采用景物的叠加,应用排比,加
强了对读者情感的冲击力;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
景物,但没有采用排比的手法。
活动二:品读课文 赏析语句
1.“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在结构上总领第①段,在内容上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炽痛的热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泛滥”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泛滥”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一般含贬义,这里贬义褒用,表明作者的感情像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四下奔流,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激愤狂放的心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3.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你认为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
作者如数家珍,列举了这些富有东北地域特征的景
色、物产,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留恋和炽痛的热爱,也加大了对读者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
4.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
5.怎样理解“不得不回去”“应该回去”“必须回去”这三个短语表达的意思?
“不得不回去”带有强迫的意味,“应该回去”表示理所当然,“必须回去”则带有命令的口气。这三个短语语气逐渐加强,态度愈加坚决,情感表露也愈加浓烈。
6.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
“红熟的浆液”指作者的感情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强调精神与土地的契合,体现出作者对土地的无限热爱之情。运用比喻手法,把“红熟的浆液”比作作者沸腾的热血,表达了作者与故乡密不可分的亲密之情,须臾不可分割。
7.“埋葬”在句中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埋葬”表明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表达了作者沉重的感情和悲愤的心绪。
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面对被埋葬的土地,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呢?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放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人称的变化是情感变化的结果。
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的一步步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
这在修辞上叫“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有感情朗读 体会深情
活动三:课文的抒情方式
这篇课文在艺术上体现了端木蕻良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那就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的情感打动人心
几个突出的特点是:
1.直接倾诉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并
且将土地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比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唤着手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像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得到加强,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的共鸣。
活动三:课文的抒情方式
2.选择有特色、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 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比如“我想起那参天来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白桦林、奔马群、蒙古狗、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活动三:课文的抒情方式
3.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例如“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等处。
活动三:课文的抒情方式
4.课文中有忧伤、舒缓的回忆,有强烈急切近乎呐喊的誓愿,叙述的方式和内在感情的起伏表里相应,形成文章的波澜与节奏。以“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一段文字为例,先是以平静的叙述,一组对句强调“我”与土地不可分离的关系。
接着,是一个总结性的语句:“我不能离开她。”从“在故乡的土地上”到“多么丰饶”,这一段话回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感情舒缓,境界优美,令人几乎忘却了现实的伤痛。由衷的沉醉之后,却以一句“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急收,思想跳回到现实当中,发出坚强的誓言:“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至此,情绪渐强,达到高潮:“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这些艺术特点都要结合语言揣摩才能更细致地体会得到。
中华民族正走在上伟大复兴的路上,任重道远!祖的腾飞,需要在座每一位同学的努力和拼搏。最后我们一起朗诵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中部分语句,愿你们铭记于心!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课堂练习
1.红色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挚痛(zhì)胸膛(táng) 泛滥 (làn) 亘古(héng)
B.白桦(huā)呻吟(yín) 碾谷(niǎn) 镐头 (gǎo)
C.斑斓(1án) 召唤(zhào) 谰语(1án) 嗥鸣(áo)
D.山涧(jiàn) 浆液(jiāng) 怪诞(dàn)污秽(huì)
【答案】D
【解析】A有误,亘古(gèn);B有误,白桦(huà);C.嗥呜(háo);故选D。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 )
(2)狐仙姑深夜的谰语。( )
(3)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
【答案】(1)诚恳而深切(2)没有根据的话
(3)肮脏的东西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语句理解词语。要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要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如“挚痛”修饰“热爱”,所以是“诚恳而深切”的意思。“谰语”的语境义是“没有根据的话”。“污秽”在这里是指肮脏的东西。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C.题目《土地的誓言》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D.本文的写作时间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时。
D
【解析】本文的写作时间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
课堂小结
这篇散文以饱含深情语言,回忆了故乡的景物,追忆了自己成长的足迹,显示了与土地密不可分的关系,既有对故土的深情赞美,也暗含有家难回的忧伤愤怒和思念,更有面对土地发出的坚定誓言,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配套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