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短文两篇》 第二课时《爱莲说》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 《短文两篇》 第二课时《爱莲说》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6 14:18:0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2张PPT)
短文两篇
爱莲说
周敦颐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3.学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新课导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周敦颐
爱莲说
作者简介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年),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代表作】
《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写作背景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字词积累
蕃 淤泥 濯
清涟 亵玩 鲜
fán

xiǎn
lián
zhuó
xiè
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题解
《爱莲说》是通过咏物来说明道理的。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阅读指导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疏通文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沾染(污秽)。
靠近赏玩。
洁净地挺立。
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
语气词。
疏通文意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茎梗中间贯通,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可以远远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疏通文意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叹词,表示感慨。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人应当很多了。
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精讲点拨
找处描写莲的美好形象的语句。这句话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莲的?
精讲点拨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精讲点拨
作者爱莲,不仅因为喜欢它的外形,更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联系第二段来看,它是哪一种人的化身呢?
精讲点拨
君子的化身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
通达事理
不攀附权贵
美名远扬
志洁行廉仪态端正
以物喻人
精讲点拨
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通过不同角度的衬托,突出莲花的高洁,烘托了文章的主题。
菊花的傲然凌霜
莲的洁身自好
牡丹的绚丽浓艳
莲的质朴、自然
正面衬托
反面衬托
衬 托
精讲点拨
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惋惜
赞美
讽刺
精讲点拨
作者以“莲”自比,通过对具有高洁品格的“莲”的描写和赞美,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达了自己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托物言志
《陋室铭》与《爱莲说》
1.主题:都表现了作者的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2.立意:都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3.表达方式:都大量运用描写。
1.文体: 一为“铭”,一为“说”;
2.句式:《陋室铭》以骈句为主,《爱莲说》则以散句为主;
3.线索:《陋室铭》以“惟吾德馨”引领全文,
《爱莲说》以“爱”贯穿始终。
相同点
不同点
比较阅读
课堂小结
全文以物喻人,托物言志,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和鄙视。
布置作业
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