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回忆鲁迅先生》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回忆鲁迅先生》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6 14:2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请大家准备好电子课本和笔记本、积累本,认真听讲,随手笔记!
新课导入
上学期,我们阅读了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同时着重学习了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学们对鲁迅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大家来说说你印象中的鲁迅。
那么,小说家萧红眼中的鲁迅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跟随萧红的步伐,一起走近鲁迅,来品读感受日常生活中的鲁迅先生。
单元要求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品味其含义和妙处。
2.结合人物生平和所处时代,通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情感。
3.通过感受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学习目标
1.能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把握鲁迅先生充满人情味和生活化的一面。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悟作者对鲁迅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3.学习作者用生活中的琐事和人物自身的行为,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小说家。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卒于香港。中学时代喜欢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在鲁迅的关怀和扶持下,萧红成为20世纪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原名张迺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田娣等笔名。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
字词积累(语境不同,字义会有细微差别)
1.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调羹:小勺。舀:用瓢或勺取流质东西。)
2.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校(jiào)对着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校对:指依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改正校样上的差错。)
3.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wù)痛绝之的。(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对某事厌恶痛恨到极点。)
4.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揩:擦,抹。)
5.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为然,……(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整体感知
1.请大家浏览课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回顾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先看写的内容是什么,是景?人?还是别的……)
整体感知
文章通过对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尊敬、爱戴和怀念。
整体感知
2.本文题目是《回忆鲁迅先生》,那么全文都从哪些方面回忆了与鲁迅先生有关的生活场景,都有哪些场景?
整体感知
对待生活方面:
比如:明朗的笑声;轻捷的步伐;夜谈沉思;饮食习惯;不在意校样;翻书休息;包书
对待朋友方面:
比如:留客吃饭;调侃玩笑;感染快乐;看电影;先生陪客
对待亲人方面:
比如:看电影;尝鱼丸
对待青年人方面:
比如:读青年来信
对待工作方面:
比如:夜里工作;病中工作
整体感知
3.在记述这些生活场景的时候,作者是怎样刻画鲁迅先生的?
提示:“刻画”即“描写”,我们联系上学期期末试题,把如何写景和如何写人比较着分析一下:如何写,是不是可以写这个景或人本身,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衬托,……
整体感知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文章大部分内容都对先生进行了正面描写,比如:先生明朗的笑(神态描写);轻捷地步伐(动作描写);沉思的状态(神态描写);“好久不见”的玩笑话(语言描写);夜里工作前“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动作描写);“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语言描写);“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动作描写)等等,也有侧面描写,比如:“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又如一段环境描写:“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再如:“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在看完电影等电车的时候,作者写道:“鲁迅先生坐在那儿,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整体感知
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从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等多方面为我们呈现了一位积极热情、认真细致、诙谐幽默、刻苦辛劳、一往无前、严谨慈爱的鲁迅先生。
让我们感受到,在萧红眼中,鲁迅既是文学和思想上的导师,又是生活中的长者,也是让人信任亲近的朋友。
品味语言
本文有许多细节引人深思,请找出你印象深刻的细节,并谈谈感受。
品味语言
1.鲁迅的笑。
比如:文章开头写道: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就跃然纸上。
再如: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里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可见一斑。
品味语言
又如: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的玩笑话;梅雨季,天晴了,受到“我”好心情的感染,“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这些场景,都让人感觉到温馨和谐、其乐融融,与一般人印象中的严厉鲁迅形成了鲜明对比。
品味语言
2.鲁迅的步伐。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表现了鲁迅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生动鲜活的鲁迅,画面感极强。
品味语言
3.“一定”
如:夜谈后,许先生送我,“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夜里去看电影,施高塔路的汽车房只有一辆车,鲁迅先生一定不坐,一定让我们坐。”
“看完了电影出来,又只叫到一部汽车,鲁迅先生又一定不肯坐,让周建人先生的全家坐着先走了”。
品味语言
几处“一定”,看似是不经意的语言,却强调了鲁迅事事为他人着想,关爱亲友的品质。
品味语言
4.尝鱼丸。
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鲁迅先生说: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与其他人不同的是,鲁迅先生听到孩子的话以后能够去求证,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严谨,以及对孩子的尊重与慈爱。
思考探究
本文重点写了鲁迅先生,除此之外,还写了哪些人?分别有什么作用?
思考探究
1.“我”:使故事更真实,使情感更真挚。
2.海婴:衬托鲁迅的严谨以及对孩子的尊重和慈爱。
3.许广平:衬托鲁迅的严谨、认真。
指导写作
学习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我们发现,原来写人的文章还可以这样写:可以通过把人物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呈现给读者的方式来写作。
通过呈现,让读者自己去读,去感受。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更加触动人心,真正达到与读者交流的目的。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认真观察,在写作时要善用描写,学会呈现,毕竟,读者自己感受到的才最真切。
指导写作(特殊情况,课下来写)
请同学们回忆你熟悉的一个人,学习本文的写法,通过2~3个场景,来展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风貌。(300字左右,题目自拟)
课堂小结
这节课最后,我想跟同学们聊聊“伟大”一词。
首先,这篇作品是伟大的。就是这样一篇片段之间没有太强的逻辑关系,甚至略显琐碎的文章,却成为描写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我想其伟大之处就在于,萧红在写作时没有评价的语言或直接的抒情,而是能够把对先生的崇敬、感激、怀念之情埋藏在这看似琐碎的片段里,然后呈现给读者,这一点一滴的回忆,会一点点地还原先生的样貌举止、精神气质,从而让读者产生共鸣。
其次,鲁迅是伟大的。文章结尾写道: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只要留给人类更多……
课堂小结
这让我想到当今抗击疫情一线,无数医生护士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从病毒手中抢回生命,还有许许多多的奉献者……他们都是新时代的伟人!
我相信,无论是鲁迅先生,还是当今无数的奉献者、拼搏者,我们都能从他们身上汲取生命的力量。他们一定会激励我们更好地成人,成长为更优秀的人;更好地成才,成长为国家民族需要的栋梁之才!
作业布置(要求:标清日期,独立完成,认真对改,有所提升)
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加拼音,加序号,拼音和词语各占一行)
2. 请同学们回忆你熟悉的一个人,学习本文的写法,通过2~3个场景,来展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风貌。(300字左右,题目自拟)
时间关系,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如果有什么地方讲的不够清楚,如果同学们有疑问、有想法,欢迎课下和我交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