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6 10:1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学习目标导航
1.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理解王室衰微的原因和表现。(史料实证)
2.知道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以及诸侯争霸的影响,能够初步掌握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历史解释)
3.认识到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的根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导致的诸侯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4.通过对铁器,牛耕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识读,激发学习兴趣。(史料实证)
5.认识到争霸战争在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产生了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
灭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史称“东周”
周朝
西周
(前1046年——前771年)
东周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温故知新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封建社会的形成
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结合图片,阅读教材29页,探究春秋时期经济发展表现及原因。
行业 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有所发展
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人类生产工具不断进步情况表
时期 制作材料 代表性生产工具 优点与缺点
旧石器时期 石块 尖状器、刮削器 笨重,使用不方便
新石器时期 兽骨、石器 骨耜、磨制石器 硬度不够,不够锋利不耐用
夏商西周时期 铜、 青铜 商周时期的青铜铲 青铜虽硬,韧性不好,易断
春秋 铁 锸、锄、 耙、镢等 锋利、韧性好、耐用、造价低廉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耕作技术的重要革新。
耕作技术(方法):
刀耕火种——耒耜耕种——精耕细作
如果让你来选择,你会选择哪种生产工具或耕作方式进行劳作?请说说你的理由
作用: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材料研读: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注释: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史记·周本纪》
思考: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什么政治现象
阅读以下材料,春秋时期经济得到发展,社会方面会有何变化?
(春秋时期)铁器的出现和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同时也为手工业提供了锐利的工具,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
概括春秋时期农业方面取得的发展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私田的发展。
政治现象: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二、王室衰微
西周时期分封形势图
春秋时期形势图
观察图片,结合教材30页,概括周王室衰微的原因、表现及诸侯强大的结果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 季氏》
周王室衰微的表现:
1、西周制度遭破坏,分封制瓦解。
2、周王统治势力大减,经济贫弱。
3、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4、诸侯崛起,各自为政,也不定期纳贡
周王室衰微的结果:崛起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二、王室衰微
周王室衰微的原因:西周制度遭破坏,分封制瓦解。
三、诸侯争霸
(1)周王室衰微;
(2)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诸侯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争斗
原因: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 hé )闾(lǘ)、越王勾践
春秋
霸主:
春秋首霸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齐桓公
越王勾践
齐桓公
阅读课本31页“相关事实”概括
齐桓公 成就霸业的主要原因?
1、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经济)
2、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政治)
3、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军事)
4、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外交)
三、诸侯争霸
齐桓公称霸的标志:葵丘会盟
公元前7世纪中期(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
三、诸侯争霸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对这句话,你怎样看?(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评价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和历史影响?
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道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文物春秋战国史》
温馨提示: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1、评价历史事件,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从正反两方面思考。
2、把历史事件或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思考。
诸侯争霸结果
三、诸侯争霸
不断兼并和扩张;出现民族交融。
春秋争霸的实质和历史影响
实质:奴隶主之间的掠夺战争!
消极影响:战争造成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积极影响:客观上初步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速了中国统一的步伐;推动社会进步,新的社会制度产生;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交融。
课堂小结
动荡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农业——铁制农具、牛耕
手工业——规模扩大
商业——活跃
原因
表现
结果
原因
主要霸主
实质
影响
课堂达标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已经懂得了用处力代替人力进行生产工作,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
A.牛耕的出现 B.马车的出现 C.铁制农具的出现 D.骡耕的出现
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共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天子依附于诸侯
C.鲁国主动与其进皆好 D.周王室地位衰落
3、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
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D.争霸的结果是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A
D
B
知识拓展
你知道春秋时期的哪些成语故事吗?请给同学们讲一讲吧。
齐桓公
齐桓公时期 老马识途、管鲍之交
楚庄王时期 问鼎中原、一鸣惊人
越王勾践卧新藏胆
晋文公时期 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