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老子》四章
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部分
文学常识
第二部分
文本分析
第三部分
作业
目 录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人,出生于陈国苦(hù)县(后为楚国所灭),曾担任“周守藏室之史”。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春秋末期统一的周王室衰落,诸侯王纷纷独立,战争频繁,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易经》及楚地的隐士文化。
老子曾担任“周守藏室之史”。
“道家,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班固《汉书》
著作渊源
《老子》, 后改为《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共81章,5000余字,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分《道经》、《德经》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
《道德经》论述了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
《老子》
首先,《道德经》是诗体格言式的,用韵文写成。其句式整齐,以古音读之,大致合韵,今音读来亦有诗歌之节奏韵味,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音韵美和旋律美。
《老子》的文学性
其次,《道德经》的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词句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
如对偶:“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
排比:“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第十二章);
比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第八章);
顶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再者,《道德经》的语言极为精辟,有些是至理名言,甚至是成语、格言、座右铭。
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
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36名君主被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多起,诸侯的盟会450余次。统治者贪求无厌,无德无能却好大喜功。使百姓饥寒交迫,疲于奔命,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过多干涉百姓生活。
写作背景
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要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写作背景
《老子四章》
第十一章:论道→辩证分析“有”“无”的关系,强调了“无”的作用。
第二十四章:修身→做人不要“自见”“自是”“自伐”“自矜”
第三十三章:修身→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
第六十四章:治国→治事者要遵循自然规律,不妄加干预。
三十辐共一毂gǔ ,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
毂gǔ: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zhóu。
当:在(某处,某时)。
其:代词,代车毂;代陶器;代房屋。
无:指车毂的中空处。
埏shān 埴 zhí:和泥(制作陶器)。埏,揉和;埴,黏土。以为:以,来;为,制作。
户牖:门窗。以为:以,来;为,建造。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
第十一章
翻译:三十根辐条汇集到车轮中心的车毂中,正是因为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车轮才能转动,车的作用才得以发挥。揉和黏土做成器皿,正是因为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器皿才能发挥装东西的作用。开凿门窗以建造房屋,正是因为有了门窗内的空虚部分,屋子才能发挥供人居住的作用。所以,“有”能给人带来便利,是因为“无”所发挥的作用。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chá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
明:形作动,显明 功:名作动,建立功勋
余食赘行:意为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瘤。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行,同“形”
物:代词,这里指常人。
或:常常。
处:为、做。
第二十四章
翻译: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不能长久。用道的观点来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通晓道义的人不这样做。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qiǎ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强行者有志: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强:勤勉。
不失其所者久: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
所:名词,立身之基。
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意思是,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
第三十三章
翻译:能够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聪明的。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是刚强的。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勤勉而行的人是有意志的。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安:安稳,稳定
持:持守
兆:征兆,苗头
谋:谋划,出主意解决
脆:脆弱
状语后置
泮:同“判”,分离 、分散
微:细微,细小
散:散失
于:在
乱:发生动乱
第六十四章
翻译: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没有发生前就早做准备,要在祸乱没有产生前就处理妥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合抱:两臂环抱,形容树身之粗大。
于:由、从
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九层:九级。亦用以喻极高。
累 léi 土:一筐土。累,同“蔂”,土筐。
无为:不妄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为:妄为
执:把持
失:失去
状语后置
翻译:两臂环抱起来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土台,是从一筐筐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强作妄为就会败事,执意把持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妄为,因此不会败事;不强行把持,因此不会失去。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从事:做事
于:在;几jī:接近
而:表修饰 败:使……失败
慎:形作动,慎重对待
如:像,如同
欲不欲:前“欲”,动词,想要。后“欲”,名词,想要的东西。
贵:看重。
学不学: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
复:弥补、补救
辅:辅助
不敢为:不妄加干预。
翻译:人们做事,常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慎重),就不会使事情失败了。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看重难得的货品,圣人总是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常犯的过错,来辅助天地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敢妄加干预。
《<老子>四章》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有道之人不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了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的观点,并告诉人们依照自然规律,从小事做起,“无为而治”,这四章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老子的观点。
主旨
1.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
以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举例说理,以具体事物为喻,概括出抽象的道理。如以生活中的“毂”“器”“室”说明 “有”“无”相依相生。
2.善用逆向思维。
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说理的效果。如“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就体现了老子的逆向思维。
3.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
写作特色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虚室生白”,这句话出自《庄子》。庄子想说的是,生止于满,而源于虚。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轻轻放下过去,眼光投向未来,由满入虚,于是,空而后生,这就是“虚室生白”之意。
正如一棵树,经历了春的初生、夏的繁茂,于满满当当之时,就会停下生长的脚步,由满入虚,直至下一个年轮的开始。秋冬的萧条,由满入空。而这样的虚与空,为来年的生,腾出了空间。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