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7 09:44:51

文档简介

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调研测试
历 史 试 卷
本试卷共20题,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西周在选任官员时,推行“六德”“六行”的道德等级体系。“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这种做法(  )
A.适应了宗法礼制的要求 B.完善了官员考核制度
C.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建立 D.增加了儒生入仕机会
2.在广东佛山澜石东汉墓出土的一件陶制水田模型中,附有表现农田劳作的陶俑,或犁地,或插秧,或收割,或脱粒,还表现了备耕田中的粪肥堆。这反映出该时期(  )
A.庄园经济的盛行 B.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C.犁耕技术的成熟 D.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3.宋代针对民间交易牙人(中介人)制定《牙保法》,把牙人纳入官府的控制之下。它规定:经官府登记批准,并发给类似营业执照的“身牌”后,才能从事牙人的活动。凡未登记亦无身牌而私自开张者是非法的,违者要受到惩罚。这反映了宋代(  )
A.君主专制程度加深 B.政府继承抑商的传统
C.商业法律体系完备 D.政府规范经商的环境
4.自永乐迁都后,漕运已然成为国之命脉,朝廷内府所需物资及军队屯驻所需粮草皆由漕运实现。1438年,明朝廷正式诏令,允许“顺带随船土宜(地方特产)”,其后允许携带农业特产的数额不断增加,流通的地方特产也越来越多。这一政策变化(  )
A.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发展 B.说明政府强化了经济管控
C.缩小了南北方的经济差距 D.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5.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中国古代所有朝代都没有出现过以“中国”为国名的朝代,却又都以中国为通称。据初步统计,《清实录》(清代官修史料汇编)中“中国”一词共出现1615次,其中将清朝明确表述为“中国”的有1477处。不同时期出现次数统计如下。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咸丰 同治 光绪
63 60 41 173 306 283 605
据此可知清朝(  )
A.民族之间深度交流交融 B.疆域观由传统走向现代
C.民族平等获得广泛认同 D.多民族中国观意识加强
6.1902年,中国部分地区遭遇了瘟疫,《大公报》给予极大关注,在社会各界人士投递的稿件中出现了“微生物”等词。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这表明大众传媒(  )
A.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 B.成为探究生命科学研究的理论阵地
C.促使科学的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传播 D.彻底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
7.1938年夏,抗日根据地开始禁止法币在边区流通,但允许法币持有人在交易前按1:1的比例兑换成边币。1939~1940年,日伪攫取了大量法币,并在“大扫荡”之后向边区各县大量投放。自1941年起,边区政府规定,边区银行及税收机关只抛出法币,坚决拒绝将法币兑换为边币。边区政府对货币政策的调整(  )
A.阻断了国共经济合作 B.适应了持久抗战需要
C.缓解了通货紧缩压力 D.提高了民众的购买力
8.早在1950年,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具体方案就曾有拟定,但直到1980年才有了新中国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对此,有人解释说,当时中国个人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个人收入分配中存在着一定的供给制成分。据此,中国长期未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 B.居民贫富差距并不明显
C.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D.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有限
9.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后,某漫画家绘制了下图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
A.美国与盟友关系恶化 B.国际金融秩序的变化
C.美元霸权时代的结束 D.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10.柏拉图在《法律篇》中对雅典法律有如下记录:“如果一个人怕一个无罪的奴隶把他所做的非常坏且不光彩的行为传出去而把他杀了,那么此人必须受到审讯,就像他杀了一个公民。”这一规定反映了雅典(  )
A.国家治理的人道色彩 B.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C.界限模糊的身份认同 D.步入衰落的奴隶制度
11.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市场的扩大,许多商品的交易已经不再需要通过现货来进行,买卖双方只需订立一纸合同即可成交。这体现了(  )
A.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 B.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
C.商品经营方式的创新 D.欧洲价格革命的蔓延
12.美国宪法明文规定:凡在政府供职者,于其任期内,不得为国会议员。日本和联邦德国也禁止文官在职期间成为政党或议员的候选人,如要当候选人,就必须先辞去公职。这些规定体现了西方文官制度的(  )
A.职务常任原则 B.政治中立原则 C.奖优罚劣原则 D.公平竞争原则
13.社区是以一定区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社区组织开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方自治传统的发展与延续 B.工业革命导致社会问题丛生
C.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提倡 D.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14.下表是伦敦城市发展大事年表(部分)
1863年 议会颁布《碱业法》,要求抑制工业生产中的有害气体。 1875年 议会颁布《公共卫生法》,设公共卫生局,对供水、排污、贫民窟清理进行监督。 1876年 “首都公共事务委员会”开辟新街道,缓解交通拥堵。议会颁布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河流污染防治法》。
据表可推知,英国(  )
A.抑制了工业有害生产 B.城市管理走向制度化
C.建立了卫生防疫体系 D.政府主导建设工业化
15.对下图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历程解读最准确的是(  )
A.英国经济地位的下降 B.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
C.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 D.美国实力的不断增强
16.在对“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报道中,《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分别建构了“被迫反击——坚定自卫——受阻妥协”“中国挑战既有秩序——美国捍卫既有秩序—— 中国退让于既有秩序”的框架。两个框架(  )
A.说明了报刊传媒成为冷战的工具 B.缓解了中美贸易竞争摩擦的影响
C.重塑了新型国际政治经济的秩序 D.体现了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国家政治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大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材料四
观察下面三幅图
(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8分)
(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4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每一幅图反映了当时中国何种政治制度,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5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中世纪神学家阿奎那(1225—1274)认为,法律的本质是受理性节制的意志,人的理性要求“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因此,法律的特征就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护社会的道德生活。道德生活要求实行私有制,因为私有财产权是上帝批准的。他把法律分为四类:永恒法、自然法、人法、神法。其中永恒法是最高的法,代表上帝的理性,适用于整个宇宙,人法即是统治者颁布的法律,它需要服从永恒法、自然法和教会颁布的神法,如果人法与它们相抵触,那么人法将不再是法。
材料二
朱熹从天理的观点出发,认为人性“本善习远”,提出用道德教化来引导民众“存天理、灭人欲”。对于放纵私欲而不服从教化的人,他主张运用刑罚手段进行制裁,法律的目的就是要维护“三纲五常”。朱熹认为,圣人的任务就是“为之教以明之,为之刑以弼之”,由此主张以德礼为治国的根本,反对单纯依赖刑罚治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崔永东《中西法律文化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奎那法律思想产生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奎那和朱熹法律思想的异同。(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500年到1800年间的几个世纪中所刮起的洲际物种交流之风给世界带来了惊人的变化。它在不适应人群疾病的土地上酿成了人口锐减的灾难;它也几乎在世界各地提高了食物供应的数量和可靠性;在那些从前没有马类的地区,它还通过提供新的战争手段改组了当地的政治关系。
——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围绕“物种交流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唐都长安城示意图
材料二
唐高祖之所以定都长安城,不仅长安有“据天下形胜,处上游而制六合”的险峻优势,也有“京城前直子午谷,后枕龙首山,右临灞岸,左抵沣水”的风水之美,因此建都后,按照里、坊和东西市的城市功能区划以及阴阳八卦、九宫格局等思想规划布局,同时沿袭象天法地思想建设“玄武门”“朱雀门”等,宫城建筑按照周礼规定,三朝(前朝、中朝、后朝)前后相重,并对不同的建筑形制和宅第均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据《唐律疏议》记载,唐代颁布了严格的保护城市街巷、道路和环境卫生的法律,不仅如此,还据《长安志》记载,城内多处寺庙均有放生池,严禁城内打猎采捕,杜甫所写的“筑场怜穴蚁,拾穗许村童”诗句反映了当时人们关爱生命的精神境界。
——摘编自赵安启《唐长安城选址和建设思想简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选择定都长安的原因。(5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安城所体现的规划建设思想,并简析长安城建设的现代借鉴意义。(8分)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调研测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D D C B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B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17分)
(1) “天下之大变局”:是指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 (2分)
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由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君主专制逐步确立。 (6分,任答3点给6分)
明朝:不是法定一级的中央行政机构(或皇帝的顾问机构);对皇帝负责。
英国:是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 (4分)
图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
图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图三:人民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分)
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 (2分)
18.(10分)
(1)教会神学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教会权力高于世俗权力;城市经济发展。(任答2点即可,4分)
(2)同: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都强调法律必须合乎道德。(任答1点即可,2分)
异:朱熹要求君主治国符合儒家道德标准,受儒家“德主刑辅”观念的影响;
阿奎那要求世俗法律服从教会法律,符合神学思想理论。
朱熹反对私欲;
阿奎那认为法律应当保护私有财产。 (4分)
19.(12分)
示例:
论题:全球范围内的物种交流对社会发展具有双重影响。
阐述: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状态,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物种交流。世界各地之间的物种交流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的物种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 玉米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并得到推广,推动了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明清人口的增长;大豆传入美国之后,用途不断拓展、功能不断丰富、价值不断挖掘,大豆的充分利用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的物种交流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玉米、甘薯等耐旱高产作物传入中国,使得以前不适宜耕种的荒山、丘陵等得以利用,导致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破坏了生态环境。
全球物种交流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双重影响,我们应该学会趋利避害,努力减少物种交流的消极影响,充分挖掘物种交流的最大价值,推动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20.(13分)
(1) 原因:唐初期明君贤臣的高远实见;西安山环水绕,战略地位、地理条件优越,交通方便;关中地区战乱破坏较少,经济较为发达;对内控制关东和江南,有效制服割据势力;对外抵御西北强敌,反击少数民族进入中原。 (5分)
(2) 思想:“天圆地方”的思想;按照里、坊和东西市的城市功能区划以及阴阳八卦、九宫格局等思想;象天法地思想;宫城建筑遵循周礼,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关爱生命的思想。 (5分)
意义:强调山水格局、城市风水,以及采取立法等措施对建筑形制的保护和维护,对于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礼制思想带来的中轴对称布局,对以行政为主的城市规划仍有借鉴作用;而象天法地的思想,对于越来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城市建设来说,更是极其重要的;里、坊和东西市对于如何改进至今已导致众多社会问题的封闭式居住小区规划和促进商业的繁荣发展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3分,任答3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