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5.2《大学之道》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5.2《大学之道》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6 11:5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大学之道》
第一部分
新课导入
第二部分
文本分析
第三部分
作业
目 录
《大学》
《大学》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和步骤,中唐之后,它才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
“博学”的意思;
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何为“大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学问。
《大学之道》出自《礼记》,是《礼记》四十九章中的第四十二篇。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所编。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
《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46篇,其主要内容:
一是介绍先秦的礼制条文,
二是阐述了周礼的意义。
《礼记》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行教养、社会和谐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
《礼记》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西汉今文经学“小戴学”的开创者。生卒年不详,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国人。
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俱学《礼》于后苍,二人合称为“大小戴”。
宣帝时立为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编成《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
《礼记》编者:戴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
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明、彰显。第二个“明”是形容词,美好。
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一说是“新民”,使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
止:至、到。
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止:知道目标所在,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
静:心不妄动。 安:性情安和。
虑:思虑精详。 得:处事合宜。
翻译: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方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则性情安和;性情安和,则思虑精详;思虑精详,则处事合宜。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近:动词,接近
翻译: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结有开始,明白了本末始终的先后顺序,就接近《大学》的道理了(也译为“就接近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家业繁荣。齐,使……整齐有序。
修其身:修养自己的德行。
翻译: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先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的人,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德行。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正:使……端正。
诚:使……真诚。意:心意。
致其知:获得知识。一说,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
翻译:要想修养好自身德行的人,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要想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先要使自己的心意真诚。要想使自己心意真诚的人,先要获取知识。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格:推究
翻译: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事物的原理推究明白后才能对外物的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的事理认识充分后才能心意真诚,心意真诚后才能心思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好德行,德行修养好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天下才能太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庶人:普通百姓。
壹是:一律,一概。本:本源、根本。
翻译:从天子到普通百姓,一律要把修养德行作为根本。
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
拓展:“三纲”的关系:
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逐渐递进。
拓展:何为“八目”?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修身
认知
内修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外治
“八目”之间是相互联结的关系,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了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止于至善
明明德
在亲民
明德的目的,亲民的基础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之道》
三纲
八目
亲民
明明德
止于至善
内圣:
外王:
定→静→安→虑→得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倒叙
正叙
《大学之道》通过“三纲”明确了为人修身的根本宗旨,并以“修身”为核心,进一步指出修身的步骤和目的,即“八目”。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密切。
主旨
如何理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作业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