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教、练”式《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课题 6.2 中位数与众数
主备人 xxx 课型 新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多角度地认识“平均水平”,能根据所给的信息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在具体情境中,能搞清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并会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问题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
学情分析 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意义.(重点) 2.能结合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对数据做出初步的判断.(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的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1.观察与思考 小英对妈妈说的情况属实吗?你对此有何看法? 全班的平均分受到了两个极端数据30分和25分的影响,利用平均数反应问题出现了偏差. 通过例题引发思考,从而引入课题: 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例题,回答下列问题: 1.经理说平均工资有2700元是否欺骗了应聘者? 2.职员C说他的工资1900元居中等水平什么意思? 3.职员D的工资1800元在上表数据中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议一议: 1.你认为用哪个数据描述该公司员工收入的集中趋势更合适? 2.为什么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数比中位数高得多? 结合上述问题的探究,引入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让学生用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回头望,解释引例中小英的数学成绩的问题。 做一做:求中位数要先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都可以. 思考:众数是否唯一? 议一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哪些特征 练一练:见PPT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上课时间:
板书设计 6.2 中位数与众数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