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授课视频: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老人与海》《大卫 科波菲尔》
课堂实录:
品读经典 学会鉴赏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精神内涵。
2.通过作品看到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民族文化。
3.通过比较中西方小说的差异梳理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
通过群文阅读的求同存异,找到主人公精神内涵的共通之处,了解作品背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民族文化。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中西方小说的差异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教学准备:
《大卫·科波菲尔》和《老人与海》,以课本上节选部分为主要文本,学案和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同质求同
研习任务一:细读文本,梳理情节,品读主人公的精神内涵,感受作品的写作特点。
活动:任选一篇,小组合作探究,呈现合作成果,课堂上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成果(2分钟内)。
三.同质求异
研习任务二:研习两篇作品不同结局后的深刻用意。
活动一:讨论——这两种结局,你更喜欢哪一个结局?
活动二:探讨不同结局反映的不同时代和作者各自的创作意图。
四.同质求深
研习任务三:以所选的《大卫·科波菲尔》和《老人与海》为落脚点,引导学生思考中西方小说的不同,引导学生学会审美和鉴赏。
活动:“给花朵加花瓣找养分”——这两部作品同属于外国小说,把这两部作品和高一所读的西方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变形记》、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结合,从人物、情节、艺术手法、主题等角度来鉴赏西方小说和中国古典小说的不同。
五.读写融合
活动:近期,学校举行“你心目中的英雄”评选活动,请从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中进行选择,择取一个鉴赏角度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颁奖词,要求:符合原著内容,突出人物特征和典型意义。最后学习小组推选出组内最优秀的作品进行成果展示。
示例: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感动中国》给袁隆平的颁奖词
六.结语
今天,我们通过这一课感受到了两位主人公向上的坚定和勇气,也通过比较差异看到了背后作品不同的创作时代和作者各自的创作意图。而今后,我们将学习更多文学作品,希望我们能以这堂课为窗口学会鉴赏,更好地感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希望我们课堂结束,但思考不止,脚步不停!
1.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分析,在单元中的位置,核心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分析,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已学内容与本课内容的关联。可用图表呈现)
《大卫·科波菲尔》与《老人与海》都出自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对该任务群的要求是:“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本堂课主要是以群文阅读的方式,分析两篇作品的共性与迥异之处,从而领悟人类精神世界的内涵,探讨两个作品背后的民族文化,比较中国古典小说和西方小说的差异,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
2. 学习者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习兴趣的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等)
高二的学生对小说阅读有了一些经验和方法,但思维认知水平和阅读鉴赏能力都不高。学生在课内接触外国小说的机会比较少,对作品的语言风格、思想内涵、作家的创作主张、民族文化等方面理解有限,需要教师的指导。《大卫·科波菲儿》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狄更斯的代表作,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作者多方面的深刻思考,被认为”超过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老人与海》属于现代小说,在题材内容、创作手法等方面有诸多创新,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艺术天地。但是两个作品都全面展现了人物的心理世界,主人公都有向上的勇气,因此,本节课就以这个为切入口来引导学生欣赏作品、认知作品的精神内涵、产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经典作品的过程中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自己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
3. 学习目标(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思想方法、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掌握的重要概念、核心知识、形成的必备品格、获得的关键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等。可分条描述)
1.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精神内涵。
2.通过作品看到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民族文化。
3.通过比较中西方小说的差异梳理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4. 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群文阅读的求同存异,找到主人公精神内涵的共通之处,了解作品背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民族文化。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中西方小说的差异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5.学习活动
环节一:导入
1分钟
导入课题
激发学生兴趣
引出教学内容
环节二:同质求同
5分钟
研习任务一:细读文本,梳理情节,品读主人公的精神内涵,感受作品的写作特点。
活动:任选一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内容。课堂上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成果。
1.细读文本,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提炼和概括。
2.培养合作精神。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三:同质求异
12分钟
研习任务二:研习两篇作品不同结局后的深刻用意。
活动一:讨论——这两种结局,你更喜欢哪一个结局?
活动二:探讨不同结局反映的不同时代和作者各自的创作意图。
1.培养深度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感受主人公遇挫而不怕挫、遇挫而敢于抗争的精神品质。
3.通过作品看到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民族文化。
4.大致了解现实主义作品和现代主义作品的不同。
环节四:同质求深
12分钟
研习任务三:以所选的《大卫·科波菲尔》和《老人与海》为落脚点,引导学生思考中西方小说的不同,引导学生学会审美和鉴赏。
活动:“给花朵加花瓣找养分”——这两部作品同属于外国小说,把这两部作品和高一所读的西方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变形记》、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结合,从人物、情节、艺术手法、主题等角度来鉴赏西方小说和中国古典小说的不同。
通过比较中西方小说的差异学会鉴赏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环节五:读写融合
8分钟
研习任务四:读写融合
活动:近期,学校举行“你心目中的英雄”评选活动,请从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中进行选择,择取一个鉴赏角度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颁奖词,要求:符合原著内容,突出人物特征和典型意义。最后学习小组推选出组内最优秀的作品进行成果展示。
1.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语
2分钟
总结课堂
思考
课堂总结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5. 板书设计(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精神:向上
写法:展示心理世界
结局:创作意图
教学反思与改进
我上课的课题是《大卫·科波菲尔》和《老人与海》的群文阅读,最开始确定课题的时候,我也很惶恐,《老人与海》与《大卫·科波菲尔》一部作品的教学都够可怕了,居然还要群文阅读!我迅速地把两本书找出来开始了暴风骤雨般地阅读,想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教学的灵感,通过文本的阅读,我发现了两个人物形象的共通之处——人无精神不立!
所以我的第一次试讲就是以精神为突破口来进行教学设计的,首先是细读文本,分析两个人物的精神内涵。其次是从人物的不同结局来引发学生的争鸣——如何看待这样的可能带来圆满结局也可能让人空手而归的向上的抗争精神?接着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美丽的精神之花养分到底从何而来,最后回归情境让学生情境化写作做到读写融合。
可是在和备课组团队交流时,他们指出这两篇课文都出自都出自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这个高一阶段接触的”文学作品阅读和写作”任务群全然不一样,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挖掘主题之余,还应该以文本为窗口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对该任务群的要求是:“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于是在珠海市教研员黄平老师的指导下,在备课组同事的群策群力下,我又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大调整,本堂课主要是以群文阅读的方式,分析两篇作品的共性与迥异之处,从而领悟人类精神世界的内涵,探讨两个作品背后的民族文化,比较中国古典小说和西方小说的差异,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教学环节如下:首先是同质求同——品析两个主人公的精神内涵;然后是同质求异——从作品结局的不同去探究作者各自的创作意图;接着是同质求深——引导学生鉴赏中国古典小说和西方小说的不同;最后是读写融合——围绕两部作品里你最喜欢的任务写一段评论文字,这也是课堂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构。
坦白说,我说“下课”的那一瞬间,内心有轻松但也有很多的遗憾,课堂上还有好多的问题啊,比如教学设计缺少一个把环节扣起来的中心,比如课堂时间太紧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发言空间,比如学生发言后的总结不够精炼,要是能给我弥补的机会那就好啦,可是,没有如果啊,所以,我只能课后反思不断总结下次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