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2《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2《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6 13:5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诗中融入的艺术手法,品味朴素的语言特点。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通过文本赏析以及背景材料的补充,学生能够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并感受作者在乱世中保持赤子之心的勇气。
教学重点
学习诗中融入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感受作者在乱世中保持赤子之心的勇气。
教学方法
启发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学生活动】
用几个词语描述上图。
【学生答案】
安谧、祥和、田园生活、优美、闲适
【小结】
同学们说完了自己的感受。那么陶渊明在面对这样的景色时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7页,我们一起来学习《归园田居》(其一)。
二、 初读(疏通)
【学生活动】
齐读课文,注意把握节奏,读准字音。教师纠正读音节奏后再读。
【教师活动】
纠正学生的节奏及读音。
【学生答案】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正音】
羁(jī)鸟:笼中之鸟。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荫(yìn):荫蔽。
暧暧(ài):昏暗,模糊。
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樊,藩篱,栅栏。
三、 再读
1.划分层级,基本概括
【学生活动】
学生自主划分诗歌层次并举手回答。
【学生答案】
本首诗分为两个层次,前8句属于“归”的部分。后面的都属于“田园居”的部分。
2.分节赏析
①赏析“归”部分。
【学生活动】
齐读前8句并思考前8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是通过怎样的写作手法体现的。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带领学生剖析情感。
【学生答案】
思想感情:对官场的厌恶,对官场生活的懊悔,渴望摆脱官场回归山林的急切。
写作手法: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夸张)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暗喻)
②赏析“田园居”部分。
【学生活动】
学生齐读并在读的过程中圈出作者诗中的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思考在描写这些景物时陶渊明用了怎样的手法,并体会作者在田园生活时的心情。
【教师活动】
带领学生分析诗歌所用手法,引导学生感知作者心情。
【学生回答】
视角转换:
远景——远处村落、炊烟
中景——自家宅院、树木、田野
近景——户庭
以动衬静:狗吠鸡鸣与安静乡村。
叠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叠词的作用:表达喜爱之情。
加强语气,强调。
缓和节奏。
四、 研读
1.对比阅读
“大漠孤烟直”与“依依墟里烟”两句中的“烟”有什么不同特征?
【明确】点与面、群与独。
2.结合材料品味作者思想
【学生活动】
根据所补充的资料思考“陶渊明在开头写‘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那他为什么又多次做官”这一问题。
【背景补充】
383年,前秦出动举国之师,意图灭亡东晋。面对亡国之祸,东晋君臣一心,凭借淝水决战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地收复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后期又发生朋党相争及桓玄作乱。平民负担沉重,又发生孙恩、卢循之乱。谯纵亦据蜀地自立。最后刘裕崛起,平定诸乱,凭借军事力量夺得帝位。
【教师活动】
补充材料,点拨学生。
【学生答案】
陶渊明寻求的更多的是内心的安宁,而不是单纯的田园生活,为了保持内心的“无尘杂”他宁愿忍受种田的辛苦。在乱世中无法兼济天下,不如独善其身,保持自己内心的纯净。
3.结合影视,投射现实
【学生活动】
片段台词:如果提前了解你们所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有勇气前来。看见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应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生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记了自己的珍贵。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五、 作业
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六、 推荐
书籍:《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之《精神·陶渊明之隐》
电影:《无问西东》
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
视角转换:
远景——远处村落、炊烟
中景——自家宅院、树木、田野
近景——户庭
以动衬静:狗吠鸡鸣与安静乡村。
叠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叠词的作用:表达喜爱之情。
加强语气,强调。
缓和节奏。
课后反思
需要改进的方面:
1. 语速过快。诗歌课堂需要营造轻缓优美的氛围,因此语速也应该放缓,娓娓道来方可不破坏课堂氛围。在上课时教师语速飞快,学生神经紧绷,课堂氛围也变得过于严肃紧张;学生作为初学者,需要一定时间对教师的提问做出反应,语速过快会缩短学生反应时间,进而致使学生思考不充分。例如在讲解作者情感时,应当拖长语调,让学生慢慢体会,不应快言快语,让学生来不及反应。
2. 例子不当。《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山水田园诗,上课时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感受这首诗古朴的兴味。过于现代化的例子使诗歌古朴的兴味不再浓烈,学生在学习时就不易感受到这样的兴味。比如在讲解“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时引用《紫藤萝瀑布》中的句子,这就破坏了古朴的气氛。这里应当引用“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古代诗歌,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肆意生长以及花朵竞相开放的盛大场面,又不会破坏古代诗歌的意蕴;举例子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听懂课程,例子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则起不到这样的效果。在本堂课中教师所引用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虽是学生在初中学过的内容,但大部分学生已经不记得了,这样的例子是没有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师应当做好学情分析,充分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状况。
3. 语言不精。一堂好的语文课应有好的教学语言,本堂课需要教师使用优美的话语带领学生一起感受诗歌之美,太多的口语就损害了这种美感。这堂课中大量使用习惯性口头语,一方面冲淡了美感,另一方面导致课堂流畅度不高。
4.教师主导。一堂好的语文课必然是“百家争鸣”的,教师有言,学生也有言,教师课堂语言过多则成“一言堂”,反之学生课堂语言过多则会使课堂偏离原定轨道。在这堂课中教师讲得太多,学生没有机会主动思考,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