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2气压带和风带(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2气压带和风带(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16 11:2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3.2 气压带和风带
课标要求
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学习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的形成与分布特征。
运用示意图,说明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特征。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和实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结合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的分布规律,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麦哲伦带领的帆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风大浪高。船队进入30°S附近海域时,平静无风,炎热少雨。离开该海域后,继续向西北航行,沿途一直吹着东南风。后来,东南风逐渐减弱。进入赤道附近海域时,风平浪静。
麦哲伦船队那段航程是逆风航行?哪段航程最为轻松?
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S附近海域时十分艰难?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影响(意义):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3)成因: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4)大气环流主要包括: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气压带的形成
(1) 单圈环流
0
30 N
60 N
90 N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冷热不均产生了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故成因为热力因素所致。
冷热不均使其动:
在假设地表是均质的、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的情况下,极低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气压带的形成
(2) 三圈环流
0
30 N
60 N
90 N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30 S
60 S
90 S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冷暖两个气团相交汇,会发生什么情况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地球自转使其偏:
在假设地表是均质的、地球自转、太阳直射赤道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考虑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思考: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否为热力因素所致
否;动力因素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3、风带的形成
在假设地表是均质的、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导致高低纬度之间产生了气压差异,致使地球表面的水平气流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东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4、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及气压带的成因和气流运动特征
①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
以赤道为中线,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交错分布,高低气压
带相间分布。
气压带分布于赤道和南北纬30°、60°、90°
附近。
②气压带的成因和气流运动特征。
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为热力成因。副热
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为动力成因。
低压区(带)气流上升,高压区(带)气流
下沉。
5、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湿热
干热
温湿
冷干
干热
温湿
冷干
赤道多雨带
副热带少雨带
温带多雨带
极地少雨带
麦哲伦船队那段航程是逆风航行?哪段航程最为轻松?
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S附近海域时十分艰难?
麦哲伦船队航行至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受西风影响,船队逆风航行;
船队航行至东南信风带时,顺风航行,航程最轻松;
航行至30°S海域,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风平浪静,天气炎热航行最艰难。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6、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是均质的、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情况下,三圈环流下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发生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大致是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对点训练:
读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第1~2题。
2.关于图中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受该气压带影响的地区多上升气流
B.图中气压带、风带位于北半球
C.风带2为盛行西风带
D.风带1为极地东风带
1.图中气压带代表(   )
A.赤道低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极地高压带
D.副热带高压带
D
C
读近地面和高空气流运动图,完成第3~4题。
3.若图示为三圈环流里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环流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
B.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
C.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
D.Q地位于信风带
4.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干燥
B.Q地盛行东北风
C.a气压带为副热带高压带
D.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
A
C
读三圈环流图,完成问题。
5. 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  )
A.a、b、e B.b、c、d
C.a、d、e D.c、d、e
6. 图中气压带、风带属于热干性质的最可能是(  )
A.a、b B.c、e
C.c、d D.b、c
C
D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8.下面四个风向中,表示①地风向的是( )
A、 B、 C、 D、
A
A
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9.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甲、乙示意风带,其盛行风向分别为(   )
A.东南风、西北风
B.东南风、西南风
C.东北风、西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
C
C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三圈环流下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的多。
北半球陆地面积广,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的热力差异显著,使得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2、北半球冬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冬季(1月)大陆降温较快,气温比海洋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的冷高压切断,使得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亚洲高压
(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北美高压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3、北半球夏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夏季(7月)大陆增温较快,气温比海洋高,气流上沉,形成低压中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的热低压切断,使得副热带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北美低压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4、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
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副极地低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副热带高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切断,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三、季风环流
1、季风的概念
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季风。其中以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2、季风环流的形成




三、季风环流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少雨 高温多雨 高温干燥 高温多雨
源地 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夏季风源于西北太平洋 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夏季风源于印度洋
分布地区 中国东部季风区、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岛
(参照教材p52图3.14东亚季风示意图)
活动:
理解海陆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教材p52)
1、空气垂直运动方向
⑴ 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大陆降温较快,气温比海洋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
⑵ 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大陆增温较快,气温比海洋高,气流上沉,形成低压中心
2、该纬度气压带不会呈带状分布;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引起海陆气压中心的变化。
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副极地低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副热带高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切断,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大气环流的成因
七个气压带
和六个风带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地转偏
向力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对点训练:
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   )
A.暖湿 B.冷湿
C.热干 D.冷干
2.与盛行风①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
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B.海陆轮廓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地转偏向力
A
B
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西北风 B.7月、西北风
C.1月、东南风 D.7月、东南风
4.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形的影响
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A
B
读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完成5~6题。
5.图示时刻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6.此时,南亚盛行(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B
A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完成7~8题。
8.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③⑥
7.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D
C
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球来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包括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右图为某月非洲盛行风向和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图。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所示的月份为(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0.图中点线框内热带辐合带向南弯曲的原因可能为(   )
A.亚洲季风势力强 B.沿岸寒流增温
C.地势高,气温低 D.非洲轮廓南边窄
11.甲岛屿东部气候类型的成因可能为(   )
A.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
B.受热带辐合带的控制
C.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影响
D.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A
A
C
知识网络
1.因高、低纬度地区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地球上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2.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周期性地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海陆分布使北半球的气压带在冬、夏季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影响我国的气压中心冬季主要是亚洲高压,夏季主要是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4.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季风。
核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