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区第三中学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数学阶段检测
满分 150 分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计 24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1.下面四副图是我国一些博物院(馆)的标志,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如图,已知 AB A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 ABC ADC的是( )
A.CB CD B. BAC DAC
C. BCA DAC D. B D 90
3.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 )
A.正方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梯形
4.到三角形各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 )
A.三条边垂直平分线交点 B.三个内角平分线交点
C.三条中线交点 D.三条高交点
5.如图, ABC 30 ,点 P是 ABC的平分线上一点,点D是射线BC上一点,
DBP DPB,PE AB于点 E, PF BC 于点 F , PD 6,则 PE的长为( )
A.6 B.5 C.4 D.3
第 2题 第 5题 第 6题 第 7题
6.如图,在△PAB中,PA=PB,M,N,K分别是 PA,PB,AB上的点,且 AM=BK,
BN=AK,若∠MKN=38°,则∠P的度数为( )
A.76° B.86° C.104° D.114°
7.如图,在等腰 ABC中,AB AC,∠BAC=70°, BAC的平分线与 AB的垂直平
分线交于点O,点C沿 EF 折叠后与点O重合,则 CEF 的度数是( )
A.60 B.65° C.70° D.75°
8.如图,在 ABC中, BAC和 ABC的平分线 AE,BF 相交于点 O,AE交BC于 E,
BF交 AC于 F,过点 O作OD BC于 D,下列四个结论:
1
①∠AOB=90 C;②当 C 60 时, AF BE AB;③若OD a,
2
AB BC CA 2b,则 S ABC ab,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计 30 分.)
9.如图是从镜子里看到的号码,则实际号码应是 .
10.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 32°,则底角的度数为 .
{#{QQABIYAQogigABAAAAhCAwWiCAOQkBGAACoGgEAMIAAAgRFABAA=}#}
11.如图,点 A,C,B,D在同一条直线上,BE∥DF,∠A=∠F,AB=FD.若∠FCD
=30°,∠A=80°,则∠DBE的度数为
12.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20cm,一边长为 7cm,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是 cm
第 8题 第 11题 第 13题 第 14题
13.如图,点 P为 AOB内任一点, E, P分别为点 P关于OA,OB的对称点.若
EOF 62 ,则 P .
14.如图,在 ABC中,已知 AD平分 BAC,DE AC于点 E,AC=5cm,AB 6cm,
DE的长度为 2cm,则 ABC的面积为 12cm2.
15.如图, ABC中,AC=BC,且点 D在 ABC外,D在 AC的垂直平分线上,连接
BD, 若∠DBC=30°∠ACD=12°,则∠A= °
16.如图,在Rt△ABC中, ACB 90 ,AC 6,BC 8,AB 10,AD 是 BAC的平
分线.若 P,Q分别是 AD和 AC上的动点,则 PC PQ的最小值是 .
17.如图,在四边形 ABCD中,∠C+∠D= 210 ,E、F分别是 AD、BC上的点,将四
边形 CDEF沿直线 EF翻折,得到四边形C D EF,C F 交 AD于点 G,若△EFG有两
个相等的角,则∠EFG = .
18.如图,在 AOB的边OA ,OB上取点 M,N,连接MN, PM平分 AMN, PN平
分 MNB,若MN=2, PMN的面积是 2, OMN 的面积是 8,则OM ON的长
是 .
第 15题 第 16题 第 17题 第 18题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计 96 分.)
19.如图,在长度为 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点 A、B、C在小
正方形的顶点上.(1)在图中画出与△ABC关于直线 l成轴对称的△DEF;
(2)在直线 l上找一点 P,使 PB+PC的长最短.
(3)△ABC的面积是 。
20.如图,已知:AC=BD,∠A=∠B,∠E=∠F,求证:AE=BF.
{#{QQABIYAQogigABAAAAhCAwWiCAOQkBGAACoGgEAMIAAAgRFABAA=}#}
21.如图, BE、CF是 ABC的两条高,P是BC边的中点,连接 PE、PF、EF .
(1)求证:△PEF是等腰三角形;(2)若∠A=78°,求 EPF的度数.
22.已知:如图, DCE 90 ,CD CE,AD AC,BE AC,垂足分别为A、B,
试说明 AD AB BE.
23.如图,在四边形 ABCD中,AD∥BC,∠A=90°,BC=BD,CE⊥BD,垂足为 E.求
证:(1)△ABD≌△ECB;(2)∠DBC=2∠DCE.
24.如图,已知 AC平分 BAD,CE AB于 E,CF AF于 F,且 BC DC.求证:
△CFD≌△CEB.
25.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 MN交 AC于点 D,交 AB于点 E.
(1)若∠A=50°,求∠DBC的度数;
(2)若 AE=5,△CBD的周长为 18,求△ABC的周长.
26.已知:如图, ABC中 BAC的平分线与 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 D,DE AB于
点 E,DF AC交 AC的延长线于点 F. (1)求证: BE CF;
(2)若 AB 15, AC 9,求CF的长.
{#{QQABIYAQogigABAAAAhCAwWiCAOQkBGAACoGgEAMIAAAgRFABAA=}#}
27.如图①,点 P是∠AOB的平分线 OC上的一点,我们可以分别 OA、OB在截取点
M、N,使 OM=ON,连结 PM、PN,就可得到 POM PON .
(1)请你在图①中,根据题意,画出上面叙述的全等三角形 POM 和 PON,并加以证
明.
(2)请你参考(1)中的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Ⅰ)如图②,在△ABC中,∠ACB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BAC、∠BCA
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 F.请你判断并写出 FE与 FD之间的数量关系.
(Ⅱ)如图③,在△ABC中,如果∠ACB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请问,
你在(Ⅰ)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8.在 Rt△ABC中,∠ACB=90°,∠A=30°,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
点 E.
(1)如图 1,连接 EC,求证:△EBC是等边三角形;
(2)点 M是线段 CD上的一点(不与点 C,D重合),以 BM为一边,在 BM的下方作
∠BMG=60°,MG交 DE延长线于点 G.请你在图 2 中画出完整图形,并直接写出
MD,DG与 AD之间的数量关系;
(3)如图 3,点 N是线段 AD上的一点,以 BN为一边,在 BN的下方作∠BNG=60°,
NG交 DE延长线于点 G.试探究 ND,DG与 AD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QQABIYAQogigABAAAAhCAwWiCAOQkBGAACoGgEAMIAAAgRFABAA=}#}江都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数学阶段检测答案
选择题
BCAAD CCD
填空题
9、3265 10、58° 11、110° 12、6或6.5 13、149°
14、11 15、81° 16、4.8 17、50°或40° 18、10
解答题
(2)8
20、∵AC=BD∴AC+CD=BD+CD,即AD=BC
在△ADE与△BCF中
∠A=∠B
∠E=∠F
AD=BD
∴△ADE≌△BCF(AAS)
∴AE=BF;
21、(1)证明:∵是的两条高,
∴和是直角三角形,
又∵P为的中点,
∴,
∴△PEF是等腰三角形;
(2)∠EPF=24°
22、∵,,
∴,
∵,
∴,
∴,
在和中,
,
∴,
∴,
∴,
即.
23、(1)证明:∵,
∴,
又∵,
∴
在和Rt△ECB中,,
∴.
(2)证明:设,
∵,即等腰三角形,
∴ ①
又∵,
∴,
在中, ②
将①式代入②式得:
∴.
24、证明:∵平分,于E,于F,
∴,
在和中,
,
∴.
25、(1)∠DBC=15°
(2)C△ABC=28
26.(1)解:连接,
∵点在的平分线上,,
∴,
∵点D在的垂直平分线上,
∴,
在与中,
,
∴,
∴;
(2).
27.解:(1)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
∴∠AOC=∠BOC,
∵OM=ON,OP=OP,
∴△POM≌△PON(SAS);
(2)(Ⅰ)如图,过点F作FG⊥AB,FH⊥BC,垂足分别为G、H,连接BF,
∵AD平分∠BAC,CE平分∠ACB,
∴点F为内心,则BF平分∠ABC,
∵FG⊥AB,FH⊥BC,
∴FG=FH,∠FGE=∠FHD=90°,
∵∠B=60°,∠ACB=90°,
∴∠BAC=30°,
∵AD平分∠BAC,CE平分∠ACB,
∴∠DAC=15°,∠ACE=45°,
∴∠FEG=∠BAC+ACE=30°+45°=75°,∠FDH=90°-15°=75°,
∴∠FDH=FEG=75°,
∴△EFG≌△DFH(AAS),
∴FE=FD;
(Ⅱ)FE=FD仍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与(Ⅰ)同理,过点F作FG⊥AB,FH⊥BC,垂足分别为G、H,连接BF,
由(Ⅰ)可知,FG=FH,∠FGE=∠FHD=90°,
∵∠ABC=60°,
∴∠BAC+∠BCA=120°,
∵AD平分∠BAC,CE平分∠ACB,
∴∠FAC+∠FCA=(∠BAC+∠BCA)=,
∵∠FDH=∠ABC+∠BAF=60°+∠BAF,
∠FEG=∠BAC+∠FCA=∠BAF+∠FAC+∠FCA=∠BAF+60°,
∴∠FDH=∠FEG=∠BAF+60°,
∴△EFG≌△DFH(AAS),
∴FE=FD.
28.(1)证明:如图1所示:
在Rt△ABC中,∠ACB=90°,∠A=30°,
∴∠ABC=60°,BC.
∵BD平分∠ABC,
∴∠1=∠DBA=∠A=30°.
∴DA=DB.
∵DE⊥AB于点E.
∴AE=BE.
∴BC=BE.
∴△EBC是等边三角形;
结论:AD=DG+DM.
(3)结论:AD=DG﹣DN.
证明:延长BD至H,使得DH=DN.
由(1)得DA=DB,∠A=30°.
∵DE⊥AB于点E.
∴∠2=∠3=60°.
∴∠4=∠5=60°.
∴△NDH是等边三角形.
∴NH=ND,∠H=∠6=60°.
∴∠H=∠2.
∵∠BNG=60°,
∴∠BNG+∠7=∠6+∠7.
即∠DNG=∠HNB.
在△DNG和△HNB中,
∴△DNG≌△HNB(ASA).
∴DG=HB.
∵HB=HD+DB=ND+AD,
∴DG=ND+AD.
∴AD=DG﹣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