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委婉表达急于招贤纳士,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2.学习诗歌“比兴”、“用典”等手法。
3.理解曹操“忧”的内涵,体会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意象和典故,体会曹操“忧思”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讲授法
3.启发法
4.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 课 时
【教学过程】
01 导 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四言古诗《短歌行》,作者曹操。我们曾学过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感受过曹操老当益壮、雄心勃勃的远大政治抱负。今天,我们通过一首《短歌行》,进一步了解这位不同凡响的历史人物。
本诗创作于建安十三年,此时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又在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
当时曹操已经54岁,此诗作于“赤壁之战”前夕,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曹操横槊赋诗,吟唱出了这首千古名作。
02 读
1.学生诵读全诗,把握节奏;
2.名家诵读,感受情感;
3.学生诵读,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03 品
(一)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能否用诗中的一个字总结概括。
提示:诗眼,是诗歌精神的凝聚点,是观照全诗情感的所在。
明确:“忧”。“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短短一首诗中,“忧”字反反复复出现,忧正是全诗的感情基调。
意图:对诗意有整体把握,抓住感情基调“忧”。
(二)在全诗中,“忧”字在全诗各处出现了三次,是全诗的诗眼。使人不得不提出疑问:曹操为什么而忧?他又怎样表达自己的忧?
预设:曹操在《短歌行》中的“忧”,共分三个层次:
1.忧人生苦短;
2.忧贤才难得;
3.忧功业未就。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前四句:一边喝酒一边唱歌,正当宴饮的欢乐时刻,曹操忽然产生这样的感慨:这样的好日子还有多少呀?生命难道不如早上的露水一样吗?不过一瞬间便消逝了。这里透露了曹操因为人生短暂而忧。“譬如朝露”,把人生比作转瞬即逝的露珠,凸显人生苦短之悲。
后四句:我的心情如这歌声,多么慷慨悲凉,让人忘不掉心中缠绕的忧思。这忧思越来越浓重,如何解除呢?只有依靠那造酒的杜康了。也就是说,只能一杯接一杯地用美酒浇愁。借酒浇愁,愁上加愁。忧之浓重,可想而知。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在这部分,曹操又强调了“忧”,“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其忧愁进一步加深,到了不可断绝的地步。同第一层相比,是什么加重了曹操的忧愁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您青色的衣领,牵动着我悠长的倾慕之情。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正因为您,我低声念叨思虑到如今。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青青子衿”指的自然是穿着青色衣衫的读书人。《诗经》中,这两句原本指的是女子对心上人的倾慕和思念。曹操在这里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想表达对有学识的人的渴望。
接下来的四句,同样引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以群鹿比兴,描绘了一幅招待宾客,其乐融融的场景。在《诗经·鹿鸣》原文中,后面写的是:“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我吹奏优美的笙歌,将丰厚礼物敬重献上,人们与我友善相待,纷纷向我指示光明大道。由此可见,曹操愿意热情款待广大贤能之士,借以实现天下大道正途。
两处用典,提示我们曹操在诗中忧愁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贤才难得,求贤不得。鉴于此,接下来所提到的月亮便有了更深层的含义。“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是拾取、摘取的意思。何时才能采摘那天上明月一般美好的事物,为此我的忧愁绵绵不绝。在前八句的铺垫下,读者便能够感受出明月指的是贤才,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揭示了曹操对人才的渴望。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曹操的愿望如此迫切,于是在想象中他构造了一幅理想场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陌、阡分别为东西、南北向的小路。存为挂念、问候。契阔,久别重逢。讌同饮宴。大家穿过纵横的小路屈驾来访,和我一起欢饮畅谈,一见如故。这一场景虽为想象,但栩栩如生,表现出自己求贤的真诚、恳切。
历史上,为了招揽人才,曹操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重才轻德,唯才是举,足见其求贤若渴。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最后八句没有“忧”字,但揭示了“忧”的根源,也是曹操第三种忧愁。这八句先写景,再抒情。乌鹊就是乌鸦,在古代是一种良禽,一种吉祥鸟,与我们今天的一般看法截然不同。三匝就是三圈。这里看似写景,实际上是不是也有某种象征含义呢?良禽择木而栖,绕树三圈而不落,暗示良才择明主而依。显然继承了前文贤才难得的忧愁。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此四句由两个典故构成。管仲《管子·形解》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厌是满足的意思。开明的君主因为不满足于人才,所以才能获得众人的拥护。“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展现的依然是自己求贤若渴的诚心。周公吐哺,引用周公典故。周公吃饭时三次将饭食吐出来接待贤士,唯恐因为怠慢而失掉人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在表达礼遇贤才的决心基础上,指出自己的目标雄心所在——让天下人心归服。这一句也向我们指出他多种忧愁的根本——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向我们展现了政治家曹操的宽阔胸襟。第三层以“乌鹊”比兴,用《管子》语典和周公事典,展现曹操的根本之忧——功业未就。
04 悟
曹操的《短歌行》表达了人生三忧:一忧人生苦短;二忧贤才难得;三忧功业未就。这三层忧愁有什么关系?
预设:由人生苦短之忧,引发现实贤才难得、功业未建之忧。或者曹操渴望更多时间和人才,正是为了用这些条件实现平定乱世、一统天下的宏图伟业。
这是一首求贤歌,更是一首言志诗。这首诗可以看作是作者在与不同的对象对话,借诗言志。忧人生苦短是在与自我对话;忧贤才难得是在与贤才对话;忧功业未就是在与天下对话。
人生短暂,是每个人都无法改变的忧愁,是人类永恒的困境,古今中外,无数英雄豪杰都在超越、化解,面对这一困境,曹操该如何化解呢?《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曹操给出的答案是招贤纳士,建功立业,统一天下。通过建立不朽之功业,来平复人生短暂之遗憾。《短歌行》不失为一首英雄的慷慨悲歌。
身处乱世的曹操年近半百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全诗,读出诗歌的情感变化。
05 练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周瑜:“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裴松之:“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唐太宗:“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苏轼:“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毛泽东:“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易中天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他是奸是忠,是善是恶,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曹操的?400字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