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深度(km)
a
0
8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我国3名航
400g
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空间站外部温度高低交替,最高温度达到200
5.下列岩层组合表示岩石圈的是()
摄氏度,最低温度达到毒下120摄氏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字航员在太空生活的捕述,可信的是()
A.a+b+c
B.a+c+d
C.b+c+dD.c+d+e
A.可见大量流星划过天幕
B.使用哑铃健身
6.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地底储有石油的是())
C,运动后汗水不能直流
D.手中的五是红旗迎风飘扬
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待发射的神舟飞船
B.佩石
C着陆的返同舱
D.太空空间站
据外媒2022年8月报道,随太阳活动逐渐接近最大值,在短短两周内,太阳已经发生了36
次日冕物质抛射,爆发了14次太阳黑子和6次罐斑。这意味着太阳目前正处于第25次太阳周期
图例:
一枫波
A①
B.2
C.③
D.④
之中,预计将在2025年年中达到顶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居民自发自用,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
3.2022年8月的日冕物质抛射和耀爆发给地球带来的能响有()
电网。近年来,内蒙古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屋顶,帮助当地农牧民脱贫增收。下图示意内菜
①抚州市出现极光②无线电短波通信信号削弱或消失
古某地光伏屋顶的发电量和上网电量的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③发生磁暴现象④一定引发火山喷发和地震
月甲均电量/kwh
A D2
B.D④
C.23
D.3④
301
一发电量
4.试推断,太阳黑子数日第24次峰值年及造成的主要现象是()
20
A2014年,极端天气增多
B.2011年,粮食全面减产
15
C.2014年,树木年轮变宽
D.2011年,河流汛期延长
读下图”地球内部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5
10111212
时间/月
7.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内蒙古发展光伏屋顶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A.土地面积广
B.电力技术好
C.太阳辐射强
D.闲置屋顶多
气礼
8.该地居民用电量最大的时段是()
钟乳石
气同
A.第一季度
B.第二季度
C.第三季度
D.第四季度
溶洞
岩村
9.与相邻月份比较,8月发电量明显较低主要是因为()
A.白昼时间短
B.沙尘天气多
C.太阳高度小
D.阴雨天气多
12.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作用是(
地质历史上的元古宙(距今25亿年一5.41亿年)时期,低等原核生物一一蓝细菌大爆发。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板块张裂
D.流水侵蚀
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可以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蓝细茵需要移动到表层来寻
13.该地地表可能发育的地貌有()
找光源进行代谢。这样,沉积物一层层地堆积,就形成了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称为叠层石。
①洼地②峰林③石柱④石笋
下面图1示意在安做宿州发现的元古宙的叠层石,图2示意澳大利亚西部沙克湾现存的叠层石。
A.①2
B.②3③
G.③④
D.①④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灌丛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沙粒在运移过程中受到植被的阻挡发生沉积形成,属于特殊沙丘
地貌。柽柳是优良的防风固沙先锋树种,在干早沙漠地区能够在沙埋的枝干上形成新的植株,沙粒
常在其附近堆积,发育成灌丛沙丘。在沙漠中,灌丛沙丘的生长发有和衰败退化可以指示环境变
化。下图为柽柳灌丛沙丘景观图,据此完成14~16题。
10.下列地质事件中,在叠层石形成后最先发生的是()
A.鱼类出现
B.联合古陆解体C.被子植物出现D.鸟类出现
11.地球原始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为主。元古宙时期,蓝细菌大爆发,原始
14.根据图文材料,推测轻柳的主要特征是()
大气成分开始改变。这表明()
①耐风沙②耐洪涝③叶片常绿④耐低温和酷暑
A.①②
B.2③
C.③④
D.①④
A.地球原始大气的形成与生物有关
B.大气决定了地球上生物的形成与演化
15.在沙漠中,灌丛沙丘的生长发育可以指示()
C.生物与生存环境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D.生物主导了地理环境整体发展变化
A.沙丘活化
B.土壤水分条件改善C.气候趋于千早D.植被覆盖率降低
下图示意某地常见的地貌简图。据此完成12~13小题。
二、非选择题:共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