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6月)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6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16 12:01:14

文档简介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6月)
川西藏东、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三个区域虽紧密相连,但自然和人文特征有较大差异。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38 分)
川西藏东区山川、河谷纵列相间分布,地质灾害频发。
1.川西藏东区是地震多发区。2020年,该地区共发生大小地震25次,地震多发的原因是其位于   地震带上。地震虽破坏性大,但地震波却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请说明地震波成为划分地球内部结构依据的原因   。
2.图中三个区域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区,人口分布最稀疏的是   区,影响其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区域虽纬度相近,但川西藏东区的植被类型却与其它两区差异较大。说明川西藏东区针叶林广布的原因。
云贵高原区河谷宽缓,盆地相间,农田密集,自然景观与少数民族多元的人文景观紧密融合。
4.云贵高原是世界上典型的   地貌分布区,影响该地貌在云贵高原广泛发育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 B.地形 C.岩层 D.植被
5.《徐霞客游记》中关于该地貌有这样的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pián)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yáng),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此处山皆回环成洼,水皆下透穴地”。右图为该地貌景观图,试描述该地貌的景观特点。
6.独特的地貌条件使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建设的首选地。FAST的核心目标是搜寻和发现射电脉冲星,其发现的第一颗脉冲星是距离地球1.6万光年,编号为J1859-0131(又名FP1-FAST pulsar #1)的星体。该脉冲星所属的天体系统是____。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7.简析云贵高原地形地貌对其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形成的影响。
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肥力较高。这里也是我国发现恐龙足迹化石最多的地区。
8.颜色是土壤最明显的特征。影响紫色土颜色的主要因素是____。
A.地形 B.母质 C.时间 D.人类活动
9.腐殖质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某研究员在对四川盆地不同采样点上的紫色土进行实验室分析时,制作了右图。据图可以研究____。(多选)
A.土壤深度与腐殖质碳量的关系
B.不同植被类型与腐殖质碳量的关系
C.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深度的关系
D.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质地的关系
10.重庆是四川盆地侏罗纪恐龙化石的重要产地。侏罗纪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代,这一时期四川盆地可能具有气候   ,植被繁茂的自然环境特征。
【答案】1.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因为纵波和横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特点不同,所以可以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和差异,来划分地球的内部结构。
2.川西藏东区;川西藏东区;地形
3.海拔高;气温低,热量和降水条件相对较差。
4.喀斯特;C
5.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山峰环立;地表密布石芽、石林、峰丛、峰林、溶蚀洼地(盆地)等;地下有溶洞、暗河(地下河),及千姿百态的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等
6.C
7.地形复杂,多高山、峡谷;交通不便,阻碍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形成了多样的文化特色。
8.B
9.A;B
10.中生;温暖湿润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喀斯特地貌;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成土因素;天球与星空;板块构造学说;地表形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解析】【点评】科学家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的界面,古登堡界面为地慢和地核的界面。其中地壳的平均厚度17千米,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且陆地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且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搔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因此发生地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左右晃动。
1.川西藏东区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是地震多发区。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因为纵波和横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特点不同,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而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所以可以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和差异,来划分地球的内部结构。
2.海拔越高往往地壳厚度越大,图中三个区域中,川西藏东区海拔最高,地壳厚度最大;川西藏东区海拔最高,气候寒冷,人口分布最稀疏;该地区海拔高,环境恶劣,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深切河谷两侧,因此影响其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3.川西藏东区海拔高最,树高寒气候区,气温低,热量和降水条件相对较差,不适合常绿阔叶林的生长,以更耐寒的针叶林为主。
4.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影响该地貌在云贵高原广泛发育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广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徐霞客游记》中关于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该地貌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山峰环立;它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中地表密布石芽、石林、峰丛、峰林、溶蚀洼地(盆地)等;地下有溶洞、暗河(地下河),及千姿百态的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等。
6.该脉冲星是距离地球1.6万光年,已超出太阳系范围,位于银河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云贵高原地形复杂,崎岖不平,多高山、峡谷;受地形影响,交通不便,阻碍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形成了多样的文化特色。
8.颜色是土壤最明显的特征。紫色土是紫色砂岩风化形成的土壤,因此影响紫色土颜色的主要因素是母质,而与地形、时间、人类活动关系较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图中横坐标表示土壤深度,纵坐标表示腐殖质碳量,横坐标上的柱状图例表示植被,因此该图可以反映土壤深度与腐殖质碳量的关系 不同植被类型与腐殖质碳量的关系,但不能反映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深度的关系、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质地的关系,AB正确,CD错误,故选AB。
10.侏罗纪所处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因此侏罗纪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恐龙体型较大,所需食物较多,因此这一时期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
雨涝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严重自然灾害,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雨涝情况也非常严重。
11.雨涝所属的自然灾害类型是____。
A.地质灾害 B.气象灾害 C.海洋灾害 D.生物灾害
12.珠三角地区的城市雨涝在时间分布上,具有集中分布在   月份的特征。此时段,   (灾害性天气)易影响珠三角地区,其带来的暴雨常引发城市雨涝。如果该灾害性天气恰好发生在农历初一和十六前后,暴雨会与海水的   运动叠加,给珠海、深圳等沿海城市带来严重的雨涝灾害。
13.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在相同降水条件下,城市易发雨涝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绿地、水域面积在   (A.增加:B.减少),阻碍了雨水的   (填水循环环节),使得   (填水循环环节)激增。
14.为降低雨涝带来的损失,在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珠三角地区城市发生雨涝的风险进行评估时,研究人员需要调用的图层有____
① 土地利用 ②人口密度 ③土壤类型 ④地下管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广州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进行“城市内涝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材料 裸土、草皮、砖块,盛土容器3个,清水、量杯、计时器,接水器3个、纱布等
实验步骤 1.将土壤等量、均匀地铺设在容器内,并控制每组容器内土壤形成同样坡度。 2.将草皮、砖块分别放在其中两个容器的土壤表面上。 3.将接水器固定在容器底部。 4.用等量清水在相同时间内匀速进行模拟降水。 5.将接水器中的泥水分别倒入3个罩有纱布的量杯中,静置5分钟,记录各量杯中的水量。 6.计算3个量杯中的水量差异。
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模拟不同地表在相同降水强度下产生的   和   的差异来分析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
【答案】11.B
12.4-9(5-9);台风;潮汐
13.B;下渗;地表径流
14.B
15.下渗;地表径流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台风灾害;洪涝灾害的防避;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可以分为气象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地质灾害。雨涝的成因可以从降水、地形、植被、海水顶托等方面考虑。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可以从硬化路面、地形、植被、湿地等方面考虑。
11.由所学知识可知,雨涝是由长时间降水或短时间强降水造成的地表积水现象,属于气象灾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珠三角地区的城市雨涝在时间分布上与其雨季时间相匹配,由所学知识可知,珠三角地区的雨季集中在4-9或5-9月;此时段主要是夏秋季节,珠三角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最易受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的台风灾害影响;由所学知识可知,农历初一和十六前后,受天体引力影响,海水潮汐运动涨落幅度较大,处于大潮,涨潮其间,暴雨产生的地表径流难以排泄入海,易造成严重雨涝灾害。
13.从水循环的角度,在相同降水条件下,快速城市化后,植被和自然地表遭到破坏,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绿地、水域减少,降水后硬化地面阻碍了雨水的下渗,使得地表径流激增,容易形成涝灾,城市内涝增多。
14.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评估珠三角地区城市发生雨涝的风险需要了解城市中易出现排水不畅且人口密集的区域,因此需要调用的图层有土地利用、人口密度和地下管网,①②④正确,B正确;城市中自然地面较少,土壤类型一般较为单一,且对雨涝的形成影响不大,③错误。故选B。
15.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内涝的成因与降水、地表径流、下渗等水循环环节相关。由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以草皮和砖块设置了两个不同性质的地表,并在模拟降水时接收不同地表的下泄水流(主要是地表径流),这可得出两个不同性质的地表在相同降水强度下的下渗差异和产生的地表径流的差异,以此来分析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
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为我国省外流入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与八个国家接壤,下辖15个陆地边境口岸。“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新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和西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流入新疆,当地的社会经济也迎来进一步发展。到2021年底,新疆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7.26%。
16.新疆的迁入人口来自全国各地。从图1可知,新疆迁入人口来源地排名前三的是   省、   省和   省。
17.据材料推测,绝大多数迁入者来到新疆的主要原因是为了____。
A.务工经商 B.婚姻嫁娶 C.旅游观光 D.工作调动
18.有人认为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新疆地广人稀,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大量人口迁入。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说明理由。
19.南疆迁入人口流向农村的比重高于乡镇。主要原因是这里是我国重要的   产区,每年采摘季节都会有大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流入。简述南疆种植该农作物的有利自然条件   。
20.新疆城镇化率为57.26%指的是新疆____。
A.城镇用地面积占其总面积的比重
B.城镇常住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重
C.城镇数量与乡村数量之比
D.城镇户籍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重
21.据图2,概括南疆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
22.新疆作为沟通亚欧大陆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桥梁,形成了独特的西域文化景观。下列传统民居属于该地区的是   。
【答案】16.四川;河南;甘肃
17.A
18.赞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新疆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加,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与八个国家接壤,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提升了其资源的互补性和生产力水平;进而提高了本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所以可以有计划地进行人口迁入。
不赞同: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多戈壁沙漠,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大量迁入人口,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等。
19.棉花;光照充足,日温差大,晴天多;沙质土壤,透气性好,有利于根系生长;有灌溉水源。
20.B
21.沿沙漠(塔里木盆地)边缘分布;分布在绿洲上;沿昆仑山、天山山麓分布;沿河流分布;呈环状分布。等
22.C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大。
16.从图1可知,网格状图例所在省区迁入新疆人口占迁入新疆总人口的比例最高,他们分别是四川省、河南省和甘肃省。
17.通过材料“新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和西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流入新疆”可知,绝大多数迁入者来到新疆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务工经商,而不是为了婚姻嫁娶、旅游观光和工作调动,故A正确,BCD错误。
18.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若赞同,可从人口迁移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角度分析,不赞同则可从人口迁移的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角度分析。具体为:赞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新疆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加,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与八个国家接壤,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提升了其资源的互补性和生产力水平;进而提高了本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所以可以有计划地进行人口迁入。不赞同: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多戈壁沙漠,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大量迁入人口,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等。
19.南疆迁入人口流向农村的比重高于乡镇。主要原因是这里长绒棉种植面积广,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每年采摘季节都会有大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流入。南疆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有:该地位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光照充足,日温差大,晴天多;该地土质疏松,为沙质土壤,透气性好,有利于根系生长;由高山冰雪融水形成河流,提供灌溉水源。
20.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新疆城镇化率为57.26%指的是新疆城镇常住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该地位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成为影响城镇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沿沙漠(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昆仑山、天山山麓等地因有高山冰雪融水提供水源,成为城镇主要分布区。受水源影响,城镇分布明显呈现沿河流分布和呈环状分布的特点。
22.A为黄土高原的窑洞,B为南方地区的徽派建筑,C为新疆的民居,其特点是墙厚、顶平、窗小,D为热带地区的吊脚楼,综上所述,C正确,ABD成为,故选C。
为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长三角地区海洋产业发展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阅读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长三角地区海岸线长度占全国的 12%,海域空间广阔,各地海洋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地域差异。
2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期间重点推动的“区域重大战略”之一。一体化发展的内涵指的是长三角各地之间要____。(多选)
A.均衡发展 B.同质化发展 C.差异化发展 D.协同发展
24.长三角地区地处长江入海口,是世界著名的   (地貌名称)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据图2可以发现,沿长三角海岸线,从北至南沿海11座城市的海洋经济总值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以   和   为中心向北、向南两个方向海洋经济势能   (A.增强;B.减弱)。
25.从图3可以看出,长三角海洋产业空间集聚态势十分明显。渔业是浙江省的优势海洋产业,其主要原因是这里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试说明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
26.从图3可以看出,海洋运输业主要集聚上海。试分析上海发展海洋运输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27.上海十四五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技术水平高、环境友好的新兴产业。图3中属于新兴产业的主要有   、   。在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防止   、   等环境问题的产生,
【答案】23.A;C;D
24.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上海;宁波;减弱
25.位于河流入海口处,长江、钱塘江等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台湾暖流和东海沿岸流(寒、暖流)在此交汇,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该海域岸线曲折,岛屿密布,港湾众多,为海洋生物栖息、索饵、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合适的场所。
26.位于长江入海口,利于发展河海联运;位于我国东部沿海航线的中部,联系着我国大陆沿海众多港口,货物运输量很大;有洋山深水港等优良港湾;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腹地广阔,海运需求量大:上海是我国工业发达地区之一,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外进出口贸易活跃,远洋运输市场需求广阔。
27.海水利用;海洋电力;海洋药物;滨海旅游;海水污染(赤潮);生物多样性减少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区域协调发展;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综合实力。
23.由材料可知,长三角地区涵盖三省一市,空间上联系紧密但区域差异明显,要求长三角各地要均衡发展、协同发展,AD正确;长三角各地差异明显,一体化发展应充分发挥了各个城市和区域的自身优势,使其各具特色、功能互补,以避免城市间、区域间的恶性竞争,B错误,C正确。故选ACD。
24.长三角地区地处长江入海口,地势平坦,受流水堆积作用形成了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平原地貌。由图2可知,长三角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总值以上海和宁波两城市较高,其他城市均偏低,因此表现为以上海和宁波两者为中心向北、向南两个方向海洋经济势能减弱。
25.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可从营养物质来源、生存空间等方面分析。由图可知,舟山渔场位于长江、钱塘江入海口处,河流携带泥沙注入海洋,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图中洋流为台湾暖流和东海沿岸流,寒暖流在此交汇,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该海域岸线曲折,岛屿密布,港湾众多,为海洋生物栖息、索饵、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26.上海发展海洋运输业的优势条件主要从港口、航运、基础设施、腹地和运输需求、人才和技术等方面分析。上海位于“黄金水道”长江的入海口,利于发展河海联运;上海的洋山深水港港阔水深,与港口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设施齐全,利于停泊大型轮船,航运条件优越;上海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腹地广阔,且工业发达,对外进出口贸易活跃,远洋运输市场需求广阔;此外,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航线的中部,联系着我国大陆沿海众多港口,货物运输量很大。上海科技先进,教育发达,人才众多,能满足海洋运输业发展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
27.海洋新兴产业要求技术水平高、环境友好,如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装备制造、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产业,因此图3中属于新兴产业的主要有海水利用、海洋电力、海洋药物、滨海旅游等。海洋环境问题同样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在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防止海洋污染(如赤潮)、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的产生。
1 / 1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6月)
川西藏东、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三个区域虽紧密相连,但自然和人文特征有较大差异。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38 分)
川西藏东区山川、河谷纵列相间分布,地质灾害频发。
1.川西藏东区是地震多发区。2020年,该地区共发生大小地震25次,地震多发的原因是其位于   地震带上。地震虽破坏性大,但地震波却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请说明地震波成为划分地球内部结构依据的原因   。
2.图中三个区域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区,人口分布最稀疏的是   区,影响其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区域虽纬度相近,但川西藏东区的植被类型却与其它两区差异较大。说明川西藏东区针叶林广布的原因。
云贵高原区河谷宽缓,盆地相间,农田密集,自然景观与少数民族多元的人文景观紧密融合。
4.云贵高原是世界上典型的   地貌分布区,影响该地貌在云贵高原广泛发育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 B.地形 C.岩层 D.植被
5.《徐霞客游记》中关于该地貌有这样的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pián)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yáng),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此处山皆回环成洼,水皆下透穴地”。右图为该地貌景观图,试描述该地貌的景观特点。
6.独特的地貌条件使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建设的首选地。FAST的核心目标是搜寻和发现射电脉冲星,其发现的第一颗脉冲星是距离地球1.6万光年,编号为J1859-0131(又名FP1-FAST pulsar #1)的星体。该脉冲星所属的天体系统是____。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7.简析云贵高原地形地貌对其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形成的影响。
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肥力较高。这里也是我国发现恐龙足迹化石最多的地区。
8.颜色是土壤最明显的特征。影响紫色土颜色的主要因素是____。
A.地形 B.母质 C.时间 D.人类活动
9.腐殖质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某研究员在对四川盆地不同采样点上的紫色土进行实验室分析时,制作了右图。据图可以研究____。(多选)
A.土壤深度与腐殖质碳量的关系
B.不同植被类型与腐殖质碳量的关系
C.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深度的关系
D.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质地的关系
10.重庆是四川盆地侏罗纪恐龙化石的重要产地。侏罗纪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代,这一时期四川盆地可能具有气候   ,植被繁茂的自然环境特征。
雨涝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严重自然灾害,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雨涝情况也非常严重。
11.雨涝所属的自然灾害类型是____。
A.地质灾害 B.气象灾害 C.海洋灾害 D.生物灾害
12.珠三角地区的城市雨涝在时间分布上,具有集中分布在   月份的特征。此时段,   (灾害性天气)易影响珠三角地区,其带来的暴雨常引发城市雨涝。如果该灾害性天气恰好发生在农历初一和十六前后,暴雨会与海水的   运动叠加,给珠海、深圳等沿海城市带来严重的雨涝灾害。
13.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在相同降水条件下,城市易发雨涝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绿地、水域面积在   (A.增加:B.减少),阻碍了雨水的   (填水循环环节),使得   (填水循环环节)激增。
14.为降低雨涝带来的损失,在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珠三角地区城市发生雨涝的风险进行评估时,研究人员需要调用的图层有____
① 土地利用 ②人口密度 ③土壤类型 ④地下管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广州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进行“城市内涝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材料 裸土、草皮、砖块,盛土容器3个,清水、量杯、计时器,接水器3个、纱布等
实验步骤 1.将土壤等量、均匀地铺设在容器内,并控制每组容器内土壤形成同样坡度。 2.将草皮、砖块分别放在其中两个容器的土壤表面上。 3.将接水器固定在容器底部。 4.用等量清水在相同时间内匀速进行模拟降水。 5.将接水器中的泥水分别倒入3个罩有纱布的量杯中,静置5分钟,记录各量杯中的水量。 6.计算3个量杯中的水量差异。
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模拟不同地表在相同降水强度下产生的   和   的差异来分析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
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为我国省外流入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与八个国家接壤,下辖15个陆地边境口岸。“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新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和西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流入新疆,当地的社会经济也迎来进一步发展。到2021年底,新疆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7.26%。
16.新疆的迁入人口来自全国各地。从图1可知,新疆迁入人口来源地排名前三的是   省、   省和   省。
17.据材料推测,绝大多数迁入者来到新疆的主要原因是为了____。
A.务工经商 B.婚姻嫁娶 C.旅游观光 D.工作调动
18.有人认为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新疆地广人稀,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大量人口迁入。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说明理由。
19.南疆迁入人口流向农村的比重高于乡镇。主要原因是这里是我国重要的   产区,每年采摘季节都会有大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流入。简述南疆种植该农作物的有利自然条件   。
20.新疆城镇化率为57.26%指的是新疆____。
A.城镇用地面积占其总面积的比重
B.城镇常住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重
C.城镇数量与乡村数量之比
D.城镇户籍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重
21.据图2,概括南疆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
22.新疆作为沟通亚欧大陆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桥梁,形成了独特的西域文化景观。下列传统民居属于该地区的是   。
为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长三角地区海洋产业发展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阅读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长三角地区海岸线长度占全国的 12%,海域空间广阔,各地海洋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地域差异。
2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期间重点推动的“区域重大战略”之一。一体化发展的内涵指的是长三角各地之间要____。(多选)
A.均衡发展 B.同质化发展 C.差异化发展 D.协同发展
24.长三角地区地处长江入海口,是世界著名的   (地貌名称)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据图2可以发现,沿长三角海岸线,从北至南沿海11座城市的海洋经济总值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以   和   为中心向北、向南两个方向海洋经济势能   (A.增强;B.减弱)。
25.从图3可以看出,长三角海洋产业空间集聚态势十分明显。渔业是浙江省的优势海洋产业,其主要原因是这里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试说明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
26.从图3可以看出,海洋运输业主要集聚上海。试分析上海发展海洋运输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27.上海十四五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技术水平高、环境友好的新兴产业。图3中属于新兴产业的主要有   、   。在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防止   、   等环境问题的产生,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因为纵波和横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特点不同,所以可以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和差异,来划分地球的内部结构。
2.川西藏东区;川西藏东区;地形
3.海拔高;气温低,热量和降水条件相对较差。
4.喀斯特;C
5.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山峰环立;地表密布石芽、石林、峰丛、峰林、溶蚀洼地(盆地)等;地下有溶洞、暗河(地下河),及千姿百态的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等
6.C
7.地形复杂,多高山、峡谷;交通不便,阻碍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形成了多样的文化特色。
8.B
9.A;B
10.中生;温暖湿润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喀斯特地貌;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成土因素;天球与星空;板块构造学说;地表形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解析】【点评】科学家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的界面,古登堡界面为地慢和地核的界面。其中地壳的平均厚度17千米,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且陆地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且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搔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因此发生地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左右晃动。
1.川西藏东区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是地震多发区。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因为纵波和横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特点不同,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而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所以可以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和差异,来划分地球的内部结构。
2.海拔越高往往地壳厚度越大,图中三个区域中,川西藏东区海拔最高,地壳厚度最大;川西藏东区海拔最高,气候寒冷,人口分布最稀疏;该地区海拔高,环境恶劣,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深切河谷两侧,因此影响其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3.川西藏东区海拔高最,树高寒气候区,气温低,热量和降水条件相对较差,不适合常绿阔叶林的生长,以更耐寒的针叶林为主。
4.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影响该地貌在云贵高原广泛发育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广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徐霞客游记》中关于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该地貌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山峰环立;它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中地表密布石芽、石林、峰丛、峰林、溶蚀洼地(盆地)等;地下有溶洞、暗河(地下河),及千姿百态的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等。
6.该脉冲星是距离地球1.6万光年,已超出太阳系范围,位于银河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云贵高原地形复杂,崎岖不平,多高山、峡谷;受地形影响,交通不便,阻碍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形成了多样的文化特色。
8.颜色是土壤最明显的特征。紫色土是紫色砂岩风化形成的土壤,因此影响紫色土颜色的主要因素是母质,而与地形、时间、人类活动关系较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图中横坐标表示土壤深度,纵坐标表示腐殖质碳量,横坐标上的柱状图例表示植被,因此该图可以反映土壤深度与腐殖质碳量的关系 不同植被类型与腐殖质碳量的关系,但不能反映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深度的关系、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质地的关系,AB正确,CD错误,故选AB。
10.侏罗纪所处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因此侏罗纪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恐龙体型较大,所需食物较多,因此这一时期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
【答案】11.B
12.4-9(5-9);台风;潮汐
13.B;下渗;地表径流
14.B
15.下渗;地表径流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台风灾害;洪涝灾害的防避;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可以分为气象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地质灾害。雨涝的成因可以从降水、地形、植被、海水顶托等方面考虑。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可以从硬化路面、地形、植被、湿地等方面考虑。
11.由所学知识可知,雨涝是由长时间降水或短时间强降水造成的地表积水现象,属于气象灾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珠三角地区的城市雨涝在时间分布上与其雨季时间相匹配,由所学知识可知,珠三角地区的雨季集中在4-9或5-9月;此时段主要是夏秋季节,珠三角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最易受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的台风灾害影响;由所学知识可知,农历初一和十六前后,受天体引力影响,海水潮汐运动涨落幅度较大,处于大潮,涨潮其间,暴雨产生的地表径流难以排泄入海,易造成严重雨涝灾害。
13.从水循环的角度,在相同降水条件下,快速城市化后,植被和自然地表遭到破坏,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绿地、水域减少,降水后硬化地面阻碍了雨水的下渗,使得地表径流激增,容易形成涝灾,城市内涝增多。
14.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评估珠三角地区城市发生雨涝的风险需要了解城市中易出现排水不畅且人口密集的区域,因此需要调用的图层有土地利用、人口密度和地下管网,①②④正确,B正确;城市中自然地面较少,土壤类型一般较为单一,且对雨涝的形成影响不大,③错误。故选B。
15.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内涝的成因与降水、地表径流、下渗等水循环环节相关。由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以草皮和砖块设置了两个不同性质的地表,并在模拟降水时接收不同地表的下泄水流(主要是地表径流),这可得出两个不同性质的地表在相同降水强度下的下渗差异和产生的地表径流的差异,以此来分析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
【答案】16.四川;河南;甘肃
17.A
18.赞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新疆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加,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与八个国家接壤,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提升了其资源的互补性和生产力水平;进而提高了本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所以可以有计划地进行人口迁入。
不赞同: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多戈壁沙漠,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大量迁入人口,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等。
19.棉花;光照充足,日温差大,晴天多;沙质土壤,透气性好,有利于根系生长;有灌溉水源。
20.B
21.沿沙漠(塔里木盆地)边缘分布;分布在绿洲上;沿昆仑山、天山山麓分布;沿河流分布;呈环状分布。等
22.C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大。
16.从图1可知,网格状图例所在省区迁入新疆人口占迁入新疆总人口的比例最高,他们分别是四川省、河南省和甘肃省。
17.通过材料“新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和西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流入新疆”可知,绝大多数迁入者来到新疆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务工经商,而不是为了婚姻嫁娶、旅游观光和工作调动,故A正确,BCD错误。
18.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若赞同,可从人口迁移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角度分析,不赞同则可从人口迁移的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角度分析。具体为:赞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新疆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加,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与八个国家接壤,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提升了其资源的互补性和生产力水平;进而提高了本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所以可以有计划地进行人口迁入。不赞同: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多戈壁沙漠,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大量迁入人口,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等。
19.南疆迁入人口流向农村的比重高于乡镇。主要原因是这里长绒棉种植面积广,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每年采摘季节都会有大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流入。南疆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有:该地位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光照充足,日温差大,晴天多;该地土质疏松,为沙质土壤,透气性好,有利于根系生长;由高山冰雪融水形成河流,提供灌溉水源。
20.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新疆城镇化率为57.26%指的是新疆城镇常住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该地位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成为影响城镇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沿沙漠(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昆仑山、天山山麓等地因有高山冰雪融水提供水源,成为城镇主要分布区。受水源影响,城镇分布明显呈现沿河流分布和呈环状分布的特点。
22.A为黄土高原的窑洞,B为南方地区的徽派建筑,C为新疆的民居,其特点是墙厚、顶平、窗小,D为热带地区的吊脚楼,综上所述,C正确,ABD成为,故选C。
【答案】23.A;C;D
24.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上海;宁波;减弱
25.位于河流入海口处,长江、钱塘江等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台湾暖流和东海沿岸流(寒、暖流)在此交汇,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该海域岸线曲折,岛屿密布,港湾众多,为海洋生物栖息、索饵、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合适的场所。
26.位于长江入海口,利于发展河海联运;位于我国东部沿海航线的中部,联系着我国大陆沿海众多港口,货物运输量很大;有洋山深水港等优良港湾;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腹地广阔,海运需求量大:上海是我国工业发达地区之一,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外进出口贸易活跃,远洋运输市场需求广阔。
27.海水利用;海洋电力;海洋药物;滨海旅游;海水污染(赤潮);生物多样性减少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区域协调发展;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综合实力。
23.由材料可知,长三角地区涵盖三省一市,空间上联系紧密但区域差异明显,要求长三角各地要均衡发展、协同发展,AD正确;长三角各地差异明显,一体化发展应充分发挥了各个城市和区域的自身优势,使其各具特色、功能互补,以避免城市间、区域间的恶性竞争,B错误,C正确。故选ACD。
24.长三角地区地处长江入海口,地势平坦,受流水堆积作用形成了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平原地貌。由图2可知,长三角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总值以上海和宁波两城市较高,其他城市均偏低,因此表现为以上海和宁波两者为中心向北、向南两个方向海洋经济势能减弱。
25.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可从营养物质来源、生存空间等方面分析。由图可知,舟山渔场位于长江、钱塘江入海口处,河流携带泥沙注入海洋,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图中洋流为台湾暖流和东海沿岸流,寒暖流在此交汇,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该海域岸线曲折,岛屿密布,港湾众多,为海洋生物栖息、索饵、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26.上海发展海洋运输业的优势条件主要从港口、航运、基础设施、腹地和运输需求、人才和技术等方面分析。上海位于“黄金水道”长江的入海口,利于发展河海联运;上海的洋山深水港港阔水深,与港口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设施齐全,利于停泊大型轮船,航运条件优越;上海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腹地广阔,且工业发达,对外进出口贸易活跃,远洋运输市场需求广阔;此外,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航线的中部,联系着我国大陆沿海众多港口,货物运输量很大。上海科技先进,教育发达,人才众多,能满足海洋运输业发展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
27.海洋新兴产业要求技术水平高、环境友好,如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装备制造、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产业,因此图3中属于新兴产业的主要有海水利用、海洋电力、海洋药物、滨海旅游等。海洋环境问题同样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在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防止海洋污染(如赤潮)、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的产生。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