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6 14:3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诗歌中的形象
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
A、 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 (偏重抒情)如《归园田居》《过故人庄》
B、刻画的人物形象
(偏重叙事)如《孔雀东南飞》 《氓》
意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
(偏重写景抒情诗)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主要是咏物诗)
诗歌形象
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
环境烘托
人物衬托
写人手法
人物描写
知人论世
(关注背景,了解情感)
典故(遥想公瑾当年、廉颇老矣)
虚写(想象/从对方落笔)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重要词语(感情词,意象)
请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描写手法。
诗句 描写手法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②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
③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诗经·氓》)
④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孔雀东南飞》)
⑤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孔雀东南飞》)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
对比、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渴望杀敌报国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的抗金将领形象。
这首词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人物的?
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虚实结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英俊潇洒,镇定从容,具有极高指挥军事才能的儒将形象。
在苏轼笔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周瑜?苏轼是如何刻画的?
映衬,外貌,神态,侧面烘托 ,夸张的修辞。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1)这是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
(2)在“鸟飞绝”“人踪灭”的寒冷寂静的环境里,渔翁无畏天冷雪大,身披蓑笠,独钓江鱼。
(3)在环境渲染和动作描写中,寄托了诗人摆脱世俗的、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是柳宗元自身的真实写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渴望抗金救国、恢复中原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报国无路、壮志难酬
孙仲谋
刘寄奴
刘义隆
拓跋焘
廉 颇
勿忘却收复故土
建功立业雄心
不要草率出兵
不被任用
用典
对比
爱国志士
1. 孙 权
抓称呼——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
称人称字,以示尊敬。孙权以江东区区之地,抗衡曹魏,拓宇开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抓评价—以“英雄”称之,赞颂孙权,表达对他的敬仰。
抓关键词——名词:千古江山。“千古”,照应题目“怀古”,富于时代感;“江山”,可实指京口之江山,虚指天下之江山。
动词:“无觅”,英雄已逝,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的英雄。
修饰词语:“风流”,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巨大影响。
小结:这两句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流露出江山依旧、英雄已逝的物是
人非的惆怅之感→还有吗(抒己志:传奇英雄)?
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抓关键词,丰富感情
2. 刘 裕
抓称呼——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直接称呼刘裕小名,可见百姓对刘裕的亲切。刘裕出生时家境贫苦,母亲更因分娩后疾病去世,只因邻居之母伸出援手,养育刘裕,才得以活下来,因此小名“寄奴”。
抓评价—— “人道”,街谈巷议;可见京口百姓对刘裕的自豪之感。刘裕出身于“寻常巷陌”,曾两次率领东晋军队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后建立了刘宋政权。
抓关键词——名词:1.寻常巷陌,平常极狭窄的街道。
2.金戈铁马,这里指代精锐的部队。
动词:气吞万里如虎,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小结:以寄奴称呼刘裕,既有追慕刘裕驰骋沙场、气吞胡虏的威风凛凛;又有憧憬当世能有英雄如刘裕一般建立不朽的功勋。
刘裕:敬仰赞美(情感态度) 表建功立业雄心(意图)
3. 刘义隆
抓称呼——“元嘉”,南朝宋文帝年号。刘义隆虽为刘裕之子,却无乃父雄风,他主政期间曾三次北伐,而无一成功。尤其是元嘉二十七(450年)的最后一次北伐,刚愎自用的他轻信王玄谟之策,草率出师,结果以惨败告终。胡马饮江,国事从此一蹶不振。
用元嘉正式年号,具有反讽意味——评价
抓关键词——修饰词:1.草草,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为草率马虎。
2.仓皇:惊慌失色,狼狈不堪。
动词:1.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
2.赢得:落得,剩得。
3.北顾:败逃中回头北望。
小结:通过刘义隆志向和现实的巨大反差,曲折隐晦地表达了他对刘义隆草率出兵
的极度不屑和讽刺。词人还抒发了什么情感?(学生易忽略:抒己志)
4 . 拓跋焘
抓称呼——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音译,这是蔑称或仇称。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宋元嘉二十七年击败王玄谟的军队以后,在瓜步山上建立行宫,后改为祠庙,称佛狸祠。当地的百姓已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而不会审查神的来历,更不会把一千多年前的北魏入侵者和当前的金人入侵联系起来。
抓关键词——动词:1.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前,金主完颜亮发动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严督金兵抢渡长江。)
2.望:四十三年后,一片神鸦社鼓——词人感受?
痛:君主不思收复故土,告诫南宋早日收复故土。
悲:百姓斗志松懈,担忧百姓安于异族统治,民族意识模糊。
抓修饰词——1.望中犹记,不禁回忆,却忍不住回望。
2.可堪回首,不堪回首,却忍不住回首。
5. 廉 颇
词人借古人为自己写照,形象饱满、鲜明,比拟贴切、逼真。
感情有 层次:
1.廉颇老矣:廉颇在赵国,不仅是一位“以勇气闻于诸侯”的猛将,而且在秦赵长期相持的斗争中,他是一位能攻能守,勇猛持重的老臣宿将。
2.尚能饭否:长平之战后,因为“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谋求抗击强秦。廉颇此次之所以终于没有被赵王起用,则是由于他的仇人郭开搞阴谋诡计,蒙蔽了赵王。廉颇个人的遭遇,正反映了当时赵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3.凭谁问:廉颇还有赵王考虑重用,结合稼轩四十三年来的身世遭遇,特别是从不久后他又被韩侂胄一脚踢开。
再回过头来体会作此词的处境和心情,就会更深刻地理解他的忧愤之深广,也会惊叹于他用典的出神入化了。 (归纳词人心情?)
三个
用典
英雄业绩——可悲现实
刘裕——刘义隆
扬州路——佛狸祠
廉颇——自己
对比
对 比
诗歌这几处对比 ,有何作用?
①“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社会现实”
②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
③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④“廉颇遭馋上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冷落的处境”
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
打有准备的仗,善用人才
朝廷的无能致使百姓的民族感情很淡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懑
①抓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或细节描写等,概括形象特征。
(解读描写手段 正面+侧面)
②通过分析周围环境、景物等的烘托作用来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
(借助诗中意象。)
③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情感进行分析。
(学会知人论世)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④借助重要词语或典故或虚写,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这首词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请简要赏析。
【注】①水沉:指沉水香。古人用它来熏室内。
形象:词中塑造了一个娴雅、活泼,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女子形象。
手法:①上片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琴棋、熏香之家写其情趣雅致,绿槐高柳的庭院写其性情沉静。
②下片用细节(动作)描写表现人物:赏雨赏花写其兴奋好奇,纤手弄泉写其活泼天真。
提问:这首诗前两联描写的主人公形象有哪些特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的?
野 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布置作业
野 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
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
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
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
条条看即烟濛濛。
1、特点:武艺高超,英姿飒爽,豪迈;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饮酒高歌等动作、外貌的正面描写中可以看出。2从箭飞弦响、大雁哀鸣、北风呼啸、诗人高歌繁多声响的侧面烘托渲染中可以看出 2从两方面刻画的。
提问:这首诗前两联描写的主人公形象有哪些特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的?
鹧鸪天 酬孝峙①[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52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鹧鸪天 酬孝峙①[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52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①运用诗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宇间有棱有角,容貌病态比僧人还奇怪;但是内心却像终南山的青藤任凭雨打风吹也不会改变。
②刻画了一个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轫不拔的自我形象。运用外貌描写,用比喻修辞突出性格。
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不愿报效清廷的决心。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步骤一、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行为洒脱,情趣高雅。
步骤二、“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行为洒脱的性格特点。
步骤三、“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从军行
张祜hù
少年金紫①就光辉,直指边城虎翼②飞。
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
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
白首汉廷刀笔吏③,丈夫功业本相依。
(注)①金紫:金鱼袋及紫衣,是唐朝官员的佩饰和官服,亦借指贵官。②虎翼:古战阵名。③刀笔吏:掌文书的小吏。
颔联展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赏析。
从军行 张祜
少年金紫①就光辉,直指边城虎翼②飞。
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
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
白首汉廷刀笔吏③,丈夫功业本相依。
步骤一、展现了一个勇武难当、胆略过人(战功卓著)、武艺高强、骁勇善战的英雄形象。
步骤二、上句写少年仅凭一面卷起的旌旗,极少的兵力,就使上千敌骑投降。运用了夸张手法写他的勇武难当,“一”与“千”相对举(并列的两个事物,互相衬托。),突出了他胆略过人;下句写少年杀出敌军重围,毫发无伤,“万全”与“百重”相对举,突出了他武艺高强。
步骤三、表达了作者对将军的钦佩与赞美。
(注)①金紫:金鱼袋及紫衣,是唐朝官员的佩饰和官服,亦借指贵官。②虎翼:古战阵名。③刀笔吏:掌文书的小吏。
颔联展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赏析。
从军行
张祜
少年金紫①就光辉,直指边城虎翼②飞。
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
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
白首汉廷刀笔吏③,丈夫功业本相依。
(注)①金紫:金鱼袋及紫衣,是唐朝官员的佩饰和官服,亦借指贵官。②虎翼:古战阵名。③刀笔吏:掌文书的小吏。
颔联展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赏析。
示例二:颔联展现了一个英勇胆大、武艺高强的英雄形象;(2分)“千骑虏” “百重围”写出敌人的强大,战事的激烈,以反衬少年的胆大艺高。(2分)“收” “出”一字表现了少年收服上千敌骑、冲出百重包围的高超武艺。(2分)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步骤一、本诗首联展现了诗人乐观旷达、洒脱的人物性格。
步骤二、 首联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化用杜甫《南征》及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名句,写出了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作者描写了自己虽然与兄弟相隔云海,却无须因远行而泪沾衣襟,开篇点题,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竹轩诗兴
张镃(zī)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竹轩诗兴
张镃(zī)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步骤一、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步骤二、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动作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步骤三、表达了作者对“竹”的喜爱与高洁人生的追求。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步骤一、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步骤二、运用侧面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步骤三、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仇名。
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仇名。
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1、“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
2、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
3、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
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泉州王梅溪先生祠堂①
戴复古
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
乾道②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
人歌黄霸③思遗爱,我颂朱云④有直声。
一瓣清香拜图像,英风凛凛尚如生。
【注】①原题后尚有“徐竹隐直院谓梅溪古之遗直,渡江以来一人而已”二句。王梅溪:名十朋,号梅溪,南宋大臣。②乾道:孝宗年号。③黄霸:西汉著名循吏,为政外宽内明,力劝耕桑,推行教化,治行为当时第一。④朱云:汉成帝时人,以直臣闻名于世。
在作者的心目中,王梅溪先生是怎样的形象?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王梅溪先生是一位立朝正直、德高望重、赤心为国、深受君主器重的大臣形象。他在朝为官,正直端方,有着远大志节,名声之重简直盖过华山,深受孝宗赏识,议论国事君主极为重视。去世多年,仁爱还留于后世,百姓仍然歌颂怀念他。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通过分析诗句内容可知,王梅溪先生应该是一位大臣。
“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第一句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有着远大志节,第二句用“重”“轻”形成对比,名声之重简直盖过华山,衬托王梅溪先生的名声之大。
“乾道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结合注释内容“乾道:孝宗年号”分析,这样的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也就是说王梅溪先生深受孝宗赏识。王梅溪先生关于国家大事的议论、观点等,令帝王惊叹,他的观点深受君王重视。
“人歌黄霸思遗爱,我颂朱云有直声”,结合注释③④分析,用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的典故,来表达对王梅溪先生的称颂和赞美。“一瓣清香拜图像”,诗人瞻仰拜祭梅溪先生的遗像。最后两联表明百姓仍然歌颂怀念他。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王梅溪先生是一位有远大志节,有德行,有见解,忠君爱国,而且深受君王器重的大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