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调研测试生物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宿迁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调研测试生物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16 21:34:20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过程1、5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A错误;
B、乙表示的是血浆,B错误;
C、淋巴(丙)中和血浆(乙)中都存在淋巴细胞,C正确;
D、细胞内液中氧气的浓度最低,D错误。
故选C。
2、答案:B
解析:Hcrt神经元的树突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A错误;由题意可知,Hcrt神经元兴奋时,能使小鼠发生从睡眠到觉醒状态的转化,Na+内流使神经元兴奋,不利于从觉醒状态向睡眠状态转化,B正确;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Hcr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表达量下降,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C错误;年老小鼠Hcr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表达量下降,导致觉醒时间延长,因此阻断Hcrt神经元的KCNQ2/3的基因表达,KCNQ2/3(钾离子通道)减少,会加重睡眠障碍,D错误。
3、答案:D
解析:A、据图示可知,在应激状态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共同发挥作用,A正确;
B、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由于负反馈作用,可能导致肾上腺分泌能力减弱,B正确;
C、据题干信息受到严重的病毒感染时,机体可能会启动“细胞因子风暴”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促使更多免疫细胞产生并聚集到感染部位,造成肺损伤等不良影响,说明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之间存在正反馈调节,最终导致机体稳态失调,C正确;
D、由图示可知,病毒感染通过促进CRH的分泌作用于垂体,使肾上腺产生糖皮质激素增多,进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D错误。
故选:D。
4、答案:C
解析:据题图信息可知,NK细胞发挥作用需要在适宜刺激下被“活化”,活化的NK细胞发挥作用时需要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死亡,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接触、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因此细胞毒性T细胞与NK细胞作用机理最相似,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D
解析:A、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前膜释放出来的方式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多巴胺是兴奋性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B错误;
C、帕金森病的发生与患者体内多巴胺减少有关,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正常情况下都会被快速灭活,不会持续发挥作用,C错误;
D、增强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让少量的多巴胺也能发挥较好的作用,一定程度可以缓解帕金森患者的症状,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作用的位置,A错误;K+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B错误;动作电位主要是钠离子产生和维持的峰值变大,C错误;突触后神经元在产生动作电位后,也可能释放神经递质,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
7、答案:A
解析:A、据图分析,睾酮由睾丸产生,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A错误;B、激素调节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即图中各激素只作用于有相关受体的细胞,B正确;C、睾酮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共同调节,故图中①、②、③过程体现了睾酮分泌的分级调节,C正确;D、睾酮激素含量增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故图中④和⑤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A。
8、答案:B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胃泌素释放肽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号导致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引起小鼠的脊髓里的神经元兴奋,有抓痒行为,A正确;胃泌素释放肽在突触间隙通过物理扩散到达突触后膜完成信息传递,B错误;将胃泌素释放肽注射到脊髓后,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小鼠有抓痒行为,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由题意分析可知,促进胃泌素释放肽受体基因的表达,胃泌素释放肽受体数量増多,会加强瘙痒,D错误。
9、答案:C
解析:
10、答案:C
解析:A、安静时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运动时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A正确; B、人体维持正常的体温体内的酶才能发挥正常的活性,人体失温后出现的病症与机体细胞中相关酶活性降低密切相关,B正确; C、失温初期,机体可以通过神经调节,使骨酪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C错误; D、“失温”现象的发生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A、脂质体递送mRNA进入人体细胞利用的是膜的流动性,是通过胞吞方式进入人体细胞,A正确; B、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S蛋白,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B正确; C、新冠病毒是由m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新冠病毒S蛋白的mRNA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S蛋白,不能诱发人体细胞产生新冠病毒D、S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需要消耗能量,由线粒体提供,D正确。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A、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患者体内转氨酶升高,说明肝细胞损伤破裂,存在细胞免疫,A错误。
13、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早上向日葵茎的横切面中左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向日葵向东生长;傍晚茎的横切面中右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左侧,向日葵向西面向太阳。故可以推测该现象建立的基础是生长素在茎中分布不均匀。
故选B。
14、答案:B
解析:A、甲促进种子休眠,抑制生长,说明甲是脱落酸;乙促进生长,抑制休眠,说明乙是赤霉素,在植株生长和种子休眠方面具有拮抗作用,A正确;
B、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只起调节作用,B错误;
C、乙促进生长,抑制休眠,说明乙是赤霉素;丙促进生长,同时也促进单性结实,说明丙是生长素,C正确;
D、甲促进种子休眠,抑制生长,说明甲是脱落酸,D正确。
故选B。
15、答案:ACD
解析:由图可知,A→C→D→F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H→D→F过程为体液调节,血糖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A正确;炎热环境中可通过神经调节A→B途径,但由于体温恒定,所以产热等于散热,B错误;G过程可表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影响,如甲状腺激素,C正确;E过程是反馈调节,可使血液中的激素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正常水平,D正确。
16、答案:BC
解析:进入低温环境后,在神经—体液调节网络的作用下,机体产热量增加,则图中信息分子A、C、D释放量增加,使得骨骼肌战栗、细胞代谢加强,以产生更多热量,而寒冷时排尿量会增加,则B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A错误;甲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乙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则甲的作用时间短暂、反应迅速,B正确;甲、乙、丙三种调节方式中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C正确;若信息分子D甲状腺激素偏高,则其会对下丘脑发挥负反馈调节作用,减少信息分子C的释放,D错误。
17、答案:AB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R蛋白具有的功能有识别乙烯并与其结合和调节酶T活性,A正确。对比两个作用途径图可知,乙烯与R蛋白结合后,酶T的活性被抑制,E蛋白不会被磷酸化,而会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细胞表现出有乙烯生理反应,B正确。R蛋白不与乙烯结合时,酶T有活性,可催化E蛋白磷酸化,进而使细胞表现出无乙烯生理反应,C正确。由图可知,有无乙烯生理反应发生,与酶T有无活性有关,只要酶T无活性,无论是否存在乙烯都会发生乙烯生理反应,所以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在无乙烯的条件下会出现乙烯生理反应,D错误。
18、答案:AC
解析:A、突触前膜能释放神经递质,所以图1中三种刺激方式下在突触前膜处均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正确; B、刺激A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说明神经元A、B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刺激C,静息电位差值变大,说明神经元C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B错误; C、图2中的Ⅰ表示单次电刺激A,没有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而Ⅱ表示连续电刺激A,使突触后膜产生了动作电位,说明单个突触连续多个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可以叠加引发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C正确; D、用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同时刺激A和B,释放的神经递质不一定相同,所以不一定会产生叠加作用,示波器上不一定能产生动作电位, D错误。
故选:AC。
19、答案:(1)淋巴(液);蛋白质
(2)B;扩张;D
(3)四;组织液;(2分)
(4)C;(2分)
解析:
20、答案:(1)不同稀释度的减毒活疫苗、疫苗的种类(是否注射疫苗)(2分);体液;下降
(2)乙脑病毒;两组血清稀释倍数一致,但A组免疫效果却高于E组(2分);B和E
(3)E、F;存活率;靶细胞的存活率F组>E组>A组(2分)
21、答案:(1)B;传出神经末梢和他所支配的肌肉(2分);abc
(2)h;由负变正
(3)神经递质只能由突出前膜释放,作用于突出后膜上(2分)
(4)不同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引发不同的离子内流(2分)
(5)不会;不变
解析:(1)根据图1中神经节可以判断A是感受器,则B是效应器,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稍及它所支配的肌肉组成;图2中的突触由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构成。
(2)受到刺激后,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位,所以表示兴奋部位:由于兴奋时钠离子内流,该处的膜电位变化为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膜内电位的变化是由负变正。
(3)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油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4)不同的神经递质,它们对下一个神经元作用效果可能不同,原因是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不同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引发不同的离子内流。
(5)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是单向的,给点一个强刺激,产生兴奋,由于兴奋不能传到乙电流表所在的神经纤维上,因此乙电流表不能发生偏转。静息电位主要与钾离子外流有关,故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b点的静息电位不变。
22、答案:(1)协同;细胞核;细胞质
(2)种子的休眠与萌发并非取决于赤霉素和脱落酸的绝对含量,而是由二者比例决定,ABA与GA比值较高促进休眠,反之促进萌发(2分)
(3)暗期;延长连续黑暗期(2分)
(4)芸苔素的浓度、拟南芥的类型(2分);野生型;能
解析:(1)由资料1可知,生长素和赤霉素在细胞分裂中有协同作用,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分裂,而赤霉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
(2)种子的休眠与萌发并非取决于赤霉素和脱落酸的绝对含量,而是由二者比例决定,ABA与GA比值较高促进休眠,反之促进萌发。
(3)由题意可知,给予短日照时苍耳开花,虽给予短日照但用光照中断其黑暗期时,苍耳不开花,给予短日照但用黑暗中断光照期时,不影响苍耳开花,表明黑暗期对短日照植物开花更重要,即短日照植物开花要求足够长的连续黑暗期,可采用延长连续黑暗期措施让短日照植物苍耳提前开花。
(4)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芸苔素和拟南芥的类型,因变量是侧枝的平均长度。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芸苔素能促进野生型拟南芥侧枝的伸长,但对突变型几乎没有起到作用,说明突变型拟南芥可能无法接收到芸苔素的调控信息,由于芸苔素能促进侧枝的生长,因此芸苔素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即解除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23、答案: (1) 2674
(2) 增加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蛋白质合成
(3) 糖原;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4)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U—A
(5)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异常,导致胰岛素信号不能正常传递(2分)
(6) ① 糖尿病模型(或患糖尿病的)
② 血糖浓度升高和体重降低
③(等量)适宜浓度的药物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