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卷】第五单元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2023八上·广州期末)小明在检测教室内的细菌和真菌时,所制作的培养基出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与真菌菌落相比细菌菌落的特点是( )
A.菌落大、呈青绿色 B.菌落大、呈黄褐色
C.菌落小、表面光滑黏 D.菌落小,呈绒毛状
【答案】C
【知识点】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
【解析】【解答】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和真菌菌落相比,细菌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或者粗糙,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特征,为基础题,熟记即可: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
真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大,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菌丝细长,菌落疏松,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2.(2023八上·广州期末)将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 5 分钟,相当于细菌培养的( )过程。
A.制作培养基 B.高温消毒 C.接种 D.恒温培养
【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将目的微生物移接到培养基质中的过程叫做接种,空气中有微生物,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在此过程中,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落入了培养皿中,这相当于接种,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接种的概念,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知:空气中含有微生物,微生物会落入实验中所制作的培养基上,即接种的步骤。
3.(2022八上·宁明期中)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甚至在寒冷的极地和很热的热泉中,也有他们的踪迹。这说明( )
A.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大量的水分
B.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有机物
C.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D.细菌和真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存
【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甚至在寒冷的极地和很热的热泉中,也有他们的踪迹。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有的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存。
4.(2023八上·抚远期末)在发霉的橘子上,有肉眼可见的一个个青色的“斑块”,这是( )
A.菌落 B.孢子 C.芽孢 D.种子
【答案】A
【知识点】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
【解析】【解答】A.在发霉的橘子、馒头皮上,生长的是霉菌,霉菌较小,单个的肉眼不能看到,肉眼能看见的是一个个的菌落,A符合题意。
B.孢子是脱离母体后能直接或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细胞,B不符合题意。
C.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C不符合题意。
D.种子是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胚是新生植物的幼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真菌常为丝状的有机体,青霉、曲霉都是由菌丝构成的。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直立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有不同的颜色如青霉的是青绿色,曲霉的有黑色、黄色、红色等.孢子囊内有大量的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
5.(2022八上·湛江期中) 要探究“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比较合理的一组实验设计是( )
A.室温干燥、室温湿润 B.室温湿润、低温湿润
C.低温干燥、低温湿润 D.室温干燥、低温干燥
【答案】B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本探究实验所要探究的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温度,就要设置以温度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霉菌生长还需要一定的水分,因此两组实验都保持湿润,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6.(2023七下·莱西期末)如图是“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过程,下列有关该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步骤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故本题 该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②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③接种→①培养→④观察结果,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7.(2023八上·柳州期末)某科研机构想通过实验探究“生吃大蒜可以预防新型冠状肺炎”这一传言的真伪。下列可以用于培养新冠病毒的培养基是( )
A.含牛肉汁的培养基 B.含活鸡胚的培养基
C.含活植物组织的培养基 D.含无机盐营养液的培养基
【答案】B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生活,含牛肉汁的培养基没有活细胞,不能培养病毒,A不符合题意。
B.含活鸡胚的培养基含有活细胞,并且是动物细胞,可以培养动物病毒,新冠病毒属于动物病毒,B符合题意。
C.新冠病毒属于动物病毒,不能在植物细胞中寄生,因此含活植物组织的培养基不能培养新冠病毒,C不符合题意。
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生活,含无机盐营养液的培养基没有活的动物细胞,不能培养新冠病毒,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8.(2023八上·柳州期末)为检测高层住宅不同楼层空气中细菌的分布情况,玲玲将4个装有已灭菌培养基的培养皿置于同栋楼的不同楼层,并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这一步骤相当于细菌培养过程中的( )
A.配培养基 B.高温灭菌 C.接种 D.恒温培养
【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在“检测高层住宅不同楼层空气中细菌的分布情况”的实验中,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这个时候,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会落在培养基上,因此这种活动相当接种。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9.(2023八上·五常期末)下图是“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探究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的目的是杀死原有杂菌
B.步骤②相当于“接种”这一步骤
C.完成步骤③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D.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答案】D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A、步骤①中,高温灭菌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原有的杂菌杀死,A说法正确。
B、步骤②中,蘸取池水涂抹到培养基上的过程为接种,B说法正确。
C、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适宜的温度,所以,步骤③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C说法正确。
D、为了提高实验的说服力,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步骤如下: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③接种,即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④恒温培养;在探究实验中,要设计对照实验,以增加实验的说服力,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实验中要控制单一变量。
10.(2023八上·宁强期末)为了便于观察细菌和真菌,实验室往往要培养细菌、真菌的菌落。下列有关菌落培养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
①接种;②配置培养基;③恒温培养;④高温灭菌
A.④→③→①→②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①→③
【答案】D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为:②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④将配制好的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①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③恒温培养,所以顺序为②→④→①→③,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11.(2022八上·高州月考)在细菌培养基中加入牛肉汁是为了( )
A.使培养基更香,容易吸引细菌 B.为细菌生活提供有机物
C.为细菌生活提供水分和无机盐 D.使培养基变得粘稠
【答案】B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牛肉汁等有机物,是因为细菌和真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我合成有机物,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
故答案为:B。
【分析】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12.(2022八上·高州月考)如图所示的培养基上有两处菌斑:A处较小,表面光滑粘稠,B处较大,为黑色,呈绒毛状。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A处可能是某种细菌或真菌的个体
B.A处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
C.B处可能是由一种霉菌形成的
D.B处可能是某种霉菌的菌落
【答案】A
【知识点】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
【解析】【解答】AB.图中A处较小且表面黏稠,故A为细菌菌落,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图中B处为黑色,菌落较大、呈绒毛状,故B为真菌菌落,可能是某种霉菌的菌落,C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13.(2022八上·文水月考)下列动作与"接种"无关的是( )
A.把硬币在培养基上轻轻摁压一下
B.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几分钟
C.培养基的配置过程中加入牛肉汁
D.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在培养基上涂抹
【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ABD.把硬币在培养基上轻轻摁压一下;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几分钟;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在培养基上涂抹,都属于接种,ABD不符合题意。
C.培养基的配置过程中加入牛肉汁是为酵母菌的生活提供有机物,不属于接种,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14.(2022八上·涡阳月考)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配制培养基时,牛肉汁的作用是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
B.配制好的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C.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不要设置对照实验
D.接种后的培养基后不需要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A.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所以培养基中应含有细菌和真菌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牛肉汁),A不符合题意。
B.因为经高温灭菌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B不符合题意。
C.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环境中分布的多少不同,如洗手前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多,洗手后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少,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C符合题意。
D.接种以后再灭菌会把接种的微生物杀死,不会培养出菌落,导致实验失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5.(2023八上·抚远期末)下列一定不属于细菌菌落特征的是( )
A.表面光滑黏稠 B.菌落较大,褐色
C.菌落比较小 D.表面粗糙干燥
【答案】B
【知识点】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
【解析】【解答】细菌的菌落,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大多白色;真菌菌落,较大,形态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有红、褐、绿、黑、黄等。所以,选项中不属于细菌菌落特征的是“菌落较大,褐色”。
故答案为:B。
【分析】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二、实验探究题
16.(2023八上·鹤岗期末)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一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B相当于菌落培养过程中的哪一步 .
(2)将装置中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这是为细菌或真菌的生存提供适宜的 .
(3)配制培养基是为细菌或真菌的生存提供 .
(4)如果观察到的菌落是绒毛状、絮状、蛛网状。可以确定该菌落是 .
(5)该组同学所设计的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置 组。
【答案】(1)接种
(2)温度
(3)有机物(或营养物质)
(4)真菌
(5)对照
【知识点】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1)接种就是把已有的菌种,用某种方式取少量的菌种,接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可见,步骤B相当于菌落培养过程中的接种。
故填:接种
(2)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太高会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甚至杀死细菌真菌。所以,将装置中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这是为细菌或真菌的生存提供适宜的温度。
故填:温度
(3)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可见,配制培养基是为细菌或真菌的生存提供有机物(或营养物质)。
故填:有机物(或营养物质)
(4)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的菌落,较小,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大多白色;真菌菌落,较大,形态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有红、褐、绿、黑、黄等。所以,如果观察到的菌落是绒毛状、絮状、蛛网状,可以确定该菌落是真菌。
故填:真菌
(5)对照实验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是指能反映实验目的、需要研究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进行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可见,该组同学所设计的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置对照组。
故填:对照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17.学习了有关细菌的知识后,小强同学想探究一下温度对细菌的繁殖速度有何影响.他提出假设: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会逐渐加快.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设计并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图示结果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他的假设.据图可知,细菌繁殖的最适宜温度是 .请科学地描述温度对细菌繁殖速度的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超过一定的温度(T1)后, .
(2)小强又突发奇想:酸碱度可能也会影响细菌的繁殖速度.于是他设计了除 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的甲、乙、丙三组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
(3)请列举可能会影响细菌繁殖速度的其他两条因素: 、 .
【答案】(1)不支持;T1;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会逐渐加快;繁殖速度会下降
(2)酸碱性;形成对照
(3)水;有机物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解:(1)他提出假设: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减慢.因此表中数据不支持他的假设.
据图可知,细菌繁殖的最适宜温度是T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会逐渐加快.超过T1后,繁殖速度会下降.
(2)他设计了除酸碱性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的甲、乙、丙三组实验,如图.则丙应控制成中性环境,与甲、乙形成对照试验.
(3)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同其他生物一样,也需要水、有机物、适宜的温度等基本条件.可能会影响细菌繁殖速度的因素有水、有机物等.
故答案为:(1)不支持;T1;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会逐渐加快;繁殖速度会下降
(2)酸碱性;形成对照
(3)水;有机物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而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因此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8.(2023八上·柳州期末)勤洗手是保持健康、预防疾病传播的良好卫生习惯。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不同抑菌洗手液添加有不同抑菌成分,如:碘伏、过氧化氢、新洁尔灭、卡松等,为了探究哪种抑菌成分的抑菌效果更好,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表:实验操作步骤及结果表
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
第一步 两培养基分别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编号为A和B。 (注:手部最常见的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第二步 普通洗手液,分别加入等比例(2%)的碘伏、过氧化氢、新洁尔灭和卡松,配置成不同抑菌洗手液,编号为1-4号。
第三步 将10片相同的圆形无菌滤纸平分为5组,编号为1-5号,分别在滤纸中央对应滴加等量1-4号抑菌洗手液和5号无菌水,平铺在A、B培养基上,如下图所示。
实验装置图 A培养基(含金黄色葡萄球菌) B培养基(含大肠杆菌)
第四步 两装置同时置于37C的恒温箱中培养16小时,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观察并测量滤纸周围抑菌环的直径大小。重复实验3次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 抑菌环的平均直径(单位:毫米) A1 A2 A3 A4 A5 B1 B2 B3 B4 B5
21.6 22.5 23.1 32.5 0.0 17.0 22.3 19.7 27.0 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三步操作中设置滴加5号无菌水的目的是 。实验结果对抑菌环直径求平均值的目的是 。
(2)如需了解抑菌成分碘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可选择抑菌环 呈现的结果进行比较。
(3)根据实验结果,以上四种含抑菌成分2%的洗手液,选择含 成分的抑菌效果最好。
(4)小军发现,有些人喜欢将洗手液兑水使用,这是否会影响抑菌效果呢 为此他进行进一步探究: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在实验步骤三中增加无菌滤纸6号,若选择与4号滤纸进行对照,则6号滤纸中央应滴加 。
【答案】(1)作对照;减少误差
(2)A1和B1
(3)卡松
(4)含卡松比例低于2%的等量抑菌洗手液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1)第三步操作中设置滴加5号无菌水的目的是作对照,实验结果对抑菌环直径求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实验的误差,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2)A1组和B1组含有抑菌成分碘伏,因此要想探究抑菌成分碘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可选择抑菌环A1和B1呈现的结果进行比较。
(3)根据抑菌环的平均直径可知,含卡松的滤纸周围抑菌环的直径最大,以上四种含抑菌成分2%的洗手液,选择含卡松成分的抑菌效果最好。
(4)若要探究将洗手液兑水使用是否会影响抑菌效果,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在实验步骤三中增加无菌滤纸6号,若选择与4号滤纸进行对照,则6号滤纸中央应滴加含卡松比例低于2%的等量抑菌洗手液。
【分析】(1)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9.(2023八上·罗湖期末)实验探究
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生存于人体胃幽门部位,是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世界有多半人口受到过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专家们为此开展了实验探究,步骤如下。
步骤1:准备6道菜,在餐前进行菜品的第一次无菌采样。
步骤2:将每道菜分成两等份,一份用公筷食用,一份不用公筷食用。实验人员交替看食用两组菜,进行菜品的第二次无菌采样。
步骤3:采集的样本冷链运到实验室,经过48小时的培育。
步骤4:分别测试餐前、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之后的菌落数,测试结果如下表。
菌落形成结果(cfu/g) 菜品
凉拌黄瓜 盐水虾 干锅茶树菇 炒芦笋 咸鱼 香辣牛蛙
餐前 (第一次无菌采样) 14000 160 1100 30 60 60
公筷餐后 (第二次无菌采样) 16000 150 4600 30 20 150
非公筷餐后 (第二次无菌采样) 45000 220 79000 530 5000 560
注:cfu/g是指每克待检样品培养出的菌落形成单位。
(1)每道菜分成两等份,目的是为了进行 实验。
(2)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餐前的其他菜,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凉拌未经过高温 B.黄瓜易滋生细菌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每道菜“公筷餐后”“组均比”“非公筷餐后”组的菌落数明显 - (多/少),说明使用公筷 (能/不能)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
(4)样本培育所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原因是 。
【答案】(1)对照
(2)A
(3)少;能
(4)防止杂菌污染,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每道菜分成2份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对照实验。
(2)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餐前的其他菜,最可能的原因是凉拌未经过高温灭菌。
(3)由表中数据可见:每一道菜“使用公筷”组均比“不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明显少,由此说明使用公筷能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
(4)实验中对所用材料进行高温杀菌,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分析】(1)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是不同的细菌和真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例如好氧性芽孢杆菌、霉菌需要氧气,厌氧性乳酸菌、大肠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在无氧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 / 1【提高卷】第五单元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2023八上·广州期末)小明在检测教室内的细菌和真菌时,所制作的培养基出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与真菌菌落相比细菌菌落的特点是( )
A.菌落大、呈青绿色 B.菌落大、呈黄褐色
C.菌落小、表面光滑黏 D.菌落小,呈绒毛状
2.(2023八上·广州期末)将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 5 分钟,相当于细菌培养的( )过程。
A.制作培养基 B.高温消毒 C.接种 D.恒温培养
3.(2022八上·宁明期中)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甚至在寒冷的极地和很热的热泉中,也有他们的踪迹。这说明( )
A.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大量的水分
B.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有机物
C.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D.细菌和真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存
4.(2023八上·抚远期末)在发霉的橘子上,有肉眼可见的一个个青色的“斑块”,这是( )
A.菌落 B.孢子 C.芽孢 D.种子
5.(2022八上·湛江期中) 要探究“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比较合理的一组实验设计是( )
A.室温干燥、室温湿润 B.室温湿润、低温湿润
C.低温干燥、低温湿润 D.室温干燥、低温干燥
6.(2023七下·莱西期末)如图是“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过程,下列有关该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7.(2023八上·柳州期末)某科研机构想通过实验探究“生吃大蒜可以预防新型冠状肺炎”这一传言的真伪。下列可以用于培养新冠病毒的培养基是( )
A.含牛肉汁的培养基 B.含活鸡胚的培养基
C.含活植物组织的培养基 D.含无机盐营养液的培养基
8.(2023八上·柳州期末)为检测高层住宅不同楼层空气中细菌的分布情况,玲玲将4个装有已灭菌培养基的培养皿置于同栋楼的不同楼层,并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这一步骤相当于细菌培养过程中的( )
A.配培养基 B.高温灭菌 C.接种 D.恒温培养
9.(2023八上·五常期末)下图是“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探究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的目的是杀死原有杂菌
B.步骤②相当于“接种”这一步骤
C.完成步骤③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D.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10.(2023八上·宁强期末)为了便于观察细菌和真菌,实验室往往要培养细菌、真菌的菌落。下列有关菌落培养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
①接种;②配置培养基;③恒温培养;④高温灭菌
A.④→③→①→②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①→③
11.(2022八上·高州月考)在细菌培养基中加入牛肉汁是为了( )
A.使培养基更香,容易吸引细菌 B.为细菌生活提供有机物
C.为细菌生活提供水分和无机盐 D.使培养基变得粘稠
12.(2022八上·高州月考)如图所示的培养基上有两处菌斑:A处较小,表面光滑粘稠,B处较大,为黑色,呈绒毛状。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A处可能是某种细菌或真菌的个体
B.A处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
C.B处可能是由一种霉菌形成的
D.B处可能是某种霉菌的菌落
13.(2022八上·文水月考)下列动作与"接种"无关的是( )
A.把硬币在培养基上轻轻摁压一下
B.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几分钟
C.培养基的配置过程中加入牛肉汁
D.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在培养基上涂抹
14.(2022八上·涡阳月考)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配制培养基时,牛肉汁的作用是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
B.配制好的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C.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不要设置对照实验
D.接种后的培养基后不需要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15.(2023八上·抚远期末)下列一定不属于细菌菌落特征的是( )
A.表面光滑黏稠 B.菌落较大,褐色
C.菌落比较小 D.表面粗糙干燥
二、实验探究题
16.(2023八上·鹤岗期末)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一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B相当于菌落培养过程中的哪一步 .
(2)将装置中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这是为细菌或真菌的生存提供适宜的 .
(3)配制培养基是为细菌或真菌的生存提供 .
(4)如果观察到的菌落是绒毛状、絮状、蛛网状。可以确定该菌落是 .
(5)该组同学所设计的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置 组。
17.学习了有关细菌的知识后,小强同学想探究一下温度对细菌的繁殖速度有何影响.他提出假设: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会逐渐加快.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设计并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图示结果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他的假设.据图可知,细菌繁殖的最适宜温度是 .请科学地描述温度对细菌繁殖速度的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超过一定的温度(T1)后, .
(2)小强又突发奇想:酸碱度可能也会影响细菌的繁殖速度.于是他设计了除 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的甲、乙、丙三组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
(3)请列举可能会影响细菌繁殖速度的其他两条因素: 、 .
18.(2023八上·柳州期末)勤洗手是保持健康、预防疾病传播的良好卫生习惯。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不同抑菌洗手液添加有不同抑菌成分,如:碘伏、过氧化氢、新洁尔灭、卡松等,为了探究哪种抑菌成分的抑菌效果更好,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表:实验操作步骤及结果表
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
第一步 两培养基分别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编号为A和B。 (注:手部最常见的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第二步 普通洗手液,分别加入等比例(2%)的碘伏、过氧化氢、新洁尔灭和卡松,配置成不同抑菌洗手液,编号为1-4号。
第三步 将10片相同的圆形无菌滤纸平分为5组,编号为1-5号,分别在滤纸中央对应滴加等量1-4号抑菌洗手液和5号无菌水,平铺在A、B培养基上,如下图所示。
实验装置图 A培养基(含金黄色葡萄球菌) B培养基(含大肠杆菌)
第四步 两装置同时置于37C的恒温箱中培养16小时,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观察并测量滤纸周围抑菌环的直径大小。重复实验3次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 抑菌环的平均直径(单位:毫米) A1 A2 A3 A4 A5 B1 B2 B3 B4 B5
21.6 22.5 23.1 32.5 0.0 17.0 22.3 19.7 27.0 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三步操作中设置滴加5号无菌水的目的是 。实验结果对抑菌环直径求平均值的目的是 。
(2)如需了解抑菌成分碘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可选择抑菌环 呈现的结果进行比较。
(3)根据实验结果,以上四种含抑菌成分2%的洗手液,选择含 成分的抑菌效果最好。
(4)小军发现,有些人喜欢将洗手液兑水使用,这是否会影响抑菌效果呢 为此他进行进一步探究: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在实验步骤三中增加无菌滤纸6号,若选择与4号滤纸进行对照,则6号滤纸中央应滴加 。
19.(2023八上·罗湖期末)实验探究
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生存于人体胃幽门部位,是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世界有多半人口受到过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专家们为此开展了实验探究,步骤如下。
步骤1:准备6道菜,在餐前进行菜品的第一次无菌采样。
步骤2:将每道菜分成两等份,一份用公筷食用,一份不用公筷食用。实验人员交替看食用两组菜,进行菜品的第二次无菌采样。
步骤3:采集的样本冷链运到实验室,经过48小时的培育。
步骤4:分别测试餐前、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之后的菌落数,测试结果如下表。
菌落形成结果(cfu/g) 菜品
凉拌黄瓜 盐水虾 干锅茶树菇 炒芦笋 咸鱼 香辣牛蛙
餐前 (第一次无菌采样) 14000 160 1100 30 60 60
公筷餐后 (第二次无菌采样) 16000 150 4600 30 20 150
非公筷餐后 (第二次无菌采样) 45000 220 79000 530 5000 560
注:cfu/g是指每克待检样品培养出的菌落形成单位。
(1)每道菜分成两等份,目的是为了进行 实验。
(2)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餐前的其他菜,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凉拌未经过高温 B.黄瓜易滋生细菌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每道菜“公筷餐后”“组均比”“非公筷餐后”组的菌落数明显 - (多/少),说明使用公筷 (能/不能)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
(4)样本培育所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
【解析】【解答】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和真菌菌落相比,细菌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或者粗糙,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特征,为基础题,熟记即可: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
真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大,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菌丝细长,菌落疏松,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2.【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将目的微生物移接到培养基质中的过程叫做接种,空气中有微生物,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在此过程中,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落入了培养皿中,这相当于接种,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接种的概念,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知:空气中含有微生物,微生物会落入实验中所制作的培养基上,即接种的步骤。
3.【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甚至在寒冷的极地和很热的热泉中,也有他们的踪迹。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有的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存。
4.【答案】A
【知识点】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
【解析】【解答】A.在发霉的橘子、馒头皮上,生长的是霉菌,霉菌较小,单个的肉眼不能看到,肉眼能看见的是一个个的菌落,A符合题意。
B.孢子是脱离母体后能直接或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细胞,B不符合题意。
C.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C不符合题意。
D.种子是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胚是新生植物的幼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真菌常为丝状的有机体,青霉、曲霉都是由菌丝构成的。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直立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有不同的颜色如青霉的是青绿色,曲霉的有黑色、黄色、红色等.孢子囊内有大量的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
5.【答案】B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本探究实验所要探究的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温度,就要设置以温度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霉菌生长还需要一定的水分,因此两组实验都保持湿润,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6.【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步骤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故本题 该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②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③接种→①培养→④观察结果,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7.【答案】B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生活,含牛肉汁的培养基没有活细胞,不能培养病毒,A不符合题意。
B.含活鸡胚的培养基含有活细胞,并且是动物细胞,可以培养动物病毒,新冠病毒属于动物病毒,B符合题意。
C.新冠病毒属于动物病毒,不能在植物细胞中寄生,因此含活植物组织的培养基不能培养新冠病毒,C不符合题意。
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生活,含无机盐营养液的培养基没有活的动物细胞,不能培养新冠病毒,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8.【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在“检测高层住宅不同楼层空气中细菌的分布情况”的实验中,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这个时候,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会落在培养基上,因此这种活动相当接种。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9.【答案】D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A、步骤①中,高温灭菌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原有的杂菌杀死,A说法正确。
B、步骤②中,蘸取池水涂抹到培养基上的过程为接种,B说法正确。
C、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适宜的温度,所以,步骤③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C说法正确。
D、为了提高实验的说服力,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步骤如下: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③接种,即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④恒温培养;在探究实验中,要设计对照实验,以增加实验的说服力,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实验中要控制单一变量。
10.【答案】D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为:②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④将配制好的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①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③恒温培养,所以顺序为②→④→①→③,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11.【答案】B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牛肉汁等有机物,是因为细菌和真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我合成有机物,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
故答案为:B。
【分析】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12.【答案】A
【知识点】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
【解析】【解答】AB.图中A处较小且表面黏稠,故A为细菌菌落,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图中B处为黑色,菌落较大、呈绒毛状,故B为真菌菌落,可能是某种霉菌的菌落,C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13.【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ABD.把硬币在培养基上轻轻摁压一下;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几分钟;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在培养基上涂抹,都属于接种,ABD不符合题意。
C.培养基的配置过程中加入牛肉汁是为酵母菌的生活提供有机物,不属于接种,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14.【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A.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所以培养基中应含有细菌和真菌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牛肉汁),A不符合题意。
B.因为经高温灭菌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B不符合题意。
C.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环境中分布的多少不同,如洗手前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多,洗手后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少,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C符合题意。
D.接种以后再灭菌会把接种的微生物杀死,不会培养出菌落,导致实验失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5.【答案】B
【知识点】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
【解析】【解答】细菌的菌落,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大多白色;真菌菌落,较大,形态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有红、褐、绿、黑、黄等。所以,选项中不属于细菌菌落特征的是“菌落较大,褐色”。
故答案为:B。
【分析】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16.【答案】(1)接种
(2)温度
(3)有机物(或营养物质)
(4)真菌
(5)对照
【知识点】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1)接种就是把已有的菌种,用某种方式取少量的菌种,接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可见,步骤B相当于菌落培养过程中的接种。
故填:接种
(2)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太高会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甚至杀死细菌真菌。所以,将装置中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这是为细菌或真菌的生存提供适宜的温度。
故填:温度
(3)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可见,配制培养基是为细菌或真菌的生存提供有机物(或营养物质)。
故填:有机物(或营养物质)
(4)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的菌落,较小,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大多白色;真菌菌落,较大,形态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有红、褐、绿、黑、黄等。所以,如果观察到的菌落是绒毛状、絮状、蛛网状,可以确定该菌落是真菌。
故填:真菌
(5)对照实验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是指能反映实验目的、需要研究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进行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可见,该组同学所设计的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置对照组。
故填:对照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17.【答案】(1)不支持;T1;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会逐渐加快;繁殖速度会下降
(2)酸碱性;形成对照
(3)水;有机物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解:(1)他提出假设: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减慢.因此表中数据不支持他的假设.
据图可知,细菌繁殖的最适宜温度是T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会逐渐加快.超过T1后,繁殖速度会下降.
(2)他设计了除酸碱性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的甲、乙、丙三组实验,如图.则丙应控制成中性环境,与甲、乙形成对照试验.
(3)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同其他生物一样,也需要水、有机物、适宜的温度等基本条件.可能会影响细菌繁殖速度的因素有水、有机物等.
故答案为:(1)不支持;T1;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会逐渐加快;繁殖速度会下降
(2)酸碱性;形成对照
(3)水;有机物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而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因此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8.【答案】(1)作对照;减少误差
(2)A1和B1
(3)卡松
(4)含卡松比例低于2%的等量抑菌洗手液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1)第三步操作中设置滴加5号无菌水的目的是作对照,实验结果对抑菌环直径求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实验的误差,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2)A1组和B1组含有抑菌成分碘伏,因此要想探究抑菌成分碘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可选择抑菌环A1和B1呈现的结果进行比较。
(3)根据抑菌环的平均直径可知,含卡松的滤纸周围抑菌环的直径最大,以上四种含抑菌成分2%的洗手液,选择含卡松成分的抑菌效果最好。
(4)若要探究将洗手液兑水使用是否会影响抑菌效果,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在实验步骤三中增加无菌滤纸6号,若选择与4号滤纸进行对照,则6号滤纸中央应滴加含卡松比例低于2%的等量抑菌洗手液。
【分析】(1)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9.【答案】(1)对照
(2)A
(3)少;能
(4)防止杂菌污染,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每道菜分成2份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对照实验。
(2)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餐前的其他菜,最可能的原因是凉拌未经过高温灭菌。
(3)由表中数据可见:每一道菜“使用公筷”组均比“不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明显少,由此说明使用公筷能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
(4)实验中对所用材料进行高温杀菌,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分析】(1)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是不同的细菌和真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例如好氧性芽孢杆菌、霉菌需要氧气,厌氧性乳酸菌、大肠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在无氧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