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卷】第五单元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章末检测—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2023八上·龙湖期末)下列选项中,最容易发霉的是( )
A.干燥的衣物 B.真空包装的辣条
C.潮湿的粮食堆 D.煮沸且密封的肉汤
【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A.干燥的衣物缺乏水分,不适宜霉菌生长,因此不容易发霉,A不符合题意。
B.真空包装的辣条缺少空气,不适宜霉菌的生长,因此不容易发霉,B不符合题意。
C.潮湿的粮食堆具备了霉菌生长的条件,因此最容易发霉,C符合题意。
D.煮沸且密封的肉汤,里面没有霉菌,外面霉菌不能进入,因此不容易发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是不同的细菌和真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例如好氧性芽孢杆菌、霉菌需要氧气,厌氧性乳酸菌、大肠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在无氧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2.(2022八上·吉林期末)下列与细菌分布广泛无关的是( )
A.形态多样,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B.个体微小,便于传播
C.繁殖快,数量多
D.在不良环境下,能形成芽孢
【答案】A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A、细菌形态多样,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与细菌分布广泛无关,A符合题意。
B、个体微小,便于传播,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B不符合题意。
C、繁殖快,数量多,分布广泛,C不符合题意。
D、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是细菌个体小,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3.(2022八上·平桂期末)某位同学想在实验室中培养某种细菌的菌落,其步骤是( )
①恒温培养 ②配制培养基 ③冷却 ④高温灭菌 ⑤接种
A.②③④⑤① B.④③①②⑤ C.②④③⑤① D.④②③①⑤
【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培养细菌的一般方法:②配制培养基,可用牛肉汁(提供营养物质)+琼脂(凝固剂)配制;④高温灭菌,将培养基原本带有的细菌真菌杀死,防止影响实验;③冷却,高温灭菌过的培养基冷却后;⑤接种,将所要培养的细菌涂抹在培养基上,此过程要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①恒温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注意要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现象。
故答案为:C。
【分析】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4.(2022八上·泾阳期中)下列有关菌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每个菌落都由大量不同种的细菌组成
B.一个菌落就是一个霉菌
C.细菌的菌落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状
D.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
【答案】D
【知识点】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
【解析】【解答】A、菌落是由单个或少数细菌或真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形成的,属于同种细菌,可见A说法错误。
B、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而不是由一个霉菌形成的,B说法错误。
C、细菌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C说法错误。
D、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菌落的概念、基本特征,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单个细菌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当单个或少数细菌或真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便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5.(2022八上·英德期中)在探究“硬币是否有细菌、真菌分布”的实验中,用硬币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的过程属于( )
A.制作培养基 B.培养 C.消毒 D.接种
【答案】D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选择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琼脂混合在一起,就制成了培养基.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先进行高温灭菌,就可以直接使用了。然后再将少量的细菌和真菌放在培养基上这就是接种,接种后就可以在培养皿中培养了,由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所以在培养细菌时应将培养皿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在上述实验中,将硬币在细菌培养基表面轻轻一按,硬币上的细菌就附着在培养基上了,这就是接种。
故答案为:D。
【分析】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6.(2022八上·中山期末)已知I、II两个培养基含盐量不同。在I、II上都接种甲、乙两种细菌,培养几天后结果如图:I上只有乙的菌落,II上甲、乙的菌落都有。下列有关推测最合理的是( )
I(含盐) II(不含盐)
A.培养基I中缺有机物 B.培养基II中缺乏水分
C.乙能在有盐条件下生存 D.甲能在有盐条件下生存
【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AB.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 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I和II的变量:是否盐,两种培养基上都有细菌生长,则不能说明缺乏有机物和水分,AB不符合题意。
CD.含有盐的培养基上乙细菌能生长,而甲细菌不能生长,不含盐的培养基上,甲乙细菌都能生长,说明乙细菌能在有盐的条件下生长,甲细菌不能在有盐的条件下生长,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7.(2023八上·新泰开学考)如图为细菌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细胞核,内含DNA
B.②是鞭毛与细菌运动密切相关
C.③是荚膜,对细菌有保护作用
D.④细胞膜,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
【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①是遗传物质,A错误;
B、鞭毛可以摆动,②是鞭毛与细菌运动密切相关,B正确;
C、细菌最外面是荚膜,较厚,有保护作用 , ③是荚膜,对细菌有保护作用 ,C正确;
D、④细胞膜,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 ,C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有些细菌还有荚膜、鞭毛、纤毛等特殊结构。
8.(2023八上·新会期末)每年的10月15日是“全球洗手日”,7步洗手法的七字口诀是“内外夹弓大立腕”。养成“科学洗手”的良好习惯,能抵御因微生物感染而导致的相关疾病。假设手上此刻有1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照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3个小时后手上的细菌数目是( )
A.70个 B.1280个 C.140个 D.640个
【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不影响细菌生活的情况下,3小时手上的细菌分裂了6次。假设手上此刻有10个细菌,3小时后手上的细菌数目═10×26═640(个)。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分裂时,细胞首先将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9.(2022八上·高州月考)小米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培养三种细菌以研究不同细菌对氧气的需求情况,一段时间后三种细菌在试管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则____号试管内的细菌属于厌氧菌( )
A.Ⅰ B.Ⅱ C.Ⅲ D.都是
【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Ⅰ试管的细菌繁殖分布区域在试管的底部,可见I属于厌氧性的细菌,只能在无氧培养基中繁殖。Ⅱ试管的细菌繁殖分布区域在试管的大部分,可见II在有氧和无氧培养基中都能繁殖。Ⅲ试管的细菌繁殖分布区域在试管的上部,可见Ⅲ只能在需氧培养基中繁殖,因此,Ⅰ号试管内的细菌属于厌氧菌,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是不同的细菌和真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例如好氧性芽孢杆菌、霉菌需要氧气,厌氧性乳酸菌、大肠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在无氧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10.(2022八上·茂南期末)直接食用从冰箱里拿出的食品是不太卫生的,因为某些细菌在低温环境下会形成休眠体,可以抵抗恶劣环境。细菌形成的休眠体是( )
A.孢子 B.芽体 C.芽孢 D.荚膜
【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壁加厚,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形成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芽孢。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抵抗性。遇到适宜的环境,芽孢又恢复生命现象,一个芽孢只变成一个细菌。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壁加厚,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低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等都有很强的抵抗性。芽孢又轻又小,可以随风飘散.当环境适宜的时候,芽孢又可以萌发,形成一个新细菌。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因此芽孢不是细菌用来生殖的结构而是一个休眠体。
11.(2022八上·涡阳月考)根据细菌的外部形态,可将其进行分类。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种细菌,它们分别属于( )
A.球菌、螺旋菌 B.杆菌、螺旋菌
C.球菌、杆菌 D.弧菌、杆菌
【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图中的甲细菌为球菌,乙细菌为螺旋菌。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虽然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一致,即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等。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12.(2022八上·湛江期中) 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真菌的是( )
A.链球菌 B.葡萄球菌 C.乳酸菌 D.根霉
【答案】D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BC、“链球菌”、“葡萄球菌”、“乳酸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都是细菌,不符合题意;
D、“根霉”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真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故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从生殖方式上看,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个分成两个,而真菌可以在环境条件较好时,比如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在条件不良时又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13.(2023八上·鹤岗期末)蘑菇虽然常出在树林中,但它们却不是植物,这是因它们( )
A.不产生种子 B.无根、茎、叶分化
C.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D.生活在潮湿环境
【答案】C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蘑菇属于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为蘑菇的体内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异养,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中的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属于分解者。
故答案为:C。
【分析】蘑菇属于大型的真菌,其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14.(2022八上·吉林期末)“冬虫夏草”是我国名贵的药物和高级补品,分布在我国青海、西藏、甘肃等地。虫草外表保持原来虫形,虫体头部长出一根棕色有柄的棒状子座,形似一根野草,“冬虫夏草”的“草”指的是( )
A.真菌 B.植物 C.细菌 D.蝙蝠蛾
【答案】A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冬虫夏草并非冬为“虫”夏为“草”,其实质是一种真菌--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所以,“冬虫夏草”的“草”指的是一种真菌,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冬虫夏草又称为虫草或者冬虫草,是真菌类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幼虫体上的子座与幼虫尸体的复合物。
15.(2022七下·济南开学考)放久的馒头会生出“白毛”或“黑毛”,这些霉菌来自( )
A.空气中飘来的菌丝 B.空气中飘来的孢子
C.面粉中携带的菌丝 D.面粉中携带的孢子
【答案】B
【知识点】真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放久的馒头会生出“白毛”或“黑毛”,这是由霉菌引起的,霉菌的许多菌丝在一起统称菌丝体,菌丝体在基质上生长的形态称为菌落。霉菌等真菌往往以菌丝体在寄生的馒头等物质上扩展蔓延。当营养生活进行到一定时期时,真菌就开始转入繁殖阶段,形成各种繁殖体即子实体。真菌的繁殖体包括无性繁殖形成的无性孢子和有性生殖产生的有性孢子。孢子很小,在空中随风飘散。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中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细胞的;真菌的细胞不含叶绿体,是典型异养生物。它们从动物、植物的活体、死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以及断枝、落叶和土壤腐殖质中、来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
16.(2023八上·宽城期末)下列疾病中,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是( )
A.口蹄疫 B.天花 C.小麦叶锈病 D.禽流感
【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A错误。
B.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感染人后,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痊愈后可获终生免疫,B错误。
C.小麦叶锈病,是由小麦隐匿柄锈菌(属于真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小麦上的病害。主要危害小麦叶片,产生疱疹状病斑,很少危害叶鞘和茎秆,C正确。
D.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禽流行性感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使人患臂癣、足癣、牛皮癣等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17.(2023八上·松原期末)每到冬天,森林里就铺满一层厚厚的落叶。年复一年,森林里的落叶层并没有越积越厚的主要原因是 ( )
A.被人类收集走用作柴火烧掉了 B.被各种食草动物吃掉了
C.被鸟儿叼走建筑巢穴了 D.被腐生细菌和真菌分解了
【答案】D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森林里的落叶就是被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无机物被植物吸收再利用,因此没有越积越厚;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真菌在生物圈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乳酸菌、枯草杆菌等);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真菌:手癣、足癣;细菌:猩红热、丹毒等);
(3)和动植物体的共生(地衣:真菌与藻类共生;根瘤菌和豆科植物)。
18.(2022八上·甘井子期末)地衣是由两种生物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这两种生物是( )
A.细菌和藻类 B.真菌与藻类 C.真菌与苔藓 D.细菌与苔藓
【答案】B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两种生物在一起共生形成的。藻类含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可以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能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这种对双方彼此都有利的生活方式叫共生。当两者分开时,真菌得不到有机物无法生存,而藻类也因得不到足够的水、无机盐而生长不良,因此它们互相依存,形成共生关系。
故答案为:B。
【分析】共生: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
19.(2022八上·江城期中)在甘蔗地里间种花生、大豆等豆科植物,可少施氮肥的原因是( )
A.合理密植能更合理地利用氮肥
B.空气中有氮肥
C.土壤本身含有大量的氮肥
D.豆科植物中根瘤菌可增加土壤的含氮量
【答案】D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但是豆科植物与其它植物套种时,可少施氮肥。因为,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得植物生长良好,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它们互惠互利,共同生活,是共生关系,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
20.(2023八上·抚远期末)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都是肉眼看不到的生物
B.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
C.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D.可用于食品制作和药物生产
【答案】A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细菌是单细胞的,个体微小,用肉眼无法观察到,但真菌一般是多细胞,如青霉、蘑菇等都是多细胞真菌,且肉眼可见,少数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A符合题意。
B.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B不符合题意。
C.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对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不符合题意。
D.有的细菌和真菌可用于食品制作,如酵母菌可以用来蒸馒头、做面包、酿酒;同时也可以进行药物生产,如青霉发酵能提取青霉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①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②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使人患臂癣、足癣、牛皮癣等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③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共生: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
21.(2023七下·海门期末)下列关于微生物在生物技术中应用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乳酸菌——酸奶 B.醋酸菌——食醋
C.酵母菌——泡菜 D.甲烷菌——甲烷
【答案】C
【知识点】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C、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不符合题意;
D、甲烷需要甲烷菌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乳酸菌与发酵: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和青贮饲料等.其发酵原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和能量;
②醋酸杆菌与制醋:利用醋酸杆菌制作白醋、黑醋等。其制作原理是:利用醋酸杆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醋酸;
③甲烷细菌与沼气:利用甲烷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进行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真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酵母菌与发酵: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包子和蛋糕等。其发酵原理是:酵母菌在有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②酵母菌与酿酒:利用酵母菌酿造各种酒类。其酿造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酒精和能量;
③青霉菌与医药:利用青霉菌提取青霉素(抗生素),它是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特效药,如:肺炎等;
④霉菌与酱油等:利用霉菌制作酱油、豆豉和豆腐乳等。其制作原理是:将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将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
22.(2023八上·五常期末)下列细菌对人类有害的是( )
A.根瘤菌 B.肺炎双球菌 C.甲烷菌 D.乳酸菌
【答案】B
【知识点】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得植物生长良好,对人了有益,A不符合题意。
B、肺炎双球菌是一种致病菌,能使人或动物患肺炎,对人类有害,B符合题意。
C、甲烷菌通过发酵把一些废弃物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与人类有利,C不符合题意。
D、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可以产生乳酸,对人类有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大多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如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和泡菜,利用醋酸杆菌能生产食用醋,大豆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供植物利用,植物为根瘤菌提供营养物质,二者属于共生关系,少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如有的细菌会使人患病,如肺炎双球菌是一种致病菌,能使人或动物患肺炎。
23.(2023八上·福田期末)生活中,橘子保存不当,很容易发霉长毛,相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毛”是霉菌的菌落
B.“毛”是由细菌形成的菌落
C.“毛”的颜色不同,说明有不同类型的霉菌
D.橘子易发霉,因其能为微生物提供水分、有机物等
【答案】B
【知识点】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细菌的菌落较小,而真菌的菌落一般较大,如“毛状“。我们在橘子皮上看到的“毛”是霉菌的菌落,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是真菌形成的菌落,不是细菌形成的,B符合题意。
C.不同的真菌所产生的菌落颜色是不一样的,霉菌有黑色的、白色的,青霉菌是绿色的,C不符合题意。
D.橘子容易发霉长毛是因为橘子能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水分、有机物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24.(2022八上·茂南期末)制作酸奶的顺序是( )
①密封瓶口
②牛奶煮沸后冷却
③常温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④加入适量含乳酸菌的酸奶
⑤将容器清洗干净并煮沸消毒
A.⑤②④①③ B.⑤④②①③ C.④②⑤①③ D.②④③⑤①
【答案】A
【知识点】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制作酸奶时要用到乳酸菌,制作酸奶的操作顺序依次是:⑤将容器清洗并煮沸消毒,②先将牛奶煮沸,进行高温灭菌,然后冷却。④再在冷却后的牛奶中加入少量的含乳酸菌的酸奶,相当于接种。①乳酸菌要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发酵产生乳酸,因此容器要密封,以创造无氧的环境。③最后在常温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故正确的顺序是:⑤②④①③。
故答案为:A
【分析】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牛奶经酵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分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
25.(2022八上·揭东期中)牛胃中有一种白色瘤胃球菌,该菌在帮助牛分解青草的同时获取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白色瘤胃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牛为竞争关系 B.有成形的细胞核
C.以分裂方式繁殖 D.营养方式为自养
【答案】C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A.白色瘤胃球菌生活在牛体内,帮助牛分解青草的同时获取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牛通过吃草为球菌提供营养物质,故两者的关系属于共生,A不符合题意。
B.白色瘤胃球菌,属于细菌,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不符合题意。
C.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细菌分裂时,细菌细胞首先将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C符合题意。
D.细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故营养方式为异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物之间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虽然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一致,即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等。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26.(2021八上·封开期末)某贫困地区通过林下种植大型真菌灵芝,实现了脱贫。关于灵芝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B.与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
C.有根、茎、叶的分化 D.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答案】D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灵芝属于大型的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A说法错误。
B、灵芝属于大型的真菌,靠孢子繁殖后代,B说法错误。
C、灵芝属于真菌,不属于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C说法错误。
D、真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真菌的基本结构特征和繁殖方式,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真菌既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如霉菌、食用菌,真菌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细胞中不含叶绿体,只能进行异养生活。
27.(2023八上·德惠月考)细菌和真菌的共同特征是( )
A.单细胞生物 B.没有细胞核 C.不含叶绿体 D.孢子生殖
【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细菌、真菌的共同特征是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异养。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故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从生殖方式上看,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个分成两个,而真菌可以在环境条件较好时,比如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在条件不良时又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28.(2022八上·东莞期中)如图为各种微生物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①直立菌丝顶端的孢子看上去呈放射状
B.以上微生物中,②和③的细胞结构最相似
C.①和③均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D.③的细胞较植物细胞少了细胞壁
【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 ①直立菌丝顶端看上去呈扫帚状,是青霉菌。A错误;
B、②是细菌,③是酵母菌,①是霉菌。酵母菌和霉菌都有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最相似是的①③。B错误;
C、 如果酵母菌生长旺盛,在芽体尚未自母细胞脱落前,即可在芽体上又长出新的芽体,最后形成假菌丝状。 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会形成孢子(一般是四个),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 。青霉菌进行孢子生殖,C正确;
D、 ③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组成,无叶绿体,较植物细胞少了叶绿体。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细菌是分裂生殖,真菌大多是孢子生殖,病毒是复制,酵母菌出芽生殖。
(2)真菌的分类:
29.(2023八上·德惠月考)下列关于细菌生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生殖产生的新细菌,与原细菌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不同的
B.英膜有保护细菌的作用,与细菌生殖有直接的关系
C.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环境适宜时生殖速度很快
D.细菌适应性很强,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生殖方式
【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A、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细菌分裂产生的新细菌,与原细菌所含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不符合题意;
B、 荚膜有保护细菌的作用,与细菌生殖没有直接关系,不符合题意;
CD、 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环境适宜时生殖速度很快,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虽然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一致,即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等。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30.(2023七上·内江期末)下列关于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人或动、植物患病
B.一些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着“清洁工”的角色
C.人们用固氮微生物拌种或施播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D.微生物在促进生物圈物质转化中的作用可被其他生物替代
【答案】D
【知识点】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一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人或动、植物患病,如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等,A说法正确。
B、一些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着“清洁工”的角色,如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B说法正确。
C、人们用固氮微生物拌种或施播可提高农作物产量,氮肥是植物生长需要量比较多的无机盐,C说法正确。
D、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循环,微生物在促进生物圈物质转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平时多积累,注意身边常见的利用微生物的实例,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大多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少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使人或其他生物患病,多人类有益的方面:如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意义,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酵母菌发酵酿酒、做馒头和面包等,有害的一面:脚气、足癣等属于真菌感染,肺炎链球菌引起肺炎等。
二、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4分)
31.(2023八上·海南期末)我们的周围有数不清的细菌和真菌,甚至在我们的体表和体内也有许多的细菌,有时还会有真菌。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呢?下面是我们为幼儿园的老师设计的实验,通过实验告诉小朋友们知道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培养皿号 A B C
实 验 步 骤 ① 配制牛肉汁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待用
②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直接在培养基表面涂抹。
③ 将A,B,C三组培养皿放入适宜温度的培养箱培养,每天定时观察、记录,直到菌落不再增加。
实验结果 许多菌落 少数菌落 ?
(1)C组在此实验中起 作用。
(2)实验步骤②,用无菌棉棒对手心取样时,是否要求A、B两组取样面积相同? 。其目的是 。
(3)上表中,C组实验结果“?”理论上应该是 。
(4)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对照
(2)是(要相同);保证单一变量(保证变量唯一)
(3)没有菌落(无菌落)
(4)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1)由实验设计可知,C组没有对实验变量细菌进行处理,所以应该是对照组(空白对照)。设计的目的是使这个实验更严谨。
(2)实验步骤②,用无菌棉棒对手心取样时,要求A、B两组取样面积相同相同,这样做可以控制唯一变量,减少误差。
(3)上表中,由于C组没有接种细菌,所以实验结果“?”理论上应该是没有菌落(无菌落)。
(4)A、B对照的实验现象是A有许多菌落、B少数菌落,而A没有洗手、B洗手,所以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实验要遵循三大基础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
(3)菌落是指由单个或少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一团肉眼可见的的集团。
32.(2023八上·惠城期末)实验探究
学习了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这一课,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家跟父母一起动手制作米酒,下面是小明同学介绍他制作米酒的过程。
实验器材:糯米750g、酒曲2g、凉开水900g、三个同样的已高温消毒的带盖玻璃瓶。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糯米浸泡12小时后上锅蒸熟,放凉至30℃。
第二步:将糯米饭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放入三个玻璃瓶中,编号为1、2、3.
第三步:按照下表对各组进行处理,然后迅速盖好瓶盖,置于相应环境中。
编号 处理方法 环境
1 添加酒曲1g,添加凉开水300g,搅拌均匀 暖气片上方,温度为30℃
2 添加酒曲1g,添加凉开水300g,搅拌均匀 冰箱冷藏室,温度为5℃
3 不添加酒曲,添加凉开水300g,搅拌均匀 暖气片上方,温度为30℃
第四步:定时观察,3天后打开瓶盖,通过看、闻等方式,初步判断瓶中是否酿出了美味的米酒。
请你结合小明的实验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以上三组实验中,能够酿出米酒的是 号,酿制酒需要的微生物主要是 。
(2)以上实验一共可以设置 组对照实验,实验中 号和 号对照,可探究温度对米酒发酵过程的影响;实验中2号和3号 (填“可以”或“不可以”)作为对照实验。
(3)实验中如果不盖上瓶盖,那么葡萄糖将被分解产生 和 。
(4)糯米上锅蒸熟后为什么放凉至30℃才能加入酒曲? 。
【答案】(1)1;酵母菌
(2)2;1;2;不可以
(3)二氧化碳;水
(4)高温会杀死酒曲中的酵母菌
【知识点】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酿酒时要加入酒曲——酵母菌,在无氧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以上三组实验中,符合有酒曲、温度适宜的条件是1号;
故填:1;酵母菌;
(2)表格中1号和2号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1号和3号也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酒曲(酵母菌);2号和3号不能构成对照实验,因为有两个变量;
故填:2;1;2;不可以;
(3)实验中如果不盖上瓶盖,那么酵母菌会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故填:二氧化碳;水;
(4)糯米上锅蒸熟后要放凉,是为了避免高温杀死酵母菌;
故填:高温会杀死酒曲中的酵母菌。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呼吸作用:指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表达式如下:
三、读图理解题(共3题,共26分)
33.(2022八上·平顶山月考)如图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⑤ ,② ,④ 。
(2)图中⑥的作用是 ;①的作用是 。
(3)和植物的根尖细胞相比较,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存在于[ ] ,细菌是 生物。
(4)若此图为结核杆菌,则其营养方式为 ,若此图为枯草杆菌,则其营养方式为 。
【答案】(1)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
(2)保护;运动
(3)③;DNA;原核
(4)寄生;腐生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1)图中各结构的名称:⑤细胞壁,②细胞质,④细胞膜。
(2)⑥荚膜是某些细菌表面的特殊结构,是位于细胞壁表面的一层松散的粘液物质,荚膜的成分因不同菌种而异,主要是由葡萄糖与葡萄糖醛酸组成的聚合物,也有含多肽与脂质的。如肺炎球菌,边界不明显的称为黏液层(slime layer),如葡萄球菌。荚膜对细菌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细菌不仅可利用荚膜抵御不良环境;保护自身不受白细胞吞噬;而且能有选择地黏附到特定细胞的表面上,表现出对靶细胞的专一攻击能力。
长在某些细菌菌体上细长而弯曲的具有运动功能的蛋白质附属丝状物,称为鞭毛。鞭毛的长度常超过菌体若干倍。少则1-2根,多则可达数百根。①鞭毛是细菌的运动结构。
(3)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真菌、动植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和植物的根尖细胞结构相比较,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存在于③DNA,所以,细菌是原核生物。
(4)大多数细菌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所以,它们的生活方式是异养。若此图是结核杆菌,寄生在动物细胞中,所以,它的营养方式为寄生;若此图为枯草杆菌,生活在枯草上,所以,它的营养方式为腐生。
【分析】图中:①鞭毛,②细胞质,③DNA区,④细胞膜,⑤细胞壁,⑥荚膜。
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细菌的细胞内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有些细菌还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的结构,其中鞭毛起到运动的作用,荚膜起保护作用,荚膜有保护作用和支持作用。
34.下图是蘑菇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根据该图思考有关的问题:
(1)蘑菇的身体都是由 构成的.它的每个细胞都具有 、细胞膜、细胞质和 (按从外到内的顺序).所以蘑菇属于 核生物.
(2)⑤是从[ ] 中散落开来的,叫做 ,它的功能是 .
(3)④的作用是 ,所以蘑菇的营养方式是 .
【答案】(1)菌丝;细胞壁;细胞核;真
(2)②;菌褶;孢子;繁殖后代
(3)吸收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异养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
【解答】(1)蘑菇菌属于多细胞真菌,有大量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但是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蘑菇细胞内含有真正的细胞核,为真核生物。
(2)在蘑菇的菌褶表面上有许多孢子,孢子成熟后就会散落开来,
落在适宜的环境中,能萌发生出菌丝,一段时间后菌丝长出子实体,形成新的个体,因此蘑菇用孢子繁殖后代。
(3)蘑菇是由大量菌丝构成的,分为地下菌丝体和地上菌丝体两部分组成,地上菌丝又叫子实体,蘑菇没有根,体内也没有叶绿体,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来营腐生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所以蘑菇通过地下菌丝吸收水分和有机物。
故答案为:(1)菌丝、细胞壁、细胞核、真核;(2)
②、菌褶、孢子、繁殖后代;(3)吸收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异养。
【分析】此题考查蘑菇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蘑菇属于真菌,
是由菌丝构成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体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靠地下菌丝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有机物营腐生生活,蘑菇的菌褶中能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35.(2022八上·甘井子期末)“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是须臾不止的,如下图所示是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图中内容,回答问题。
(1)兔、树和草死亡以后,遗体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 把它们分解为 、 和无机盐。
(2)在光照下,绿色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进行 作用。制造的 被植物利用,又进一步被动物利用。
(3)动物通过 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 的作用。
(4)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它们作为 参与物质循环。
【答案】(1)微生物;水;二氧化碳
(2)光合;有机物
(3)呼吸作用;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4)分解者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1)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鹿、兔、树和草死亡以后,遗体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的腐生细菌把它们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以及无机盐。
(2)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分,在叶绿体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大部分来自光合作用。所以在光照下,植物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被植物利用,又进一步被动物利用。
(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4)从图中可以看出腐生细菌能分解枯枝败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必须的物质和能量,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①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②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使人患臂癣、足癣、牛皮癣等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③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共生: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
1 / 1【A卷】第五单元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章末检测—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2023八上·龙湖期末)下列选项中,最容易发霉的是( )
A.干燥的衣物 B.真空包装的辣条
C.潮湿的粮食堆 D.煮沸且密封的肉汤
2.(2022八上·吉林期末)下列与细菌分布广泛无关的是( )
A.形态多样,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B.个体微小,便于传播
C.繁殖快,数量多
D.在不良环境下,能形成芽孢
3.(2022八上·平桂期末)某位同学想在实验室中培养某种细菌的菌落,其步骤是( )
①恒温培养 ②配制培养基 ③冷却 ④高温灭菌 ⑤接种
A.②③④⑤① B.④③①②⑤ C.②④③⑤① D.④②③①⑤
4.(2022八上·泾阳期中)下列有关菌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每个菌落都由大量不同种的细菌组成
B.一个菌落就是一个霉菌
C.细菌的菌落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状
D.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
5.(2022八上·英德期中)在探究“硬币是否有细菌、真菌分布”的实验中,用硬币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的过程属于( )
A.制作培养基 B.培养 C.消毒 D.接种
6.(2022八上·中山期末)已知I、II两个培养基含盐量不同。在I、II上都接种甲、乙两种细菌,培养几天后结果如图:I上只有乙的菌落,II上甲、乙的菌落都有。下列有关推测最合理的是( )
I(含盐) II(不含盐)
A.培养基I中缺有机物 B.培养基II中缺乏水分
C.乙能在有盐条件下生存 D.甲能在有盐条件下生存
7.(2023八上·新泰开学考)如图为细菌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细胞核,内含DNA
B.②是鞭毛与细菌运动密切相关
C.③是荚膜,对细菌有保护作用
D.④细胞膜,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
8.(2023八上·新会期末)每年的10月15日是“全球洗手日”,7步洗手法的七字口诀是“内外夹弓大立腕”。养成“科学洗手”的良好习惯,能抵御因微生物感染而导致的相关疾病。假设手上此刻有1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照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3个小时后手上的细菌数目是( )
A.70个 B.1280个 C.140个 D.640个
9.(2022八上·高州月考)小米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培养三种细菌以研究不同细菌对氧气的需求情况,一段时间后三种细菌在试管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则____号试管内的细菌属于厌氧菌( )
A.Ⅰ B.Ⅱ C.Ⅲ D.都是
10.(2022八上·茂南期末)直接食用从冰箱里拿出的食品是不太卫生的,因为某些细菌在低温环境下会形成休眠体,可以抵抗恶劣环境。细菌形成的休眠体是( )
A.孢子 B.芽体 C.芽孢 D.荚膜
11.(2022八上·涡阳月考)根据细菌的外部形态,可将其进行分类。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种细菌,它们分别属于( )
A.球菌、螺旋菌 B.杆菌、螺旋菌
C.球菌、杆菌 D.弧菌、杆菌
12.(2022八上·湛江期中) 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真菌的是( )
A.链球菌 B.葡萄球菌 C.乳酸菌 D.根霉
13.(2023八上·鹤岗期末)蘑菇虽然常出在树林中,但它们却不是植物,这是因它们( )
A.不产生种子 B.无根、茎、叶分化
C.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D.生活在潮湿环境
14.(2022八上·吉林期末)“冬虫夏草”是我国名贵的药物和高级补品,分布在我国青海、西藏、甘肃等地。虫草外表保持原来虫形,虫体头部长出一根棕色有柄的棒状子座,形似一根野草,“冬虫夏草”的“草”指的是( )
A.真菌 B.植物 C.细菌 D.蝙蝠蛾
15.(2022七下·济南开学考)放久的馒头会生出“白毛”或“黑毛”,这些霉菌来自( )
A.空气中飘来的菌丝 B.空气中飘来的孢子
C.面粉中携带的菌丝 D.面粉中携带的孢子
16.(2023八上·宽城期末)下列疾病中,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是( )
A.口蹄疫 B.天花 C.小麦叶锈病 D.禽流感
17.(2023八上·松原期末)每到冬天,森林里就铺满一层厚厚的落叶。年复一年,森林里的落叶层并没有越积越厚的主要原因是 ( )
A.被人类收集走用作柴火烧掉了 B.被各种食草动物吃掉了
C.被鸟儿叼走建筑巢穴了 D.被腐生细菌和真菌分解了
18.(2022八上·甘井子期末)地衣是由两种生物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这两种生物是( )
A.细菌和藻类 B.真菌与藻类 C.真菌与苔藓 D.细菌与苔藓
19.(2022八上·江城期中)在甘蔗地里间种花生、大豆等豆科植物,可少施氮肥的原因是( )
A.合理密植能更合理地利用氮肥
B.空气中有氮肥
C.土壤本身含有大量的氮肥
D.豆科植物中根瘤菌可增加土壤的含氮量
20.(2023八上·抚远期末)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都是肉眼看不到的生物
B.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
C.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D.可用于食品制作和药物生产
21.(2023七下·海门期末)下列关于微生物在生物技术中应用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乳酸菌——酸奶 B.醋酸菌——食醋
C.酵母菌——泡菜 D.甲烷菌——甲烷
22.(2023八上·五常期末)下列细菌对人类有害的是( )
A.根瘤菌 B.肺炎双球菌 C.甲烷菌 D.乳酸菌
23.(2023八上·福田期末)生活中,橘子保存不当,很容易发霉长毛,相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毛”是霉菌的菌落
B.“毛”是由细菌形成的菌落
C.“毛”的颜色不同,说明有不同类型的霉菌
D.橘子易发霉,因其能为微生物提供水分、有机物等
24.(2022八上·茂南期末)制作酸奶的顺序是( )
①密封瓶口
②牛奶煮沸后冷却
③常温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④加入适量含乳酸菌的酸奶
⑤将容器清洗干净并煮沸消毒
A.⑤②④①③ B.⑤④②①③ C.④②⑤①③ D.②④③⑤①
25.(2022八上·揭东期中)牛胃中有一种白色瘤胃球菌,该菌在帮助牛分解青草的同时获取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白色瘤胃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牛为竞争关系 B.有成形的细胞核
C.以分裂方式繁殖 D.营养方式为自养
26.(2021八上·封开期末)某贫困地区通过林下种植大型真菌灵芝,实现了脱贫。关于灵芝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B.与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
C.有根、茎、叶的分化 D.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27.(2023八上·德惠月考)细菌和真菌的共同特征是( )
A.单细胞生物 B.没有细胞核 C.不含叶绿体 D.孢子生殖
28.(2022八上·东莞期中)如图为各种微生物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①直立菌丝顶端的孢子看上去呈放射状
B.以上微生物中,②和③的细胞结构最相似
C.①和③均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D.③的细胞较植物细胞少了细胞壁
29.(2023八上·德惠月考)下列关于细菌生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生殖产生的新细菌,与原细菌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不同的
B.英膜有保护细菌的作用,与细菌生殖有直接的关系
C.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环境适宜时生殖速度很快
D.细菌适应性很强,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生殖方式
30.(2023七上·内江期末)下列关于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人或动、植物患病
B.一些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着“清洁工”的角色
C.人们用固氮微生物拌种或施播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D.微生物在促进生物圈物质转化中的作用可被其他生物替代
二、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4分)
31.(2023八上·海南期末)我们的周围有数不清的细菌和真菌,甚至在我们的体表和体内也有许多的细菌,有时还会有真菌。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呢?下面是我们为幼儿园的老师设计的实验,通过实验告诉小朋友们知道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培养皿号 A B C
实 验 步 骤 ① 配制牛肉汁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待用
②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直接在培养基表面涂抹。
③ 将A,B,C三组培养皿放入适宜温度的培养箱培养,每天定时观察、记录,直到菌落不再增加。
实验结果 许多菌落 少数菌落 ?
(1)C组在此实验中起 作用。
(2)实验步骤②,用无菌棉棒对手心取样时,是否要求A、B两组取样面积相同? 。其目的是 。
(3)上表中,C组实验结果“?”理论上应该是 。
(4)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2.(2023八上·惠城期末)实验探究
学习了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这一课,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家跟父母一起动手制作米酒,下面是小明同学介绍他制作米酒的过程。
实验器材:糯米750g、酒曲2g、凉开水900g、三个同样的已高温消毒的带盖玻璃瓶。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糯米浸泡12小时后上锅蒸熟,放凉至30℃。
第二步:将糯米饭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放入三个玻璃瓶中,编号为1、2、3.
第三步:按照下表对各组进行处理,然后迅速盖好瓶盖,置于相应环境中。
编号 处理方法 环境
1 添加酒曲1g,添加凉开水300g,搅拌均匀 暖气片上方,温度为30℃
2 添加酒曲1g,添加凉开水300g,搅拌均匀 冰箱冷藏室,温度为5℃
3 不添加酒曲,添加凉开水300g,搅拌均匀 暖气片上方,温度为30℃
第四步:定时观察,3天后打开瓶盖,通过看、闻等方式,初步判断瓶中是否酿出了美味的米酒。
请你结合小明的实验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以上三组实验中,能够酿出米酒的是 号,酿制酒需要的微生物主要是 。
(2)以上实验一共可以设置 组对照实验,实验中 号和 号对照,可探究温度对米酒发酵过程的影响;实验中2号和3号 (填“可以”或“不可以”)作为对照实验。
(3)实验中如果不盖上瓶盖,那么葡萄糖将被分解产生 和 。
(4)糯米上锅蒸熟后为什么放凉至30℃才能加入酒曲? 。
三、读图理解题(共3题,共26分)
33.(2022八上·平顶山月考)如图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⑤ ,② ,④ 。
(2)图中⑥的作用是 ;①的作用是 。
(3)和植物的根尖细胞相比较,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存在于[ ] ,细菌是 生物。
(4)若此图为结核杆菌,则其营养方式为 ,若此图为枯草杆菌,则其营养方式为 。
34.下图是蘑菇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根据该图思考有关的问题:
(1)蘑菇的身体都是由 构成的.它的每个细胞都具有 、细胞膜、细胞质和 (按从外到内的顺序).所以蘑菇属于 核生物.
(2)⑤是从[ ] 中散落开来的,叫做 ,它的功能是 .
(3)④的作用是 ,所以蘑菇的营养方式是 .
35.(2022八上·甘井子期末)“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是须臾不止的,如下图所示是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图中内容,回答问题。
(1)兔、树和草死亡以后,遗体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 把它们分解为 、 和无机盐。
(2)在光照下,绿色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进行 作用。制造的 被植物利用,又进一步被动物利用。
(3)动物通过 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 的作用。
(4)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它们作为 参与物质循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A.干燥的衣物缺乏水分,不适宜霉菌生长,因此不容易发霉,A不符合题意。
B.真空包装的辣条缺少空气,不适宜霉菌的生长,因此不容易发霉,B不符合题意。
C.潮湿的粮食堆具备了霉菌生长的条件,因此最容易发霉,C符合题意。
D.煮沸且密封的肉汤,里面没有霉菌,外面霉菌不能进入,因此不容易发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是不同的细菌和真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例如好氧性芽孢杆菌、霉菌需要氧气,厌氧性乳酸菌、大肠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在无氧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2.【答案】A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A、细菌形态多样,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与细菌分布广泛无关,A符合题意。
B、个体微小,便于传播,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B不符合题意。
C、繁殖快,数量多,分布广泛,C不符合题意。
D、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是细菌个体小,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3.【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培养细菌的一般方法:②配制培养基,可用牛肉汁(提供营养物质)+琼脂(凝固剂)配制;④高温灭菌,将培养基原本带有的细菌真菌杀死,防止影响实验;③冷却,高温灭菌过的培养基冷却后;⑤接种,将所要培养的细菌涂抹在培养基上,此过程要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①恒温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注意要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现象。
故答案为:C。
【分析】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4.【答案】D
【知识点】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
【解析】【解答】A、菌落是由单个或少数细菌或真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形成的,属于同种细菌,可见A说法错误。
B、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而不是由一个霉菌形成的,B说法错误。
C、细菌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C说法错误。
D、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菌落的概念、基本特征,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单个细菌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当单个或少数细菌或真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便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5.【答案】D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选择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琼脂混合在一起,就制成了培养基.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先进行高温灭菌,就可以直接使用了。然后再将少量的细菌和真菌放在培养基上这就是接种,接种后就可以在培养皿中培养了,由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所以在培养细菌时应将培养皿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在上述实验中,将硬币在细菌培养基表面轻轻一按,硬币上的细菌就附着在培养基上了,这就是接种。
故答案为:D。
【分析】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6.【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AB.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 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I和II的变量:是否盐,两种培养基上都有细菌生长,则不能说明缺乏有机物和水分,AB不符合题意。
CD.含有盐的培养基上乙细菌能生长,而甲细菌不能生长,不含盐的培养基上,甲乙细菌都能生长,说明乙细菌能在有盐的条件下生长,甲细菌不能在有盐的条件下生长,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7.【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①是遗传物质,A错误;
B、鞭毛可以摆动,②是鞭毛与细菌运动密切相关,B正确;
C、细菌最外面是荚膜,较厚,有保护作用 , ③是荚膜,对细菌有保护作用 ,C正确;
D、④细胞膜,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 ,C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有些细菌还有荚膜、鞭毛、纤毛等特殊结构。
8.【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不影响细菌生活的情况下,3小时手上的细菌分裂了6次。假设手上此刻有10个细菌,3小时后手上的细菌数目═10×26═640(个)。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分裂时,细胞首先将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9.【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Ⅰ试管的细菌繁殖分布区域在试管的底部,可见I属于厌氧性的细菌,只能在无氧培养基中繁殖。Ⅱ试管的细菌繁殖分布区域在试管的大部分,可见II在有氧和无氧培养基中都能繁殖。Ⅲ试管的细菌繁殖分布区域在试管的上部,可见Ⅲ只能在需氧培养基中繁殖,因此,Ⅰ号试管内的细菌属于厌氧菌,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是不同的细菌和真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例如好氧性芽孢杆菌、霉菌需要氧气,厌氧性乳酸菌、大肠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在无氧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10.【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壁加厚,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形成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芽孢。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抵抗性。遇到适宜的环境,芽孢又恢复生命现象,一个芽孢只变成一个细菌。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壁加厚,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低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等都有很强的抵抗性。芽孢又轻又小,可以随风飘散.当环境适宜的时候,芽孢又可以萌发,形成一个新细菌。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因此芽孢不是细菌用来生殖的结构而是一个休眠体。
11.【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图中的甲细菌为球菌,乙细菌为螺旋菌。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虽然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一致,即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等。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12.【答案】D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BC、“链球菌”、“葡萄球菌”、“乳酸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都是细菌,不符合题意;
D、“根霉”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真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故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从生殖方式上看,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个分成两个,而真菌可以在环境条件较好时,比如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在条件不良时又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13.【答案】C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蘑菇属于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为蘑菇的体内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异养,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中的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属于分解者。
故答案为:C。
【分析】蘑菇属于大型的真菌,其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14.【答案】A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冬虫夏草并非冬为“虫”夏为“草”,其实质是一种真菌--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所以,“冬虫夏草”的“草”指的是一种真菌,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冬虫夏草又称为虫草或者冬虫草,是真菌类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幼虫体上的子座与幼虫尸体的复合物。
15.【答案】B
【知识点】真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放久的馒头会生出“白毛”或“黑毛”,这是由霉菌引起的,霉菌的许多菌丝在一起统称菌丝体,菌丝体在基质上生长的形态称为菌落。霉菌等真菌往往以菌丝体在寄生的馒头等物质上扩展蔓延。当营养生活进行到一定时期时,真菌就开始转入繁殖阶段,形成各种繁殖体即子实体。真菌的繁殖体包括无性繁殖形成的无性孢子和有性生殖产生的有性孢子。孢子很小,在空中随风飘散。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中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细胞的;真菌的细胞不含叶绿体,是典型异养生物。它们从动物、植物的活体、死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以及断枝、落叶和土壤腐殖质中、来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
16.【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A错误。
B.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感染人后,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痊愈后可获终生免疫,B错误。
C.小麦叶锈病,是由小麦隐匿柄锈菌(属于真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小麦上的病害。主要危害小麦叶片,产生疱疹状病斑,很少危害叶鞘和茎秆,C正确。
D.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禽流行性感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使人患臂癣、足癣、牛皮癣等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17.【答案】D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森林里的落叶就是被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无机物被植物吸收再利用,因此没有越积越厚;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真菌在生物圈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乳酸菌、枯草杆菌等);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真菌:手癣、足癣;细菌:猩红热、丹毒等);
(3)和动植物体的共生(地衣:真菌与藻类共生;根瘤菌和豆科植物)。
18.【答案】B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两种生物在一起共生形成的。藻类含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可以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能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这种对双方彼此都有利的生活方式叫共生。当两者分开时,真菌得不到有机物无法生存,而藻类也因得不到足够的水、无机盐而生长不良,因此它们互相依存,形成共生关系。
故答案为:B。
【分析】共生: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
19.【答案】D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但是豆科植物与其它植物套种时,可少施氮肥。因为,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得植物生长良好,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它们互惠互利,共同生活,是共生关系,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
20.【答案】A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细菌是单细胞的,个体微小,用肉眼无法观察到,但真菌一般是多细胞,如青霉、蘑菇等都是多细胞真菌,且肉眼可见,少数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A符合题意。
B.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B不符合题意。
C.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对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不符合题意。
D.有的细菌和真菌可用于食品制作,如酵母菌可以用来蒸馒头、做面包、酿酒;同时也可以进行药物生产,如青霉发酵能提取青霉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①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②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使人患臂癣、足癣、牛皮癣等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③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共生: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
21.【答案】C
【知识点】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C、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不符合题意;
D、甲烷需要甲烷菌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乳酸菌与发酵: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和青贮饲料等.其发酵原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和能量;
②醋酸杆菌与制醋:利用醋酸杆菌制作白醋、黑醋等。其制作原理是:利用醋酸杆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醋酸;
③甲烷细菌与沼气:利用甲烷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进行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真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酵母菌与发酵: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包子和蛋糕等。其发酵原理是:酵母菌在有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②酵母菌与酿酒:利用酵母菌酿造各种酒类。其酿造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酒精和能量;
③青霉菌与医药:利用青霉菌提取青霉素(抗生素),它是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特效药,如:肺炎等;
④霉菌与酱油等:利用霉菌制作酱油、豆豉和豆腐乳等。其制作原理是:将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将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
22.【答案】B
【知识点】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得植物生长良好,对人了有益,A不符合题意。
B、肺炎双球菌是一种致病菌,能使人或动物患肺炎,对人类有害,B符合题意。
C、甲烷菌通过发酵把一些废弃物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与人类有利,C不符合题意。
D、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可以产生乳酸,对人类有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大多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如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和泡菜,利用醋酸杆菌能生产食用醋,大豆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供植物利用,植物为根瘤菌提供营养物质,二者属于共生关系,少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如有的细菌会使人患病,如肺炎双球菌是一种致病菌,能使人或动物患肺炎。
23.【答案】B
【知识点】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细菌的菌落较小,而真菌的菌落一般较大,如“毛状“。我们在橘子皮上看到的“毛”是霉菌的菌落,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是真菌形成的菌落,不是细菌形成的,B符合题意。
C.不同的真菌所产生的菌落颜色是不一样的,霉菌有黑色的、白色的,青霉菌是绿色的,C不符合题意。
D.橘子容易发霉长毛是因为橘子能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水分、有机物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24.【答案】A
【知识点】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制作酸奶时要用到乳酸菌,制作酸奶的操作顺序依次是:⑤将容器清洗并煮沸消毒,②先将牛奶煮沸,进行高温灭菌,然后冷却。④再在冷却后的牛奶中加入少量的含乳酸菌的酸奶,相当于接种。①乳酸菌要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发酵产生乳酸,因此容器要密封,以创造无氧的环境。③最后在常温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故正确的顺序是:⑤②④①③。
故答案为:A
【分析】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牛奶经酵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分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
25.【答案】C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A.白色瘤胃球菌生活在牛体内,帮助牛分解青草的同时获取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牛通过吃草为球菌提供营养物质,故两者的关系属于共生,A不符合题意。
B.白色瘤胃球菌,属于细菌,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不符合题意。
C.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细菌分裂时,细菌细胞首先将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C符合题意。
D.细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故营养方式为异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物之间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虽然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一致,即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等。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26.【答案】D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灵芝属于大型的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A说法错误。
B、灵芝属于大型的真菌,靠孢子繁殖后代,B说法错误。
C、灵芝属于真菌,不属于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C说法错误。
D、真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真菌的基本结构特征和繁殖方式,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真菌既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如霉菌、食用菌,真菌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细胞中不含叶绿体,只能进行异养生活。
27.【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细菌、真菌的共同特征是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异养。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故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从生殖方式上看,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个分成两个,而真菌可以在环境条件较好时,比如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在条件不良时又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28.【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 ①直立菌丝顶端看上去呈扫帚状,是青霉菌。A错误;
B、②是细菌,③是酵母菌,①是霉菌。酵母菌和霉菌都有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最相似是的①③。B错误;
C、 如果酵母菌生长旺盛,在芽体尚未自母细胞脱落前,即可在芽体上又长出新的芽体,最后形成假菌丝状。 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会形成孢子(一般是四个),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 。青霉菌进行孢子生殖,C正确;
D、 ③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组成,无叶绿体,较植物细胞少了叶绿体。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细菌是分裂生殖,真菌大多是孢子生殖,病毒是复制,酵母菌出芽生殖。
(2)真菌的分类:
29.【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A、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细菌分裂产生的新细菌,与原细菌所含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不符合题意;
B、 荚膜有保护细菌的作用,与细菌生殖没有直接关系,不符合题意;
CD、 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环境适宜时生殖速度很快,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虽然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一致,即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等。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30.【答案】D
【知识点】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一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人或动、植物患病,如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等,A说法正确。
B、一些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着“清洁工”的角色,如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B说法正确。
C、人们用固氮微生物拌种或施播可提高农作物产量,氮肥是植物生长需要量比较多的无机盐,C说法正确。
D、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循环,微生物在促进生物圈物质转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平时多积累,注意身边常见的利用微生物的实例,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大多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少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使人或其他生物患病,多人类有益的方面:如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意义,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酵母菌发酵酿酒、做馒头和面包等,有害的一面:脚气、足癣等属于真菌感染,肺炎链球菌引起肺炎等。
31.【答案】(1)对照
(2)是(要相同);保证单一变量(保证变量唯一)
(3)没有菌落(无菌落)
(4)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1)由实验设计可知,C组没有对实验变量细菌进行处理,所以应该是对照组(空白对照)。设计的目的是使这个实验更严谨。
(2)实验步骤②,用无菌棉棒对手心取样时,要求A、B两组取样面积相同相同,这样做可以控制唯一变量,减少误差。
(3)上表中,由于C组没有接种细菌,所以实验结果“?”理论上应该是没有菌落(无菌落)。
(4)A、B对照的实验现象是A有许多菌落、B少数菌落,而A没有洗手、B洗手,所以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实验要遵循三大基础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
(3)菌落是指由单个或少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一团肉眼可见的的集团。
32.【答案】(1)1;酵母菌
(2)2;1;2;不可以
(3)二氧化碳;水
(4)高温会杀死酒曲中的酵母菌
【知识点】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酿酒时要加入酒曲——酵母菌,在无氧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以上三组实验中,符合有酒曲、温度适宜的条件是1号;
故填:1;酵母菌;
(2)表格中1号和2号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1号和3号也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酒曲(酵母菌);2号和3号不能构成对照实验,因为有两个变量;
故填:2;1;2;不可以;
(3)实验中如果不盖上瓶盖,那么酵母菌会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故填:二氧化碳;水;
(4)糯米上锅蒸熟后要放凉,是为了避免高温杀死酵母菌;
故填:高温会杀死酒曲中的酵母菌。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呼吸作用:指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表达式如下:
33.【答案】(1)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
(2)保护;运动
(3)③;DNA;原核
(4)寄生;腐生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1)图中各结构的名称:⑤细胞壁,②细胞质,④细胞膜。
(2)⑥荚膜是某些细菌表面的特殊结构,是位于细胞壁表面的一层松散的粘液物质,荚膜的成分因不同菌种而异,主要是由葡萄糖与葡萄糖醛酸组成的聚合物,也有含多肽与脂质的。如肺炎球菌,边界不明显的称为黏液层(slime layer),如葡萄球菌。荚膜对细菌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细菌不仅可利用荚膜抵御不良环境;保护自身不受白细胞吞噬;而且能有选择地黏附到特定细胞的表面上,表现出对靶细胞的专一攻击能力。
长在某些细菌菌体上细长而弯曲的具有运动功能的蛋白质附属丝状物,称为鞭毛。鞭毛的长度常超过菌体若干倍。少则1-2根,多则可达数百根。①鞭毛是细菌的运动结构。
(3)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真菌、动植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和植物的根尖细胞结构相比较,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存在于③DNA,所以,细菌是原核生物。
(4)大多数细菌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所以,它们的生活方式是异养。若此图是结核杆菌,寄生在动物细胞中,所以,它的营养方式为寄生;若此图为枯草杆菌,生活在枯草上,所以,它的营养方式为腐生。
【分析】图中:①鞭毛,②细胞质,③DNA区,④细胞膜,⑤细胞壁,⑥荚膜。
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细菌的细胞内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有些细菌还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的结构,其中鞭毛起到运动的作用,荚膜起保护作用,荚膜有保护作用和支持作用。
34.【答案】(1)菌丝;细胞壁;细胞核;真
(2)②;菌褶;孢子;繁殖后代
(3)吸收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异养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
【解答】(1)蘑菇菌属于多细胞真菌,有大量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但是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蘑菇细胞内含有真正的细胞核,为真核生物。
(2)在蘑菇的菌褶表面上有许多孢子,孢子成熟后就会散落开来,
落在适宜的环境中,能萌发生出菌丝,一段时间后菌丝长出子实体,形成新的个体,因此蘑菇用孢子繁殖后代。
(3)蘑菇是由大量菌丝构成的,分为地下菌丝体和地上菌丝体两部分组成,地上菌丝又叫子实体,蘑菇没有根,体内也没有叶绿体,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来营腐生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所以蘑菇通过地下菌丝吸收水分和有机物。
故答案为:(1)菌丝、细胞壁、细胞核、真核;(2)
②、菌褶、孢子、繁殖后代;(3)吸收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异养。
【分析】此题考查蘑菇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蘑菇属于真菌,
是由菌丝构成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体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靠地下菌丝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有机物营腐生生活,蘑菇的菌褶中能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35.【答案】(1)微生物;水;二氧化碳
(2)光合;有机物
(3)呼吸作用;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4)分解者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1)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鹿、兔、树和草死亡以后,遗体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的腐生细菌把它们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以及无机盐。
(2)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分,在叶绿体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大部分来自光合作用。所以在光照下,植物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被植物利用,又进一步被动物利用。
(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4)从图中可以看出腐生细菌能分解枯枝败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必须的物质和能量,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①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②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使人患臂癣、足癣、牛皮癣等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③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共生: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