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第五章 物质结构与性质元素周期律 导学课件+课时规范练(含解析) 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 | |
格式 | zip | ||
文件大小 | 21.7M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通用版 | ||
科目 | 化学 | ||
更新时间 | 2023-10-16 15:40:43 |
C.简单阴离子半径:p>q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p>q
4.(2021江苏选择考适应练)13Al、15P、16S、17Cl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Al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ⅢA族
B.元素P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PH4
C.第一电离能:I1(Al)
A.Na-的半径比F-的大
B.Na-的还原性比Na的强
C.Na-的第一电离能比H-的大
D.该事实说明Na也可表现出非金属性
6.(2022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考前预测)X、Y、Q、W、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W与Y位于同一主族,X、Y、Z三种元素可组成用于隐形飞机中吸收微波的物质R(结构如图),Q元素单质可用作铝热反应的引燃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比Q小的只有一种
B.电负性:Y>W>X
C.物质R吸收微波时,分子内的σ键会断裂
D.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W>Y
7.(2021天津卷,12)元素X、Y、Z、Q、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小于20,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的电负性比Q的大
B.Q的简单离子半径比R的大
C.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Q的强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R的强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8.(2021山东潍坊二模)X、Y、Z、W、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主族元素,X与Y同周期相邻元素,Y与W同主族,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原子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Z基态原子的3p轨道上有1个未成对电子,R是前四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负性:X>Y>W
B.原子半径:Z>W>Y
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熔、沸点:Y>W>X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Z>R
9.(2021河北卷,11)如图所示的两种化合物可应用于阻燃材料和生物材料的合成。其中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和Z同主族,Y原子序数为W原子价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和Z的最高化合价均为+7价
B.HX和HZ在水中均为强酸,电子式可表示为
C.四种元素中,Y原子半径最大,X原子半径最小
D.Z、W和氢三种元素可形成同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化合物
10.(2022湖北省卓越千校联盟高三终极押题卷)一种麻醉剂的分子结构式如图所示。其中,X元素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元素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都与X处于相邻周期;主族元素E的原子序数比W多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Y
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E
D.X2Z2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
11.(2021天津十二区县重点校联考)硅、锗(32Ge,熔点为937 ℃)和镓(31Ga)都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航空航天测控、核物理探测、光纤通信、红外光学、太阳能电池、化学催化剂、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锗与硅是同主族元素。
(1)硅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镓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 。
(2)硅和锗与氯元素都能形成氯化物,沸点SiCl4
12.(2021辽宁丹东高三期末)A、B、C、D、E、F、G是前四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七种元素。A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snnpn+1;C元素为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D元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E元素+3价离子的3d轨道为半充满状态;F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G元素与A元素位于同一主族,其某种氧化物有剧毒。
(1)A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填“<”“>”或“=”)B元素的第一电离能,A、B、C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2)D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 。
(3)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E3+的离子符号为 。
(4)F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区,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5)G元素可能的性质 (填字母)。
A.其单质可作为半导体材料
B.其电负性大于磷
C.其原子半径大于锗
D.其第一电离能小于硒
(6)第一电离能:I1(Mg) I1(Al)(填“>”或“<”),其原因是 。
13.元素周期律是指导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重要工具。已知氧族元素(不含Po)的部分知识如表所示:
元素 8O 16S 34Se 52Te
单质熔点/℃ -218.4 113 450
单质沸点/℃ -183 444.6 685 1 390
元素主要化合价 -2 -2,+4,+6 -2,+4,+6
原子半径 逐渐增大
单质与H2反应情况 点燃时易化合 加热化合 加热难化合 不能直接化合
请总结表中知识规律,并依据元素周期律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硒的熔点范围可能是 。
(2)元素碲的主要化合价可能有 。
(3)硫、硒、碲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 (用化学式表示)。
(4)氢硒酸有较强的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因此露置在空气中长期保存易变质,其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下图所示为氧族元素单质与H2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其中a、b、c、d分别表示氧族元素中某一元素的单质,纵坐标为相同物质的量的单质与H2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能量变化>0表示放热,能量变化<0表示吸热)。则b代表 ,d代表 (均写单质名称)。
参考答案
课时规范练16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1.A 解析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但硫元素最高价含氧酸是H2SO4,不是H2SO3,则A错误;同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元素的金属性:K>Na>Li,所以碱性:KOH>NaOH>LiOH,B正确;同一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同一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O>S>P,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H2S>PH3,C正确;同一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F>O>N,D正确。
2.B 解析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单质可用于自来水消毒,且W形成一条共价键,则W为Cl;根据题意,且Y形成三条共价键可知,则Y为N;X形成四条共价键,其原子序数小于N,则X为C;Z形成两条共价键,则Z为O或S。X为C,Y为N,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则酸性H2CO3
3.C 解析 m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反应,说明m为氮元素,则n为氧元素,p为硫元素,q为氯元素。N原子2p能级半充满,第一电离能较大,即第一电离能m>n,故A项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水的稳定性强于硫化氢,故B项错误;S2-和Cl-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S2-半径大,故C项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故D项错误。
4.D 解析 Al为13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ⅢA族,A错误;P位于第ⅤA族,最低负价为-3价,所以简单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PH3,B错误;P的3p能级半满,较稳定,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即I1(P)>I1(S),C错误;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P5.C 解析 Na-核外有3个电子层,F-核外有2个电子层,则Na-的半径比F-的大,A正确;Na-的半径比Na大,Na-的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小,更易失去电子,故Na-的还原性比Na的强,B正确;H-的半径小于Na-,且其1s轨道上有2个电子,为全充满的稳定状态,不易失去电子,故Na-的第一电离能比H-的小,C错误;Na可以形成Na-,表现出非金属性,D正确。
6.D 解析 X、Y、Q、W、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Y为C;W与Y位于同一主族,则W为Si;Q元素单质可用作铝热反应的引燃剂,则Q为Mg;结合物质的结构式可知,X可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则X为H,Z可形成2个共价单键,则根据满8电子稳定原则可知,Z最外层电子数为6,且位于第三周期,所以Z为S。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Mg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则Na、Al的第一电离能小于Mg,故A项错误;Si的电负性小于H,故B项错误;σ键比π键牢固,所以物质R吸收微波时,分子内的π键会先断裂,故C项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还原性越弱,C的非金属性强于Si,所以硅烷的还原性强于甲烷,故D项正确。
7.B 解析 X、Y、Z、Q、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小于20,由图像中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半径的关系可知,X为C元素、Y为Na元素、Z为S元素、Q为Cl元素、R为K元素。C元素的电负性比Cl元素的小,A错误;核外电子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故Q的简单离子半径比R的大,B正确;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简单氢化物越稳定,则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Q的弱,C错误;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R的弱,D错误。
8.B 解析 R是前四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则R是K元素;Z基态原子的3p轨道上有1个未成对电子,其价层电子排布式应为3s23p1,Z是Al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原子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Y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X、Y、Z、W、R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与W同主族且均位于前四周期,则Y是O元素。X与Y是同周期相邻元素,则X是N元素;Y与W同主族,则W是S元素。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变大,则元素的电负性:O>N,A错误;原子半径:Al>S>O,B正确;NH3形成分子间氢键,其沸点高于H2S,C错误;元素的金属性:K>Al,则碱性:KOH>Al(OH)3,D错误。
9.CD 解析 本题借助化合物的结构式考查原子结构与性质等知识。由成键特点及题干中信息分析,W可形成三条共价键、Y可形成五条共价键,且Y的原子序数为W原子的价电子数的3倍,则Y为P元素,W为N元素;X、Z同主族,均可形成一条共价键,且Z的原子序数大于Y的原子序数,则Z为Cl元素,X为F元素。F元素没有正价,A项错误。HF为弱酸,HCl为强酸,B项错误。结合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确定,P原子半径最大,F原子半径最小,C项正确。N、Cl、H三种元素可形成化合物NH4Cl,其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D项正确。
10.B 解析 X元素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X为H;元素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位于X的相邻周期,即位于第二周期,由化合物中成键数目可知,Y为C、Z为O、W为F;元素E的原子比W原子多8个质子,E的质子数为9+8=17,E为Cl。第一电离能C
11.答案 (1)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3d104s24p1)
(2)SiCl4、GeCl4为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且相对分子质量SiCl4
12.答案 (1)> N
(4)ds 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5)A
(6)> 镁原子的3s轨道处于全满状态,3p轨道处于全空状态,比较稳定,而铝原子3p轨道只有一个电子,不稳定
解析 A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snnpn+1,则A是N元素;C元素为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则C是F元素,B是O元素;D元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则D是Mg元素;E元素+3价离子的3d轨道为半充满状态,则E是Fe元素;F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则F是Cu元素;G元素与A元素位于同一主族,其某种氧化物有剧毒,则G是As元素。
(1)由于N的最外层p轨道电子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失去电子比O难,所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A>B;一般情况下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电负性越大,所以A、B、C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
(5)G为As元素,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处,其单质为半导体,其电负性小于磷,原子半径小于锗,第一电离能大于硒。
(6)Mg的3s轨道处于全满状态,3p轨道处于全空状态,比较稳定,而Al的3p轨道只有一个电子,不稳定,故第一电离能I1(Mg)>I1(Al)。
13.答案 (1)大于113 ℃,小于450 ℃ (2)-2,+4,+6
(3)H2Te>H2Se>H2S (4)还原性 2H2Se+O22H2O+2Se↓ (5)硫 碲(共77张PPT)
第4讲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五章
内容索引
01
02
强基础 增分策略
增素能 精准突破
研专项 前沿命题
03
【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了解共价分子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并可运用相关理论和模型进行解释和预测。
2.知道分子的结构可以通过波谱、晶体X射线衍射等技术进行测定。
3.知道分子可以分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知道分子极性与分子中键的极性、分子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
4.结合实例初步认识分子的手性对其性质的影响。
强基础 增分策略
一、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 model)
用来预测分子的空间结构
1.理论要点
(1)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认为,分子的空间结构是中心原子周围的“价层电子对” 相互排斥 的结果。
(2)VSEPR的“价层电子对”是指分子中的中心原子与结合原子间的σ键电子对和中心原子上的 孤电子对 。
多重键只计其中的σ键电子对,不计π键电子对
2.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的计算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推测分子的空间结构的关键是判断分子中的中心原子上的价层电子对数。
其中: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对于主族元素等于原子的 最外层 电子数,阳离子要减去电荷数,阴离子要加上电荷数);x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b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 接受 的电子数(氢原子为1,其他原子=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如卤族元素为1,氧族元素为2等)。
3.VSEPR模型与分子(或离子)空间结构的关系
电子 对数 σ键 电子对 孤电子 对数 VSEPR 模型名称 分子(或离子) 空间结构 实例
2 2 0 直线形 直线形 BeCl2
3 3 0 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BF3
2 1 V形 SnBr2
4 4 0 正四面 体形 正四面体形 CH4
3 1 三角锥形 NH3
2 2 V形 H2O
应用提升 VSEPR模型与分子(或离子)空间结构的关系
(1)VSEPR模型反映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的空间结构,而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是指σ键电子对的空间结构,不包括孤电子对。
(2)VSEPR模型和分子的空间结构不一定相同,还要看中心原子是否有孤电子对,若不含孤电子对,二者空间结构相同,否则不相同。
(3)根据VSEPR模型判断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时,要略去孤电子对。
二、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1.理论要点
(1)当原子成键时,原子中能量 相近 的价电子轨道发生混杂,混杂时保持轨道总数 不变 ,得到与原轨道数目 相等 、方向 不同 的一组新的杂化轨道。
(2)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 夹角 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结构也不同。
2.杂化轨道的类型
3.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或离子)空间结构的关系
分子(或离子)(A为中心原子) 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 中心原子 的杂化方式 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实例
AB2 0 sp 直线 形 BeCl2
1 sp2 V形 SO2
2 sp3 V 形 H2O
AB3 0 sp2 平面三角形 BF3
1 sp3 三角锥 形 NH3
AB4 0 sp3 正四面体 形 CH4
微点拨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与分子内的键角不一定相同,中心原子杂化类型相同时孤电子对数越多,键角越小。
易错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 √ )
(2)PH3分子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则P原子采取sp2杂化。( × )
(3)所有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的分子,中心原子均采取sp3杂化。( × )
三、分子的性质
1.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1)键的极性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键的极性对物质的化学性质有重要影响。例如,羧酸(R—COOH)的酸性强弱与其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有关,烃基(R—)是推电子基团,烃基越长推电子效应 越大 ,使羧基中的羟基的极性 越小 ,羧酸的酸性 越弱 。
(2)分子的极性
类型 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形成原因 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 重合 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 不重合
存在的共价键 非极性键或极性键 极性键(可能有非极性键)
分子内原 子排列 对称 不对称
微点拨根据分子中化学键的极性的向量和判断分子的极性,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0时,是非极性分子,否则是极性分子。
2.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4.溶解性
(1)“相似相溶”的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 非极性 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 极性 溶剂。若溶剂和溶质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则溶质的溶解度 增大 。
(2)“相似相溶”还适用于分子结构的相似性。乙醇中的—OH与水分子的—OH相近,因而乙醇能与水互溶。
5.分子的手性
旁栏边角 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
阅读教材“思考与讨论”,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双原子分子的极性与所含共价键的极性相同。( √ )
(2)P4和C60分子只含非极性键,分子结构对称,故都是非极性分子。( √ )
(3)CO2、NH3、H2O都只含极性键,故都是极性分子。( × )
(4)多原子分子的极性与键的极性、分子的对称性有关。( √ )
应用提升 分子极性与键的极性的关系
易错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臭氧(O3)分子有极性,分子中的共价键是极性键。( √ )
(2)HF、HCl、HBr、HI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故其沸点依次升高。
( × )
(3)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 )
(4)H2O的稳定性强于H2S,其原因是H2O分子间存在氢键。( × )
增素能 精准突破
考点一
分子的空间结构与“两大”理论
【能力概述】
新 教 材 变化 新教材增加了“研究与实践·制作分子的空间结构模型”,其余内容基本未变化
新 高 考 高频考点 从近两年新高考试题来看,分子空间结构的判断、中心原子杂化类型的判断等仍是新高考命题的热点
预测考向 预测2023年高考仍会重点考查分子空间结构的判断、中心原子杂化类型的判断等
考向1.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及应用
典例突破
(1)(2021全国乙卷,35节选)H2O的键角小于NH3的键角,分析原因 。
(2)(2021山东卷,16节选)Xe是第五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与F形成的XeF2室温下易升华。XeF2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OF2分子的空间结构为 。
(3)(2020全国Ⅰ卷,35节选)磷酸根离子的空间结构为 ,其中P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
答案 (1)NH3中N原子含有1对孤电子对,而H2O中O原子含有2对孤电子对,H2O中的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较大
(2)5 V形 (3)正四面体形 4
解析 (1)H2O分子中O原子和NH3分子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4,前者有2对孤电子对,后者有1对孤电子对,由于孤电子对的排斥力大于σ键电子对,则中心原子含有孤电子对越多,共价键的键角越小,故H2O的键角小于NH3的。
(2)XeF2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 (8-2×1)=5;OF2分子中O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 (6-2×1)=2+2=4,含2对孤电子对,则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略去孤电子对,可推知OF2的空间结构为V形。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
1.(2021天津河西区高三期末)第ⅥA族的氧、硫、硒(Se)、碲(Te)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出多种氧化态,含第ⅥA族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S、Se元素的第一电离能:O>S>Se
B.气态SeO3、 的VSEPR模型均为平面三角形
C.NH3、H2S的VSEPR模型和分子的空间结构均相同
D.S单质的常见形式为S8,其环状结构如图所示,则S原子采取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
答案 A
解析 同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则O、S、Se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为O>S>Se,A正确。SeO3的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 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B错误。NH3中N原子含有3个成键电子对和1个孤电子对,H2S分子的S原子最外层含有2个成键电子对和2个孤电子对,则二者的VSEPR模型均为四面体形,而NH3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H2S分子的空间结构为V形,C错误。由S8分子的结构可知,S原子采取sp3杂化,D错误。
2.(1)(2020山东卷,17节选)常温常压下SnCl4为无色液体,SnCl4空间结构为 ;NH3、PH3、AsH3的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2022湖南卷,节选)乙烷硒啉(Ethaselen)是一种
抗癌新药,其结构简式如下:
①基态S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 ;
②该新药分子中有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C原子;
③比较键角大小:气态SeO3分子 (填“>”“<”或“=”)离子,原因是 。
(3)(2022北京卷,节选)比较 和H2O分子中的键角大小并给出相应解释:
。
(2)①硒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4。
②由结构简式可知,乙烷硒啉的分子结构对称,分子中含有8种不同化学环境的碳原子。
③三氧化硒分子中硒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孤电子对数为0,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键角为120°;亚硒酸根离子中硒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电子对数为1,离子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键角小于120°。
归纳总结
考向2.杂化轨道理论及应用
典例突破
(1)(2021河北卷,17节选)已知KH2PO2是次磷酸的正盐,H3PO2的结构式为 ,其中P采取 杂化方式。
(2)(2021全国甲卷,35节选)SiCl4是生产高纯硅的前驱体,其中Si采取的杂化类型为 。
(3)(2021湖南卷,18节选)SiCl4与N-甲基咪唑( )反应可以得到M2+,其结构如图所示:
N-甲基咪唑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硅和卤素单质反应生成SiX4,气态SiX4分子的空间结构是 。
解析 (1)KH2PO2是次磷酸的正盐,H3PO2是一元弱酸,分子中含1个—OH,另
外2个H与P成键,还有一个O与P形成双键,故其结构式为 。
P原子形成4个σ键、没有孤电子对,故其价层电子对数为4,P原子采取sp3杂化。
(2)SiCl4中Si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 (4-4×1)=4,则其采取的杂化类型为sp3。
(3)N-甲基咪唑分子中,—CH3碳原子只形成单键,则采取sp3杂化;五元杂环上碳原子形成2个单键和1个双键,则采取sp2杂化。SiX4中Si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 (4-4×1)=4,不含孤电子对,则VSEPR模型和SiX4的空间结构均为正四面体形。
针对训练
1.(1)(2020全国Ⅱ卷,35节选)有机碱 中,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
(2)(2020全国Ⅲ卷,35节选)氨硼烷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释放氢气:
(3)(2020山东卷,17节选)含有多个配位原子的配体与同一中心离子(或原子)通过螯合配位成环而形成的配合物为螯合物。一种Cd2+配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该螯合物中N的杂化方式有 种。
答案 (1)sp3 (2)sp3 sp2 (3)1
解析 (1)有机碱 中,N原子形成4个σ键,不含孤电子对,则N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杂化轨道类型为sp3杂化。
(2)NH3BH3分子中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B原子杂化方式为sp3;根据
的结构可知,B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故反应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由sp3变为sp2。
(3)螯合物中所有氮原子均采取sp2杂化,即N的杂化方式有1种。
2.(1)乙二胺(H2NCH2CH2NH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是 、 。
(2)NH4H2PO4中,P的 杂化轨道与O的2p轨道形成 键。
(3)(2022河北卷,节选) 的空间结构为 ,其中心离子杂化方式为 。
答案 (1)sp3 sp3 (2)sp3 σ (3)三角锥形 sp3杂化
解析 (1)乙二胺中N原子形成3个单键,含有1对孤电子对,属于sp3杂化;C原子形成4个单键,不存在孤电子对,故属于sp3杂化。
(2)NH4H2PO4中P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故P原子的杂化类型是sp3,另外,杂化轨道只能用于形成σ键或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故P原子的sp3杂化轨道与氧原子的2p轨道形成σ键。
归纳总结
判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的方法
(1)根据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判断
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 2 3 4
杂化轨道类型 sp杂化 sp2杂化 sp3杂化
(2)根据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判断
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 109°28' 120° 180°
杂化轨道类型 sp3杂化 sp2杂化 sp杂化
(3)根据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判断
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杂化类型
四面体形或三角锥形 sp3
平面三角形 sp2
直线形 sp
V形 有2对孤电子对 sp3
有1对孤电子对 sp2
考点二
分子的性质及应用
【能力概述】
【新教材·新高考】
新 教 材 变化 增加了“资料卡片·臭氧是极性分子”“键的极性对化学性质的影响”“科学·技术·社会:分子结构修饰与分子的性质、壁虎与范德华力”,删去“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新 高 考 高频考点 从近两年新高考试题来看,物质的熔、沸点比较及分析仍是新高考的命题点,另外分子的极性、溶解性、手性等也可能进行考查。
预测考向 预测2023年高考仍会考查分子的极性和键的极性、范德华力和氢键等
考向1.分子的极性和键的极性
典例突破
(2021山东卷,9)关于CH3OH、N2H4和(CH3)2NNH2的结构与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H3OH为极性分子
B.N2H4空间结构为平面形
C.N2H4的沸点高于(CH3)2NNH2
D.CH3OH和(CH3)2NNH2中C、O、N杂化方式均相同
答案 B
解析 甲醇可看成是甲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得到的,是由极性键组成的极性分子,A正确;N2H4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不是平面形,B错误;N2H4分子中连接N原子的H原子数多,存在氢键的数目多,而偏二甲肼[(CH3)2NNH2]只有一端可以形成氢键,另一端的两个甲基基团比较大,影响了分子的排列,沸点较N2H4的低,C正确;CH3—为四面体结构,—OH结构类
似于水的结构,(CH3)2NNH2的结构简式为 ,两者分子中C、O、N杂化方式均为sp3,D正确。
针对训练
1.(2021福建莆田高三期末)二氯化二硫(S2Cl2)是非平面结构,常温下是一种黄红色液体,有刺激性恶臭,熔点为80 ℃,沸点为135.6 ℃,对于二氯化二硫叙述正确的是( )
B.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C.二氯化二硫属于非极性分子
D.分子中S—Cl的键能小于S—S的键能
答案 B
解析 类似于H2O2分子的结构,二氯化二硫的结构式为Cl—S—S—Cl,其电子式为 ,A项错误;分子中Cl—S是极性键,S—S是非极性键,B项正确;二氯化二硫分子呈空间立体结构,分子结构不完全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C项错误;S原子半径大于Cl原子半径,则S—Cl的键长小于S—S的键长,故S—Cl的键能大于S—S的键能,D项错误。
2.已知:三氟乙酸(CF3COOH)的酸性大于三氯乙酸(CCl3COOH)的酸性。下列对于该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CF3COOH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CCl3COOH的相对分子质量
B.氟的电负性强于氯的电负性
C.CF3COOH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更易电离出H+
D.F—C的极性强于Cl—C的极性
答案 A
解析 酸性的强弱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考向2.范德华力和氢键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典例突破
(1)(2021全国甲卷,35节选)甲醇的沸点(64.7 ℃)介于水(100 ℃)和甲硫醇(CH3SH,7.6 ℃)之间,其原因是 。
(2)(2021全国乙卷,35节选)NH3的沸点比PH3的 ,原因是 。
(3)(2021广东卷,20节选)H2S、CH4、H2O的沸点由高到低顺序为 。
答案 (1)甲硫醇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而水和甲醇均能,且水比甲醇的氢键多
(2)高 NH3形成分子间氢键 (3)H2O>H2S>CH4
解析 (1)甲醇分子之间、水分子之间都存在氢键,甲硫醇分子之间只存在范德华力,甲硫醇的沸点最低。甲醇分子之间氢键的总强度低于水分子之间氢键的总强度,则水的沸点高于甲醇,因此甲醇的沸点介于水和甲硫醇之间。
(2)NH3形成分子间氢键,PH3只存在范德华力,故NH3的沸点比PH3的高。
(3)H2S、CH4、H2O均为分子晶体,H2O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较高,H2S、CH4的分子间范德华力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加,因此沸点由高到低顺序为H2O>H2S>CH4。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
1.(2021辽宁鞍山高三期末)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研员在国际上首次“拍”到氢键的“照片”,实现了氢键的实空间成像,为“氢键的本质”这一化学界争论了80多年的问题提供了直观证据。下列有关氢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于氢键的存在,HF的稳定性强于H2S
B.由于氢键的存在,乙醇比甲醚(CH3—O—CH3)更易溶于水
C.由于氢键的存在,沸点:HF>HI>HBr>HCl
D.由于氢键的存在,冰能浮在水面上
答案 A
解析 由于电负性:F>S,则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S,与氢键无关,A错误;乙醇与水形成氢键,增大了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甲醚不能与水形成氢键,故乙醇比甲醚更易溶于水,B正确;HF能形成氢键,其沸点在第ⅦA族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最高,HI、HBr、HCl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且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减小,范德华力逐渐减弱,其沸点逐渐降低,故沸点:HF>HI>HBr>HCl,C正确;由于氢键的存在,水结成冰后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冰能浮在水面上,D正确。
2.(1)(2021湖南卷,18节选)硅和卤素单质反应可以得到SiX4,SiX4的熔、沸点如下表:
物质 SiF4 SiCl4 SiBr4 SiI4
熔点/K 183.0 203.2 278.6 393.7
沸点/K 187.2 330.8 427.2 560.7
0 ℃时,SiF4、SiCl4、SiBr4、SiI4呈液态的是 (填化学式),沸点依次升高的原因是 。
(2)(2020全国Ⅲ卷,35节选)NH3BH3分子中,与N原子相连的H呈正电性(Hδ+),与B原子相连的H呈负电性(Hδ-)。CH3CH3熔点比NH3BH3 (填“高”或“低”),原因是在NH3BH3分子之间,存在 ,也称“双氢键”。
(3)(2022山东济宁高三模拟,节选)氨硼烷(H3NBH3)是目前最具潜力的储氢材料之一。
①氨硼烷能溶于水,其原因是 。
②氨硼烷分子中与N相连的H呈正电性,与B原子相连的H呈负电性,它们之间存在静电相互吸引作用,称为双氢键,用“N—H…H—B”表示。以下物质之间可能形成双氢键的是 。
A.苯和三氯甲烷
B.LiH和HCN
C.C2H4和C2H2
D.B2H6和NH3
答案 (1)SiCl4 SiX4都是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
(2)低 Hδ+与Hδ-的静电引力
(3)①氨硼烷为极性分子,且氨硼烷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
②BD
解析 (1)分子晶体的沸点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SiX4都是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则SiX4的沸点依次升高。
(2)CH3CH3的熔点比NH3BH3的熔点低,原因是NH3BH3分子间存在Hδ+与Hδ-的静电引力,而CH3CH3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
(3)①氨硼烷能溶于水,是由于氨硼烷分子是极性分子,且与水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②在苯和三氯甲烷分子中H都呈正电性,因此不存在双氢键,A项不符合题意;在LiH中H呈负电性,而在HCN中H呈正电性,因此二者之间存在双氢键,B项符合题意;在C2H4和C2H2中H都呈正电性,因此不存在双氢键,C项不符合题意;在B2H6中H呈负电性,在NH3中H呈正电性,因此二者之间存在双氢键,D项符合题意。
归纳总结
(1)一般来说,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范德华力逐渐增大。
(2)范德华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硬度等物理性质,范德华力越强,物质的熔点、沸点越高,硬度越大。
(3)分子间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对电离和溶解度等产生影响。
研专项 前沿命题
陌生物质分子结构及性质的推测
题型 考查内容 选择题 非选择题 考查知识 判断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杂化方式,推测物质的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性等)
核心素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例题.(1)(2021山东卷,16节选)Xe是第五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与F形成的XeF2室温下易升华。下列对XeF2中心原子杂化方式推断合理的是
(填字母)。
A.sp B.sp2 C.sp3 D.sp3d
(2)(2021全国甲卷,35节选)SiCl4可发生水解反应,机理如下:
含s、p、d轨道的杂化类型有:①dsp2;②sp3d;③sp3d2,中间体SiCl4(H2O)中Si采取的杂化类型为 (填标号)。
思路指导
(1)Xe是第五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XeF2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2)SiCl4发生水解反应的机理:
解析 (1)XeF2中Xe的价层电子对数为5,根据杂化过程中原子轨道总数不变可知,Xe原子要形成5个杂化轨道,sp、sp2、sp3杂化轨道总数分别为2、3、4,而sp3d杂化轨道总数为1+3+1=5,据此推测XeF2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sp3d。
(2)中间体SiCl4(H2O)中Si形成5个σ键,则Si的价层电子对数为5,杂化轨道数总数为5。
dsp2、sp3d、sp3d2杂化的轨道总数依次为4、5、6,据此推测Si采取的杂化类型为sp3d。
答案 (1)D (2)②
突破方法
推测陌生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
中心原子杂化方式除了教材中介绍的sp、sp2、sp3杂化外,还有sp3d、dsp2、sp3d2、d2sp3等杂化类型。推测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要依据杂化过程中原子轨道总数不变,推测依据:中心原子价层电子数=σ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杂化轨道总数。
针对训练
1. (双选)《梦溪笔谈》有记:“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 在中国古代,雌黄(As2S3)经常用来修改错字,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s、S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sp2
B.AsH3的沸点比NH3的低
C.与As同周期且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目相同的元素只有V
D.已知As2F2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3∶1
答案 AC
解析 As2S3分子中,As形成3个单键,含有1对未成键电子对,杂化轨道数为4,杂化方式为sp3;S原子形成2个单键,含有2对未成键电子对,杂化轨道数为4,杂化方式也是sp3,A错误;NH3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其沸点较高,即AsH3的沸点比NH3的低,B正确;基态As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是3,第四周期元素中,与基态As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目相同的元素有V、Co,C错误;As2F2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其结构式为F—As=As—F,1个单键是1个σ键,1个双键中含有1个σ键,1个π键,则As2F2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3,π键的数目为1,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3∶1,D正确。
2.(1)(2021全国乙卷,35节选)[Cr(NH3)3(H2O)2Cl]2+中配体分子NH3、H2O以及分子PH3的空间结构和相应的键角如图所示。
PH3中P的杂化类型是 。
(2)(2022山东卷,节选)①吡啶( )替代苯也可形成类似的笼形包合物。
已知吡啶中含有与苯类似的 大π键,则吡啶中N原子的价层孤电子对占据 (填字母)。
A.2s轨道 B.2p轨道 C.sp杂化轨道 D.sp2杂化轨道
②在水中的溶解度,吡啶远大于苯,主要原因是 , 。
解析 (1)由PH3的空间结构可知,P原子形成3个P—H且含1对孤电子对,则P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其杂化类型为sp3。(共81张PPT)
第5讲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五章
内容索引
01
02
强基础 增分策略
增素能 精准突破
研专项 前沿命题
03
【课程标准】
1.了解晶体中微粒的空间排布存在周期性,认识简单的晶胞。
2.借助分子晶体、共价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等模型认识晶体的结构特点。
3.知道介于典型晶体之间的过渡晶体及混合型晶体是普遍存在的。
4.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聚集状态随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微粒间相互作用、微粒聚集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5.知道物质的聚集状态会影响物质的性质,通过改变物质的聚集状态可能获得特殊的材料。
强基础 增分策略
一、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
1.物质的聚集状态
(1)物质三态间的相互转化 物理变化、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
(2)等离子体和离子液体 气态和液体物质不一定都由分子构成
等离子体是由 电子 、阳离子和 电中性 粒子(分子或原子)组成的整体上呈电中性的气态物质。离子液体是熔点不高的仅由 离子 组成的液体物质。
2.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
类型 晶体 非晶体
结构特征 结构微粒周期性有序排列 结构微粒 无序 排列
性质 特征 自范性 有 无
熔点 固定 不固定
异同表现 各向异性 各向同性
二者区 别方法 间接方法 看是否有固定的 熔点
科学方法 对固体进行 X射线衍射 实验
(2)得到晶体的三种途径
(3)晶胞
①定义:描述晶体结构的 基本单元 。
②晶体中晶胞的排列——“无隙并置”
旁栏边角 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三节
阅读教材“科学·技术·社会—等离子体、液晶和离子液体”,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气态物质在高温或者在外加电场激发下,分子发生分解,产生等离子体。
( √ )
(2)在日光灯和霓虹灯的灯光、蜡烛火焰、雷电里,都能找到等离子体。
( √ )
(3)液晶就是液态晶体,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和形变性。( × )
(4)离子液体难挥发是由于离子液体的粒子全都是带电荷的离子。( √ )
应用提升 列表比较等离子体、液晶和离子液体
类别 等离子体 液晶 离子液体
构成或存在 状态 电子、阳离子和电中性粒子(分子或原子) 介于液态和晶态之间的物质状态 体积很大的阴离子、阳离子
特性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流动性 具有液体的流动性、黏度、形变性等,具有类似晶体的各向异性 难挥发、良好导电性、可作溶剂和催化剂
易错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冰和碘固体都是晶体,内部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完全相同。( × )
(2)晶体内部的微粒按一定规律周期性排列。( √ )
(3)缺角的NaCl晶体在饱和NaCl溶液中会慢慢变为完美的立方体块,说明晶体具有自范性。( √ )
(4)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 √ )
二、晶体类型与微粒间作用力
1.四种晶体类型的比较
晶体类型 分子晶体 共价晶体 金属晶体 离子晶体
构成粒子 分子 原子 金属阳离子 和 自由电子 阴、阳离子
粒子间的 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 共价键 金属键 离子键
硬度 较小 很大 有的很大,有的很小 较大
熔、沸点 较低 很高 有的很高,有的很低 较高
溶解性 相似相溶 难溶于一般溶剂 常见溶剂难溶 大多易溶于水等极性溶剂
导电、 传热性 一般不导电,溶于水后有的导电 一般不具有导电性 电和热的 良 导体 晶体 不导 电,水溶液或熔融态
导 电
2.金属键的本质——“电子气理论”
3.典型晶体的结构及分析
(1)共价晶体
金刚石晶体中,每个C与另外 4 个C形成共价键,C—C之间的夹角是109°28',最小的环是 六 元环。含有1 mol碳的金刚石中,形成的共价键为 2 mol。
(2)分子晶体
①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O2分子有 12 个。
②冰的结构模型中,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 4 个水分子以氢键相连接,含1 mol H2O的冰中,最多可形成“氢键”数目为 2NA 个。
(3)离子晶体
①NaCl型:在晶体中,每个Na+同时吸引 6 个Cl-,每个Cl-同时吸引 6 个Na+,配位数为 6 。每个晶胞含 4 个Na+和 4 个Cl-。
②CsCl型:在晶体中,每个Cl-吸引 8 个Cs+,每个Cs+吸引 8 个Cl-,配位数为 8 。
(4)混合型晶体—石墨晶体
石墨晶体结构
石墨层状晶体中,每个碳原子的配位数为 3 ,有1个未参与杂化的2p轨道,平均每个正六边形拥有的碳原子个数是 2 ;石墨的导电性只能沿着 石墨平面 的方向。
旁栏边角 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
阅读教材“资料卡片·某些共价晶体的熔点和硬度”,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天然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其硬度与共价键有关。( √ )
(2)熔点:金刚石>碳化硅>硅,其原因是键能和键长:C—C>C—Si>Si—Si。
( × )
(3)金刚石受较大外力作用会发生原子错位而破碎,与共价键的方向性有关。
( √ )
(4)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碳原子的杂化方式由sp2转变为sp3。( √ )
应用提升 共价晶体的硬度和熔点及影响因素
(1)共价晶体的硬度、熔点都与共价键的强弱有关,一般来说,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晶体的硬度越大,熔点越高。
(2)分析思路: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强→共价晶体的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易错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 )
(2)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 )
(3)共价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 )
(4)共价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离子晶体的高,如MgO的熔点高于SiO2。
( √ )
(5)干冰晶体和碘晶体中分子均有4种不同的取向。( × )
(6)CO2由分子晶体转变为共价晶体,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发生变化。( √ )
(7)NaCl晶体和CsCl晶体的结构相似,配位数均为6。( × )
(8)金刚石晶体中,最小环上有6个原子。( √ )
增素能 精准突破
考点一
晶胞的结构及相关计算
【能力概述】
【新教材·新高考】
新 教 材 变化 新教材增加了“思考与讨论”“探究·准晶”等,其余内容基本未变化
新 高 考 高频考点 从近两年新高考试题来看,晶胞的结构及计算等仍是新高考命题的热点,涉及晶体的密度、空间利用率等计算
预测考向 预测2023年高考仍会重点考查晶胞的结构及相关计算,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及简单计算能力
考向1.计算晶胞中粒子数及晶体的密度
典例突破
(2021广东卷,20节选)理论计算预测,由汞(Hg)、锗(Ge)、锑(Sb)形成的一种新物质X为潜在的拓扑绝缘体材料。X的晶体可视为Ge晶体(晶胞如图a所示)中部分Ge原子被Hg和Sb取代后形成。
(1)图b为Ge晶胞中部分Ge原子被Hg和Sb取代后形成的一种单元结构,它不是晶胞单元,理由是 。
(2)图c为X的晶胞,X的晶体中与Hg距离最近的Sb的数目为 ;该晶胞中粒子个数比Hg∶Ge∶Sb= 。
(3)设X的最简式的式量为Mr,则X晶体的密度为 g·cm-3(列出算式)。
答案 (1)图b不具有“无隙并置”的特点
(2)4 1∶1∶2 (3) ×1021
解析 (1)对比图b和图c可知,图b不符合晶胞是晶体的最小重复单元的要求。
(2)以晶胞上方立方体中右侧面心中Hg原子为对象,同一晶胞中与Hg距离最近的Sb的数目为2,同时右侧晶胞中有2个Sb与该Hg距离最近,因此X的晶体中与Hg距离最近的Sb的数目为4。该晶胞中Sb均位于晶胞内,因此1个晶胞中含有Sb原子数为8,Ge原子位于晶胞顶点、面心、体心,则1个晶胞中
含有Ge的个数为 ;Hg原子位于棱边、面心,则1个晶胞中含有Hg的个数为 ,则该晶胞中粒子个数比Hg∶Ge∶Sb=4∶4∶8=1∶1∶2。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
1.(2022山东日照三模,节选)一种钛硅碳新型材料可用作高铁车体与供电网的连接材料。该材料的晶胞属于六方晶系(x、y方向的夹角为120°,z方向垂直于x、y方向,底面棱长均为a nm,侧面棱长为c nm),其晶胞结构如图甲所示;晶胞中碳原子的投影位置如图乙所示。
(1)该钛硅碳新型材料的化学式为 。
(2)已知该材料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密度为d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则c= (用含a、b、NA的计算式表示)。
2.(2021湖南卷,18节选)下图是Mg、Ge、O三种元素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示意图。
(1)已知化合物中Ge和O的原子个数比为1∶4,图中Z表示 原子(填元素符号),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已知该晶胞的晶胞参数分别为a nm、b nm、c nm,α=β=γ=90°,则该晶体的密度ρ= g·cm-3(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用含a、b、c、NA的代数式表示)。
归纳总结 利用“均摊法”进行晶胞的相关计算
(1)长方体(包括立方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粒子数的计算:
(2)“三棱柱”晶胞和“六棱柱”晶胞中不同位置粒子数的计算:
三棱柱
六棱柱
(3)确定晶体的化学式
(4)计算晶体的密度
考向2.计算原子的空间利用率
典例突破
(2021全国乙卷,35节选)在金属材料中添加AlCr2颗粒,可以增强材料的耐腐蚀性、硬度和机械性能。AlCr2具有体心四方结构,如图所示。
(1)处于顶角位置的是 原子。
(2)设Cr和Al原子半径分别为rCr和rAl,则金属原子空间占有率为 %(列出计算表达式)。
针对训练
1.GaAs的熔点为1 238 ℃,密度为ρ g·cm-3,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1)该晶体的类型为 ,Ga与As以
键键合。
(2)Ga和As的摩尔质量分别为MGa g·mol-1和MAs g·mol-1,原子半径分别为rGa pm和rAs 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GaAs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率为 。
2.(2021河北石家庄二模)As与Co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晶胞如图a所示,其中部分晶胞中As的位置如图b所示。
(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密度为ρ g·cm-3。Co和As的原子半径分别为r1 pm和r2 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率为 (列出表达式即可)。
归纳总结
计算原子的空间利用率
考点二
晶体类型的判断及性质比较
【能力概述】
【新教材·新高考】
新 教 材 变化 删去“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新教材增加“过渡晶体”;改“原子晶体”为“共价晶体”。增加栏目,介绍“离子液体”;删去CaF2晶胞和晶格能的介绍
新 高 考 高频考点 从近两年新高考试题来看,晶体类型的判断、晶体的熔、沸点比较等仍是新高考命题的热点
预测考向 预测2023年高考仍会重点考查晶体类型的判断、晶体的熔、沸点比较
考向1.晶体类型的判断
典例突破
(2021天津卷,2)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类型相同的是( )
A.SiO2和SO3 B.I2和NaCl
C.Cu和Ag D.SiC和MgO
答案 C
解析 SiO2的晶体类型为共价晶体,SO3的晶体类型为分子晶体,晶体类型不同,A错误;I2的晶体类型为分子晶体,NaCl的晶体类型为离子晶体,晶体类型不同,B错误;Cu和Ag的晶体类型都为金属晶体,晶体类型相同,C正确;SiC的晶体类型为共价晶体,MgO的晶体类型为离子晶体,晶体类型不同,D错误。
针对训练
1.分析下列物质的物理性质,判断其晶体类型。
(1)碳化铝,黄色晶体,熔点2 200 ℃,熔融态不导电: 。
(2)溴化铝,无色晶体,熔点98 ℃,熔融态不导电: 。
(3)五氟化矾,无色晶体,熔点19.5 ℃,易溶于乙醇、氯仿、丙酮等: 。
(4)溴化钾,无色晶体,熔融状态或溶于水中都能导电: 。
(5)SiI4,熔点120.5 ℃,沸点287.4 ℃,易水解: 。
(6)硼,熔点2 300 ℃,沸点2 550 ℃,硬度大: 。
(7)硒,熔点217 ℃,沸点685 ℃,溶于氯仿: 。
(8)锑,熔点630.74 ℃,沸点1 750 ℃,导电: 。
答案 (1)共价晶体 (2)分子晶体 (3)分子晶体 (4)离子晶体 (5)分子晶体 (6)共价晶体 (7)分子晶体 (8)金属晶体
解析 共价晶体和离子晶体的熔点一般较高,两者最大的差异是熔融态的导电性不同。共价晶体熔融态不导电,离子晶体熔融时或其水溶液能导电。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的区别则主要在于熔、沸点有很大差异。一般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熔融态时都不能导电。另外易溶于某有机溶剂往往也是分子晶体的特征之一。通常金属晶体都能导电。
2.(1)(2021全国甲卷,35节选)太阳能电池板主要材料为单晶硅或多晶硅。单晶硅的晶体类型为 。
(2)(2020山东卷,17节选)Sn为第ⅣA族元素,单质Sn与干燥Cl2反应生成SnCl4。常温常压下SnCl4为无色液体,其固体的晶体类型为 。
答案 (1)共价晶体 (2)分子晶体
归纳总结
判断晶体类型的“两种”常用方法
(1)依据构成晶体的微粒和微粒间作用力判断
由阴、阳离子形成离子键构成的晶体为离子晶体;由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构成的晶体为共价晶体;由分子依靠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晶体为分子晶体;由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以金属键形成的晶体为金属晶体。
(2)依据晶体的熔点判断
不同类型晶体熔点的一般规律:共价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熔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熔点很高,铯等熔点很低。
考向2.晶体的熔、沸点比较及原因分析
典例突破
(1)(2021山东卷,16节选)OF2的熔、沸点 (填“高于”或“低于”)Cl2O,原因是 。
(2)(2021湖南卷,18节选)硅、锗(Ge)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光电材料领域,晶体硅和碳化硅熔点较高的是 (填化学式)。
(3)(2021广东卷,20节选)H2S、CH4、H2O的沸点由高到低顺序为 。
答案 (1)低于 OF2相对分子质量小,分子间作用力小
(2)SiC (3)H2O>H2S>CH4
解析 (1)OF2和Cl2O的晶体都是分子晶体,范德华力影响其熔、沸点,而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强,其熔、沸点越高。
(2)晶体硅和碳化硅都是共价晶体,硅原子半径大于碳原子,则键长:Si—Si>Si—C,键能:Si—Si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
1.(2021湖北黄冈中学6月适应考)元素X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元素Y基态原子的3p轨道上有1对成对电子。X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晶体属于共价晶体
B.X2+的配位数为8,Y2-的配位数为4
C.与每个X2+距离最近且相等的X2+共有12个
D.该晶体的熔点比氧化锌高
答案 C
解析 元素X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则内层电子数=2+8+18=28,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该原子有30个电子,为Zn元素;元素Y基态原子的3p轨道上有1对成对电子,说明3p轨道上有4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4,则Y是S元素,则晶体的化学式为ZnS。ZnS含有Zn2+和S2-,属于离子晶体,A错误;晶体的化学式为ZnS,Y2-的配位数为4,则X2+的配位数也为4,B错误;由晶胞可知,与每个X2+距离最近的X2+有12个,C正确;离子晶体ZnO的离子键比ZnS的离子键强,则ZnO的熔点比ZnS高,D错误。
2.(1)(2020天津卷,17节选)Fe、Co、Ni是三种重要的金属元素。三种元素二价氧化物的晶胞类型相同,其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
(2)(2020全国Ⅱ卷,35节选)Ti的四卤化物熔点如下表所示,TiF4熔点高于其他三种卤化物,自TiCl4至TiI4熔点依次升高,原因是 。
化合物 TiF4 TiCl4 TiBr4 TiI4
熔点/℃ 377 -24.12 38.3 155
(3)①K和Cr属于同一周期,且核外最外层电子构型相同,但金属K的熔、沸点等都比金属Cr低,原因是 。
②在CO2低压合成甲醇反应(CO2+3H2 ══ CH3OH+H2O)所涉及的4种物质中,沸点从高到低的顺序为 ,原因是 。
答案 (1)NiO>CoO>FeO
(2)TiF4为离子化合物,熔点高,其他三种均为共价化合物,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点逐渐升高
(3)①K原子半径较大且价电子数较少,金属键较弱
②H2O>CH3OH>CO2>H2 H2O与CH3OH均为极性分子,H2O中氢键数目比甲醇中多;CO2与H2均为非极性分子,CO2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大
解析 (1)三种元素二价氧化物的晶胞类型相同,离子半径Fe2+>Co2+>Ni2+,离子键按FeO、CoO、NiO的顺序依次增强,而离子键越强,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故其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NiO>CoO>FeO。
(2)根据题表数据,可以得出TiF4的熔点最高,其晶体类型应该为离子晶体,其他三种卤化物晶体类型应该为分子晶体,根据影响晶体熔点的因素,离子键强度大于分子间作用力,所以TiF4熔点最高,其他三种卤化物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点逐渐升高。
归纳总结
不同晶体熔点高低的比较
(1)看物质所属晶体类型,一般情况下,晶体的熔点:共价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2)同类晶体熔点比较思路
研专项 前沿命题
坐标参数、晶胞投影图的分析与应用
题型 考查内容 非选择题 考查知识 考查原子坐标参数(或分数坐标),结合晶胞投影图推测晶胞的结构,并进行相关计算
核心素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考向1确定原子的分数坐标
例1.(1)(2021山东卷,16节选)XeF2晶体属四方晶系,晶胞参数如图所示,晶胞棱边夹角均为90°,该晶胞中有 个XeF2分子。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为原子的分数坐标,如A点原子的分数坐标为 。已知Xe—F键长为r pm,则B点原子的分数坐标为 ;晶胞中A、B间距离d= pm。
(2)(2020山东卷,17节选)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的分数坐标。四方晶系CdSnAs2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棱边夹角均为90°,晶胞中部分原子的分数坐标如下表所示。
坐标 x y z
Cd 0 0 0
Sn 0 0 0.5
As 0.25 0.25 0.125
一个晶胞中有 个Sn,找出距离Cd(0,0,0)最近的Sn (用分数坐标表示)。CdSnAs2晶体中与单个Sn键合的As有 个。
思路指导
(1)
(2)
解析 (2)坐标原点是黑球Cd(0,0,0),又知晶体的化学式为CdSnAs2,结合晶胞结构推知,Sn是白球,As是灰球。有4个Sn位于棱上(折合为1个),另外有6个Sn位于面上(折合为3个),共4个Sn。距离Cd(0,0,0)最近的Sn有两个,分数坐标分别为(0.5,0,0.25)、(0.5,0.5,0)。观察图中白球和灰球的关系,可知与单个Sn结合的As有4个。
(2)4 (0.5,0,0.25)、(0.5,0.5,0) 4
突破方法
“三步法”确定晶胞中原子的分数坐标
针对训练
1.(2022山东济南高三模拟)CsSiB3O7属正交晶系(长方体形)。晶胞参数为a pm、b pm、c pm。下图为沿y轴投影的晶胞中所有Cs原子的分布图和原子坐标。据此推断该晶胞中Cs原子的数目为 。CsSiB3O7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CsSiB3O7晶体的密度为 g·cm-3
(用代数式表示)。
解析 原子坐标为(0.5,0.2,0.5)的Cs原子位于晶胞体内,原子坐标为(0,0.3,0.5)及(1.0,0.3,0.5)的Cs原子分别位于晶胞的左侧面、右侧面上,原子坐标为(0.5,0.8,1.0)及(0.5,0.8,0)的Cs原子分别位于晶胞的上底面、下底面,原子坐标为(0,0.7,1.0)、(1.0,0.7,1.0)、(0,0.7,0)及(1.0,0.7,0)的Cs原子位于晶胞平
2.(2021山东各地模拟节选)(1)ZnGeP2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Ge的配位数为 ,以Ge为顶点的晶胞中,Zn原子位于 。
②原子的分数坐标,即将晶胞参数a、b、c均看作“1”所得出的三维空间坐标,则晶胞图中“2”位置的P原子的分数坐标为 。
(2)硒化锌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
晶胞参数为a pm。
①相邻的Se2-与Zn2+之间的距离为 pm。
②已知原子的坐标:A点为(0,0,0),B点为(1,1,1),则C原子的坐标为 。
考向2晶胞投影图的分析及应用
例2.(2021河北卷,17节选)分别用 、 表示 和K+,KH2PO4晶体的四方晶胞如图(a)所示,图(b)、图(c)分别显示的是 、K+在晶胞xz面、yz面上的位置:
(1)若晶胞底边的边长均为a pm、高为c 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晶体的密度为 g·cm-3(写出表达式)。
(2)晶胞在x轴方向的投影图为 (填字母)。
思路指导
(1)计算晶体的密度
(2)
突破方法
分析晶胞投影图的方法
(1)分析晶胞沿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的投影图,确定晶胞中各粒子的具体位置。
(2)结合晶胞参数,利用“均摊法”计算晶体的密度、原子的空间利用率等。
(3)结合三维坐标系及晶胞中原子的位置,确定相关原子的坐标参数(或分数坐标)。
针对训练
3.(1)(2022湖南卷,节选)钾、铁、硒可以形成一种超导材料,其晶胞在xz、yz和xy平面投影分别如图所示:
①该超导材料的最简化学式为 ;
②Fe原子的配位数为 ;
③该晶胞参数a=b=0.4 nm、
c=1.4 n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 g·cm-3 (列出计算式)。
(2)(2022广东卷,节选)我国科学家发展了一种理论计算方法,可利用材料的晶体结构数据预测其热电性能,该方法有助于加速新型热电材料的研发进程。化合物X是通过该方法筛选出的潜在热电材料之一,其晶胞结构如图1,沿x、y、z轴方向的投影均为图2。
①X的化学式为 。
②设X的最简式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r,晶体密度为ρ g·cm-3,则X中相邻K
之间的最短距离为 nm(列出计算式,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