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文言文断句技巧
(一)明名词、代词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
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
找出其中的代词,如:
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
谦称(寡人、臣、妾、朕、孤)
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
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
●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
(二)明动词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 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
▲ 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
(三)明虚词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3、句末语气词 ,“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 既而、俄而”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四)找句式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
“不亦 ……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如:
①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这个句子中"以……为"连用,表判断不能断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
整句话翻译为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
(五)据修辞
文言文中往往会用到排比、对偶、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好这些特点对我们断句很有帮助。
顶真手法: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是用了顶真手法——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包括句与句之间的顶真和段与段之间的顶真。
①句与句之间
知之者不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练习: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愚公移山》)
②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列子《愚公移山》)
③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愚公移山》)子又生孙,孙②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列子《愚公移山》)
③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②段与段之间: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成王之孚,下土之式。”(出自《诗经》。)
练习:
踊跃奔驰离不得九洲万国共一球九洲万国共一球东方自在西方囚。
踊跃奔驰离不得,九洲万国共一球。九洲万国共一球,东方自在西方囚。
对偶或句式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③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这一段句式整齐,四六句和对偶多。
练习: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其他方法
(1)找虚词(句首、句末虚词)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句首副词:
“夫”、“盖”、“凡”、“故”,“岂”、“微”、“若夫”、“且夫”、“今夫”、“嗟夫”、“窃”、“愚以为”、“请”、“然则”、“是故”、“得无”、“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
句尾副词:
“乎”、“也”、“矣”、“欤”、“耶”、“耳”、“焉”、“哉”等为语气词。
如:乐亦在其中矣。可以为师矣。匹夫不可夺志也。等等
(2)找对话、引文(曰、云、言、谓)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4)找顶真
(5)依总分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6)找固定结构
“……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 “为……所……”,“是以”,“是故”
(7)找名词(或代词)
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同学们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