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森林断想》

文档属性

名称 《地下森林断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2-03 13:0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洞天福地世外仙境迷幻世界沉舟侧畔苍山叠翠谁持彩练导语设计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境内镜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张广才岭东南坡的深山中。
这里林木蔚然深秀,云烟缭绕,阵阵冷气夹着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神志飘忽,不知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下。初唐诗人宋之问有诗曰:“两岩天作带,万壑林披衣。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晖。翳潭花似织。绿岭竹成圃 。”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就是一首对火山峡谷和地下森林的赞歌--- 《地下森林断想》导入地下森林断想
张抗抗
作者简介 张抗抗,1950年生,浙江杭州人。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1969年到黑龙江一国营农场当农工,在那里生活了8年。1972年10月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
  1988年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将其收入“世界名人录”。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80年代初,正是“文革”结束不久,我们国家经历过一场巨大的浩劫。人们既回首往事痛心疾首,又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敏感的作家们带着这样的心态观察社会与自然现象,都会自然而然地将所感所悟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大背景结合起来。???
字词学习
瘠薄
沉湎
孱弱
浩瀚无垠:
隐姓埋名:
愤懑
万籁俱寂(jí bó): 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
(miǎn):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chán)软弱无能。yín形容广大;繁多。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mèn):气愤,抑郁不平。(lài):形容非常寂静。
yǐn理解分析 2、本文的题目是“地下森林断想”,根据这一大段的内容猜测探究:什么叫“断想” ?断想:片断感想。《现代汉语词典》
根据这一段内容考虑,“断想”似乎是根据某种情况判断、断定和想像。1、地下森林是由于什么原因形成?由于“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什么叫地下森林? 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柞木苍郁,松树成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只因为它集于井底一样的深谷之中,而又黑森林不见阳光,有人便为它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叫做地下森林。整体感知按照下列提示将课文分为三段地下森林的特点;
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过程;
地下森林的蔚为壮观。 ——(1~2)
——3~20
——21~27 第一部分(1~2段):点明地下森林的特点——奇特,表达作者的感受——惊讶。
第二部分(3~20段):描写地下森林形成 的历史,突出其艰辛的特点。
第一层(3~8段):写火山爆发。地貌面日全非,所有生命毁于—旦。
第二层(9~20段):这部分极写环境的恶劣和地下森林生长的艰辛。
第三部分(21~27段):描写亲眼所见地下森林的状貌。表达作者景仰之情。并揭示悟出的深刻哲理。理解分析3、第一自然段是写地下森林吗?不是,是写一般的森林。
由一般森林到地下森林。理解分析4、点明地下森林特点的语句是: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
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生于峡谷、阴森幽深、深不见底、珍贵树木、无价财富、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奇特特点:理解分析5、作者写这些时流露出怎样的感情?惊讶理解分析6、这一段中哪几句是问句? (1)、可是你,却为什么长在这里?
(2)、你从哪里飞来?
(3)、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7、它们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引出下文,领起下文。
8、课文中的“你”指代什么?作者用第二人称“你”有什么好处?
指代地下森林,使用“你”来称呼,亲切, 便于抒发强烈感情。理解分析 精读欣赏第二部分
思考 (1)地下森林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2)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帮助? 理解分析(1)地下森林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火山爆发,地貌面目全非,毁灭、沉寂、没有生命;
多少年过去了,山顶上有了泥土和种子、有了生命;
几千年过去,几万年过去了,峡谷里有了泥土和种子、发出了小苗;
几千年过去,几万年过去了,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 艰辛理解分析(2)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帮助? 阳光的不公和无情、寒冷的霜冻 帮助: 不公:长空的大风将石块碾成粉末 洁净的山泉将粉末滋润成泥土 山顶的鱼鳞松将种子撒入峡谷 时间也给予地下森林的生命从无到有的机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也拟人化了,表现出爱心。 理解分析 根据课文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 。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煎熬;沉着谦逊,无私奉献,拥有丰富的财富,与世无争,沉默寡言;乐观豪迈,永不放弃。作者对地下森里的感情? 景仰、热爱作者由地下森林升华一个怎样的主题? 大自然的每一次剧烈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总有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还告诉我们,不怕命运不公,只要努力,只要忍耐,终究获得转机,获得应有的荣耀和尊敬。理解分析为什么行文将结束才描写地下森林的蔚为壮观?为了突出地下森林在黑暗中艰辛、险恶的经历;
更能突出它的“品格”,读者读来也更觉新奇。主题思想 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的奇迹,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地下森林的形成历史,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表达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无限景仰之情,启迪我们:不怕命运的不公,只要努力,只要忍耐,终究能获得转机,获得应有的荣耀和尊敬。语言分析 1、 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会屈服啊! 这只是在说“大自然”吗?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更是说社会和人生。
言外之意是提倡在挫折和逆境面前坚忍顽强,决不屈服。2、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阳光怎样“嫌弃”它?时间又怎样”公正“的对待它?几万年的代价指什么?“阳光”嫌弃它表现在:它吝啬的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没有几丝暖意。时间“公正”地对待它:给予地下森林的生命从无到有的机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里时间被作者拟人化,表现出爱心。“几万年的代价“指极言时间之长,在漫长的岁月里,生命限于困顿以至窒息,只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拓展延伸 “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地下森林给了作者什么“启迪”?请你代她写几句格言警句。逆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坚忍终会造就成功。
优秀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地里也能生长。
黑暗,更加使人追寻光明。
小草得阳光关爱,也没有成为森林。
……启迪: 1、无论遇到任何险境都不能放弃努力,胜利往往出现于坚持之中。只要鼓起勇气,鼓足力量,尽力拼搏,又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战胜呢?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躺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他去写下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2、坚强者能在命运风暴中奋斗。张海迪,她从胸部以下全部瘫痪,然而她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向命运挑战。被誉为“中国的保尔”。 六、课堂小结
树以各种不同的聚集形式一直与人类为伴,或街树,小林地,甚至森林,它们自始就会说话,树叶沙沙,风儿传情。森林是一个记忆库,储存了生命周围的资料。这些记忆告诉我们大自然与人类所发展出的关系,告诉我们关于这片土地的先灵故事,他们的智慧与错误。
树会说话,只要以心灵倾听。造访森林吧!来趟与树的心灵对话,将树健美的精神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