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
第I卷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0题20分)
1.已知:时,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放出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仅有②④ B.仅有② C.仅有②③④ D.全部
2.工业上常用甲醇脱氢制重要的化工产品“万能中间体——”,具有工艺流程短、原料单一、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该工艺过程涉及如下反应:
反应I:
反应II:
反应III:
反应I、III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也和反应I一样属于吸热反应
B.三者K值之间的关系为
C.
D.反应III:升高温度或者是增大压强,的百分含量都会增大
3.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则
B.,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则碳的燃烧热等于
D.,则含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4.与气体均会遭成环境污染,研究表明二者可在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和,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催化剂可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活化能
B.有催化剂条件下,时的反应速率比慢
C.
D.是反应的中间体,是反应的催化剂
5.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则的是( )
A. B.
C. D.
6.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其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均只改变一个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B.时改变的条件是充入气体
C.时改变的条件是降低体系温度 D.平衡常数K:①=②=③>④
7.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恒容时,温度升高,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B.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C.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浓度一定减小 D.该反应是焓变为正值
8.在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变化时所引起的化学键及能量的变化,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体系的能量降低
B.物质的燃烧过程可看成“贮存”在物质内部的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的过程
C.氮分子内部存在着很强的共价键,故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9.对于可逆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B.
C. D.
10.在一定温度下,向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发生反应。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体系中,且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D.单位时间内有键断裂,同时有键形成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一到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4分,共5题20分,选错不得分,漏选得2分)
11.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研究表明,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下,基于(一种固体催化剂)合成的原理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将太阳能转化成为化学能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该过程中,涉及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与生成 D.原料气可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
12.反应,在温度为、时,平衡体系中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X、Y两点的反应速率:
C.X、Z两点气体的颜色:X比Z深 D.X、Z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13.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在温度、,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B.下,在内,
C.M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W点的逆反应速率
D.M点和W点的化学平衡常数:
14.水煤气变换反应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历程如下图所示(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____________标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煤气变换反应的
B.和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放出能量
C.决速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
D.放热最多的步骤只有非极性键形成
15.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制备乙醇:。乙烯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起始时,容器体积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的 B.图中压强的大小关系为
C.图中a点对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 D.达到平衡状态a、b所需要的时间:
第Ⅱ卷
三、填空题
16.回答下列问题:
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它们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如图所示。
(1)在通常状况下,金刚石和石墨中(填“金刚石”或“石墨”更稳定,石墨的标准燃烧热为____________。
(2)石墨在一定量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
(3)已知:、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分别是、。
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为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有关信息,请写出与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已知下列反应在时的反应焓变:
计算反应在时的焓变____________。
17.在一定温度下,将和2moB两种气体相混合于容积为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得D的浓度为,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为请填写下列空白:
(1)x值等于____________。
(2)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3)如果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则平衡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增大、减小或不变)。
(4)在此温度下,该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
(⑤)在此条件下,向该容器内加入、、、后,_______(填“>”“<”或“=”)。
(6)在此条件下,末再向容器内加入、,则平衡移动的方向____________,再次达到平衡后A的转化率____________(增大、减小或不变),C的物质的量分数____________(增大、减小或不变)。
18某实验小组用溶液和硫酸溶液进行反应热的测定,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中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已知:生成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溶液和疏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温度 次数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温度差平均值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4.0
2 27.0 27.1 27.2 33.3
3 25.9 25.9 25.9 29.8
4 26.1 26.2 26.3 30.1
①近似认为溶液和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则生成时的反应热___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②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不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溶液的温度
19.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化学反应有重要意义。
(1)硫酸生产中,催化氧化生成,混合体系中的百分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①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上述平衡体系中通入氦气,平衡____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②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_______(填“>”“<”或“=”)。
(2)课本里介绍的合成氨技术叫哈伯法:,应用此法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不高。
①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及时分离出氨 D.充入氮气,增大氮气的浓度(保持容器体积不变)
②若在某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合成氨的反应,下图表示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第起,压缩容器的体积为,则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_____(填字母)。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溶液和酸性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温度/K 有关物质 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s
酸性溶液 溶液
A 293 2 0.02 4 0.1 0
B 2 0.02 3 0.1 8
C 313 2 0.02 0.1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A、B可探究____________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彩响,其中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____________(填序号)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利用实验B中数据计算,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在实验中发现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草酸溶液反应时,开始一段时间反应速率较慢,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突然褪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某同学认为是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所致,重做B组实验,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不同时间的温度,结果如表:
时间s 0 2 4 6 8 10
温度/℃ 20 21 21 21.5 22 22
①结合实验目的与表中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②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_______的影响。若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除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溶液外,还需要选择的试剂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嘉祥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D D A C D C D A BC B AC BC B
16.(1)石墨 (2)
(3)631.5 (4)
(5)
17.(1) (2) (3)不变 (4)
(5)<
(6)正向移动 增大 增大
18.(1)隔热保温 (2)
(3)① ②b
19(1)①向左 ②> (2)①D ②d
20.(1)①反应物浓度 ②1 ③3
(2)BC
(3)
(4)①温度不是反应速率突然加快的原因 ②催化剂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