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1第五单元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1第五单元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03 16:3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课标要求:1、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②国民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
(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③土地革命时期(国共矛盾)
(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④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
(1937——1945年,国共第二次合作)⑤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
(1946——1949年,国共第二次对峙)新民主主义革命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成立之初的革命探索
(1919-1921——1923年) 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列图片材料信息,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成立之初的革命探索
(1921——1923年) 五四运动共产主义小组分布图内部
条件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外部
条件阶级基础: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的帮助1、党成立的条件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成立之初的革命探索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 上海-(嘉兴)南湖(2)内容①通过了党的纲领②决定党的中心任务③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
领导工人运动。(3)意义(1).标志诞生 (2).焕然一新 (1)标志:中共一大规定党的名称、党的性质、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
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
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中共与以往任何政党相比是一个新型政党,它“新”在何处?
①阶级性质: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②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
③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纲领);
④代表利益: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行。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民主革命纲领:
(最低纲领)3、中共二大的召开探究一:材料一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屈辱和困惑,进行了艰苦的求索与抗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闻网
材料二 陈独秀在党的三大致闭幕词中指出:党的一大时“还没有纲领,甚至没有规章,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一大和二大
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2、简单说明中共二大修改奋斗目标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党最初确定的“要走的道路”是什么?1、差别:一大时指定的纲领是无产阶级革命纲领,推翻
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政权。二大时,制定了
民主革命纲领,以打倒列强除军阀,反封建反侵略为任务。 2、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革命
任务依然是反帝反封建。3、“要走的道路”:开展工人运动,组织城市暴动。4、建党初期的革命探索时间:1922.1-1923.2最高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邓中夏) 重要事件:(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起点:香港海员罢工 结束: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二七惨案) 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教训:材料一
国民党虽然有许多缺点与错误,然终为中国惟一革命的民主派,自然算是民主的联合战线中重要分子。
——《中国共产党对于目前实际问题之计划》材料二
关于国共合作的方式,马林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坚决主张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 “党内合作”, 以尽快促成国共合作。阅读下列材料总结国共合作的背景是什么?二、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1、背景:共产党:国民党:外部条件:吸取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经历多次挫折思想
发生转变,接受共产国际建议,同意国共
合作、改组国民党。共产国际的帮助。二、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②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是比较革命
的党。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定:
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
遵行此决议,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决议。
——中共“三大”决议 1924年1月,在
广州召开的国民党
“一大”通过的宣言
重新阐释三民主
义,确定了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的
三大政策,标志着
国共第一次合作正
式形成。(1)中共“三大”:1923年(2)国民党“一大”:2、实现: 3、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2)工农运动迅速高涨(3) 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高潮)如: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目标: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打倒列强,除军阀)表现: (1)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编建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前形势图 直隶广东广西湖
南安
徽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北广东广西吴佩孚兵力20万孙传芳兵力20万兵力35万张作霖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 直隶广州桂林长沙安
徽山东黑吉辽武昌上海国民政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北伐战争:1926、7思考:国民革命的结果如何? “南京惨案”大革命失败“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汪精卫 “四一二”政变 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工农武装均应服从政府之管理与训练” 。
——陈独秀大革命失败屠杀共产党人政变后的屠杀现场4、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蒋介石,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武汉,“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破裂,国民革命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表现教训:工人阶级应该坚持对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坚持武装斗争。失败原因客观:敌人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中共缺乏经验;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探究:
国民革命(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有何教训?(划分国民党“右派”和“左派”的标志是以“是否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否赞成国共合作作为分水岭”。) “左”倾:不可为而为之
(过高估计自身实力或过分夸大主观能动性)。
右倾:可为而不为之
(过低估计自身实力或过分强调客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