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属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产于我国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
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早年任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
创作。1949年后,曾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
长、中央文史馆馆长等。他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
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
专著。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出现的重要长篇小说《倪焕之》。
蜗牛:一种软体动物。有黄褐色的壳,有螺旋纹,吃草本(如蔬菜等)植物的表皮,危害农业。蜗牛的触角像细丝,成枝状。
蛟龙: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龙,能兴风作浪,
发洪水。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目标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爬山虎 嫩红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触角 弯曲 痕迹
牢固 休想 瞧不起 枯萎 嫩茎
jūn
bǐng
wěi
qū
nèn
dié
xì
qiáo
hén
jīnɡ
虎
操
占
嫩
顺
均
叠
隙
一顺儿
书写指导:左边三笔要紧凑,首笔是竖撇、中间一竖稍短、右边竖最长。
顺
shùn
结构:左右
组词:顺境 顺水推舟
音序:S 部首:页
书写指导:
左短右长。左半部分第一笔横折弯钩要写得窄一些,右半部分的第一笔是竖,“日”字要写得扁一些。在上下两个“小”字之间,那条缝隙里,只有日光能透过来。
操场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品字下边两个口稍小,木字横要长、横上边的竖要短。
操
cāo
结构:左右
组词:体操 稳操胜算
音序:C 部首:扌
重叠
书写指导:上窄下宽,中间是冖、横要长、上边没点,且字稍扁、里边是两横。
叠
dié
结构:上下
组词:叠翠 层见叠出
音序:D 部首:又
铺 pū铺展 pù店铺
空 kōng空气 kòng空隙
重 chóng 重叠 zhòng重量
多音字
理解词语
均匀:分布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空隙:中间空着的地方。
拂过:本课指风轻轻吹过爬山虎的叶子。
休想:别想;不要妄想。
漾起波纹:原指水面微微动荡,本文指爬山虎的叶子被风一吹,象波浪一样上下起伏。
蛟龙:古代传说中指兴风作浪、能发洪水的龙。
牢固:结实;坚固。
近义词
房顶──屋顶 舒服──舒适 均匀──匀称 触角──触须
痕迹──印痕 牢固──结实 休想──别想
引人注意──引人注目
反义词
新鲜──陈旧 舒服──难受 弯曲──笔直 牢固──松散 细小──粗壮 牢固──薄弱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墙。
爬山虎
你在哪儿?
爬山虎长在墙上和屋顶上
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入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嫩红
嫩绿
引人注意的是长大的叶子。
刚长出来的叶子
长大了的叶子
叶子的细微变化作者都能够观察出来,说明作者对叶子进行了连续而细致的观察,这也表明了作者表达的准确性。
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嫩红”与“红”“嫩绿”与“绿”有什么区别?
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的,说明作者进行了怎么样的观察?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无风时的叶子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爬山虎的脚的?
朗读 3至5 自然段思考
爬山虎脚的样子
1
2
3
怎么爬的
与墙的关系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
位置
样子
颜色
数量
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向上爬的?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这句话是讲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这句话里“弯、拉、紧”三个字,有一连串的因果关系。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才使它在墙上贴得很紧,继而一脚一脚往上爬。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逐渐”说明爬山虎的细丝是慢慢的变化的,从而说明作者坚持观察,认真观察。
“……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
作者需要经过怎样的观察,才能发现爬山虎往上爬的秘密?
作者观察了很久,也许是几个月,也许是几年,文中提到“以前——今年——后来”,连续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细微之处,才能表达得如此准确而生动。
我们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墙上、房顶上
爬山虎的脚
生长位置
叶子
脚
怎么爬
脚的变化
嫩红—嫩绿
没触着—萎
触着墙—牢固
位置:茎上长叶柄处的反面
样子:枝状细丝,蜗牛触角
数量:六七根
颜色:嫩红
观察细致
表达准确
本文通过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了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