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小体积和体积单位
01
02
03
04
05
06
07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目录
教材分析
1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
是学生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知识保障,还是逐步发展学生几何形体大小关系等空间观念的重要环节。
二、本节课教材分析
教材出示“乌鸦喝水”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还让学生观察实验,了解物体的体积有大小之分。
呈现两个体积比较相近的长方体,由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个长方体的大小,类比出要测量体积也要统一的体积单位。
学情分析
2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当前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还是正处于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因此,第一次出现的“空间”、“体积”概念,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十分抽象的。
但是,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关于“物体大小”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这一生活经验,让“体积”这一新知,建构在生活经验之上,显得尤为重要。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实例,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cm3,dm3,m3),感受1 cm3,1dm3,1m3的实际意义”。根据《课标》的要求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知道“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感受1cm3,1dm3,1m3的实际大小,形成关于1 cm3,1dm3,1m3正方体的正确表象。
通过实例,在比较实物体积的大小中感受物体的大小的关系,促进学生关于“物体大小关系”空间观念的发展。
类比面积单位的学习经验,再次感受“迁移”对学习的重要作用,感受创新的意义。
让学生感受“体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知“体积”的应用价值。
01
02
03
04
教学重难点
4
新课程标准对这一部分有着明确要求,因此教学重难点这样确立:
重点
难点
体积与体积单位的意义及对“实验验证、类比、迁移”思想方法的感悟。
了解空间的含义,了解体积的意义,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量常见的物体体积。
教法、学法
5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体积与体积单位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实际情况,结合教师自身的特点,以“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具体地运用以下的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
练习法
启发式谈话法
实验法
情境法
通过实验,丰富学生亲身体验,在观察猜测实验验证中进行数学学习活动,为落实教学重点奠定思想基础。
1
教法
用情境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启发学生类比“面积单位”的学习经验,学会迁移,感悟创新,体会“体积单位”的作用与意义。
分层次的练习,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学法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一种重要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延时符
2
学法
1、观察猜测
2、动手实验、联系生活
教学过程
6
教学方法要依托教学资源支撑,通过教学活动去实现,教学活动又需要一定的程序来推进,接下来介绍我的教学流程。
关键词
3条主线
一个故事
一个实验
一个迁移
激趣—观察—猜测
验证—类比
创新—感悟—应用
1
寓言导入,激趣引思
运用学生的兴趣特点,播放“乌鸦喝水”动画,激发学生兴趣,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
引发学生思考猜测:“物体是否占据一定的空间?”
2
动手实验,验证猜想,联系生活,激活生活经验
根据要求,分组实验,引导学生用实验来验证:物体占有空间。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猜想验证,联系生活经验,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建构新知。
学生”做一做”、“说一说”,举例比较物体的大小,明白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物体的大小”就是指“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从而激活学生的关于“物体有大小”的生活经验,为感悟“体积”意义作好准备让。
3
引出概念,感受意义
在激活学生关于“物体有大小”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出“体积”概念,让学生明白“物体的大小”就是指“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也叫做“物体的体积”。让知识建构在原有的经验之上。
让学生说一说,使学生在“物体的体积”与“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语言转换中感受“体积”的实际含义,落实好教学重点与难点。
观察法
填写标题
4
类比迁移,引出体积单位
利用两个体积相近难以直观判断大小的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引发学生的思维障碍,激励学生想头脑风暴,找出更好的方法比较两者体积的大小。
1、提问:如何才能更好地比较它们的大小?
2、 独立思考
3、 小组讨论、交流
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时用 来测量,测量长方体时可以用 来测量。
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填写标题
5
自主学习、感受体积单位
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多媒体展示学生自学成果,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反思探究的学习能力,也深化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自学要求:
1、打开课本自学相关知识。
2、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交流自学成果,对于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
3、完成学习单。
1、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
依次观察边长为1厘米、1分米、1米的正方体模型。(模型是课前整备,每个小组一个,观察1m3的正方体 时四个同学拉紧展开,注意场地的利用)
6
观察正方体模型,感受1 cm3,1dm3,1m3的实际大小
6
观察正方体模型,感受1 cm3,1dm3,1m3的实际大小
6
观察正方体模型,感受1 cm3,1dm3,1m3的实际大小
6
观察正方体模型,感受1 cm3,1dm3,1m3的实际大小
2、想一想、说一说
依次默想1 cm3,1dm3,1m3正方体,举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表象。在此环节突出重点,击破难点。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是数学,要善于观察。
3、小组合作:
用1dm3正方体的橡皮泥,用最快的速度做一只你喜欢的小动物,注意不要弄丢一部分。
提问:刚才做的小动物的体积是多大?(1dm3)
随便把三个小组做的小动物合在一起体积是多大?(3dm3 )
6
观察正方体模型,感受1 cm3,1dm3,1m3的实际大小
渗透体积的不变性和体积的可加性。在此加以渗透,为今后的组合形体体积问题作准备,同时也树立学生的空间观念,深化学生的辩证思维。也是本课的创新之举,体现教育的延时性。
7
练习巩固
基础练习——形成技能
强化对体积单位意义与作用的认识,发展量感与空间观念。
开放创新——提高技能
发展估计能力与空间观念,游戏促进思维敏捷,展现寓教于乐的观念。
变式练习——巩固技能
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从反面加深了解“物体占有空间”的概念、强化对度量的理解。
8
总结评价反馈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个性化,课堂中的收益各有不同,课堂小结使学生学习的内容由发散到聚合,知识由点串成线。通过学生的自我总结,构建完整的数学模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总结概括能力。
9
布置课后作业
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要求,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要求,为学生设置份量事宜,难度适中、形式多样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教师及时评价与反馈。
板书设计
7
好的板书是微型教案,便于学生记录和思考。
体积 和 体积单位
空间
大小
体积
立方厘米 → cm3
立方分米 → dm3
立方米 → m3
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 的 叫做物体的体积
突出知识的有序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重点难点突出,思路清晰。
和
感谢您的观看与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