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表1所示内容可用于印证新时期我国
高二历史考试
表1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
(单位:万吨)
2012年
2015年
2018年
2021年
产量
位次
产量
位次
永景
住次
产量
位次
考生注意:
粗钢
72388
180383
92904
103524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原煤
394513
374654
369774
412583
2.请将各题答策填写在答题卡上
原油
20748
4
21456
18392
19888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前三单元。
发电量①
49876
58146
71661
85343
水泥
220984
】
235919
1
223610
237811
农用化肥
6832
7432
5404
5544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汽车②
1928
2450
2783
2653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手机③
11.8
18.1
18.0
16.6
1.《周礼》记载:乐器悬挂制度规定,王可以四面悬挂乐器,诸侯只能三面悬挂,卿大夫只能东西
微型计算机③】
3.2
3.1
3.2
4.7
两面悬挂,士只能一面悬挂。这反映出周代
注:①亿千瓦小时:②万辆;③亿台
A.礼乐体系完备
B.宗法观念浓厚
A.开始引领世界经济发展
B.已经成为创新型国家
C,等级秩序森严
D.贵族文化繁荣
C.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D.经济建设的持续推进
2.罗马共和国时期,候选人成为执政官需要得到公民大会的选票,执政官拥有民事权利和军事
8.唐朝官员考核系统分为“善”与“最”两个部分。“善”属于德行范畴,被归纳为德、慎、公、勤四
权利。执政官组织对外作战时,需要获得元老院的物资支持,同时,公民有权批准或拒绝执政
个方面,是对九品以上官员的品德要求;“最”则根据各职能衙门责任的性质,被归纳为二十七
官提出的媾和条件和媾和条约。由此可知,罗马共和国
类。由此可知,唐朝
A.政府机构分工明确
B.实行民主集中制度
A强化了以德治国理念
B.重视官员的综合素养
1长
C.公民决定国家政治
D.注重对权力的监督
C.完善了地方考核系统
D.忽视低级官员的管理
3.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规定,帝国议会通过的决议须经过联邦议会批准才能生效。联邦议
9.中古时期,欧洲一些国家实行“恩赐官职制”,即国王挑选自己的亲信处理事务,并赐予他们官
会负贵执行帝国立法所需要的一般行政命令和措施,调节各邦间的纠纷。联邦议会议员有权
职,让其管理分散在各地的封建地产。这
出席帝国议会的会议。这可用于说明当时德国
A说明国王摆脱了神权影响
B有利于扩大王权的影响
A.议会影响责任内阁决策
B.议会权力分配机制逐渐完善
C.反映了封君封臣制的形成
D.导致地方割据势力兴起
C,联邦议会拥有较大权力
D.形成了分权制衡的共和政体
10.1898年7月4日,张之洞与陈宝箴提议将科举考试分为三场,第一场考中国经济,以策论为
4,按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要求,内阁总理的人选由总统提名,但总理一经由议院通过后,全
文体;第二场考西方经济、技艺以及政治;第三场考四书五经。张之洞与陈宝箴的建议
部内阁阁员应由总理自行遵选。而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的内阁阁员都是经过临时大总统袁
A.强化了“中体西用”思想
B.凸显了西学的主导地位
世凯指定或同意的。这表明当时
C.推动了学堂选官制度形成
D.带有一定经世致用色彩
A.政治民主化进程面临挑战
B.政党政治已经名存实亡
11.《大明会典》记载,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对乡饮酒礼(乡人以时聚会宴饮的礼仪)作出明
C,三权分立原则遭到了破坏
D.总统独揽国家行政大权
确规定,要求参加宴饮的人必须依序列坐,“不许搀越,违者以违制论”。这可用于印证明朝
5.图1所示为1953年山西省平顺县西沟乡选举大会的情况。这可用于研
A地方治理趋于完善
B.国家礼法向民间的渗透
究,新中国成立初期
C.社会风气逐渐僵化
D.基层教化实现了法制化
A.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
12.
雍正二年(1724年)颁发圣谕,要求每逢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宣讲乡约。雍正七年(1729
B,社会主义法制的确立
年)设约正(地方基层组织领导),派其同乡耆(乡里中年高德之人)一起讲解乡约。这反映出
C.民主政治制度的构建
当时清政府
图1
D.政治协商制度的贯彻
A乡约具有巨大约束力
B.注重对基层的教化
6.戊戌变法期间,维新人士在民间积极组织各种“不缠足”组织,以“天赋人权”和进化论为思想
C.民间宗法势力的膨胀
D.地方治理体系完善
武器,抨击女子缠足陋习。他们要求加人“不缠足”组织的女性及其亲属也不得缠足,同时解
13.中世纪时期,欧洲神学家从《圣经》中引申出寡妇守贞不二的理论,力倡宗教禁欲主义。庄园
主们为增加劳动人口则“百般纵容寡妇们结婚,如果她们拒绝或拖延,就会被罚款”。这反映
决不缠足女子的婚配问题,由参会同志相互结亲。据此可知,戊戌变法
出中世纪的欧洲
A改变了男尊女卑的观念
B.确立了婚姻自由的原则
A.宗教的地位高于法律
B.教会与王权之间存在矛盾
C.以西方民主思想为指导
D,有利于社会风俗的改良
C,神权与世俗权力并立
D.处于天主教会的统治之下
【☆高二历史第1页{共4页)☆】
【☆高二历史第2页(共4页)☆】高二历史考试参考答案
1.C2.D3.C4.A5.C6.D7.D8.B9.B10.D11.B12.B13.C14.A
15.D16.D
17.(1)特点:地方行政完全由中央控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有一定任期;行政机构分权色彩
浓厚;行政层级划分严格、缜密。(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影响: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有利于地方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
了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不同:行政层级增加;实行分级管理和控制;同级机构增多;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
(6分,答出三点即可)
18.(1)内容:明确了文官事务委员会的地位;规定了文官考试制度的录用原则;制定了文官考试
制度的基本要求。(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历史意义: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的正式建立;巩固和加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推动了
英国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公平竞争考试观念的传播;为其他国家的文官制度
建立提供了借鉴。(8分,答出四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1)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政局动荡,吏治腐败;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
全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孙中山文官考
试思想的影响;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影响。(6分,答出三点即可)
(2)特征:基于中国特定国情建立:借鉴和综合了多方经验:坚持党的集中领导:自我完善能
力强;宗旨是为人民服务。(8分,答出四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0.示例
论题:中华法系是由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2分)》
论述:中国自秦汉起便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华法系的缔造
固然由汉民族承担主要角色,但是许多少数民族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秦汉时期,北方的匈
奴参照汉族制定匈奴刑法。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结合本民族的习惯,相继制定了适用范围
不同的法律,丰富了中华法律文化的内容。《北齐律》开创的新体例,为隋唐律提供了重要的
范本。与两宋并立的辽金西夏政权都属于少数民族统治下的地方性政权,分别制定了既吸
收中原地区传统法律要素,又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法典,其中保存完好的西夏《天盛改旧新定
律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文字印行的法典。元朝制定的《元典章》,直接影响了
《大明会典》的制定。清朝的民族立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它所确立的“因俗制宜”的
民族立法原则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蒙古律例》《西宁青海番夷成例》《西藏通则》《回疆则例》
等,是封建法制史上突出的成就。(8分)
总之,中华法系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凝聚了各族人民的法律智慧,是中华各民族的法
律文化与法制经验相互交流与吸收的结果。(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