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物象形象及其作用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物象形象及其作用 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6 22:0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物象形象及作用
一、概括形象特点 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

人物形象
① 具体事件
②身份、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性格

事物形象
①外部特点:形态、声音、色彩、气味
②内部特点:象征意义、精神品质 蕴含的思想情感
了解物象与其所指向的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
分析物象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
示例:语文的品质,思维的品质
声音
色彩
线条
形状
味道
温度
情态
形象构成的元素
《荷塘月色》:
“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树梢上隐隐约约是一带远山……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
《我的空中楼阁》: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我与地坛》:
“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老柏树愈见苍幽……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情语优先,兼顾物事
示例: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2015年北京卷 )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6分)
【参考答案】
情境:
(1) 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寒冬,欣赏梅的一树繁花。
(2) 在风雪夜后,欣赏干枯老梅绝处逢生,琼枝吐艳。
(3) 在为情所困,辗转反侧之时,欣赏梅幽香袭来。
(4) 想象在不同的情境下赏梅,伴以诗酒琴笛,如临仙 境。
品质与格调:
(1) 不畏风雪,坚忍不拔
(2) 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3) 高洁淡然
(4) 超凡脱俗
主要 物象 ①从内容主旨这一角度找作用:主要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分析主要物象的作用就是揭示散文的“神”。一般说来,写物的要找志,写景的要析情。
②从艺术构思这一角度找作用:主要物象多为全文的线索,起着把众多材料组织贯串在一起的作用。
次要 物象 ①结构形式: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串,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②内容主旨: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
③对主要物象的意义彰显: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物象更加鲜明突出。
解题方略
二、形象(物象)作用 主要物象 次要物象

主要形象
内容主旨作用 文章结构作用
线索、照应、推动……
《再见槐花》:联系全文,探究“槐花”在文中的意义。
(1)槐花是全文的线索【结构上,贯穿全文】
(2)写槐花就是写母亲,槐花象征了母亲平凡、朴实却高大的形象【对主要形象的作用】
(3)槐花寄予了作者对童年生活及母亲的深情回忆【对内容主旨的作用】


次要形象/物象 自身作用:独到特点、审美价值

对主要形象的作用 对比、衬托、类比、象征……
对内容主旨的作用
对文章结构的作用
《牛铃叮当》: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效果?
1)呼应题目,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凑【结构上】
(2)形成背景音乐,增添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自身特点上】
(3)象征农耕时代,承载了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忆,表达了作者对淳朴诗意的乡村消逝的怅惘。【主旨情感上】
理解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本义到语境义。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本来的意思;语境义指词语在文本中的含义;
2.细读文本,词不离句(段甚至全篇)
3.注意修辞
《窗子以外》: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
(1)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本义】
(2)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语境义】
解析:
不错,许多世贸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
理解句子的含义
1、从关键词语入手
2、从语段、相邻句子入手
3、从特殊位置入手
4、从修辞入手
5、从主旨入手
总结:体会含意题
1、语句的理解题 2、语句意蕴
对这种题型:
1、关注提问模式体会句子含意题提问直接而明显,主要有以下提问方式。?①对这句你是如何理解的?②请简析该句的内容。③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把握思维模式对这种题型,要建立起“六看”思维模式。?
所谓“六看”,指句内三看,句外三看。句内三看,一看句子关键词语;二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身表达特点。句外三看,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二看相邻句;三看段、章的中心。
规范答题模式体会含意题设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不同的句子还是有各自的答题特点。
①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
②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语作抽象化处理。
③表达有特点的句子突出其特点。有些句子用了象征手法。用了比喻、拟人、反语、双关的
④修辞手法,体会时应重点突出对这些表达特点的解读。?
⑤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切分之,即把这些句子切分成几块,逐层体会。
赏析句子的方法示例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3:“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3: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4:“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4: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5:“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赏析5: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征,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多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的几种情态。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来比喻海浪声的轻柔;用“情人的蜜语”来比喻海浪声的甜美;用“落花飘零在水上”来比喻海浪声渐闻渐远,直至杳然无声的情态。这种多角度的设喻,将落潮时大海的轻柔、静谧刻画得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
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例句6:“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赏析6:这是一个过度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例句7:“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因此即使是伴妻一道默坐在房里,从闭着的窗户听着外面隐约的海潮音,也觉得满意,算是尽够欣幸了。”

赏析7:文章首尾照应,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使文章结构谨严。

4、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例句8:“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赏析8:小草比树木高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本身,而是借用地势;而树木凭的是自身的优势,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地下森林的欣赏之情。
例句9:“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赏析9:以大海周围的景物岛、山、星星为衬托,把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海睡图”
例句10:“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赏析10: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例句11:“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11: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例句12: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么 峡谷莫非不明白?
赏析12:作者用两个反问一个设问表达了对阳光不公的抗议,“莫非”一词更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怨恨之情。
例句l3:《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文章最后写道:“此刻,北风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几株腊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赏析13:“卖”是卖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贬词褒用,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
例句14:《鼓神》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B) 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赏析14.一连串的排比,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又借助比喻和对比,表现出鼓声的变化多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6.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句15:“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赏析15:这是描写最初地质突变时的情景,一句话一种景象,字虽不多,形象生动,让人如临其境,同时也交代了峡谷的来源。  
例句16:“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你从哪里飞来 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  
赏析16:作者用第二人称手法,面对面地直接抒发感情,强烈表达了自己对峡谷的关切、同情、抱不平以及无限的敬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