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借助注音、断句等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和韵味。
2.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朗读对话等方式,品词析句,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幽默且有礼貌。背诵课文。
3.迁移运用,体会语言之妙。
教学重难点
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朗读对话等方式,品词析句,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幽默且有礼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莎士比亚曾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出示单元导语)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蕴含着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本单元我们就跟随名家名作去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今天我们来学习的是一篇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小故事。板书课题:杨氏之子(边板书边解题:姓杨家的孩子或儿子)点出杨修(据说叫杨修,文中 9岁,咱们称其小杨修)生齐读课题(掷地有声)。
二、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言简意赅,更需要我们反复去读,细心去品。
请大家关注学习任务一:
1.出示学习任务一:借助注音,自由读课文,用“/”给句子断句,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评价标准:1.读得正确、流利。(善)2.读得正确、流利,读出节奏和韵味。(善读)师:心中有目标,学习就有了指向性;眼中有标准,检测目标是否达成。清楚了吗,好,大家自由放声读......
2.同学们读得很专注,下面来检测一下,好不好?出示“诣”,指生读(yì),可以用“宣读圣旨”来巧记此字形,说说“诣”在文中何意;说说这句话(孔君平诣其父)的意思。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假如你星期天去拜访老师,用诣来组句,怎么说?找生答,“周末吾诣恩师......”,师相机评价(才思敏捷!)
3.谁能把课文正确、流利?找生读,师相机评价(初读课文就做到了正确、流利,善!)齐读课文,师评价(众善!)
4.正确、流利,就算读好文言文了吗?预设:生: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味。师:一语中的,出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最难读,谁来挑战一下,找生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通过理解句子意思来进行断句。此法甚妙!)整篇文章会读吗?(出示停顿),指生读,师相机点评(读出了节奏,有一定的韵味,善读!),同桌互读互评(检测对方是否做到了善读),做到“善读”的同学,请举手?预设1:都举手,评价(众善读!);预设 2:个别同学未举手,顺势指导,想读得更有韵味,需做到:声断气连。师范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生齐读(甚有韵味!)接下来做什么呢?预设: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师:会学习,如何知道意思呢?预设: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工具书等。师:方法真多,会运用吗?来看大屏幕-----看看班里哪些同学能悟出其意思,开始......
三、读懂文意
1.生自学,师巡视指导。交流反馈师:(过渡衔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五句话,找五位同学交流
2.预设:(1)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惠同慧,智慧。通假字,就是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提示:在今后书写“智慧”时,不要再写此“慧”了。(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或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小杨修叫了出来。)孔君平是孔子的第 26代后人,官至廷尉,相当于现在的法庭庭长。(3)为设果,果有杨梅。(小杨修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杨梅---色比泸南荔枝深。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小杨修看,并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5)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小杨修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大家同意五位同学的理解吗?预设:同意,好,击掌祝贺!理清了每句话的意思,谁能用现代文把文章完整讲述给大家听?指生讲,相机评价。(串句成篇,善学也!)
4.同桌互相讲述一下故事。(检测对方是否做到了串句成篇,善学也)5.师:做到串句成篇的请举手?预设:都做到了,了不起!此时随机抽测一位同学讲述故事,如做到串句成篇,点评“果真善学也”;如果没有做到,提醒课下多加练习。
6.师:你发现你讲的故事与文言文相比,更喜欢哪一个?预设 1:文言文好,短小精悍,内涵丰富,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预设 2:现代文好,通俗易懂。师点评及补充:各有千秋,不过,如今能写一手文言文,会让大家刮目相看。
学习活动二:品读课文,感受人物的机智幽默且有礼貌(达成目标 2)文章读到现在为止,你觉得小杨修是个怎样的孩子?预设:机智幽默,有礼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出示学习任务二:
1.文中的哪些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小杨修的机智幽默且有礼貌?
请找出相关语句,作好批注。评价标准:找出正确的语句。(聪慧)找出正确的语句,说出自己的体会。(甚聪慧)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过渡衔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汇报展示:2.预设一:善听巧答(会听、会说)出示: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体现了小杨修的机智幽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应声答曰”表现出小杨修反应很快,思维敏捷。(2)小杨修的回答很巧妙。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意思是说:“你姓杨,它叫杨梅,看来这杨梅是你杨家的果子啊!”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十分幽默风趣。小杨修迅速听出了孔君平话里的玄机----“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说明他很会听。紧接着,小杨修由孔君平的姓立刻联想到了“孔雀”进行反驳: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家的鸟啊。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巧问”(板书)小杨修,小杨修也在姓上做文章“妙答”(板书)孔君平,小杨修的妙答在兵法上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说明他很会说。善于言辞,好一个机智幽默的小杨修,真称得上甚聪慧(板书)。点评:谁想得和他一样?大家真会读书!还有要补充的吗?预设二:有教养(有礼貌)出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进行对比朗读体会。
未闻:小杨修没有生硬地对答“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委婉地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又岂是我家的果”的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只有孔君平承认孔雀是自家的鸟,之前他说的“此是君家果”才站得住脚。由此可见小杨修应答得体。
夫子:古时对年长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为设果”一句,也写出了小杨修的有礼貌。点评:通过抓关键词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这些方面,大家也找到的,请举手。看来大家都是读书高手!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短短九个字就把小杨修的机智幽默且有礼貌展现得淋漓尽致。同学们如果来的人是杜君平、黄君平?小杨修又该如何应答呢?思考一分钟......杜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__。”(未闻杜鹃是夫子家禽)(此言甚妙!)黄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__。”(未闻黄鹂是夫子家禽)(此言亦甚妙!)师:一个问得巧,一个答得妙,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言语中所彰显的智慧,佩服他们吗?好的,那请把佩服之情读出来(情真意切)。那如果我们再加入一些动作及表情,会是什么效果呢?师示范表演读,同桌之间演一演,生齐表演读。点评:如此一来,声情并茂!伴着舒缓的音乐,我们来齐背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背得有滋有味。(汝善背也!) 学习活动三:迁移运用,体会语言之妙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其实在古代还有很多类似有趣的语言,老师找了一篇《咏雪》:
出示学习任务三:借助注释、断句等方法,正确朗读,理解文意。说说文中对下雪的描述,哪一句用得妙,妙在何处?评价标准:正确朗读,理解文意。(慧哉)
正确朗读,理解文意。找出妙句,说出妙处。(妙哉)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过渡衔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汇报展示:预设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会断句,读出节奏/正确朗读)(慧哉)预设
2——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理解文意)(慧哉)预设
3——妙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妙处:柳絮的形状和动态与雪花相似,比喻十分传神,呈现出一种动态美。(体会语言之妙)(妙哉)点评:谁想得和他一样?心有灵犀......(善于抓关键词句进行体会,汝多智乎!)
教师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读,会演,也体验了语言之妙。希望大家今后多学习文言文,在习作上多运用文言文,赋予作品以文化根基。
四、学法梳理:(1)借助注音和断句,读好了文言文。(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理解了文言文,感受到了人物言语中所彰显的语言智慧。
五、作业设计
阅读语文主题丛书中的文言文《晏子善辩》,运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理解文意,体会文中语言之妙。
师: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请相信: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传承经典,你我同行......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