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赵州桥》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授课人: 学号: 本课所需课时:2课时 本节课是第 2 课时
教材分析:《赵州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文。该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课文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课文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选编目的:学习课文多种说明方法,激发学生对“赵州桥”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学情分析:这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学生对这类的文章好奇心较强,之前也学习过类似的文章孩子们在二年下学期时已学过《北京亮起来》这篇文章,从多角度介绍了北京的美。本课承接了二年级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走近赵州桥,体会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主要是训练学生收集有关历史文化遗产的资料,训练学生了解课文清楚围绕什么方面写。
教学目标: 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难点)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阅读教学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尝试着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学习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环节(所需时间) 教学操作流程 设计意图
学生学习事项: 1、学生用什么教学组织形式(个人、双人或小组、全班)和方法去完成哪些学习事项(问题、任务、活动、作业);2、学生用什么方式表达呈现学习成果。 教师教导、调控方式: 1、教师做什么以支持学生学习(讲授、提问、举例、演示、布置、板书……)? 2、教师怎样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
复习检查(10) 1、1.认读生字、新词。 1 2.整体感知 2 全班学生共同朗读PPT上生字词 男生读,女生读,某一学生读 学生回答:课文主要从桥的长度,形状,雕刻 教师出示生字词,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检测学生掌握生字词程度(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 教师提问:课文讲了什么 分哪几个方面讲 运用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词语,再次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运用多种方法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
二、精读课文1(15)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回答;赵州桥非常雄伟。 学生圈出(桥常五十多米)这句话 学生回答赵州桥是用石头砌成的,没有桥墩(用原文回答) 学生倾听并领悟,做笔记 学生回答:1因为以前人们修桥都有桥墩,而这座桥却没有桥墩,所以说这是创举。2因为赵州桥的四个小桥洞的设计既可以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这种设计在当时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所以说是个创举。 学生思考,回答。 8.学生思考后,在教师的点拨下试着说明 9.学生交流后回答:第一句话(赵州桥非常雄伟) 1.说说第二自然段主要写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2.教师指2名学生回答,(板书:雄伟坚固) 3.圈出写赵州桥雄伟句子,为什么赵州桥如此坚固 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去写的? 4.教师指2个同学回答 5.教师评价并板书(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列数字) 6.教师提问:创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种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课件出示赵州桥那个年代之前桥的图片) 教师提问:你能用“既……又……”说句话吗?教师指3个同学回答 教师让学生用列数字的方法来介绍一下周围的东西(桌子、黑板等) 9.教师提问,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教师小结:第一句话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写出了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 运用问题指引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和理解能力,进而提取出课文中概括性的信息
三三、精读课文(10) 想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四自然段 学生交流思考后回答(不可以)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这是一个过渡句。) 学生回答:主要体现在赵州桥栏板上的雕刻很美。 学生动手圈一圈,画一画描写雕刻美观的句子(特别画出描写龙的句子) 全班集体朗读找出的句子 学生回答:图案精美 学生回答:举例子 因为它是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建成的。) 8.学生回答;桥十分坚固 9.学生回答;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10.学生交流后回答 ①赵州桥的设计很有特色。②赵州桥雄伟、坚固,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还完好无损。③赵州桥美观。这些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1.教师提问:第一句话“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可不可以换成“这座桥不但美观,而且坚固”呢?为什么? 2.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3.找出描写这些雕刻美观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 教师指导朗读 作者只写了几幅最精美的图案,其他图案雕刻怎么样。 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教师提问这样既坚固又美观的赵州桥在我们现在看来并不出奇啊!为什么它会世界闻名呢? 教师板书:世界闻名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这座桥可能经历过什么?(地震、风暴……)经历了这么多的天灾,它还是依然保持原貌,这说明什么? 文第1~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教师提问;说说你对“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思考 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间接的总结了第二自然段讲的是桥的“坚固”,从而得知第三讲的是桥的美观。 学生找出描写雕刻美观的句子,教师指导朗读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读出赵州桥的美 让学生自由说说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也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总结,再一次深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回顾总结(5) 回顾课文并总结 复述课文 拓展延伸 学生回答:第1自然段写了赵州桥世界闻名,是全文的总起;第2、3自然段分述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第4自然段总结了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学生小组内交流,轮流当导游 3.学生观察图片,感受建筑的美,学生把桥进行对比,对比赵州桥,对比家乡的桥,或者自己设计一座桥(用线条勾勒出大概特点) 1.教师提问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教师指3个同学 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当成导游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教师总结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来参观学习。如今赵州桥旁,竖立着李春的塑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可见赵州桥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教师出示现代化桥梁建筑,让学生展开想象,把桥进行对比,说说他们有哪些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些桥的特点,多拱桥,坡度大或小等 在学生观看了图片,学习了课文后,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夸夸赵州桥,目的是让他们在“欣赏美”“感受美”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美”,借此来训练表达能力,既能积累好的词句,又能丰富语文底蕴。 播放现代化高科技的大桥,拓宽学生视野。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人尽其才,以此使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提高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抄写到积累本上 2.假设自己是导游写一段话来介绍一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