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区锦江中学九年级入学检测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8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谪.守(zhé) 伛偻.(lǚ) 投箸.(zhù) 樯.倾楫摧(qiáng)
B.忧馋.(chán) 荫翳.(yì) 汀.兰(tīng) 觥.筹交错(gōng)
C 毳.衣(cuì) 沆砀.(dàng) 琼.楼(qióng) 拏.一小舟(lá)
D 淫.雨(yíng) 绮.户(qǐ) 野蔌.(sù) 泉香酒洌.(niè)
【解析】B 项中忧馋,应该写作“谗”“荫翳”应为“阴翳”;
C项中“拏”应读 ná;
D 项中“淫”应读 yín,“洌”应读 liè。
2.古诗文填空。(共 10 分)
(1)至若 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 ,
郁郁青青。(《岳阳楼记》)(3 分)
(2)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 风霜高洁 ,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
记》)(3 分)
(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分)
(4)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 分)
3.下面是一组有关“古诗中的植物”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共 12 分)
(1) 补句子示例:①人们歌咏的对象 ②杨柳多象征离愁
③咏梅诗增多 ④有着美好品质(4 分)
(意思对即可,但要注意所填句子的语法是否正确,填写为病句不得分)
(2) 句子排序:③②④①(4 分)
(3)任意选择两种植物,模仿示例,写“植物的自语”。
示例一:《竹里馆》中的“竹”:我的挺拔与正直,是否与你的品质相契合?
示例二:《饮酒》(其五)中的“菊”:我静静地开,能否合着酒香进入你的梦乡?
示例三:《蒹葭》中的“蒹葭”:我“苍苍”的模样,可否寄托你连绵不绝的愁肠?
(每个句子 2分。句意合理,1分;表达生动 1 分。共 4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3 分)
那沓作文本
①初三那年,陈老师教我们语文课。她戴着一副眼镜,扎着马尾辫,虽然很年轻,声音也很温
柔,但显出很干练的样子。一个人教两个班,不到一个星期,每个学生的名字她就都记得清清楚楚。
②在对我们的作文水平进行摸底测试后,她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你们班有一个叫仇士鹏的,
语言是真的好,但也就是语言好。”一个强烈而尖锐的转折,把班级的哄笑声推上了高峰,也让我
深深低下了头,面红耳赤。
③那时候,我算是初出茅庐,目光还完全拘束于文字之中,自以为是弹指戏文字的人,实际上
却是臣服在文字的石榴裙下。不仅让修辞与内容、情感相互脱离,也让文章被大量无意义的描写填
充,就像空肚子的人先喝了一肚子的水,吃不下真正耐饿的饭了。
④但这种感悟是无法言传身教的,它的来源甚至不是写,而是改。只有通过不断的修改、不断
的权衡与舍弃才能懂得。但那时我太过浮躁,总觉得改文章是江郎才尽的体现,有才华的人写作就
应该倚马可待。于是我不停地写新的文章,即使灵感没了也逼着自己挤牙膏般无中生有。可写了整
整一个作文本,依旧没有一篇能够被拿到课堂上朗读。
⑤我终于明白,才华也是分高下的,即使自己是人才,但人才之上还有天才。眼高于顶的后果
便是作文始终不尽如人意,卡在中档的瓶颈无法突围。
⑥老师让我准备了一个新的作文本,在封面上写下了“文章不厌百回改”。她对我说,“你就
对着一篇文章改,每次作文课和考试,无论题目是什么,都用这篇文章做材料,一直到你的文章能
变成范文为止。”为了给我信心,她强调道:“你的语言那么好,要用到合适的位置才能锦上添花,
不然就像烧菜时候油放多了,腻得慌。”
⑦遗憾的是,一直到初中毕业,写完了一沓作文本,我都没能达到老师的要求,甚至中考语文
还拖了后腿。反倒是在大学,不用写作文后,文章却逐渐接近浓淡相宜的境界。
⑧可能是因为生活的经历丰富了,鼻子、眼睛、耳朵等器官里都存储着丰盈的笔墨,足够用来
写作,所以便不用依靠着语言来拓展字数,于是它得以实现了真正的自由。
⑨这些作文本被我一直收藏着,在其中一本的最后,有一篇特殊的文章,叫《思念,是不止的
风》。这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是我初三时候想写,一直拖到大学才补写在后面的。
⑩母亲是在初三去世的。我们这儿有一个习俗,父母去世后一百天内不能剃头。所以三个月的
时间,我的头发越来越长,像一个工艺粗陋的鸟窝。虽然我有些尴尬,但幸运的是,同学和老师并
没有对此说什么,甚至是视若无睹。
一百天后,我把头发剃掉,去办公室找老师批改作文。“你终于剪头了啊。”老师笑着说。
“嗯嗯,之前是因为我妈去世了,所以三个月不能剪,只能随它长。”我摸了摸头,解释道。她脸
上的笑容骤然消失了,发出几个模糊的音节,便一动不动,沉默了许久,说:“抱歉啊,老师之前
不知道。”她低下身,急急忙忙地翻找了起来,从桌子下面的小柜子的隔板里掏出几袋零食,“这
本来是给我儿子买的,你拿去吃吧。以后你常来,看到我这儿有吃的,你就拿回去吃。不要跟老师
客气。”她一边说着,一边把零食堆在我的怀里,声音放得很是轻柔。
我抱着零食,一口气跑上了六楼,回到班级。在走廊上,我向下望了望。校园里,夜风正起,
黑黢黢的树木在隐约的月光中摇晃、婆娑着。而办公室则灯光明亮,虽然那只是矮矮的一层小楼,
但光芒却抵达了整栋教学楼。
坐在座位上,我默默写下了《思念,是不止的风》这个题目,然后便把作文本合上了。当时
是想等到自己达到范文的水平时,再写完。没想到,等它写完的时候,已经是几年后了。
如今,我已然加入了大学所在市的作家协会。有时候伏案写作,看见书橱里的作文本,不禁
想起老师的那一句“也就只有语言好”,便莞尔一笑。可能这份“文缘”,也就是在那时候诞生的
吧,带着一份不服输的倔强,也带着一份湿润的眺望,迎着光,逆风生长。
4.阅读全文梳理文章情节,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4 分)
①“我”过于浮躁,不断地写新文章,却卡在瓶颈。
②陈老师教导“我”修改作文,但直至毕业,“我”也没达到要求。
(意思对即可。一空 2 分,共 4分)
5.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6分)
(1)你们班有一个叫仇士鹏的,语言是真的好,但也就是语言好。(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3分)
语言描写(1 分)。陈老师用转折的句式,称赞“我”在语言方面相较于其他同学确实好,但
也指出了“我”写作文的严重问题是语言空洞,与内容、情感脱离(1 分,答出陈老师语言的两重含
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陈老师性格耿直、教学能力强、指导学生能一针见血(1)。
(2)校园里,夜风正起,黑黢黢的树木在隐约的月光中摇晃、婆娑着。而办公室则灯光明亮,虽然
那只是矮矮的一层小楼,但光芒却抵达了整栋教学楼。(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赏析)(3 分)
通过对夜晚校园环境的描写,以夸张的手法(1 分)突出老师所在办公室的明亮,这种明亮的
光象征老师给失去母亲、无助的我以温暖(1分),烘托出“我”感激老师、愉快的心情(1 分)。
(意思对即可,学生若答“对比”也可,要有合理的分析)
6.文中的“作文本”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4分)
第一层级:理解角度单一,只能从表层理解“作文本”。(1 分)
示例:“作文本”指学生时期,陈老师指导下,“我”反复修改作文的本子。
第二层级:理解角度多样,能涉及两重意蕴。(3 分)
示例:
“作文本”不仅指陈老师让“我”反复修改作文的本子,也承载着“我”对学生时期的深刻回
忆,见证了“我”在困境中不断自省、坚持努力地成长;它还代表了“我”对写作的理解在加深、
写作能力在提升。
第三层级:思维全面,理解有深度,能关联多个层面。(4~5 分)
示例:
“作文本”指学生时期,陈老师指导下,“我”反复修改作文的本子。
也承载着“我”对学生时期的深刻回忆,见证了“我”在困境中不断自省、坚持努力地成长;
它还代表了“我”对写作的理解在加深、写作能力在提升。
它凝聚着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悉心教育、关怀和期盼,“我”对老师的感恩与怀念。
总之,它寄托着作者的主张,告诉读者:人的成长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对于前辈的指引
和关心,要珍惜;对于深处逆境的状况,自己要不断反省、坚持努力。
7. 怎样排放 有何危害 (每空 2分,共 4 分)
8.“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说明下文数据的出处,让数据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
“截至 2020 年 6 月”限制了数据的时间范围,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谨。
(每问 2分,共 4 分)
9.BD(1 选项对即可得 2分,全对为 4分)
三、《水浒传》名著阅读
10.《水浒传》英雄往往都有传神的绰号。请仿照示例,补充英雄的绰号或得名缘由,并写出你对英
雄绰号得名缘由的探究发现。
卢俊义因“身躯九尺如银,威风凛凛,仪表似天神”,故有“玉麒麟”之美誉(示例);张顺因
其浑身像雪一样的白肉,在水底可以伏七天七夜,穿梭水面快速无比,就像一根白条一闪而过,所
以人称“ 浪里白跳 ”;时迁因善能飞檐走壁,江湖人称“ 鼓上蚤 ”;杨志脸上有老大一搭青
记,绰号是青面兽;武松 为躲避官府捉拿扮成行者,故称“行者”;宋江 乐善好施,常及时救人
于危难之中 ,所以被尊称为“ 及时雨 ”。(每空 1 分,共 6 分)
探究发现:水浒人物的绰号大多根据人物个性特征、身份特征、形象特征以及特长本领而来,能形
象生动地彰显人物个性。也蕴含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丰富的想象力。(共 2分,“命名规律”1分,
“彰显个性”1分,意思对即可。)
四、古文阅读
11.边际;阳光;全部;送别(1 个解词 1分,共 4分)
12.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2 分)
13.从《岳阳楼记》来看,范公之“贤”表现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意思对即
可)。在第二个语段中,范仲淹的贤,是通过王质的行动和语言,从侧面表现出来的(结合内容分
析)。(两问,一问 2 分,共 4分)
五、作文(50分)
(略)(
樯
倾楫摧(qiáng)
觥
筹交错(gōng)
拏
一小舟(lá)
泉香酒
洌
(niè)
) (
(单位:首)
(单位:首)
数据来源:《草本缘情》,商务印书馆,2016
年。
植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也是
①
。唐诗中出现了近四百种植物,几乎
触及了唐人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植物种类。在众多的植物中,
②
,
3463
首
的数量表明唐代文人大多愿意通过它寄托“
离情
”。到了宋代词人笔下,出现了一个明
显的变化:
③
。这和它凌寒独放的特性有莫大关系。荷桃吉祥,松
竹高
洁,历代的文人们总是对
④
的
植物兴味盎然,他们不吝笔墨地对其进行品咏,
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文学遗产。
(2)紧跟上面语段补写出下面四个句子,合理的顺序是什么?请排出正确的序号。(3
分)
①当你神游“故人庄
”“浣花溪
”时,你就会感受到植物与文学那份传唱千古的隽永关
系。
②也可以说,没有植物就没有诗词。
③植物的名称内涵与寓意组成了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④文人们的精雕细琢或妙手偶得,又让庭院气息和原野芬芳充盈其间。
序号:
)
(
《全唐诗》出现频率
) (
《全宋词》出现频率
前五位植物统计
)前五位植物统计
中原区锦江中学九年级语文入学检测 分值:120 分 时长:120 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 分)
(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谪守(zhé)
B.忧馋 (chán)
C.毳衣(cuì)
D.淫雨(yíng)
伛偻 (lǚ)
荫翳 (yì)
沆砀 (dàng)
绮户(qǐ)
停杯投箸 (zhù)
岸芷汀兰(tīng)
琼楼玉宇(qióng)
山肴野蔌 (sù)
(
2.古诗文默写(共
10
分)
)(1)至若 ,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锦鳞游
泳; ,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2) ,佳木秀而繁阴, , ,山间之
四时也。(《醉翁亭记》)
(3)《北冥有鱼》一文想象奇特,其中描写大鹏拍打水面,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高
空的句子是:“ , 。 ”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国古代仁人志士共同的人生追求,饱受颠沛流离
之苦的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 , ”来
表达他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高尚情怀。
3.下面是一组有关“古诗中的植物 ”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共 11 分)
(
(3)草木缘情,花果寄意,请在下面三个选项中任意选择两种古诗中的植物,模仿示例,
为它写一则“植物的自语
”,注意语意的准确和表达的生动。
(4
分)
①《竹里馆》中的“竹
”
②《饮酒》
(其五)中的“菊
”
③《蒹葭》中的“蒹葭
”
)(1)请结合两张图表提供的信息,将下面语段空缺处补充完整,注意语言的准确和连贯,
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4 分)
九年级语文 第 1页,共 8页
九年级语文 第 2页,共 8页
(
是不止的风》。这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
是我初三时候想写,一直拖到大学才补写在
后面的。
⑩母亲是在初三去世的。我们这儿有一个习俗,父
母去世后一百天内不能剃头。所
以三个月的时间,我的头发越来越长,像一个工艺粗
陋的鸟窝。虽然我有些尴尬,但幸
运的是,同学和老师并没有对此说什么,甚至是视若无睹。
⑩
一百天后,我把头发剃掉,去办公室找老师批改作文。“你终
于剪头了啊。
”老
师笑着说。“嗯嗯,之前是因为我妈去世了,所以三个月
不能剪,只能随它长。
”我摸
了摸头,解释道。
她脸上的笑容骤然消失了,发出
几个模糊的音节,便一动不动,沉默
了许久
,说:“抱歉啊,老师之前不知道。
”她低下身,急急忙忙地
翻找了起来,从桌
子下面的小柜子的隔板里掏出几袋零食,“这本来
是给我儿子买的,你拿去吃吧。以后
你常来,看到我这儿有吃的,你就拿回去吃。不要跟老师客气。
”她一边说着,一边把
零食堆在我的怀里,声音放得很是轻柔。
⑩
我抱着零食,一口气跑上了六楼,回到班级。在走廊上,我向
下望了望。
校园里,
夜风正起,黑黢黢的树木在隐约的月光中摇
晃、婆娑着。而办公室则灯光明亮,虽然那
只是矮矮的一层小楼,但光芒却抵达了整栋教学楼
。
坐在座位上,我默默写下了《思念,是不止的风》这
个题目,然后便把作文本合
上了。当时是想等到自己达到范文的水平时,再
写完。没想到,等它写完的时候,已经
是几年后了。
⑩
如今,我已然加入了大学所在市的作家协会。有时候
伏案写作,看见书橱里的作
文本,不禁想起老师的那一句“也就只有语言好
”,便莞尔一笑。可能这份
“文缘
”,
也就是在那时候诞生的吧,带着一份不服输的倔强,也
带着一份湿润的眺望,迎着光,
逆风生长。
4.阅读全文梳理文章情节,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4
分)
)示例一
《十五从军征》中的“旅葵 ”:我张开绿色的怀抱,抚慰你久别归来沧桑的心。
示例二
《黄鹤楼》中的“芳草 ”:我“萋萋 ”的样子,可否消解你似滔滔江水的哀愁?
我选择 植物的自语: ,
我选择 植物的自语: ,
二、现代文阅读(共 25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4—6 题。(共 15 分)
那沓作文本
①初三那年,陈老师教我们语文课。她戴着一副眼镜,扎着马尾辫,虽然很年轻,
声音也很温柔,但显出很干练的样子。一个人教两个班,不到一个星期,每个学生的名
字她就都记得清清楚楚。
②在对我们的作文水平进行摸底测试后,她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你们班有一个
叫仇士鹏的,语言是真的好,但也就是语言好。 ”一个强烈而尖锐的转折,把班级的哄
笑声推上了高峰,也让我深深低下了头,面红耳赤。
③那时候,我算是初出茅庐, 目光还完全拘束于文字之中, 自以为是弹指戏文字的
人,实际上却是臣服在文字的石榴裙下。不仅让修辞与内容、情感相互脱离,也让文章
被大量无意义的描写填充,就像空肚子的人先喝了一肚子的水,吃不下真正耐饿的饭了。
④但这种感悟是无法言传身教的,它的来源甚至不是写,而是改。只有通过不断的
修改、不断的权衡与舍弃才能懂得。但那时我太过浮躁,总觉得改文章是江郎才尽的体
现,有才华的人写作就应该倚马可待。于是我不停地写新的文章,即使灵感没了也逼着
自己挤牙膏般无中生有。可写了整整一个作文本,依旧没有一篇能够被拿到课堂上朗读。
⑤我终于明白,才华也是分高下的,即使自己是人才,但人才之上还有天才。眼高
于顶的后果便是作文始终不尽如人意,卡在中档的瓶颈无法突围。
⑥老师让我准备了一个新的作文本,在封面上写下了“文章不厌百回改 ”。她对我
说,“你就对着一篇文章改,每次作文课和考试,无论题目是什么,都用这篇文章做材
料,一直到你的文章能变成范文为止。 ”为了给我信心,她强调道:“你的语言那么好,
要用到合适的位置才能锦上添花,不然就像烧菜时候油放多了,腻得慌。 ”
(
5.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共
6
分)
(1)你们班有一个叫仇士鹏的,语言是真的好,但也就是语言好。(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赏析
)(
3
分)
)⑦遗憾的是,一直到初中毕业,写完了一沓作文本,我都没能达到老师的要求,甚
至中考语文还拖了后腿。反倒是在大学,不用写作文后,文章却逐渐接近浓淡相宜的境
界。
⑧可能是因为生活的经历丰富了,鼻子、眼睛、耳朵等器官里都存储着丰盈的笔墨,
足够用来写作,所以便不用依靠着语言来拓展字数,于是它得以实现了真正的自由。
⑨这些作文本被我一直收藏着,在其中一本的最后,有一篇特殊的文章,叫《思念,
九年级语文 第 3页,共 8页
九年级语文 第 4页,共 8页
(
(2)校园里,夜风正起,黑黢黢的树木在隐约的月光中摇晃、婆娑着。而办公室
则灯光
明亮,虽然那只是矮矮的一层小楼,但光芒却抵达了整栋教学楼。(从环境描写的角度
赏析
)(
3
分)
6.文中的“作文本
”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5
分)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7-9
题。(共
12
分)
福岛核废水三问
①日本政府
4
月
13
日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
站的上百万吨核废水过滤并稀释后排
入大海。
第一问:从何而来
②受
2011
年发生的大地震及海啸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
1
至
3
号机组堆芯熔毁。事
故发生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简称“东
电
”)持续向
1
至
3
号机
组安全壳内注水以冷却堆芯,并冷却堆芯产生的废水。
③截至今年
3
月,加上地下水和雨水的不断汇入,
该核电站内已产生
125
万吨核废
水,且以每天
140
吨的速度增加。其现有储水罐的容量上限为
137
万吨,东电称到
2022
年秋季这些储水罐将全部装满,且无更多空地用于大量建设储水罐。
日本政府和东电认
为需确保福岛第一核电站内有空间用于储存反应堆
报废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放射性物质。
④至于为何不在核电站外增设储水罐,
日本政府和东电称,这需要大量时间与地方
政府协调等,远距离运送核废水还需更大工作量。批评
者认为,此举不是不可为,而是
日本政府和东电不想为。
第二问:
⑤日本内阁会议决定,东电在排放核废水时,水中
所含氚将被稀释到日本核电站废
水氚排放国家标准,即每升水中氚活度
6
万贝克勒尔的四十分之一
以下,整个排放预计
于
2041
年至
2051
年福岛核电站完成反应堆废除工
作前结束。
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含铯、锶、氚等多种放射性物质。
日本政府和东电称使
用名为“多核素去除设备
”的过滤设备可过滤掉除氚以外的
62
种
放射性物质,而氚难以
从水中清除。
⑦据
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
,
截至
2020
年
6
月
,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中氚的总活度
约
860
万亿贝克勒尔,平均每升水约
73
万贝克勒尔。
⑧不过“多核素去除设备
”的实际效果并不如所宣称的那么理想。截至
2020
年
3
月,
经这种设备处理过的核废水中约
70%超过排放标准,其中约
15%超过排放标准的
10
至
100
倍,6%超过排放标准的
100
倍。这些核废水都需再次过滤处理。
第三问:
⑨《朝日新闻》曾报道,
日本国内外很多核电站在控制氚含量的前提下将核电站废
水排放入海。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前
5
年,
日本
全国核电站平均每年向海洋排放氚的总活
度约为
380
万亿贝克勒尔。此外,在美国三里岛核事故中,约
24
万亿贝
克勒尔的放射性
物质在约
2
年时间内被排入大气。
⑩福岛第一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水有别于核电站正常运行过程中排放的含氚废水。该
)核电站的不少核废水接触过堆芯熔毁的核燃料,水中所含放射性物质成分极其复杂,其 中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质能否彻底清除令人怀疑。
⑩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参与并不能完全化解外界担忧。 日本政府和东电过去在处理核 事故时犯下不少错误,令其公信力不足。
⑩由日本民众和学者组成的民间组织原子力市民委员会 11 日发表声明,强烈抗议日 本政府将核废水排放入海的计划。该组织认为,对于如何处理核废水, 日本政府未能在 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社会共识,并轻视氚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
原子力市民委员会表示, 日本政府和东电本身已因福岛核电站向环境排放大量放 射性物质而负有责任,绝不允许在此基础上再次故意追加排放放射性物质。
7.文章题目是《福岛核废水三问》,作者对福岛核废水提出了三问。请你仿照第一问的 形式为后两问拟写小标题。(4 分)
从何而来→ ( ) → ( )
8.第⑦段“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 ”和“截至 2020 年 6 月 ”分别有什么作用?(4 分)
9.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4 分)
A.文章题为《福岛核废水三问》,作者按照逻辑顺序,层层深入,详细介绍并分析了关 于福岛核废水的相关问题,让读者了解事实,并引发思考。
B.在核电站外增设储水罐,需要大量时间与地方政府协调,且远距离运送核废水还需更 大工作量。因此,大多数人认为在核电站外增设储水罐是不可行的。
C.第⑧段的画线句子使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用“70% ”“10 至 100 倍 ”等数据,具体 说明了“多核素去除设备 ”的实际效果并不如宣称的理想。
D.福岛第一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水都接触过堆芯熔毁的核燃料,水中所含放射性物质成分 极其复杂,其中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质能否彻底清除令人怀疑。
E. 日本政府和东电过去在处理核事故时犯下个少错误,公信力不足,所以国际原子能机 构的参与并不能完全化解外界担忧。
三、《水浒传》名著阅读(共 9 分)
10.《水浒传》英雄往往都有传神的绰号。请仿照示例,补写出他们绰号或得到绰号的缘 由,并写出你对此现象的探究发现。
卢俊义因“身躯九尺如银,威风凛凛,仪表似天神 ”,故有“玉麒麟 ”之美誉;张顺 因其浑身像雪一样的白肉,在水底可以伏七天七夜,穿梭水面快速无比,就像一根白条 一闪而过,所以人称“ ”;时迁因善能飞檐走壁,江湖人称“ ”; 杨志脸上有老大一搭青记,绰号是 ;花荣 , 故称“小李广 ”;宋江 ,所以被尊称为“ ”。(6
分)
九年级语文 第 5页,共 8页
九年级语文 第 6页,共 8页
探究发现: (3 分)
四、古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11-13 题。(共 10 分)
【甲】《岳阳楼记》(原文略)
【乙】初,范文正公贬饶州① , 朝廷方治朋党② , 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③独扶病饯于
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 ”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
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 ”闻者为之缩颈④。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范文正公贬饶州:范仲淹谥号文正,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遭诬告,贬官饶州。
②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③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其为人谨厚博学,正
直敢言。④缩颈:缩头,表示害怕。
1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4 分)
(1)横无际涯: (2)至若春和景明:
(3)而或长烟一空: (4)扶病饯于国门:
12.翻译句子(2 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 ”,从《岳阳楼记》来看,范公之“贤 ”表现在哪里?在【乙】
节选文段中,范公之“贤 ”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结合文章简单分析。(4 分)
五、作文(50 分)
请以“给自己一份 ”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
(1)从“希望、坦然、祝福、快乐、自信、勇敢、成功、阳光 ”这些词语中选择一
个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2)不少于 600 字;
(3)卷面整洁、字体规范;
(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九年级语文 第 7页,共 8页
九年级语文 第 8页,共 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