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梯形的面积》说课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梯形的面积》说课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0-17 04:4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梯形的面积》
说课人:
目录
6
1
2
4
3
5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材分析Part1
教材内容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三节 梯形的面积
第一节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二节 三角形的面积
第四节 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Part2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面积。
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经过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合作的过程中得到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Part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正确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方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2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十分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已经掌握:
梯形的特征
图形的旋转平移的方法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
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主要采用引导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知识迁移类推等学习方法;
/4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铺垫引导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研读课本,自主学习
应用知识,实践巩固
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奖励机制,贯穿始终
奖励机制在板书设计中进行展示说明
复习旧知,铺垫引导(1)
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转化过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复习旧知,铺垫引导(2)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设计来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大胆提出猜测,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索目标与方向。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小组合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梯形,分小组进行画、剪、拼、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自主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
成果展示
有意识地按学生的认知规律一一展示。学生一边展示拼过程,一边介绍方法步骤。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方法一:
“拼”的方法(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选择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就是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方法二:
“分”的方法
把一个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就是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
梯形的面积=三角形1的面积+三角形2的面积
=上底×高÷2+下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方法三:
“分”“拼”结合的方法
将梯形上下对折,沿折线把梯形剪成两个高相等的梯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相等。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方法四:
“分”的方法2
把一个梯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就是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和。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
=上底×高+(下底-上底)×高÷2
=上底×高+下底×高÷2-上底×高÷2
=2(上底×高÷2)-上底×高÷2+下底×高÷2
=(2上底-上底+下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其他方法:
学生们分组探究所得的其它推导方法(补成长方形、转换三角形等方式);
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上底与下底之和乘高除以二这一结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设计意图:
在整个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把学生也当作教学资源,不但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平台,还通过实际操作、互动交流启迪学生深思,引发争论,并碰撞思维火花,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达到意义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从而获取这一知识,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既培养了学生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研读课本,自主学习
自学字母公式 s=(a+b)×h÷2
出示例题,学生读题、分析,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这一部分是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看书、归纳能力;
应用知识,实践巩固
巩固训练
应用知识,实践巩固
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的练习,训练学生,巩固拓展已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梯形面积公式在生活中的运用及重要性,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让学生总结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归纳概括的能力,还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巩固训练
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促进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后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本课。
转化推导
B
复习旧识
A
实际应用
C
/5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部分,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的识记与运用。
奖励机制部分,突出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6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问题的预设)
1.学生的表达问题
合作学习的展示环节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能操作但不能表达清楚的情况;
解决方法:问题前置,在复习旧识环节,教师注意语言的直观,强调转化过程操作的语言表达。学生展示之前向学生示范展示时语言的运用,如沿什么线分割,图形是否需要旋转,平移至何处等。
2.复杂的公式推导
如推导方式四中可能出现的稍微复杂的公式推导。
解决方法:教师细节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推导过程中的运算,公因式提取。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