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点评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点评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7 08:4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达标点评卷
(满分: 150分)
A卷(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与语言积累 (12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 唐朝有一位名僧(sēng) 百丈禅(chán) 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
B. 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pēn)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lù) 和孔雀。
C. 有句谚(yàn) 语说得好: 国王的礼貌是恪(gè)守时间。
D. 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mào),需如何积攒(zǎn)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3分)
A.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B. 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
C. 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雷。
D. 甚至那句恨不得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错。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明爱读书,他常常能够断章取义地给我们讲书中的情节,大家都很佩服他。
B. 蝗虫铺天盖地而来,田里丰收在望的庄稼一下子荡然无存了。
C. 他们在中国衰弱时,随机应变,抱他国大腿,如今在死亡线上挣扎。
D. 学习和复习,是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相得益彰, 缺一不可。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分)
A. 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
B. 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C. 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游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D.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甲】虽有嘉肴, 弗食, 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弗食,不知其旨也(旨意)
B.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勉励)
C. 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D. 矜、寡、孤、独(同“鳏”,老而无妻)
6.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其此之谓乎 其真不知马也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A. 两个“其”不同, 两个“之”也不同。
B. 两个“其”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C. 两个“其”不同,两个“之”相同。
D. 两个“其”相同,两个“之”不同。
7.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B. 《兑命》曰“学学半”。
译:《兑命》上说“教别人, 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C.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选拔品德高尚的人和有才能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D.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
8.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3分)
A. 这两段文字都出自《礼记》。甲文讲述的是“教”与“学”的关系的问题,乙文讲述了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大同”社会。
B. 甲文运用类比的手法,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C. 甲文中的“教学相长也”说明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提高个人的知识能力。
D. 乙文通过对“大同”社会的设想,进而指出现实社会中的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诸多现象,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6分)
三、默写(6分)
9. (1) 补写出下面的名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俱往矣, , 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② ?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③鸡声茅店月, 。 (温庭筠《商山早行》)
(2) 默写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前四句或温庭筠《商山早行》的后四句。(先把题目写出来,然后默写)(4分)
题目:
四、现代文阅读 (10分)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10~12题。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 《做人的规矩》 的文章, 说: “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什么应该像什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 识分寸, 知进退, 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 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 维护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 自古以来,凡躬订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更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 朱元璋曾问群臣: “天下何人最快活 ”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 “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 绝无“暗室亏心之忧”, 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说: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 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有删改)
10.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简要回答。(2分)
答:
11. 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第②③④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4分)
答:
12. 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五、作文(60分)
13. 在讨论“何为成熟”的主题班会上, 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有的说成熟是能用理智战胜情感;有的说是能从别人的角度看待自我;有的说是遇事有主见,不随波逐流;有的说是能宽容忍让;有的说是善于关爱他人;有的说是善于否定自我……
你又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呢?请以“成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③字数不得少于 600。
B卷(5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题。
思吴江歌
张 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 请结合全诗赏析“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2分)
答: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回答。(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咸丰庚申①,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②骚然。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女婉贞,年十九,姿容妙曼, 自幼好武术, 习无不精。是年,谢庄办团③,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
…………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去村四里有森林, 阴翳蔽日,伏焉。未几,敌兵果舁④炮至,益五六百人也。挟刃奋起,率众袭之。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婉贞挥刀奋斫,所当无不披靡,敌乃纷退。婉贞大呼曰: “诸君! 敌人远我, 欲以火器困我也。急逐弗失!”于是众人竭力挠之,彼此错杂,纷纭拏斗,敌枪终不能发。 日暮, 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敌弃炮仓皇遁,谢庄遂安。
【注】①咸丰庚申:1860年。咸丰,清文宗年号。②京洛:原指洛阳,这里借指京城北京。③团: 团练, 民间自卫组织。④舁 (yú): 抬。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环村居者皆猎户 环:
(2) 以三保勇而多艺 以:
(3) 去村四里有森林 去:
(4) 敌人远我 远:
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 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
译:
(2)敌弃炮仓皇遁,谢庄遂安。
译:
5. 文中写“谢庄办团”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6. 从选文来看,冯婉贞及村民们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2分)
答: ——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阅读名著《艾青诗选》中的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盼 望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7. 诗人选取了哪两个典型的场景来表现海员的生活 试简要分析。(2分)
答:
8. 请谈谈你对结尾“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这两句诗的理解。(2分)
答: ———
(二)现代文阅读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3题。
“干净”是最好的气质
王永清
①人最好看的样子,是干净。一直喜欢那些目光清澈的人,干净、 自然、纯真。眼睛是心灵之窗, 内心干净,才会有眼神的干净。当一个人以孩子般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世界也就变得简单纯净起来。
②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 曾国藩说: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做坏事的人, 内心是不干净的,带着包袱生活,心理负担何其沉重?常见四处逃亡的罪犯被抓后“一身轻松”。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看到在风中卖菜的大娘,就把她的菜全部买下来,好让她早点回家;给流浪汉两个馒头;或者,把垃圾从绿化带里带到垃圾箱里;给陌生人一个微笑……总之,一直心存善念走下去,就会对万事万物心存感恩。
③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才能身正心安梦魂稳,心底无私天地宽。品行端正的人干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身处俗世,却不为俗世所困,依然保持初心。无论取得怎样的荣耀,始终谦虚低调,不高人一等, 不张牙舞爪,不会变得喧嚣与功利,给人的感觉永远是赏心悦目,
如沐春风。
④干净,说到底是一种修养, 不邋遢、不潦草,无论命运有多么不公,不见一丝怨怼。不管外在环境多么糟糕,始终拾掇好自己的仪容,保持外表的干净和得体。上海永安百货四小姐郭婉莹,年少时美丽而富有,后因局势动乱,沦落到去打扫厕所,但她见人永远要收拾得体,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别人不理解,她却回答说:“因为这才是人活着的样子。”
⑤干净是一种文化, 是一种精神, 是一种美德。 一个地方如果干净的人多了,这个地方的环境会更为清朗、清爽。因为大家行事光明磊落,不算计人,不欺骗人,不出卖人,该办的事一定办, 不该办的事一定不办, 自然民风淳, 风气正, 政风清,人心平和。
⑥孟德斯鸠说过: “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应如此。”生活本来单纯, 清白做人, 干净做事。人有净气,风度自来。
(有删改)
9.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干净’是最好的气质” (4分)
答:
10. 根据第②段内容填空。(6分)
(1)这段文字的分论点是: 。(2分)
(2)从论据的性质看,曾国藩的话是 论据,逃亡的罪犯被抓是 论据。(2分)
(3)从论证的方法看,这段文字运用了 论证和 论证。 (2分)
11. 结合语境,写出第③段中加点词“喧嚣”的意思。(2分)
喧嚣:
12. 联系前文,说说第④段画线句中“人活着的样子”指什么。(2分)
答:
13. 请摘抄文中给你启示或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心得。(4分)
原句:
心得:
四、语言运用(12分)
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的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境,而君子处世,也应该像天那样,刚毅坚卓,持之以恒,努力奋进。某校九年级(1) 班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幅书法作品,请指出它们各属于什么字体,字体的特征各是什么。(4分)
答:
(2) 我国古代的典籍和诗词中,有不少揭示自强不息内涵和表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警句。请将你搜集的这类名言警句展示两句出来,并注明出处和作者。(4分)
①名言警句: ;出处: 《 》; 作者: 。
②名言警句: ;出处: 《 》; 作者: 。
(3) 班主任计划组织“自强不息”主题班会,他已经设计好前两项活动,请你帮他设计第三、四项活动。(4分)
活动一:讲“励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宣“拼搏的青春”誓言
活动三: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活动四:
第二单元达标点评
A卷
一、基础知识与语言积累
1. C (“恪”应读 kè)
2. B(A项:鹜一鹜;C项: 雷一擂; D项: 错—措)
3. B(A项的“断章取义”是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句或一段的意思。用在这里与语境不合。C项的“随机应变”是褒义词,意思是随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这里应该用表贬义的成语“见风使舵”。D项的“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这里应该用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的“相辅相成”)
4. D(A项句式杂糅,删去“是因为”或“是重要原因”;B项语意不明,“他”改为“张凯”或“王宾”;C项缺少主语,删去“随着”)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5, A (旨: 味美)
6. D(两个“其”都是副词,表推测。第一个“之”是语气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的)
7. C(“选贤与能”应译为“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与”不是连词,这里同“举”,推举、选举)
8,C(这里的“学”不是指学生,而是学习; “教学相长也”说明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三、默写
9.(1) ①数风流人物 ②云横秦岭家何在 ③人迹板桥霜 (2)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前四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温庭筠《商山早行》的后四句: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四、现代文阅读
10. 个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员,都应该讲规矩。
11. 第①段的作用是引出论点。不能调换,因为第②③④段分别从个人、家庭和政府的角度论证应该讲规矩,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
12. 举例论证,列举朱元璋和大臣之间的问答事例,有力地论证了“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五、作文
13. 写作思路说明:“成熟”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认识程度,会影响立论的深度和论证的过程,或立意和形象化的过程。构思时应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可从处世态度、责任、眼界等方面,对“成熟”的内涵做出或严密或生动的阐发。
B卷
一、诗歌鉴赏
1. 该句通过对秋风、落叶的描写,交代了写作的时节,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作者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情感基调。
2. 表达了作者思乡而不能归乡的遗憾与悲伤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
3. (1) 围绕 (2) 因为 (3) 距离 (4) 避开,远离
4.(1)(村民们)在险要的关口用土石修筑了寨墙、堡垒,竖起了“谢庄团练冯”的大旗。(2)(残余的)敌人扔下大炮,慌忙逃命,谢庄于是平安无事。
5. 说明谢庄村民具有自发反抗入侵者的英勇气概,表现了谢庄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6. 冯婉贞率团练与敌人肉搏,出其不意,动作迅速,使敌军无法开炮。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
(一) 名著阅读
7. 起锚和抛锚这两个场景。起锚时“洁白的浪花”是从视觉角度写的,抛锚时“铁链的喧哗”是从听觉角度写的。诗人用海员的话,写出了他们内心的自豪和愉悦,表达了他们对工作的热爱之情。
8.“盼望出发”是对工作的渴望,“盼望到达”是对胜利的希望。这两句诗写出了海员们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把他们战斗的豪情和愉悦的心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了。
(二) 现代文阅读
9. ①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 ②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③干净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④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
10. (1) 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 (2) 理论 事实 (3) 举例对比
11. 指炫耀自己的成就。
12. 无论命运有多么不公,都没有一丝怨怼;无论处境多么艰难,始终保持外表的干净与得体。
13. 略。
四、语言运用
14. (1) ①是楷书,特征:字体端庄,匀称工整;②是行书,特征;笔画连绵,灵活连贯。(2)示例: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孟子 孟子及其弟子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屈原 (3)示例:①唱“无悔的青春”歌曲 ②评“绽放的青春”事迹 ③看“奉献的青春”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