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注意事项:第1卷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一、选择题:
地球是太阳系(直径1~2光年)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2022年,加拿大某研究小组在距地球100光年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充满液态水的海洋星球。该星球被命名为T01-1452b。据估计,T01-1452b的水储量大约占整个星球质量的30%,这说明其表面有极大可能存在生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T01-1452b星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推测T0-1452h星球可能充满液态水的依据是该星球( )
A.体积、质量适宜 B.和其所绕转的恒星距离适宜
C.公转轨道呈椭圆形 D.和太阳系中的太阳距离适宜
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于11日5时16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中国空间站近地点为319.6千米,远地点为346.9千米,下图示意中国空间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自地面至50千米高空飞行过程中,气温变化是( )
A.一直降低 B.一直升高 C.先降后升 D.先升后降
4.中国空间站所在的大气层( )
A.天气变化剧烈 B.臭氧含量最大
C.氮氨气比重最多 D.处于电离状态
5.天舟货运飞船选择晚上发射的原因是( )
A.节省燃料 B.方便观测 C.减少干扰 D.顺风飞行
下图示意光伏板与日光温室结合的两种模式(高度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山东、江苏、广东等地成为我国农光互补发电集中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 B.地形平坦,方便建设
C.科技发达,设备较先进 D.人口稠密,土地有限
7.与模式甲相比,模式乙( )
A.光伏发电量更高 B.温室的间距更大
C.农作物受影响小 D.建设总成本更高
2022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了“夸父1号”卫星,主要用于观测和研究太阳的“一磁两暴”“一磁”指太阳磁场,“两暴”指的是太阳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下图示意1985-2020年太阳活动周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两暴”指的是太阳活动中的( )
①黑子 ②耀斑 ③日冕物质抛射 ④太阳风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9.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小的是( )
A.极光现象 B.磁暴现象 C.有线电话 D.北斗导航
10.若需观测第25周期峰年的太阳活动,科学家预计“夸父1号”自发射后至少要工作( )
A.1年 B.4年 C.7年 D.10年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O2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地质时期,地球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海陆变迁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12.地质年代甲( )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 )
A.①、 B.②、Ⅱ C.③、Ⅱ D.②、Ⅲ
14.关于图中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到③地层的厚度一样 B.每个地层中都含有化石
C.年龄最老的是 D.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早
《地心游记》讲述了里登布洛克教授开展地心旅行,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途中历尽艰险和遇到种种奇观,最后回到地面的故事。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阴影所示位置是( )
A.地壳 B.软流层 C.岩石圈 D.地幔
16.下列关于莫霍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地壳与水圈的分界面 B.该界面以上为岩石圈
C.在地下平均2900千米处 D.纵波和横波均能通过
1815年,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爆发,火山灰遮天蔽日。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小题。
17.岩浆喷发的过程中首先经过的圈层是( )
A.甲圈层 B.乙圈层 C.丙圈层 D.丁圈层
18.遮天蔽日的火山灰所在圈层是( )
A.甲圈层 B.乙圈层 C.丙圈层 D.丁圈层
2023年1月9日,长征七号A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实践二十三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实现中国航天2023年发射开门红。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中所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 )
A.升高——降低——升高——降低 B.降低——升高——降低——升高
C.升高——不变——降低——升高 D.降低——不变——升高——降低
20.卫星在运行期间面临的威胁可能有( )
①强烈的太阳黑子 ②高能带电粒子流 ③耀斑爆发影响 ④强紫外线辐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如果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现象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这种现象称为逆温。有人说,逆温是雾霾的帮凶。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1.辐射逆温最强盛时一般出现在一天中的( )
A.正午过后 B.日出前后 C.日落时刻 D.子夜时分
22.有辐射逆温出现时,其天气状况为( )
A.晴朗 B.阴雨 C.大风 D.高温
23.逆温层成为雾霾帮凶的原因是( )
A.使大气污染物增多 B.使污染物沉降至地面
C.加剧污染物危害程度 D.阻碍污染物向高空扩散
下图为黄河壶口瀑布景观图。读图,完成第24-25题。
24.图中地理事物,属于岩石圈的有( )
A.瀑布、森林 B.峡谷、山脉
C.蓝天、峡谷 D.瀑布、山脉
25.壶口瀑布形成的过程,说明了( )
A.图中涉及的圈层相互独立,互不干涉
B.图示岩石圈连续但不规则,与其他圈层互不联系
C.图示圈层受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作用
D.图示景观只涉及地球内部圈层
第II卷(非选择题共2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5分。
26.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
(3)当A地发生地震时,B、C两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对B、C两个观测点所测到的纵波平均波速进行比较,平均波速较快的是_______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当A地发生地震时,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据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每减少1%,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就增加2%。
(1)指出臭氧层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主要位置及其作用。(6分)
(2)人类生产生活主要在对流层。说明对流层的特点。(6分)
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BCDB 6-10DCDCB 11-15DADCB 16-20DDBBC 21-25BADBC
二、非选择题:
26.共13分,每点2分,作图题3分。
(1)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
(2)莫霍面 古登堡面
(3)С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C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由A到C的平均波速要大于由A到B的平均波速
(4)如下图所示。
27.共12分,每点2分。
(1)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作用:能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