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共5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17 07:3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1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课程标准
结合相关知识,区分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和直接来源。(综合思维)
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综合思维)
学习目标
1
2
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解释相关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地理实践力)
3
雷雨天气天空昏暗
浓密的低云将太阳可见光几乎全部反射
蔚蓝色天空(选择性散射)
灰白色天空(无选择性散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晴朗的天气,大气中的水汽、尘粒等杂质较少,而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故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阴雨的天气,大气中的水汽、尘粒等杂质较多,不管波长较长还是较短,通通被散射,故阴雨天气的天空呈灰白色。
削弱作用
吸收
反射
散射
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
有选择性
云层、尘埃具有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与云量呈正相关
主要是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起作用
有选择性,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红黄光最不易被散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小 结
散射
有选择性,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
无选择性,较大颗粒的尘埃可散射可见光所有波段
吸收
O3吸收紫外线、CO2和水汽吸收红外线
有选择性
O3
CO2/H2O
地表
反射
云层、尘埃具有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与云量呈正相关
地表
日出前、日落后,天空是明亮的
未开灯的教室,却能看见东西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夕阳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蓝紫光最易被散射,红黄光最不易被散射
小 结
图 3-13 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长短的关系示意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存在时空差异
低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大,
经过大气路程短,削弱少,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高纬度地区、早晚、太阳高度小,
经过大气路程长,削弱多,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影响因素一:太阳高度
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存在时空差异
西藏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影响因素二:海拔
晴天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
阴天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强,气温低。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存在时空差异
影响因素三:天气
在对流层,海拔越高,离太阳越近, 反而越寒冷,简析其原因。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海拔越高、离地面越远的地方,接收到的地面辐射越少,所以温度越低。
合作探究
大气上界
地面








地面增温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
逆辐射
大气的”保温效应”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被近地面CO2 水汽吸收
地面辐射
大气吸收 、反射、散射等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大气吸收
地面保温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小 结
A
B
D
I
H
G
E
C
F
分别说明箭头A~K所代表的含义
知识巩固
1.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降温快,地面温度低,近地面水汽容易凝华成冰晶附着在地面物体上,形成霜。
合作探究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雾的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
合作探究
人造烟幕增加了二氧化碳含量,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现象。
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出现“午穿纱”的现象;
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损失热量多,至清晨近地面气温达到最低,故有“早穿皮袄”的现象。
合作探究
3.请尝试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解释全球变暖的原因。
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
合作探究
3、下列图中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探究一:利用上述原理解释:新疆的
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新疆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白天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资料: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太阳辐射很强,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日照时数也是全国的高值中心。但同时也是我国最冷的地区,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只有10—15度左右,年平均气温只有7.1度。拉萨的年平均气温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就比同纬度的重庆、上海低了10—15度。
1、青藏高原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2、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很强,但气温却很低,两者之间有矛盾吗?为什么?
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少。
没有矛盾。因为:1.虽然太阳辐射强,但是海拔高,来自大地面的热量少;2.云量少保温作用也弱。(注:气温低出现在没有太阳的时候)
12
24
0
5
10
15
A
B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_.
2、阴天午后2点, 气温比晴天时____, 原因___________.
3、夜晚阴天, 气温比晴天时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
A

云层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气温(℃)
小时
地球有大气,而月球没有大气。地球和月球表面的辐射过程如下图所示
1.找出地球比月球多了哪些辐射途径。
2.说明上述辐射途径对地球昼夜温差的影响。
3.说明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的原因。
没有大气的月球
有大气的地球
大气上界
教材活动
课堂小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运动之热力环流
基本概念
A、气压: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的重量。用字母P表示。
A
B
C
大气上界
PA
PB
PC
PA>PB>PC
(1)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基本概念
B、高压、低压: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2)规律: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A
B
地面
高空
B'
A'
基本概念
C、等压面:把空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组成的面叫做等压面。
1010hpa
1000hpa
990hpa
地面
A
B
C
若地面受热均匀(理想状况下),等压面与地面是平行的。
但实际情况下等压面呈弯曲状态。
海拔升高,
气压降低
①>②=④>③
(3)等压面弯曲规律:①近地面的气压总是高于高空;
②高凸低凹:即高压处向上凸,低压处向下凹;
③近地面的气压与高空相反,等压面形状相反。
把①至④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

1
2000米
4
3

2

练习巩固:


排序图中各点的气压数值,
由大到小为_______
1、
2、
①>②=④>③
4>3>1>2
B
C
高空
近地面
假设ABC三地冷热不均
高气压
低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B'
A'
C'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A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地面冷
热不均
大气垂直
方向运动
同一平面产
生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形成
练一练:
根据右图等压面的弯曲状况
请完成下面4个问题。
①从高到低比较a、b、A、B的
气压。
②判断下垫面A、B的冷热情况。
③画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④判断A、B处天气情况。
(3)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①近地面的气压总是高于高空;
②高凸低凹:即高压处向上凸,低压处向下凹;
③近地面的气压与高空相反,等压面形状相反;
④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⑤气流上升多阴雨,下沉多晴朗天气。









(高空)
(地面)
总结:
(做好笔记)
三、热力环流 —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海陆风
城市风
山谷风
海洋
陆地
海洋
陆地
升温快:热
低压
高压
升温慢:冷
高压
低压
降温慢:热
高压
低压
降温快:冷
高压
海风
陆风
低压
海陆风
海陆风(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
陆地
海洋
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
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
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海风
陆风
高压
低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高压
市区
郊区
郊区



3、城市风
A
B
C
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建设在A、B、C中的 地 ;
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最好在 地进行植树造林。
C
B
城市
郊区
郊区



练习
A
B
C
增温快
(热源)
增温快
(热源)
增温慢
(冷源)
谷风
白天谷风
谷风
白天,山坡升温快,大气上升,山谷升温慢,大气下沉,风由山谷吹向山坡。
白谷精
降温快(冷源)
降温快(冷源)
降温慢(热源)
山风
山风
黑夜,山坡降温快,大气下沉,山谷降温慢,大气上升,风由山坡吹向山谷(山风)。
黑山风
山谷或盆地地区多夜雨
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A
B
C
D
1.图中环流画法错误的是:( )
B
郊区
城市





课堂检测
2.读某地工业区、商业文化住宅区分布示意图,工业区内24小时连续生产钢铁、化肥等产品,住宅区的居民发现大气污染白天比夜间严重,主要原因是:( )
A.城郊间的热力环流 B.逆温层的出现
C.海陆风的影响 D.山谷风的影响
D
4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030
1020
1010
(hPa)
气压梯度: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一、什么叫气压梯度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气压梯度越大。
. A
. B
(如:A、B之间的气压梯度是10hPa)
1030
1020
1010
(hPa)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越大,则风力越大。
1002hPa
1004hPa
A
1002hPa
1006hPa
B
1002hPa
1004hPa
1006hPa
1008hPa
C
1002hPa
1004hPa
D
结论1:单位距离间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结论2:单位距离间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1)比较甲、乙两地的气压梯度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甲>乙;
理由:甲地等压线更密集,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更大。
书本P40 活动
(3)比较甲、乙两地风速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偏东风
偏北风
甲>乙
理由:甲地等压线更密集,气压梯度更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速更快。
1030
1020
1010
(hPa)
风向
1、若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则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同,即: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二、风的类型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2.高空的风: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则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地转偏向力:其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 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南左北右”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与等压线平行)
北半球高空中的风向
(hPa)
1000
1005
1010
1015
风力的方向:与等压线斜交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摩擦力:其方向与风向相反。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北半球近地面风
3、近地面的风: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
风向
(2)在图中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
(1)在等压线图上,画出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2)确定南北半球。根据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若是近地面的风,偏转角度为30°~45°;如果是高空的风,则偏转90°,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如何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点的风向?
以北半球为例:
近地面:
高空:
(2)在图中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
偏东风
偏北风
风向:风的来向。(风从哪里来叫什么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