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裁、颓”等 14 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疲倦”等 17 个词语。
2.运用准确把握信息的方法,写出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3.阅读“玩竹节人”这一部分,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默读“老师偷玩没收来的竹节人”这一部分,把握故事脉络,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讲有关老师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教学设计】
一、明确单元目标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阅读策略单元。三年级我们学会了猜想和推测,四年级学会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解决问题,五年级学会了如何快速提高阅读,到了六年级阅读策略单元,会教我们学习什么呢?
生:齐读单元导语。
师评:杨绛先生笔下的书籍成了我们的朋友正等着我们去拜访,怎么才能收获满满?
生:有目的的阅读,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师评:是的,有目的的阅读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就能让我们收获满满,从单元导语中提炼出学习要求,明确了学习要求让我们一起走近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读单元页,明确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带着“有目的阅读”这样的学习任务走近课堂。
二、检查预习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检查一下你们完成的怎么样?
1. 认读生字词
2. 指导书写“颓”
3.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预习,学生会认真地预习,对所要学的内容进行探索,从而增强预习的有效性,学生也能在预习中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时把注意力集中到难以理解的知识上,避免听课的盲目性。
三、解读课前提示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本课的阅读提示:自己读一读,下面有三个阅读目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贴板书)
【设计意图】阅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三个学习任务,课堂始终围绕着三个任务展开教学。
四、学习任务一
1.明确两个小任务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任务,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师:回顾五年级学习的说明文《风向标的制作》,你觉得制作指南中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
生:工具、材料、制作步骤。师:怎么教别人玩这种玩具呢?
生:动作、具体过程。
2.师: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先来听听课后小伙伴的建议吧!(出示幻灯片)
3.定位课文内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制作指南和玩这种玩具?
师:谁来说一说?(板书:3-7 8-19)
师:瞧!我们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阅读内容也不同。(贴板书)
4.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 3-7 自然段,圈画重点,借助文中信息完成下面表格。(出示幻灯片)小组合作完成制作指南。
师:你们小组是怎样完成这一阅读目的的?(板书:浏览、细读、提取关键信息)
师:瞧!这就是按你们的制作指南做出来的竹节人(幻灯片出示)想不想知道竹节人是怎么玩的?请同学们仔细阅读 8-19 自然段,圈画关键词补全竹节人的玩法(出示幻灯片)
①找生补全信息。
②小组内介绍竹节人的玩法。
③指生讲这种玩具的具体玩法。
5.播放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玩法的视频。
【设计意图】
为了完成任务一,本环节先让学生浏览文本,找到与任务一相关的内容,然后仔细阅读,圈画关键信息,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交流完成制作指南,教学过程中扶放结合,有条不紊的落实任务一。五、学习任务二:体会乐趣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读文,然后细读相关段落,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想一想乐趣表现在哪些方面?交流乐趣表现在哪儿?
1. 聚焦 8-10 自然段。生谈乐趣所在指导朗读(板书:想象画面、品味语言)
2. 聚焦 11-15 自然段。(出示幻灯片)
师:你觉得哪部分最有趣,读给大家听。
①说孙悟空预设:系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为什么还觉得自己的竹节人最神气。指导朗读。
②说窦尔敦——威震八方的窦尔敦
③说 15 自然段,想象有趣滑稽的画面。
④装饰竹节人师:你看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叫齐天小圣,那装上废弃钩针的窦尔敦叫“”金钩大王,那手握偃月刀的,手持蛇矛的,你能分别给他们取一个名号吗?玩游戏,师说装备生给竹节人起一个威风响亮的名号。
师:同学们,你看,给竹节人取名号多有趣啊!
3. 聚焦 17.18 自然段。师:这些竹节人不但有个性的装备威武的名号还有厉害的招式呢!
(出示幻灯片)齐读,指导朗读。
4. 聚焦 19-21 自然段。围观之乐(出示幻灯片)抓住下课、上课学生围观时的动作来体会围观之乐。
5. 聚焦 22-29 自然段。老师入迷之乐。抓住老师心情变化来体会老师的入迷之乐。
师:看来竹节人的吸引力太大了,通过刚刚的交流我们发现从课文的第 3 自然段一直到第 29自然段字里行间都在写竹节人带给我们的乐趣。那刚刚体会乐趣的时候,你都使用了哪些方法?
(预设:发挥想象、细读品味文章、联系上下文等)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分别从制作之乐、玩耍之乐、观战之乐。通过想象画面、品味细节、归类梳理、巧妙关联相关段落,体会了传统玩具带来的乐趣。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教学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完成任务二:体会传统玩具带给人们的乐趣,运用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的方式引导下学生体会给竹节人起名号之趣、装饰竹节人之趣、斗竹节人之趣,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六、任务三:讲述故事。
师:我们再来看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全文,看看课文哪些内容与老师的故事有关?同学们同意吗?板书:20-29
师:同学们,结合以往的经验,你觉得,我们讲故事的时候需要重点梳理什么呢?正像课后题中第三个学习伙伴所说的,我们需要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在读这个故事时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同学和老师的心情都发生了变化。厘清心情变化的原因,加入细节,同位之间再讲故事。(指生讲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为了完成任务三: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此环节引导学生讲故事需要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有抓手,自然也能将故事讲清楚讲明白。
七、全文总结
师总结:同学们,《竹节人》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看着黑板,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我学会了提取关键信息,抓关键词想象的阅读方法,以及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述故事。
师评:是呀,带着目的阅读是一种非常实用而高效的阅读策略,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做一个高效的阅读者。今天的课到这里就结束了,下课。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对整节课的一个总结,通过观察板书学生可以清晰的发现,阅读同一篇文章,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所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最后明确告诉学生,有目的的阅读,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这就是阅读策略。从而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有目的阅读”。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