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校际联考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S-32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
A.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B.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减小容器体积、体系压强增从而增大了活化分子的浓度,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C. 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为有效碰撞
D.加入正催化剂,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已知2SO2(g)+O2(g) 2SO3(g)为放热反应,则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B. 由C(金刚石)=C(石墨) H=-1.9kJ/mol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 CH4的燃烧热是890.3kJ/mol,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H4(g)+2O2(g)=CO2(g)+2H2O(g) H=-890.3kJ/mol
D. 已知H+(aq)+OH (aq)=H2O(l)生成1mol H2O(l)放出热量57.3kJ,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反应生成1mol H2O(l)时,放出57.3kJ的热量
3.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实验室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B. 打开汽水瓶时,瓶中立即泛起大量泡沫
C 将铜粉和锌粉混合后放入稀硫酸中,产生气体的速率比不加铜粉快
D. 高压有利于工业上合成氨
4.少量铁块与稀硫酸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的生成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加入CH3COONa 固体 B.改用稀硝酸
C.将的稀硫酸换成98%的硫酸溶液 D.将铁块换成等质量的铁粉
5.研究表明N2O与CO在Fe+作用下发生可逆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Fe+是催化剂,FeO+是中间产物 B. 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②的速率决定
C. 升高温度,总反应的平衡常数K减小 D. 当有14g N2生成时,转移1mol e-
一定温度下,向10mL 0.40mol·L-1 H2O2溶液中加人适量FeCl3溶液,在5min 时测得生成O2的体积为22.4x10-3L(标准状况下)。此反应分两步进行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5 min 内ν( H2O2)=0.04 mol·L-1.min-1(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B.Fe3+的作用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C.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
D.反应2 H2O2(aq)=-2 H2O2(1) + O2(g) 的△H=E1-E2<0
7.一定温度下,某气态平衡体系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下列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一定增大 B.增大A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增大压强,C的体积分数增大 D.升高温度,若B的百分含量减少,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8.2SO2(g)+O2(g) 2SO3(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逆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可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B. ΔH=E1-E2,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反应热
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D. 若1molSO2与0.5molO2反应放热akJ,则相同条件2SO2(g)+O2(g) 2SO3(g) ΔH<-2akJ·mol-1
9.下列由实验事实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结论
A 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溶液与硫酸反应,析出硫的时间变短 其他条件相同,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I2(g) 2HI(g),压缩容器体积,气体颜色加深 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浓度相同的稀盐酸和稀醋酸分别与等质量的形状相同的锌粒反应,前者反应速率更快 金属与酸的反应中,酸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D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 催化剂一定不参与化学反应
10.定温度下,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 H2(g)+I2(s) △H>0若0~15 s内c(HI)由0.1 mol·L-1降到0.07 mol·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15 s 内用I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I2)= 0. 001 mol .L-1 .s-1
B.c(HI)由0.07 mol·L-1 降到 0.05 mol·L-1所需的反应时间为10s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D.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化学反应速率也减小
11.用Na2FeO4溶液氧化废水中的还原性污染物M。为研究降解效果,设计如下对比实验探究外界条件对降解速率和效果的影响,实验测得M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5min内,实验①中M的降解速率为1.33×10-5mol·L-1·min-1
B. 实验①②说明:其他条件相同,升高温度,M降解速率增大
C. 实验①③说明:其他条件相同,pH越高,越不利于M的降解
D. 实验③④说明:M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的速率越快
12. 下列三个反应均可用:aA(g)+B(g) cC(g)表示,条件改变时变化如图所示(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α表示平衡转化率),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I中,达平衡后升高温度,K值增大 B. 反应I中,若p2>p1,则有a+1C. 反应II中,达平衡后降低温度,C的体积分数减小 D. 反应III中,若T1>T2则该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13.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 2Z(g) ΔH<0。如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2时加入催化剂
B. t3时降低了温度
C. t5时增大了压强
D. t4~t5时间内转化率一定最低
14.在CO2加H2制CH4的反应体系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反应Ⅰ:CO2(g)+4H2(g) CH4(g) +2H20(g) △H= -164.7 kJ·mol-1
反应Ⅱ:CO2(g)+H2(g) CO(g) +H2O(g) △H = +41.2 k]·mol-1
反应Ⅲ:2CO(g) +2H2(g) CO2(g) + CH4(g) △H = -247.1 k]·mol-1向恒压、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 CO2和4 molH2平衡时 CH4、CO2、CO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下列正确的是( )
A.应Ⅰ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B.图中曲线 B表示 CO 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
C.欲提高 CO2转化为 CH4的转化率,需要研发在低温区高效的催化剂
D.CH4(g) +H20(g) CO(g)+3H2(g) △H = -205.9 kI.mol-1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玻璃搅拌器的使用方法是 ;不能用铜丝搅拌器代替玻璃搅拌器的理由是 。
(2)某学生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已知: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均为1 g·cm-3,中和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J。
(3)下列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的是 (填标号)。
a.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多次倒入盐酸中
c.将50mL0.5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L0.55 mol·L-1氢氧化钾溶液
d.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e.大烧杯的杯盖中间小孔太大
(4)做一次完整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 次。某同学为了省去清洗温度计的麻烦,建议实验时使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酸和碱的温度,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观点,为何? 。
(5)如果将NaOH溶液换成等量的NaOH固体,那么实验中测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H)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若用60mL 0.50mol·L-1盐酸与50mL 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实验,与上述相比,二者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下同),所求的中和反应H+(aq)+OH-(aq)=H2O(l) △H的反应热(△H) 。
16.(15分) I. CO2(g)+3H2(g) CH3OH(g)+H2O(g),如图是该反应进行的能量变化。
(1)图中曲线___________(填“a”或“b”)表示使用催化剂时的反应进程, 使用催化剂对该反应焓变___________影响(填“有”或“无”)。据图可判断反应物的正反应的活化能__________(填“>”“<”或“=”)逆反应的活化能,若 H—H 的键能为 h kJ/mol,则 C=O 的键能为__________ kJ/mol
(2)合成甲醇时存在副反应 CO2(g)+H2(g) CO(g)+H2O(g) △H=+41kJ·mol -1 ,副反应的发生不利于生成CH3 OH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火箭推进器中装有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氧化剂过氧化氢(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 0.4mol 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 256kJ 的热量。
(1)过氧化氢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H2O(l)=H2O(g) H=+44kJ/mol,液态肼与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转移2mol电子,则放出的热量Q= ________kJ。
(4)实验室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气反应制备液态肼,已知生成物之一是常见的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17.(14分) (1) 工业上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可合成乙醇,其反应原理为2CO2(g)+6H2(g) C2H5OH(g)+3H2O(g) △H。该反应的△H (填“>”、“<”或“=”)0;其正反应在 (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下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反应速率表达式为v正=k正·c2(CO2)·c6(H2),v逆=k逆·c(C2H5OH)·c3(H2O), 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用含k正、k逆的代数式表示),若其他条件不 变,降低温度,则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填标号)。
a.k正增大,k逆减小 b.k正减小,k逆增大 c.k正减小的倍数大于k逆 d.k正减小的倍数小于k逆
(2)某温度下,若将1molNO充入恒容密闭容器发生反应2NO(g) N2(g)+O2(g) ΔH=-180.0kJ/mol,下列说法可作为反应达到平衡判断依据的_______(填序号)。
A.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B.2v正(NO)=v逆(N2) C.O2体积分数不变 D.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3)某科研小组利用反应N2(g)+3H2(g) 2NH3(g) ΔH=-92.4kJ/mol研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加入一定量的N2,改变起始时n(H2)对合成NH3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由上图知:T1_______T2(填“>”“<”或“=”)
②若容器容积为1L,b点对应的初始时n(H2)=3mol,测得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50%,则平衡时N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
18.(14分)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①;②的燃烧热为,
则反应C(s)+2NO(g) N2(g)+CO2(g)的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已知和可以相互转化,反应2NO2(g) N2O4(g) 。 在温度一定时,平衡体系中的体积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A、C两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关系为____(填“>”、“<”或“=”)。
②A、B、C、D、E各状态v(正)>v(逆)的是状态______。
③E→A所需时间为x,D→C所需时间为y,则x____y(填“>”、“<”或“=”)。
(3)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氮氧化物,消除氨氧化物污染。工业上,常用和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在催化剂作用下,时,发生反应,平衡混合气中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和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填“<”、“=”或“>”)。
②500℃、压强为时,的转化率为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______。[为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求得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仁寿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校际联考 化学参考答案
1-14: CBCDB DBADC DBAC
15. (15分)
17. (14分)
(2)C(2分)
(3)>(2分) 0.5mol/l(2分)
18.(14分)(1)(2分)
(2)①<(2分) ②D(2分) ③>(2分)
(3)①<(2分) ②33.3(2分);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