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第24课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关 雎《诗经·周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与《书》《易》《礼》《春秋》并称“五经”。《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句中的“诗”就是“诗经”。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我们一起走近《诗经》,去领略它的无穷魅力。新课导入 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看法有二:一是当初周朝设有专门采集民谣的官员,他们收集民歌以供朝廷考察民情风俗、政治得失之用,《风》多源于此;二是周朝有“献诗”制度,《雅》诗多是公卿大夫献诗的汇集。总之,
《诗经》是由许多人经历许多年编纂而成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汇。文学常识1、《诗经》六义:
风、雅、颂、 赋、比、兴
2、《诗经》三大内容:
风(民间歌谣)
雅(宫廷正乐)
颂(祭祀歌辞)
3、《诗经》表现手法:
赋(对事物直接陈述)
比(比喻)
兴(即起兴、联想。以其它东西引出所咏之物。)小结字词注音睢鸠( ) 窈窕( )
逑( ) 参差( )
荇莱( ) 琴瑟( )
寤寐( ) 芼( )
蒹葭( ) 溯洄( )
晞( ) 湄( )
跻( ) 坻( )
涘( ) 沚( )jū jiūyǎo tiǎoqiúcēn cīxìngsèwù mèimàojiān jiā sù huíxīméijīchísìzhǐ1.左右流之
(古义:捞取;今义:流出。)
2.君子好逑
(古义: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统称;今义:指品德高尚的人。)
3.道阻且右
(古义:弯曲;今义:右边,表方位。)
4.白露未已
(古义:干;今义:已经。)古今异义道阻且右左右流之(名词,右边)
(形容词,弯曲)在河之洲左右采之 (助词,的)(代词,荇菜)(代词,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一词多义1.左右流之
(左右,名词作状语,在左右两边。)
2.琴瑟友之
(友,名词用作动词,对……表示亲近。)
3.钟鼓乐之
(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4.道阻且右
(右,方位名词作形容词,迂回曲折。)词类活用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自主翻译课文
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全诗共5个小节,结构形式是怎样的?
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什么是重章叠咏?有什么作用? 开头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兴。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贴切而有深意,确是匠心独具。写水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相关联想,酝酿气氛。第一节:关关雎鸠(情意真挚,互相和唱)君子、淑女和乐恭敬相处联 想兴参 差 荇 菜 ,左 右 流 之 。窈 窕 淑 女 ,寤 寐 求 之 。求 之 不 得 ,寤 寐 思 服 。悠 哉 悠 哉 ,辗 转 反 侧 。 “荇菜”一词有什么含义? 以荇菜的流动无踪比喻淑女的难求;以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第二节:参差荇菜难求窈窕淑女君子思服兴参 差 荇 菜 ,左 右 采 之 。窈 窕 淑 女 , 琴 瑟 友 之 。
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芼 之 。 窈 窕 淑 女 ,钟 鼓 乐 之 。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写出了什么愿望?有什么作用?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象结婚时的热闹情景。这种写法富有浪漫情调,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第三节:君子因思成梦友、乐 从关雎、参差荇菜这些州上之物即景生情,从“求”这个全篇的中心到“友” “乐”二字的逐渐加深,表现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梦中求得的喜悦。“一切景语皆情语”蒹 葭《诗经·秦风》 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根据《蒹葭》改编而成的,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先听《在水一方》这首歌,再一起学习《蒹葭》。新课导入《蒹葭》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蒹葭》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淳朴、腼腆、自尊的小伙子,他热恋着一位住在湖对岸的姑娘。小伙子和姑娘也许有过一段交往,也许是偶尔见一面,但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她。在深秋的一个早晨,他来到湖边,思念起她来,思量怎样才能得到她的爱情。整体感知分析诗的结构层次。第一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的——憧憬。第二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的——执着的情感。第三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的——失意伤感。精读诗歌 开头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什么感情? 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绘了一幅露凝霜结的凄清的晚秋图,抒发了主人公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简要赏析诗歌的第二、三部分。 诗的第二、三部分只换了几个词,内容与第一部分基本相同。第一部分的“苍苍”,第二部分的“萋萋”,第三部分的“采采”,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主人公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寂寞。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方”“湄”“涘”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主人公和主人公盼望与“伊人”相会的心理活动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种重章复叹的写法,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蒹葭》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因此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 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着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向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了主人公凄恻的情感。蒹葭的主题是什么? 《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艺术特点有何不同? 《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合作探究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合作探究 《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艺术特点有何不同? 一首首诗词,陶冶了我们的情操;一曲曲乐章,深化了我们的灵魂。《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让我们干干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着优美的文字,传唱着古老的歌谣。课堂小结 社会主义是科学和文化的社会。要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当之无愧的成员,应当努力地和好好地学习,获得很多的知识。 —— 加里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