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修辞手法的辨析
1.下列诗词分别运用了修辞手法,依次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A.(1)拟人(2)设问(3)夸张(4)比喻
B.(1)拟人(2)设问(3)比喻(4)夸张
C.(1)夸张(2)设问(3)比喻(4)拟人
2.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反问)
B.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排比)
C.我端起碗,觉得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张)
D.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比喻)
3.下列对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
B.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
C.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比喻)
D.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排比)
4.下面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锅里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C.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麟。
D.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5.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
B.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拟人)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
D.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反问)
6.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
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句运用( ) 修辞手法。
A.比喻 B.对偶 C.比喻和对偶 D.夸张
8.选择恰当的喻体依次填在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
我爱水的柔,柔如 ;我爱水的动,动如 ;我爱水的缓,缓如 ;我爱水的急,急如 。
①矫健的蛟龙 ②绿色的丝绸 ③奔驰的骏马 ④凝结的玉脂
A.③④①② B.②④③①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9.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C.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D.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0.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是( )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
B.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C.姐姐考上了理想大学,喜得快要发疯了。
1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朵浪花,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个欢乐的乐章。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④台州制造的智能马桶敲开了二十多个国家的大门。
A.①比喻、排比②对偶③反复④拟人
B.①拟人、排比②排比③反复④拟人
C.①拟人、反复②对偶③对偶④比喻
D.①比喻、反复②比喻③排比④比喻
12.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一路种的都是甘蔗,已经高过人头了,绿油油的,像一堵没有止境的围墙。(夸张)
B.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反问)
C.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
D.森林伸出有力的臂膀,发出欢快的呼啸声。(拟人)
13.下列四组成语中全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不以为然 欣喜若狂 追悔莫及
B.自愧弗如 过犹不及 无独有偶
C.虎视眈眈 赴汤蹈火 大步流星
D.粉身碎骨 心惊肉跳 别出心裁
14.和“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写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在这些粗壮的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
B.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C.天一擦黑儿,鞭炮就迫不及待地挤上来凑热闹。
D.春风清唱着悦耳的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15.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是哪一项?( )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上九天。
16.下列词语没有使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手法的-项是( )
A.不可思议 B.鸟语花香 C.军令如山 D.情同手足
17.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二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粘稠的黄色泪珠里。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炽热的太阳,几乎要把房子烤着了。
1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B.在半空中看长江,简直是一条白缎带。
C.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在住宅门口的平台上弹琴。
D.街上的花灯真多,走马灯、宫灯……应有尽有。
19.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C.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D.居里夫人从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了教科书里的新名词,变成了物理学的新的计量单位,变成了一条条科学定律。
20.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
②幸亏红领巾帮助了我,要不然我不知道还得吃多少苦头。
③雪后的原野上,梅花点点,每一朵都是一首精美的诗。
④小明骑车撞倒了一条小狗,但他起身后又大摇大摆地骑车走了,像没发生任何事情一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和“拔得头筹”的意思相同。
B.“读了《北京的春节》一文,使我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一个病句。
C.《十五夜望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都是唐代人。
D.“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2.下列选项中对句子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偶)
B.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反问)
C.他住的地方只有巴掌大。(夸张)
D.这个阿姨瘦瘦高高的,脸圆圆的,长得好像我的妈妈。(比喻)
23.下列词语没有使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军令如山 B.挥洒自如 C.莺歌燕舞 D.情同手足
24.下面按要求改写的句子,不正确的是( )
A.“她的卧室很小。”改为夸张句:“她的卧室只有巴掌大。”
B.“有时间而不读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改为反问句,“有时间而不读书,这怎能是一种遗憾?”
C.“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我看到了脸。”
D.鲁班对徒弟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改为转述句:“鲁班对徒弟说,他要考考徒弟的木工活。”
25.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还没有放学,我就已经饿得前胸贴到了后背上。
B.考试得了第一名,放学后张芳一路小跑回家向妈妈报喜。
C.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D.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6.下列句子修辞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它们吧。
(2)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一朵朵鲜艳的彩云。
(3)植物知道时间,小动物也是这样。
(4)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
A.设问 比喻 拟人 比喻
B.设问 比喻 拟人 排比
C.反问 引用 拟人 比喻
D.反问 拟人 比喻 夸张
27.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
B.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反问)
C.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比喻)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
28.下列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拟人)
B.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排比)
C.男孩想摆脱他们,但是那些鸡在他后面追着叫着,都快把他的耳朵吵聋了。(夸张)
D.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设问)
29.下面的广告语与“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既营养,又清新,牙齿好喜欢——牙膏广告
B.地球母亲爱美丽,大家低碳保护她——低碳生活
C.晚上你休息,白天我休息,皆能延年益寿——路灯寄语
D.贪污是一根针,刺痛着百姓心——反腐倡廉公益广告
30.选出下列与“一步登天”表达特点不同的一项。( )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我住的房间只有巴掌大。 D.教室里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31.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他病好以后,像过去一样,天天练长跑。
B.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C.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D.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32.下列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B.浪费时间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C.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开出了美丽的花朵?那是因为有孩子们的笑声。
D.通过六年的学习,你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3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交融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
B.对面走来了一群红领巾,笑笑闹闹,让人感觉到美好。
C.真是奇怪,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4.和“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是( )
A.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 B.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C.那声音水无体止,像时光的脚步。 D.我端起糖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35.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从来不敢轻易丢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反复)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对偶)
C.面对有关地球的许多问题,究竟应该做什么样的回答?(反问)
D.栗树新叶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比喻)
36.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那棵榕树枝叶繁茂,宛如巨大的绿伞。(比喻)
B.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排比)
C.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拟人)
D.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反问)
3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诗用了( )修辞手法。
A.比喻 B.反问 C.设问和拟人 D.设问和比喻
38.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B.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
39.对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野百合的花朵临风摇曳,时而微笑时而点头,纵是生长在旷野山地,也能把寂寂的山林点缀得明媚多姿。
理解:句中用“微笑”、“点头”等词语赋予野百合花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其虽处旷野也点缀山林的特点。
B.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绿水绕白墙,红花映青瓦,蜿蜒曲回的小河在清晨和夕阳中滋润着乌镇。
理解:语句中运用对偶修辞,表现乌镇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水多花艳的独特景象。
C.四月梨花开,我在这个夜晚想念你,想念你,想念你微笑时的样子.想念你嘱托时的声音。
理解:语句中反复使用“想念你”,交代在四月梨花盛开时,对“你”的深切思念。
D.动不动就叫苦喊累,怎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只知死啃书本,怎能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的竞争?
理解:前一问为设问,后一问为反问,批评了怕吃苦死读书的错误做法。
理解:前一问为设问,后一问为反问,批评了怕吃苦死读书的错误做法。
40.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一眨眼就到了毕业季。 B.老师的话语如雨露般滋润着我的心田。
C.十月,桂花香飘万里。 D.我高兴得快要发疯了。
41.下面的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是( )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A.夸张 B.比喻 C.引用
42.下列句子与修辞手法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夸张)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拟人)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
D.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对偶)
43.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萍水相逢 袖手旁观 何乐不为
B.怒发冲冠 千钧一发 肝肠寸断
C.口是心非 炮火连天 油嘴滑舌
D.呆若木鸡 一日三秋 如虎添翼
44.下面含有比喻修辞的一句是( )
A.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B.其实,竹节人的动作压根儿不由扯线人做主,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是那么回事。
C.我们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D.我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苏州园林。
45.请选出含有比喻修辞的一项( )
A.大雁的呼唤声使一只雄鹅动了心,雄鹅小心翼翼地靠近了大雁。
B.几次渗地雨下过,玉米苗像吹气似的长起来,没多久,一年一度的青纱帐又出现了。
C.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那里弹琴。
D.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46.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花墙边两株紫色的丁香,如同印象派的画。
(3)我是朋友之间来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A.对比 拟人 排比 想象 B.对偶 拟人 排比 夸张
C.对偶 比喻 排比 夸张 D.对偶 比喻 排比 想象
47.“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夸张 B.比喻 C.设问 D.反问
48.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
A.海浪愤怒地拍打着礁石,掀起滔天巨浪。
B.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C.门外,细雨像烟似的被秋风扫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D.她那慈祥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49.写出下面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
(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
(3)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50.写出下列诗词运用的修辞手法。
A.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
B.天街小雨润如酥。( )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5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在横线上。
(1)武松大喝一声,好像把眼前的山也要震动起来。________
(2)这种云是什么云?哦,原来是积雨云啊! ________
(3)花开花落,她长大了,花开花落,她变美了,花开花落,她更成熟了。________
52.请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 ( )
(2)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 ( )
(3)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 )
53.新句子学习。
(1)认一认,将下列句子与它所采用的最恰当的夸张写法进行匹配。
①……泪如雨下,洒了一地。 A.直接夸
②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B.补充夸
③八儿,今天喜的快要发疯了。 C.类比夸
(2)说一说。三个句子都用了 的修辞手法,作者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事实基础上,有目的对事物形象特征进行 或 ,启发听者、读者的想象力,加强语言的力量。
(3)用一用。在写“饿”时,我会选择用句式 这样写,
54.读句子,看看加点部分有什么共同特点,再从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音乐会即将开始,整个会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词语:静 开心 小 痛苦
________
55.句子练习。先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再选一句进行仿写。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
(2)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
(3)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子运用相应修辞,语句通顺即可。)_______________
56.照样子,按要求改写句子。
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不得了。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
(1)今天要去春游的弟弟,一早起来蹦蹦跳跳的,高兴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花开了,花瓣还没完全舒展;鸟在天上飞来飞去;虫子吱吱叫。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排比、拟人)
(2)我们走在山间,溪水慢慢流着,清风轻轻吹着,鸟儿吱吱喳喳叫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用同样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海上的浪花快活地跳舞、歌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根据要求写句子。
(1)教室里非常安静。(改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睡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续写句子,把你对时间流逝的感触写下来)
59.按要求写句子。
(1)田老师口才好。田老师文笔好。(用合适的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您的脸颊上___________。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您满头的青丝________;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您的眼角__________。但在我眼中,您永远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老师。(把句子补充完整,使之构成排比句)
60.下面句子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选择填空。
反问 排比 比喻 拟人
(1)每到夏夜虫儿们的歌声此起彼伏,陪伴着寂静的村庄。( )
(2)在阳光的照射下,白河上的波纹犹如一片片鱼鳞般,闪着晶莹的光泽。( )
(3)我们怎么能容忍浪费资源的现象呢?( )
(4)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片大海;如果一颗星代表一份快乐,我送你一条银河;如果一棵树代表一缕思念,我送你一片森林。(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从“咬定”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意思是: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2)有问有答,可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的意思是: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3)从“如”“似”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意思是: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4)从“高百尺”“摘星辰”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是: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故答案选B。
2.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本句出自《学弈》,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这种自问自答的手法是设问,不是反问。
B.该句把结构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成串地排列,是排比的手法。
C.该句中“碗有千斤重”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我”沉重的心情。
D.该句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花苞”比作了“衣襟上的盘花扣”,形象地写出了花苞的外形。
故选A。
3.C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A.正确。“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句子自问自答,运用设问的手法。
B.正确。“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大八儿的行为,运用夸张的手法。
C.有误。从“太阳他有脚啊”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D.正确。从“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三个连续的感谢,运用排比的手法。
4.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中唐李贺的《马诗》,意思:广阔平坦的沙漠,在月光下就好似铺上了一层白雪;燕山的月亮弯弯的,像一把弯刀。诗句中把“月亮”比作了“弯刀”,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结合句中的“有声无力的叹气”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结合“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麟”可知,把“水帘”比作了“锦麟”,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D.结合“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可知,句中把“过去的日子”比作“烟”,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5.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A.正确,是暗喻,句中把“水”比作“眼波”,把“山”比作“眉峰”;
B.正确,句中“有声无力的叹气”把“粥”拟人化;
C.正确,排比为意义相关或相近,三句或三句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短语或句子并排,句中有三个“有再……的时候”句式并列为排比句;
D.不正确,原句自问自答,为设问修辞。
故答案为:D
6.A
【详解】本题考查夸张修辞的掌握。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根据诗句的意思辨析。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出自《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意思是:这里的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这里的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从“眼波”“眉峰”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 意思是: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D.“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唐代 李白 《赠汪伦》,意思是: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
从诗句意思可知B、C、D运用了夸张的修辞。选:A。
7.C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从“如”“似”可知把“沙”比作“雪”,把“月”比作“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从“大漠”对“燕山”,“沙”对“月”,“雪”对“钩”可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
8.C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题目要求填下恰当的比喻,同学们要根据句意和词语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比喻。
“矫健的蛟龙”的特点是灵动活泼;“绿色的丝绸”的特点是柔软顺滑;“奔驰的骏马”的特点是勇猛强劲;“凝结的玉脂”的特点是流动缓慢。
根据词意和句意,原句应为:我爱水的柔,柔如绿色的丝绸;我爱水的动,动如矫健的蛟龙;我爱水的缓,缓如凝结的玉脂;我爱水的急,急如奔驰的骏马。答案应为:②①④③。故选:C。
9.D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把“月牙”比作“钩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B.赋予竹子以人的动作“咬定”,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C.赋予山以人的动作“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D.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10.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眨眼,用来比喻时间极短眨眼间就飞走了。从“春节眨眼就到了”可知运用了夸张手法。
B.运用比喻手法,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
C.从“喜得快要发疯了”可知运用了夸张手法。
故选B。
11.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①把“浪花”比作“音符”“旋律”“乐章”,是比喻句。三个分句间形式相同,是排比句。
②“五岭”对应“乌蒙”,“逶迤”对应“磅礴”,“腾”对应“走”,“细浪”对应“泥丸”,运用了对偶的修辞。
③从“很高,很高”可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
④从“智能马桶敲开了”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故选:A。
12.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手法。
A 句中把“甘蔗”比作“围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不是夸张的修辞。
B 句中由“哪里……?”句式可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C 句中自问自答,是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D 句中描写森林“伸出有力的臂膀”“发出欢快的呼啸声”,赋予了“森林”人的的行为特点,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A。
13.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归类。
A项:该项成语都没使用比喻。
不以为然: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欣喜若狂:高兴得像发了狂一样。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追悔莫及:后悔也来不及了。
B项:该项成语都没使用比喻。
自愧弗如:自感惭愧比不上他人。
过犹不及 :做事做过了头,跟做得不够,都不好。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可以配对的,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人十分相似。
C项:该项成语都使用了比喻。
虎视眈眈:像老虎盯着猎物一样,伺机攫取,形容关注者不放松,不懈怠的关注着被关注的事物。
赴汤蹈火:奔赴滚烫的开水,踩踏在烈火上。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流星,是比喻走得快,像流星一样。
D项:该项成语都没使用比喻。
粉身碎骨:身躯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失生命。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事临头而心神不宁。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14.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例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粥拟人化。
A 比喻。
B 拟人,把花生拟人化。
C 拟人,把鞭炮拟人化。
D 拟人,把春风拟人化。
故选A。
15.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诗词名句理解。
A项:中唐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项:唐代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两句是写山寺之高。第一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 危 ”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项:唐代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 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项: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16.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词语的特点进行分析。本题中没有使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项。
A项: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是佛教用语。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B项:鸟语花香:意思是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C项:军令如山:意思是指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旧时形容军队中上级发布的命令,下级必须执行,不得违抗。
D项:情同手足:意思是关系如手和脚,一日也离不开;比喻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
17.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A项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松树当做人来写,会流泪,有泪珠。
B项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将大山(五岭和乌蒙)说成细浪与泥丸,这是缩小的夸张。
C项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将太阳的热度夸大化,突出天气非常的炎热。
18.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A:结合“难道……吗”可知是反问句,强调这是一个真理。
B:结合“长江”和“是一条白缎带”可知是比喻句,把“长江”比作了“白缎带”。
C:结合“蟋蟀”和“弹琴”可知是拟人句,把“蟋蟀”当做人来写。
D:句中没有运用任何修辞。
所以选D。
19.C
【详解】考查了修辞,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引用、对比、借代等。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句话把“沙”比作“雪”,把“月”比作“钩”是比喻句。
B.“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句子把“骄傲”比作“草根”,运用比喻的手法。
C.“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D.“居里夫人从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了教科书里的新名词,变成了物理学的新的计量单位,变成了一条条科学定律。”重复出现三次“变成了”,运用排比的手法。
20.A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修辞手法。
①通过分析可知,本题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②通过分析可知,本题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③通过分析可知,本题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④通过分析可知,本题没有应用任何修辞手法。
2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B项,句子缺少主语,应去掉“读了”或“使”,故该项说法错误。
22.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项:对偶是修辞格的一种。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的一对语句表达相反或相关的意思。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B项:反问也叫反诘。修辞格的一种。用否定的句式通过反问来表示肯定的意思,或用肯定的句式通 过反问来表示否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句之中。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反问的修辞手法。
C项:夸张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他住的地方只有巴掌大。”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D项:比喻即用跟甲事物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比喻一般包括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三个部分。
“这个阿姨瘦瘦高高的,脸圆圆的,长得好像我的妈妈。”不是比喻句。
23.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比喻一般包括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三个部分。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A军令如山: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旧时形容军队中上级发布的命令,下级必须执行,不得违抗。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军事命令比作山。
B挥洒自如: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C莺歌燕舞:黄莺歌唱,燕子飞舞,形容大好春光或比喻大好形势。使用的是拟人修辞手法,将“黄莺”与“燕子”当做人来写,会唱歌、跳舞。
D情同手足:关系如手和脚,一日也离不开;比喻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关系比作手和脚。
24.B
【详解】本题考查句型转换。
作答时,学生要根据题目要求判断是否改写正确,平时要多做题。
A项:夸张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卧室只有巴掌大”夸张地写出卧室面积十分狭小。故A项正确。
B项:将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可分为三步:①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等)。②在肯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③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该句的正确句式应该是“有时间而不读书,这怎能不是一种遗憾?”故B项不正确。
C项:缩句就是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找出句子主谓宾,去掉修饰性词语,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因此该句缩写后句子变成“我看到了脸”,故C项正确。
D项:改为转述句时,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 ”要改 为第三人称“ 他 ” 或“ 她 ”。当转述句中出现一些人物时,不能单单修改人称,还要把人称修改成指代的人物。故该句改为转述句后变成:“鲁班对徒弟说,他要考考徒弟的木工活。”故D项正确。
25.B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C、D中加点的部分都是夸张的描述,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B 这是一个陈述句。“一路小跑”是对张芳的动作描写,表达出了张芳的喜悦心情。
26.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1)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问句,“是有人偷了它们吧”是答句,由此可知这是设问修辞。
(2)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运用比喻修辞,把“艾得来斯”比作彩云。
(3)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由“植物知道时间”可知这是拟人修辞,把植物和小动物拟人化。
(4)排比句,指使用排比修辞方法,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由三个“如果生命是…...尊严就是…...”句子,可知这是排比修辞。
故选项B正确。
27.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项,正确。有问有答,是设问句。
B项,错误。是疑问句,问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
C项,正确。本句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和“薄雾”。
D项,正确。本句用了三个“……去了,有……时候”,是排比句。
28.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A项判断正确。本题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将太阳拟人化,表现出作者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慨。
B项判断正确。本题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使用三个“互相……”的句式,更好的表明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
C项判断正确。本题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都快把他的耳朵吵聋了”将鸡的声音夸大化,表现出男孩对鸡的声音的讨厌之情。
D项判断错误。本题运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用疑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意思是: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
29.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仔细阅读“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中“地球才有脉搏”把地球当做人来写,可知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A项:“牙齿好喜欢”赋予牙齿人的特征,把牙齿当做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项:“地球母亲爱美丽”赋予地球人的特征,把地球当做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项:“白天我休息”赋予路灯人的特征,把路灯当做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项:“贪污是一根针”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通法规。将贪污行为形象生动地比作针,针刺心必是疼痛难忍的,告诫行政公务人员切勿贪污,不仅伤害着自己,同时也伤害着那些信任公务人员的普通百姓的心。加强公信力,反腐倡廉的寓意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30.A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A“沙如雪”“月似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泥丸、细浪”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
C“巴掌大”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
D“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
题干中“一步登天”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故答案为A。
31.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掌握。
比喻,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A.该选项中的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B.“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胡须”比作“隶体‘一’字”。
C.“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比作“画页、乐章”。
D.“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细雨”比作“烟”。
32.B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疑问句。
B.“浪费时间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这是反问句。
C.“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开出了美丽的花朵?那是因为有孩子们的笑声。”这是设问句。
D.“通过六年的学习,你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疑问句。
33.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判断和理解,结合整句话的内容进行辨析和理解即可。本题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是C项。
A项:本句话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旷野的黑,什么也看不清,也写出了雷雨来时的天气恶劣。
B项:本句话中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用红巾领指代小学生。
D项:本句话中运用了拟人和对偶的修辞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34.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八儿要吃腊八粥欢喜的程度之深和八儿迫不及待的心情。
“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拟人的修辞手法。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对偶的修辞手法。
“那声音水无体止,像时光的脚步。”比喻的修辞手法。
“我端起糖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夸张的修辞手法。
35.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
A项,正确。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句中“留着——留着”是反复。
B项,正确。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其中“明月”对“清风”;“惊鹊”对“鸣蝉”。
C项,错误。面对有关地球的许多问题,究竟应该做什么样的回答?是一个疑问句。
D项,正确。栗树新叶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其中把“栗树新叶”比作了“蝴蝶的娇弱的翅膀”。
36.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和辨析。
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B选项里只有两个分句。
37.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意思: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有问有答是设问。从“似”可以看出是比喻。
38.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
A.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比喻。把“粥”比作“农业产品展览会”。
B.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拟人。把花生仁写了做人会做的动作“脱了红外套”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比喻。把“沙”比作“雪”。把“月”比作“钩”。
D.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比喻。把“战士们”比作“潮水”。
39.D
【详解】本题考查的修辞手法及作用,解答时需要仔细阅读文段,结合具体句子加以判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作用不同。
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活了,是文章更生动,事物特点更突出可以形象地写出事物特征,并且可以使文章耐看,不枯燥无味。
所谓对偶,即将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列在一起.运用对偶,是为求整齐美观,音律和谐,便于记咏。
反复的修辞手法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反问句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D句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句中,前一个问句不是设问,是反问。后一个问句是反问。反问: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前一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动不动就叫苦喊累,不能培养坚强的意志”的确定意思,所以是反问。后一问也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只知死啃书本,不能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的竞争”的确定意思,当然是反问。前后两个反问句的使用,“批评了怕吃苦死读书的错误做法”,理解是正确的。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设问句)例如: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反问句)
A句是拟人句,句中之所以是拟人,修辞方法的理解是正确的。例如: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B句是对偶句,句中“绿水绕白墙”和“红花映青瓦”形成对偶。句中对修辞方法的理解也是正确的。例如:黑发不知勤学习,白发方悔读书迟。
C句是反复。理解也正确。例如:春节即将结束,我们不禁呼唤,下雪吧,下雪吧!
40.B
【详解】考查修辞手法。
A项“一眨眼就到了毕业季”中的“一转眼”可见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时间之快。
B项“老师的话语如雨露般滋润着我的心田”中的“如雨露般”可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出老师话语之温暖。
C项“十月,桂花香飘万里”中的“香飘万里”可见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的表达了桂花之香。
D项“我高兴得快要发疯了”中的“快要发疯”可见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内心之喜悦。
41.A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分析。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这句话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眨眼就到了”将时间的流逝夸大化,突出时间过得很快的特点。
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42.A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比喻的修辞。以“润如酥”来形容小雨的细滑润泽,诗句意思: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43.B
【详解】本题考查了成语的积累,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是词汇中特有的长期沿用的固定成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的意思,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注意理解。
A项,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是比喻。
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是比喻。
“何乐不为”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 表示愿意去做。是反问。
B项,“怒发冲冠”意思是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一发千钧”危险得好像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肝肠寸断”意思是肝和肠断成一寸一寸,比喻伤心到极点,也形容饥饿到了极点。
都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C项,“口是心非”意思是指口所言说的与心中所思想的不一致,日常生活中多用作贬义。是对比。
“炮火连天”炮火充满天空。形容激烈的战争场面。是夸张。
油嘴滑舌,意思是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是比喻。
D项,“呆若木鸡”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为比喻。
“一日三秋”一天不见面,就像过了三年。形容思念人的心情非常迫切。为夸张。
“如虎添翼”如同老虎长了翅膀。比喻强大的事物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为比喻。
44.A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比喻句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种事物长得像但却不是同类。
A:本句将“破课桌”比作了“古战场”,所以是比喻句。
B:“耸动”形容肩膀、肌肉等向上动,“竹节人”不是人,所以这个句子是拟人句。
C:本句中虽然有“像”字,但是却没有把一物比作另一物,所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D:本句中虽然有“仿佛”一词,但是却没有把一物比作另一物,所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45.B
【详解】本题考查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A项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雄鹅的情感比拟成人的情感“动了心”。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B项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玉米苗比作青纱帐。
C项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油蛉与蟋蟀发出声音的行为比拟成人在低唱、唱歌。
D项使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老虎的声音夸大化,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46.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句的内容进行辨析和理解。
(1)本句话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即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特征: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这句话中的诗句是前后对偶的。
(2)本句话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把丁香比做了印象派的画。
(3)本句话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使用了三句极其以上相同的句式,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本句话中的排比句式是“我是......”
(4)本句话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是:山上寺院的高楼高得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47.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A项: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普通"类和"超前"类。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指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
B项:比喻,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C项:设问: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运用设问要抓住读者关心的问题,如果问题既不重要,也不新颖,人们并不关心,修辞者却故弄玄虚,不仅不能提高表达效果,反而令人生厌。
D项:反问: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明知故问)。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反问句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彩更为鲜明。反问句,就是明知故问,一般由陈述句改变而来,句子中充满了说话人的充沛强烈的感情,或肯定或否定,且只问不答。
仔细阅读句子可知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48.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
A. “愤怒”是一种情绪,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B. 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足音”比作“小令”。
C. 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细雨”比作“烟”。
D. 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眼神”比作“潭水”。
49. 排比 夸张 比喻
【详解】考查对修辞的辨析能力。
(1)结合三个连续的“给那些”可以看出运用了排比修辞。
排比句: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2)结合“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可以看出运用了夸张修辞写出了碗很重。
夸张句: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3)中国结合“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修辞,把人的死比作泰山或鸿毛。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50. 设问 比喻 拟人 反问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诗词名句理解。
A.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本句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B.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小雨润如酥”,句中将“小雨”比作“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句中将“春雨”赋予人的行为特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唐代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句中无疑而问,增强了语气,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51. 夸张 设问 反复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本句根据关键信息“武松大喝一声”,“山也要震动起来”可知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本句根据句子“这种云是什么云?”“哦,原来是积雨云啊!”可知这是自问自答,是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3)本句根据“花开花落……花开花落……花开花落”句式,连用三个“花开花落”,由此判断出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52. 比喻 拟人 排比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因此句子: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拟人: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因此句子: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排比: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因此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53.(1)
(2)夸张 放大 缩小
(3)① 他饿得肚皮贴脊梁。
【详解】本题考查夸张写法。
(1)①由“泪如雨下”可知是类比夸,②由“眨眼就到了啊”可知是直接夸,由“今天喜的快要发疯了”可知是补充夸。
(2)这三句话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普通"类和"超前"类。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指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
(3)本题考查仿写夸张句。
学生仿写句子即可,可选用其中一种方式,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在写“饿”时,我会选择用句式③。我饿得简直能吃下一头牛了。
54.即便这个球场小得像巴掌那么大,但孩子们也能玩得不亦乐乎。
【详解】本题考查想象写话。
写话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目,目的在促使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按照题目要求,照样子,从“静、开心、小、痛苦”这几个情境中任选一个写话即可。例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时注意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教室里安静极了,静得能听见针掉落在地上的声音。
55. 夸张 比喻 拟人 拟人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及仿写句子。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中,“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大了八儿高兴的程度。
(2)“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这句话中,把“激流”比作“野马脱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这句话中把看到是事物赋予人的特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仿写句子时,可以运用夸张、比喻、拟人中的一种,写一句通顺合理的话即可。如:运用那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句子: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还在窃窃私语。
56. 今天要去春游的弟弟,一早起来蹦蹦跳跳的,高兴得简直飘上了天。 我们走在山间,溪水慢慢流着,就像在散步似的;清风轻轻吹着,就像在哼着小曲儿似的;鸟儿吱吱喳喳叫着,就像在讨论问题似的。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1)结合例句,可知要仿写夸张句,写出弟弟“高兴极了”的样子即可。答案不唯一。
(2)结合例句,可知要把句子改写为排比、拟人句,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分别改写即可。答案不唯一。
57.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本题例子是一句拟人句,赋予了浪花人的行为特点,突出了浪花的活泼的特点。
故在仿写句子时,也要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一个句子即可。示例:蜡烛上的火光欢快地舞蹈着。
58. 教室里安静得连掉地上一根针都能听到。 日子从睡梦中过去 踢足球时 日子从脚边溜走
【详解】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考查对夸张的运用。
夸张句: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本题考查学生续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结合题干来看需要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时间在什么时候怎样流逝掉,按照此类形式思考作答即可,语言表达合理,答案不唯一。
59. 田老师不但口才好,而且文笔好。 长出了一块块黄褐斑 变成了一根根白发 悄悄爬上了鱼尾纹 年轻 最美
【详解】(1)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田老师口才好”和“田老师文笔好”之间表示递进关系,故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但……而且……。
(2)本题考查了句子的补充,补充句子词和词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话,这就是句子。为了把意思表达完整,句子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成分,基本成分齐全的句子,叫做完整句。
结合语境,想想老师外貌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补充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60. 排比 比喻 反问 排比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学生容易搞混比喻句和“像”字句,在这里教师要明确,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
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结合句子可知是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1)由“虫儿们的歌声此起彼伏”可知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2)由“白河上的波纹犹如一片片鱼鳞般”可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波纹比作鱼鳞。
(3)由句意及句子特点可知是反问的修辞手法。
(4)由例句特点”如果……我送你……”可知这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