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2023年高考试题分析与备考策略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
Dezhoushijiaoyukexueyanjiuyuan
2023年9月
CONTENTS
01
近三年山东高考考情分析
03
02
题型分析、思维建模
2024 备考策略
目录
近三年高考考情分析
1
Part
2023年(16分) 2022年(20分) 2021年(16分)
客观题 主观题 客观题 主观题 客观题 主观题
3 5 16 3 5 15 16 4 9 16
情境 极性分子 石墨层中插入F原子得到层状结构化合物 卤素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半衰期 核反应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立方晶胞与电化学知识的融合 研究笼形包合物结构和性质 短周期主族元素推断 C、N及其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非金属氟化物
考查内容 判断极性分子 1.导电性 2.抗氧化性 3.键长 4.计算共价单键 1.晶体类型 2.水解反应 3.杂化方式 4.键角、键长 5.方程式书写 6.晶胞密度 1.核素符号 2.同位素 1.共价晶体熔点比较 2.化学键类型判断 3.杂化方式 4.配位数 1.判断晶胞中微粒个数 2.从晶胞角度考查电子转移情况 3.判断晶胞构成 4.物质之间转化计算 1.价电子排布及元素位置 2.配位数;晶体构成;3.杂化方式 4.分子晶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5.电子云 1.原子半径 2.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 3.第一电离能 1.分子的极性及沸点比较 2.分子的空间结构 3.杂化方式 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电负性
3.分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判断
4.杂化方式及空间构型
5.晶胞中微粒数目及微粒距离的计算
考情介绍 |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山东卷)
新课改山东卷高频考点汇总
知识点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次数
核外电子排布(判断电子运动状态) √ √ 2
电负性(电离能)的比较 √ 1
微粒(分子)空间构型 √ √ 2
晶型判断及熔、沸点比较 √ √ √ 3
杂化方式及杂化轨道 √ √ √ 3
分数坐标及距离计算 √ 1
用化学键或作用力解释物质性质 √ √ √ 3
配位键的相关知识 √ 1
均摊法确定化学式或微粒数 √ √ √ 3
考情介绍 |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山东卷)
题型分析、思维建模
2
Part
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是“一核、四层、四翼”。“一核”为核心功能,是考查目的,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
“四层”为考查的内容,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内容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为考查的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题型分析 |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山东卷)
突出考查必备知识: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1-36号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及电负性大小比较和应用、元素周期律(表)的应用等;
二、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
判断分子的极性、熔沸点高低、溶解度大小 、杂化方式及分子空间构型;
三、晶体结构与性质
判断晶体类型,分析晶胞中微粒的数目、配位数,表示微粒的位置及计算微粒间的距离。
基础性
题型分析 |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山东卷)
晶体类型
作用力
影响因素
熔沸点的比较
综合性
强化考查关键能力:
侧重于理解与辨析、分析与推测、归纳与论证能力,包括三个方面:
一、对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二、通过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三、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题型分析 |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山东卷)
学科内各个模块知识的综合
关键能力:
侧重于理解与辨析、分析与推测、归纳与论证能力,包括三个方面:
一、对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二、通过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三、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综合性
通过考查晶胞参数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图形、信息的阅读及加工能力
题型分析 |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山东卷)
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学科素养:
侧重于化学观念、思维方法。
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三、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创新性
信息呈现方式的创新
基于真实证据推理的创新
题型分析 |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山东卷)
杂化及空间构型
确定中心原子
VSEPR确定价层电子对数
杂化及理论空间构型
微粒空间构型
核心价值:
一、情境设置注重爱国情怀的培养
二、通过化学与生活的考查,凸显化学学科对时代和社会的重要价值
三、通过新型材料、最新科研成果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
应用性
题型分析 |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山东卷)
2024年备考策略
3
Part
1.研课标,定方向
考什么
怎么考
备考策略
2.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人教版
注重不同版本教材和不同模块教材的补充
备考策略
整合教材内容,构建知识主线。
3.构体系,建模型
物质结构
原子结构
排布图
排布式
电离能
电负性
分子结构
杂化轨道类型
分子空间构型
价层
电子对
分子
极性
键角大小比较
晶体结构
熔沸点比较
晶胞密度计算
配位数
分数
坐标
晶型
判断
备考策略
3.构体系,建模型
原子
分子
离子
微粒
原子核与核外电子
化学键
分子间作用力
作用
能量
备考策略
整合单元,固本提能
3.构体系,建模型
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
结构
价键
理论
分子
构型
晶体
结构
大单元
子单元
备考策略
整合单元,固本提能
4.注重知识整合
结构与原理的结合
综合有机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等各模块知识,培养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构与有机的结合
备考策略
5.关注科学前沿
题型特征:大多数以学术探究情境的形式呈现,与社会热点、科技前沿等相结合。
关注新型材料和最新科研成果,注重新信息的提取整合
备考策略
以磷酸铁锂电池为真实情境的试题在高考中多次出现,考查的内容涉及工业流程、电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等,从多维度探析磷酸铁锂电池,开展“物质结构与性质”项目式复习。
项目介绍
真实情境
学科核心知识
化学问题
活动任务
任务1
回顾电化学知识,思维热身——初步认识锂离子电池,写出相关的电极反应式。
任务3
认识负极材料,交流研讨——通过复习晶体结构知识,重温锂离子电池发展历史中的设计思路。
任务2
认识正极材料,知识链接——利用价电子对互斥、杂化轨道理论,理清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
任务4
区分不同电解液,归纳整合——对晶体结构、配位键知识进行复习与应用。
提取
转化
设计
6.项目教学,穷本知变
备考策略
1.题目难度。从近三年考查知识点来看,知识点综合性比较强,但知识点组合也有可能实现创新。
2.试题情景。更加注重试题背景的真实性、创新性和前沿性。需要学生从陌生、复杂的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理解题意。
3.能力要求。高考改革的目的是实现“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转化,突出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创新和批判性思维的核心主张成为命题改革的主方向之一。
考向预测
Dezhou shijiaoyukexueyanjiuyuan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