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高考大题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之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山东高考大题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之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7 10:1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2023年高考物质结构与性质
大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02
命题特点
01
真题解析
03
命题方向
04
备考建议
2023 山东卷 16
分子结构
晶体结构
考察内容:
晶体类型
水解产物判断
中心原子杂化方式
键角、键长比较
晶胞结构分析及反应方程式书写
晶体密度计算
1
真题解析
真题解析
分子晶体
HF 、H2O2
根据信息判断HOF水解时断键位置为O—F键,H2O的断键位置为H—O键,再根据电性规则进行成键,从而得出产物为HF、H2O2。
水解反应产物的判断在平时训练中较少出现,对考生而言有一定难度
sp2

ClO2分子中Cl—O键的键长小于 Cl2O中Cl—O键的键长,其原因是:ClO2分子中既存在σ键,又存在大π键,原子轨道重叠的程度较大,因此其中Cl—O键的键长较小,而Cl2O只存在普通的σ键。
对于键长的比较在练习中考查较少,注意总结比较方法
键长比较方法:
1.成键原子半径,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
2.杂化轨道中s成分越多,键长越短
3.共价键类型:原子轨道的重叠,重叠程度越大,键长越短。
CuCl2 + 4K + 2F2 = K2CuF4 + 2KCl
根据晶体组成分析和题目信息,结合元素守恒、电荷守恒,推测出X为K2CuF4,进而配平方程式
考查学生对不同形式信息的提取能力,符合高考对人才选拔的要求
聚焦关键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2
命题特点
理解与辨析能力
掌握已学习过的化学符号、概念、原理等知识内容,并能融汇贯通。辨识图形、图表等信息内容,从中提取关键内容并与有关已学知识进行整合。辨析问题中涉及的化学原理和方法,并能解答化学问题。
第二问中通过信息提示,若学生理解大π键的形成条件,结合ClO2分子为V形结构,从而更快速判断出Cl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
分析与推测能力
在化学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和分类等方法,预测物质的性质或可能发生反应及产物;根据物质性质或反应现象等,判断物质的结构特征;结合化学原理,推测简单反应的过程和机理。
第一问中水解产物判断,需要学生根据HOF的结构特点推测断键位置,再运用电性规则判断出产物
归纳与论证能力
认识不同呈现方式的数据和信息,利用数学方法和数据进行转换,推导物理化学参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归纳总结出变化和规律;比较不同方式得到结果,论证并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第三问需要结合文字与图像信息,通过推理判断出晶体组成,再结合数学、物理的相关知识解决晶体密度问题
2023年山东卷考察考点 2023年全国甲卷 2023年全国乙卷 2022年山东卷 2022年全国甲卷 2022年全国乙卷 2021年山东卷 2021年全国甲卷 2021年全国乙卷
晶体类型 √ √ √
产物推断 √
中心原子杂化方式 √ √ √ √ √ √ √ √
键角比较
键长比较 √
晶胞中晶体组成分析 √ √ √ √
晶胞中相关参数计算 √ √ √ √ √ √ √
近三年高考与2023年山东高考考点比较及分析
3
命题方向
备善事利器
----分析考向 引领教学
★化学键杂化类型的考察
2023年山东高考
2022年山东高考
2021年山东高考
近三年山东卷均考查了杂化类型,预测2024年高考仍会考查
★题量减少,考查内容更聚焦,考查内容重复少
2021年山东高考
2022年山东高考
2023年山东高考
2021年山东卷结构题10个填空,2022年山东卷结构题9个填空,2023年山东卷结构题7个填空,结构大题题量逐年递减;2021年及2022年考查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2023年只考查了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且以分子结构为主;近三年结构题考查内容除杂化类型外几乎没有重复知识点
★考查内容趋向基础化,出题形式稳中创新
考查内容如晶体类型判断、杂化方式、键角大小比较、键长比较、晶体密度计算等都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点,创新之处在于加大了物质结构与化学反应之间联系,注重“宏观认识与微观辨析”和“证据推理和模型认识”的核心素养考察。
★思维能力要求增加,难易区分度明显
简单(易错)
中档
较难
题目难度设置:
创新出题形式,阅读信息量增加,使得思维能力要求增加,难易区分度较明显,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正常发挥,对学生临场发挥和心理素质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有一个较稳定的心理状态才比较有利于学生的正常发挥。
打牢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培养能力-拓展思维-应对高考
4
备考建议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2
3
4
1
障碍
实践表明,在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教学中存在以下障碍:
概念繁多,学生不易记忆且容易混淆
学生对理论不能完整构建,难以理解和应用
学生缺乏扎实的数学和化学基础知识,不具备较强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学生对晶体结构模型建立困难,晶胞计算易出错
教学启示
一、立足基础 固本提能
1.教师们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教材内容为核心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基础概念的认知过程
2.采用大单元教学,找到知识间的相似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继而达到将知识结构化目的,提高课堂效率
3.教师通过外化思路显性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能力和学会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发多种教学工具或多找些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想象微观世界,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增强课堂互动
教学启示
二、精准规范 严格要求
1.培养学生的审题规范。帮助学生明确信息中的关键字词,在常规提问中训练审题规范。
2.培养学生的思维规范。帮助学生形成文字—情景 —模型—规律—决策—运算的思考方式,平时多强调做题要有理有据,不能凭感觉, 课上要让学生互相展示思维过程,教师再加以点评和补充
3.培养学生限时训练和满分卷的整理习惯,在备考过程中应多以高考试题为训练内容,研究评分标准,找出失分原因
4.指导学生养成整理典题的习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