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先锋】第2课 梅岭三章 课件(共37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先锋】第2课 梅岭三章 课件(共37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7 08:52:33

内容文字预览

(共37张PPT)
情景导入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和所率部队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到处搜索的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这三首诗,就是这样诞生的。
学习目标
了解诗人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01
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方法,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02
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03
作者介绍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第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第六军政委、第二十二军军长,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代军长、军长,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建国后,曾任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市市长、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兼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主要著作分别收入《陈毅军事文选》、《陈毅诗词选集》。
一柱天南百战生,将军本色是诗人。——郭沫若
背景链接
1934年10月
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
在敌人重兵围攻下,他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其后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
陈毅所带领的游击队在梅山被敌人包围。他带着伤病伏在丛生的草木间二十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服里,作为自己的绝命诗。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游击队解围。
本诗选自《陈毅诗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1935年春
1936年冬
读准字音
yīng





jīng

wéi





jié
理解词语
泉台
旧部
旌旗
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
烽烟
取义成仁
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
文学常识
组 诗
组诗,是指同一诗题、内容互相联系的若干首诗组成的作品。组诗中的每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又有内在的联系(或是主题相同,或是内容相关,或是空间、时间上相近)。
组诗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和不同取向上力求全面、透彻地反映事物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
组诗以独特的文体特征折射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并影响着其他文体,在文学发展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与李清照《乌江》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意境相同。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jīnɡ)旗/十万/斩阎(yán)罗。
第一章
诗前小序。“得诗”说明作者从容、镇定。诗“留衣底”以明志,表现了诗人革命到底的决心。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诗前小序有什么作用?
小序介绍了作诗的时间、地点及缘由,点明了创作背景。这三首诗是诗人在梅山遇险,面临“断头”的考验,又“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表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死亡面前的乐观精神、浩然正气和崇高理想。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军队
人间的反动统治者
实写/设问
起首设问,总领全篇。
虚写/借代
追怀往昔,表达了创业未成、死而不已的豪情壮志,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气概和除恶务尽的决心。
新课精讲
“断头今日意如何”的起笔有什么特点?怎么理解其在全诗中的作用?
“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此处前置意在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觉察到必死的险恶处境并英勇地面对。这个设问句式的开头句,总起这一首诗乃至这一组诗的抒写情怀,慷慨壮烈。
第三、四句运用旧时“泉台”“阎罗”等词语,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产生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现出即使自己牺牲了,死后还要招集旧部的英魂和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这两句运用了“泉台”“阎罗”这样旧时传说的词语,把一定要革命到底的思想形象化了,表现出了继续战斗、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阎罗”有影射世上反动头子的作用,意在唤起人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憎恨。
诗句中“招”“斩”两个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旌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现力?
“招”表示要把在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的英魂召集起来,空间广阔、声势浩大。“旌旗”原指旗帜,这里运用借代修辞手法,借代部队,表现出部队的昂扬士气、浩大声势。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jié)报飞/来/当(dànɡ)纸钱。
作者从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到1936年正好是十年。
与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异曲同工。
第二章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典故:伍子胥头悬国门
借代/用典
战争
叮咛幸存者,奋勇杀敌,频传捷报。在回忆革命征程之余激励战友,表达了诗人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诗句中的“飞”这个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南国烽烟”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
“飞”这个动词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地传来、接连地传来,富有感彩。“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这里运用借代修辞手法,借指战争,表现出革命战争的如火如荼。
疏通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投身/革命/即为(wéi)家,血(xuè)雨/腥(xīnɡ)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zhònɡ)/自由花。
第三章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战争
借喻
展望未来,宣言革命必将胜利,自由之花必将盛开,抒写了革命者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
应有涯
预言和信念
这两句是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顶点,也是对第一章首句自问的圆满回答。
自由花
革命成功、人民解放的美好前景
第三章诗句中的“应”这个副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
“血雨腥风”““取义成仁”“自由花”各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现力?
“应”这个副词,表现出反动统治应该有个尽头,信念坚定,感情充沛。“血雨腥风”原指像血色的雨、带腥味的风,用借喻修辞手法,借喻反动统治,表现出反动统治的无比残酷。
“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原为孔孟提出的道德标准,这里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表现为真理而牺牲的决心。“自由花”为虚构的花名,这里运用借喻修辞手法,借喻革命理想。
疏通内容
概括这三首诗的内容,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关联。
关联:这三首诗共用诗题,形式上相对完整独立;内容上相互关联,围绕“断头”构想,扣住“意如何”展开,从眼前写到过去、未来,从自己写到战友,诗意层层深化、拓展,三首诗组成了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浑然一体的组诗。
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
身陷绝境,死而不已
死不瞑目,激励战友
展望未来,革命必胜
学习任务单
圈画三首诗中的意象并分类,分析其内涵及情感。
意象
内涵
情感
泉台、烽烟、①__________
斩阎罗的十万旌旗、纸钱
捷报、自由花
概括革命征程的艰辛
英勇无畏
②________
坚定乐观
表达不屈的革命意志
表达③ 的信念
血雨腥风
视死如归
革命必胜
找出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品析其表达效果。
动词



表现出把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的英魂招集起来的气概,空间广阔、声势浩大。
威力巨大,沉着痛快,特别能表现诗人对“阎罗”的憎恨。
想象捷报来得又多又快,将诗人对革命必胜的信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副词



表达了无产阶级战士在死亡面前的浩然正气。
表现出革命时间之长、过程之艰,也流露出诗人回忆征程的自豪之情。
表达了诗人对战友的无限期望。
深层探究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这三首诗各自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途,申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至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企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品味语言
品读全文,思考这三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用词准确、形象。如“旌旗十万斩阎罗”中“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声调也猛烈高亢;“捷报飞来当纸钱”中“飞”,轻快,欢欣,联翩而至,富有生命力和感彩。
借助想象和幻想。如“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借助想象,抒写情怀,反映生活,表达理想。“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这种说法的好处在于:
将抽象的观念化作具体形象,使人感到鲜明生动,印象深刻。
阎罗是人人知晓、人人憎恶的阴间暴君,影射世上反动势力的首领,耐人寻味。
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鞠躬尽瘁,为革命奉献到底的决心。
直观性
含蓄性
深刻性
板书设计
梅岭三章
追忆往昔
至死不渝
誓战到底
面对当日
死不瞑目
激励战斗
展望未来
信仰坚定
革命必胜
招旧部
斩阎罗
头悬国门
诸君努力
取义成仁
人间自由
崇高的理想
坚定的意志
课文主旨
这三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再现了诗人的革命斗争经历,充分表现了诗人为革命不惜献身的坚定决心,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同时诗人又充满激情地鼓励革命战友继续奋斗完成未竟的事业,表达了坚信革命必将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拓展延申
大江歌罢掉头东①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②群科③济世穷④。
面壁十年图破壁⑤,
难酬蹈海⑥亦英雄。
《大江歌罢掉头东》比较阅读
[注释]①此诗作于1917年,作者即将赴日留学,时年19岁。②邃密:深入、细致,这里是精研的意思。③群科:辛亥革命前后曾称社会科学为群学。一说指各种科学。④济世穷:挽救国家的危亡。⑤破壁:这里表示学成之后,像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⑥蹈海:即跳海殒身。这里是借用陈天华留学日本时,为抗议日本政府无理驱逐中国留学生,毅然投海自杀一事。
这首诗与《梅岭三章》在诗歌体式及情感表达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体式
情感
都是七言绝句,都是以旧体写新意。
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及誓死不屈的救国意志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陈毅元帅的其他诗词,感受“元帅诗人”的魅力,并和同学交流感悟。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