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短诗五首《月夜》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短诗五首《月夜》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7 08:5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短诗五首 月夜 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体会诗歌描写的意象和蕴含的哲思。
3.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题目解读】
月夜
交代了具体时间,点明全诗描写的主要内容——一个月光朗照的夜晚。
【导入】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作者简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沈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他积极倡导新诗,是新诗启蒙时期著名的诗人。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沈尹默诗词集》(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
“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是中国新诗的最早倡导者之一,他成功联结了新诗与旧诗传统。1918年1月,《新青年》发表白话诗九首,是为中国新诗的起源,其中三首由沈尹默所作,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
【文体知识】
新诗
概念: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又称为白话诗、自由诗、现代诗。
形式: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散文诗。
特点:
①形式新:与旧体诗相比,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自由,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律。
②语言新: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外语语法。
③观念新:追求个性和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和见解。
【多音字】
【读课文】
播放音频
月 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圈画《月夜》中出现的意象,分析它们的象征意义,完成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从后两句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后两句诗写“我”与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并无孤独之感,表达出一种自强自立的意味。一个个性觉醒,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的“我”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这也是“五四运动”前夕一代青年的典型特征。
【深入探究】
“五四运动”时期的新诗具有“新中有旧”的特点,结合《月夜》做简要说明。
从题目到诗中出现的意象,如“霜”“风”“月”“树”,都是古诗中的传统意象。
从形式上看,《月夜》这首诗一共四行,前两行为七字句,后两行略有变化,但相对来说整体形式依然较为整齐。
从风格上来说,这首诗歌使用的是传统的咏物寄怀的手法。
【写作特色】
语言简洁含蓄,内涵深刻丰富
本诗的语言简洁、含蓄。四句诗只是简单地描绘画面,没有抒情与说教的内容,却鲜明地塑造了“我”在寒风中卓然独立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深刻丰富的内涵:以“我”的形象,表达了当时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独立自由的渴望。
【主旨归纳】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通过“我”与高树并立但并不倚靠的形象,展现出“五四运动”前夕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以及追求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的意识。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