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程标准: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目录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时空坐标(共8个时间,还少一个?)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的一项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实施前提
设置依据
自治权限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①历史经验:历史上历代民族政策和理念,为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旧知回顾: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有何特征?
①册封;
②设置管理机构;
③和亲与会盟;
④设置羁縻府州,实行羁縻政策;
⑤战争;
……
1、建立背景
②历史教训:旧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落后,长期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
带手铐脚镣劳作的西藏农奴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总体上说,比汉族落后了很多……奴隶主、农奴主、地主、牧主占人口极少数,……绝大多数人,却只占有极少量的生产资料……(他们)政治上被歧视、被统治;经济上被剥削、被奴役;精神上被束缚、被愚弄;生活极贫穷,文化极落后。
——杨建新《论我国民族问题的“变”与“不变”》
不利于民族团结和交融、不利于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建立背景
③现实国情: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逐渐形成多元一体格局。
依据地图,分析我国民族分布情况有何特点?
(1)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不均衡。
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
文化上兼收并蓄、
经济上相互依存、
情感上相互亲近,
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建立背景
土地革命时期
因尊重边疆人民的自主,促成蒙古、西藏、回疆三自治邦,再联合成为中华联邦共和国,才是真正民主主义的统一。
——中共二大宣言
民族自决及联邦制
抗战时期
允许蒙、回、藏、苗、瑶、夷、番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的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
——毛泽东
民族区域自治
④党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并做了长期探索。
结合材料,指出中共民族政策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由民族自决到民族自治。
团结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建立背景
⑤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民族问题上提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指出“被压迫民族”具有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决的权力。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8卷
列宁强调“实行民族和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实行彻底的民主主义。保证一切民族和语言的完全平等,取消任何民族特权,不得侵犯少数民族权利,实行广泛的区域自治和完全的地方自治。”
——《列宁选集》第22卷,第139页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建立背景
1941年
1945年
1947年
1949年
1954年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1954年《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阅读教材梳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过程。
2、建立过程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3、建立标志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特别提醒: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思考:观察左图,民族区域自治在层次设置和地区分布上呈现出什么特点?
(1)从行政层级上看: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2)从地区分布上看: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西南等地。
1947年5月
内蒙古自治区
1955年10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8年3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65年9月
西藏自治区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思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1、保证了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
2、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团结;
3、推动了落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4、使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受到尊重;
意义
目的
1.直接:满足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2.根本: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在急操冒进的浮燥情绪中,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出发的做法被当作 “边疆特殊论”、“少数民族落后论” 和 “条件论” 加以批判。在这样的情况下,民族区域自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一批民族自治地方被撤并,一些民族自治机关被撤销,自治权被取消;自治机关的民族化被所谓的 “共产主义化” 取代了,少数民族干部受到了冲击,特别是将一些被安排在自治机关中的少数民族上层人士重新划定阶级,调离自治机关,重新安排工作。
——周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形成和演进》
必须明确认识,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加强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保障各少数民族地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政策的自主权。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1978—201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984年
1990年
1997年
2.发展的表现:
《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阅读教材梳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表现
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健康发展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1978—2012)
【思考】阅读《民族区域自治法》内容节选,总结自治区有哪些自治权?
第十九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立法自治权
第二十条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批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第二十五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
第三十七条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
变通执行权
经济自治权
文化管理自治权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1978—2012)
探究:对比民族区域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项目 民族区域自治 特别行政区
不
同
点 实行区域
制度设计
自治程度
解决问题
社会制度
相同点
少数民族聚居地
港澳台地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
一定的自治权
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
高度自治权
民族问题
实现中国和平统一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都在中国领土上;都接受中央政府统一管辖;都有自治权
1.中共十八大以来(2012年)——民族工作主题(两个共同、五个认同)
①“两个共同”: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
②“五个认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2012——现在)
2.中共十九大以来(2017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①提出: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②地位: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2012——现在)
特别行政区 民族区域自治区 经济特区
区别 设立区域
指导原则
自治程度
社会制度
解决问题
联系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是中央和地方关系,都要接受中共的统一领导。
港澳台地区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沿海特定区域
“一国两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殊经济政策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有一定的自治权
不享有自治权,只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管理体制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中国和平统一
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率先发展起来,成为对外开放窗口
特别行政区、民族区域自治区和经济特区的联系与区别
2008年达赖集团策划西藏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
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事件
反对民族分裂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识拓展:民族问题存在的隐患及应对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隐患①:民族分裂主义破坏了国内社会稳定,威胁国家的安全;
今天,我国少数民族各个方面虽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由于原有基础太薄弱,生态环境很恶劣,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和困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和脆弱,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仍然较慢,而且很不平衡,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仍严重不足。
——杨建新《论我国民族问题的“变”与“不变”》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知识拓展:民族问题存在的隐患及应对
隐患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和脆弱,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仍严重不足。
材料:1984年5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001年2月,根据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作出了修改。
2005年5月,国务院第八十九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对党章部分修改,其中就包括增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张来明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应对:①制度保障:完善立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和自治地方的合法权利,巩固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知识拓展:民族问题存在的隐患及应对
应对:②经济保障:加快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民族问题中最迫切、最突出的,仍是发展问题。发展既可以解决面临的许多问题,也为所有民族问题的解决, 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知识拓展:民族问题存在的隐患及应对
应对:③思想保障:加强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特别是民族发展史,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特别是要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的讲话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知识拓展:民族问题存在的隐患及应对
本课小结
1941
1945
1947
1949
1954
1984
1990
1997
2012
2017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方针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提出“三个离不开”思想
中共十五大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共十八大“两个共同”、“五个认同”
中共十九大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党章
确立
恢复和发展
完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