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2.7《总结我们的认识》教案
课题 总结我们的认识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第7课。经历了前面6课的学习,学生分别从地球内部运动和地球外部力量两个方面探究了影响地球表面变化的因素,认识了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典型地形地貌。本课是对本单元学习的综合运用,也是对本单元学习的综合评价。主要安排两个内容:一是回顾与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针对第一课填写的班级记录表中的“猜测”选项进行反思,比较学习前后认识的不同,帮助学生重建更为科学的解释,感受自己在《地球表面变化》单元的学习中获得的成长;二是探索植被对侵蚀的影响。作为大自然的主要成员,人类的活动也影响着地表的变化。通过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植被覆盖可以减少外力对土地的侵蚀,从而关注人类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不被破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将科学知识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联系起来。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6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得到激发,随着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获得了更全面、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对于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及其形成原因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对典型的地形地貌形成原因再次做出解释。最后,学生还要通过对比实验,探索植被对侵蚀的影响,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需要对对比实验中要控制的变量进行细致地指导。在研讨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内部力量如地壳运动产生的力,与外部因素如风、水等,都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形态。2.知道斜坡上有无植被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科学探究目标1.能回顾并梳理出影响地球表面变化的因素。2.能够通过对比实验,研究植被对侵蚀的影响。科学态度目标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重点 重点: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对典型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做出解释。
难点 难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湿润且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覆盖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无孔长方形塑料水槽、降雨器、水、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聚焦 1.谈话: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所了解。现在就让我们对所学习的有关科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吧!2.揭题: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总结我们的认识”。(板书:总结我们的认识) 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直入主题,意在帮助学生对地形地貌的形成及其演变,形成更加完整的认知。
科学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回顾学习内容,梳理记录表引导:引导学生翻看自己的《学生活动手册》,总结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引导学生先独立记录,再组内交流总结,最后通过全班研讨的形式共同总结影响因素,并在黑板上记录下来。(预设: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水的作用。)2.交流:引导学生重新观察第1课中的5种典型地形地貌,结合黑板上记录的“影响因素”,对每一种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进行解释。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总结,最后通过集体研讨的方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探索二:植物对侵蚀的影响1.讲解: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2.提问:我们知道了雨水对土地具有侵蚀作用,那么怎样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呢?(预设:可以在土地上种植植物;尽量使地表是平缓的。)3.谈话:植物对雨水的侵蚀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一下。4.出示:课件出示湿润且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覆盖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无孔长方形塑料水槽、降雨器、水,小组讨论模拟实验方法。5.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6.研讨汇报:指导学生研讨并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7.小结:植物的根系可以抓紧土壤,减少土地中松散物质的产生,由此可以减轻侵蚀作用的危害,减少水土流失。8.引导:引导学生交流实验后的想法,使他们意识到保护植物对保持水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学生分组实验 设计意图:集体讨论中,引导学生将“解释”与先前的猜测进行比较,并说说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本课做出的解释更加科学严谨,符合自然界的真实情况。通过比较,学生能体会到在解释现象的过程中,证据的重要性。设计意图:这个实验不仅是模拟实验还是对比实验,要明确实验中每种实验材料代表什么,如泥土代表实际的土地,覆盖在表面的植物是用来研究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喷水器喷出的水代表雨水。
拓展 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人类自身活动改变地表形态的事例吗?结合你所知道的事例与老师同学们交流讨论。
课堂小结 地球内部力量如地壳运动,与外部因素如风、水等,都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形态。植物的根系可以抓紧土壤,减少土地中松散物质的产生,由此可以减轻侵蚀作用的危害,减少水土流失。
板书
教学反思 经历了前面6课的学习,学生分别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方面探究了影响地球表面变化的原因,认识了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典型地形地貌。本课是单元最后一课,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回顾与梳理,帮助学生对地形地貌的形成及其演变形成更加完整的认知。第二部分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可以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影响地面流水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气候特征、局部地形、地质构造、植物覆盖等。本课主要探究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因为植物覆盖程度往往与人类的活动相关。人类砍伐森林、不正确地翻耕土地等都会影响到该地区植物覆盖率,使得该地区流水侵蚀严重,造成水土流失。模拟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有无植物覆盖的土地受侵蚀程度的差别明显,意识到保护植物对保持水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