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教学课件
九年级上册
作者:张岱
掌握相关文言词语,翻译全文并背诵。
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的白描手法。
感悟张岱遗世独立的情趣和怀念故国的伤感之情。
学习目标
主要目标
三点讲述
壹
贰
叁
常识积累
课件目录
主要包括
四个部分内容
壹
文章翻译
贰
深层理解
叁
拓展延伸
肆
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
点击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
新课导入
诗词导入
西湖四季相关诗句
……
—……
常识积累
第一部分
主要包括
文学常识相关内容
壹
壹
作者介绍
作者生平
不同阶段的经历
张岱(1597-1689)
字宗子
号陶庵
史学家
浙江绍兴人
祖籍四川绵竹
文学家
作者介绍
作者生平
不同阶段的经历
少年时期天赋异禀
没有他对不出来的对联
没有他接不上来的对话
没有他赏不出来的画作
青年时期风流倜傥
鲜衣,美食,骏马
华灯,烟火,梨园
鼓吹,古董,花鸟
中年时期家破人亡
亲友不存于世
故交多入黄泉
晚年时期追忆过往
明亡以后,他消极避居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作者介绍
作者生平
不同阶段的经历
少年时期天赋异禀
没有他对不出来的对联
没有他接不上来的对话
没有他赏不出来的画作
青年时期风流倜傥
鲜衣,美食,骏马
华灯,烟火,梨园
鼓吹,古董,花鸟
中年时期家破人亡
亲友不存于世
故交多入黄泉
晚年时期追忆过往
明亡以后,他消极避居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写作背景
有关张岱
写作本文的背景
张岱出身于书香门第,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悠闲的布衣生活。明亡以后,他消极避居于嵊(shèng)县西白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写于他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湖心亭看雪》就是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停顿
听读课文
听课文朗读
注意文章的停顿
再读文章
注意停顿
把握文章的感情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字词正音
会读会写
把握生字词的读写
崇祯
chóng zhēn
崇祯
铺毡对坐
zhān
毡
拏一小舟
ná
拏
强饮三大白
qiǎng
强
是日更定
gēng
更
焉得更有
gèng
更
毳衣炉火
cuì
毳
雾凇沆砀
hàng dàng
沆砀
文章翻译
第二部分
主要包括
文章简单分析解读
贰
贰
句意解释
重点语句
把握文章的感情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崇祯五年
公元1632年
余
我
俱绝
全都消失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译文
句意解释
重点语句
把握文章的感情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更定
晚上八时左右
拏
撑(船)
拥
裹、围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
毳
鸟兽的细毛
句意解释
重点语句
把握文章的感情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凇
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
白汽弥漫的样子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茫茫一片。
译文
句意解释
重点语句
把握文章的感情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长堤一痕
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与
连词,和,同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译文
句意解释
重点语句
把握文章的感情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对坐
相对而坐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译文
句意解释
重点语句
把握文章的感情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焉得
哪能
大
很,非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译文
更
很,非常
强
尽力
三大白
三大杯酒,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而
连词,表承接
句意解释
重点语句
把握文章的感情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译文
客此
客居此地
句意解释
重点语句
把握文章的感情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舟子
船夫
及
等到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给作者划船的)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译文
喃喃
小声嘟哝
莫
不要
更
还
深层理解
第三部分
主要包括
文章深层次内容理解
叁
叁
古今异义
考试重点
把握重点词句
余住西湖
古义
我
今义
剩下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古义
还
今义
更加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
竭力,尽力
今义
勉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
酒杯
今义
一种颜色
一词多义
考试重点
把握重点词句
上下一白
翻译
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
酒杯
大喜曰
翻译
非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
和“小”相对
一词多义
考试重点
把握重点词句
上下一白
翻译
副词,全,都
长堤一横
翻译
数词,一
是日更定矣
翻译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副词,更加,还
词类活用
考试重点
把握重点词句
名词做动词,下大雪
大雪三日
名词做动词,带着火炉
拥毳衣炉火
名词做动词,客居
客此
文言句式
考试重点
把握重点词句
判断句
是金陵人(“是”表判断)
省略句
见余,大喜曰(“见”前面省略了主语“两人”)
倒装句
更有痴似相公者(状语后置,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痴
意思是“傻”(或者“痴迷”)
文中舟子对张岱有一句评价,其中关键字是哪个 是什么意思
细节品析
品析痴行
什么样的痴行
“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天寒地冻,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冬寒之态可见一斑,但是作者仍要独往看雪,可见他的痴。且一般而言,即便冬日出游也不会选在晚上,作者却在“更定”出发,更见了他的痴。这里可以看出张岱特立独行、不随俗流的性格。
舟子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张岱“傻”(“痴迷”)的 请从文中找一找,由此可看出张岱什么性格
细节品析
品析痴行
什么样的痴行
作者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三个“与”字写出天、云、山、水万物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的浩大景象。“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精致小巧的感觉,这些夸张之语使描写更加贴切自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地的空旷,人物的渺小,天人合一的意境。
作者写雪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细节品析
品析痴景
什么样的痴行
偶遇金陵游客,一同饮酒。
都做了与众不同的事,都在这样一个大雪后的夜晚到湖心亭看雪。志趣相投,高雅脱俗。
作者在湖心亭还有怎样的奇遇?舟子最后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作者和金陵客有何相似之处?
细节品析
品析痴情
什么样的痴情
“问其姓氏,金陵人,客此。”
此处问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贯。是张岱写错了吗 还是另有深意 请结合材料讨论分析。
作者用明帝年号,提及明朝旧都“金陵”,都表现出他对故国亡国的伤感与沉痛及对故国的思念与痴心。
细节品析
品析痴情
什么样的痴情
深层理解
第四部分
主要包括
写作写法及课外拓展
肆
肆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
文学常识
白描渲染
文学常识拓展
白描
渲染
文学作品中,白描是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特征,以简练朴质、不加渲染的文字,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文学常识
白描渲染
文学常识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文学作品的白描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文学作品的渲染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了起来。
——《故乡》鲁迅
写作特色
白描手法
文学常识拓展
运用白描手法,生动传神
“惟长堤一狠、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就用了白描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物我合一。
文章小结
白描手法
文学常识拓展
湖心亭看雪
品痴行
赏痴景
悟痴情
特立独行、不随俗流
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故国之思
痴人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唐)崔道融《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