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去北京旅游,很多人都会去一个地方——圆明园遗址公园。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称其为遗址公园吗?
了解背景
播放视频一
播放视频二
就英法联军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远征中国
作者:雨果
九年级上册课件
学习目标
体会表达的效果
理解反语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理清写作的思路
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写作思路
把握作者的观点
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作者立场的可贵之处
03
02
01
CONTENTS
目 录
01
常识积累
CHANG SHI JI LEI
02
03
04
文章浅析
WEN ZHANG QIAN XI
深层理解
SHEN CENG LI JIE
拓展延伸
TUO ZHAN YAN SHEN
常识积累
常识积累
01
CHANG SHI JI LEI
课文题为“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为什么要给巴特勒上尉写信?
法军上尉巴特勒是英法联军主要头目之一,在劫掠圆明园后,他给大文豪雨果写了一封信,征询雨果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作为法国人,雨果会表达什么样的看法呢?一起来走进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文题探究
WEN TI TAN JIU
表面上看,巴特勒上尉是征求雨果的意见,意见通常会有两种:赞成和反对,巴特勒上尉希望雨果给出怎样的意见
文题探究
WEN TI TAN JIU
希望雨果赞成
巴特勒上尉其实并不是真的要征询雨果的意见,而是想要获得雨果的赞誉,巴特勒上尉为什么想要获得雨果的赞誉?对于巴特勒的小心思,雨果心里清楚吗?
①巴特勒给雨果写信,是希望借助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胜利”歌功颂德。
②雨果是很清楚的,信的开头雨果就用“你认为”“在你看来”“而你很想知道”“既然你想了解”等语句表明自己对巴特勒上尉意图的洞察,也表明与巴特勒不同的立场。
作者介绍
ZUO ZHE JIE SHAO
雨果:法国作家
1802年2月-1885年5月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
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品
DAI BIAO ZUO PIN
雨果创作类型多样
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等
长篇小说:
《巴黎圣母院》
《九三年》
《悲惨世界》
短篇小说:
《“诺曼底号”遇难记》
劫掠
琉璃
liú li
珐琅
fà láng
脂粉
zhī
朱鹭
lù
晨曦
xī
劫掠
jié lüè
字词正音
ZI CI ZHENG YIN
琉璃
珐琅
粉
鹭
曦
常识积累
文章浅析
02
WEN ZHANG QIAN XI
初读课文
CHU DU KE WEN
雨果给予巴特勒上尉心里渴求的“赞誉”了吗?
①在课文最后一段,雨果写到:“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②表面上是给予了“赞誉”,但是结合上下文我们会知道这个“赞誉”是反语,其实是“批判”。
读文章5-9自然段,找出哪些地方最能表现雨果对巴特勒上尉远征中国劫掠圆明园的态度?
①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防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一系列的贬义词,是对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行为的直接定性
强盗
劫掠
赃物
副词的使用,刻画出侵略者得胜以后洗劫圆明园的理直气壮
似乎
便
②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运用对比、反语,表现出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时的不择手段、贪得无厌。
③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运用神态、动作描写,刻画出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之后若无其事、厚颜无耻的丑恶嘴脸。
④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运用反语,批判了以巴特勒为代表的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的野蛮虚伪。
⑤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的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吞”字写出了劫掠者的贪婪;
“居然”讽刺了劫掠者的恬不知耻。
课文小结
KE WEN XIAO JIE
①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对一个事件的看法,最简单的就是直接看他对这个事件的评论。
②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其对这个事件的叙述语言入手,细品语言文字,把握他的观点。
③学习这封带有议论性质的书信,我们就要注意揣摩用词的褒贬、反语等,从诙谐、讽刺的语言中,感受作者的抨击与批判。
常识积累
深层理解
03
SHEN CENG LI JIE
重点关注以下语段,学习铺陈、排比等修辞手法
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
这一段通过大量华美景致的铺陈,将一连串内容相关的景、事、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几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排比句,极尽可能地描述了圆明园这个园林所能给人无限联想的“奇迹”。这段描述重复中有变化、变化中有重复,无形中使文章产生一种整体的节奏感,并在回旋反复中使文章感情得到强化,主题更加突出。
作者为什么要提及巴特农神庙,以及埃及金字塔、巴黎圣母院、罗马斗兽场这些建筑?它们和圆明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将圆明园和巴特农神庙类比,突出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②圆明园和其他这些建筑一样,都是各个国家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代表着不同国家民族的艺术想象力,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承载着人类文明史。
雨果如此赞美圆明园,强调其艺术价值以及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意义,的目何在
雨果赞美圆明园的缘由——回应巴特勒上尉的提问,越美好,越可惜,从而形成巨大的反差,为后面批判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罪行做铺垫。
朗读第 4 段,思考:该段就一句话,有必要单独成段吗?
有必要。
更好地体现情感的转折,由赞美转为惋惜,为后面批判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罪行作铺垫。
抓关键句,探究雨果的立场
ZHUA ZHU GUAN JIAN JV
雨果是法国人,但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胜利”没有给予任何的赞美,相反却予以了揭露和批判,他这样做是不是不够“爱国”?你怎么看待他的立场。
所谓爱国,是指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非是指政府,尤其是当政府成为侵略者的帮凶甚至侵略的主谋的时候。因此,作者才会说“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是强盗”。
(1)人民立场
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圆明园确实是中国的皇家花园,但它更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所以,雨果站在人类高度盛赞这座花园,抨击侵略者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他的公正与良知。
(2)人类高度
文章结构
WEN ZHANG JIE GOU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写作缘由
表明态度
态度鲜明
主持正义
胸怀博大
巴特勒征求对远征中国的意见
盛赞圆明园
世界奇迹
痛斥侵略者
野蛮强盗
常识积累
拓展延伸
04
TUO ZHAN YAN SHEN
写作特色
XIE ZUO TE SE
文中用反语来讽刺英法联军的强盗心理。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等反语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作者将自己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及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运用反语,讽刺有力
写作特色
XIE ZUO TE SE
①发挥想象,从建筑材料、布局、陈设、园林景观等方面,细致描绘了圆明园的盛景,为后文批判英法联军做了铺垫。
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写作特色
XIE ZUO TE SE
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②运用类比手法将圆明园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进行比较,突出圆明园在世界上的艺术价值和地位,明确指出圆明园是“一个世界奇迹”,是亚洲文明的代表。在铺陈、类比的过程中,作者以热烈的情感、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笔法,展现出浪漫主义作家行文的语言风格,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写作特色
XIE ZUO TE SE
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③作者将圆明园的富丽堂皇与英法联军劫掠后的“荡然无存”相对比,表明了对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滔天罪行的严厉谴责,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情感。
拓展阅读
TUO ZHAN YUE DU
课后习题
阅读张晓惠《哭泣的圆明园》,比较这篇文章和课文在思想主题方面的异同,进一步思考:现在的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历史的废墟”和“民族的伤痕”?
END
下节再见
亲爱的同学们
——雨果
课件研究所出品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