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小学音乐学科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美丽童话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在童年时代,童话故事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带给孩子新奇,让他们充满遐想。本课以“美 丽童话”为主题,是与之前的“童趣”、“童年”、“童心”、“童年的音乐”等同一系列,也是 童年主题的深化和延续。围绕着这一主题,本课选取的四首中外作品,有童话色彩的歌曲,还有童话故事音乐。旨在将学生带入音乐童话之中,让学生在童话世界里感受与体验音乐的魅力,在音乐中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与积极的生活态度。
2.单元教材与学情分析 单元教材: 1.演唱部分的内容是两首中外不同风格、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一首是根据乐曲《玩具兵进行曲》改编填词的外国歌曲《木偶兵进行曲》,另一首是二部轮唱歌曲《月亮姐姐快下来》。目的是让学生在演唱不同风格特点的歌曲中,充分感受和体验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进一步复习和巩固合唱中的轮唱技能。并配合歌曲的气息要求,在知识与技能中,设计了一条利于声音集中和母音转换的发声练习。 2.修订后的教科书在乐器音色的听辨上进行了重新归类和理顺,在作品安排上作了预设与新授对应、有序地呈现。 3.围绕“童话”主题和结合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教科书安排了两首世界名曲。一 是具有教育意义的童话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通过聆听,让学生懂得,学本领要踏实、认真,不能一知半解就卖弄;另一作品《波斯市场》,地域风格浓郁,通过管弦乐丰富的表现力,把学生带到繁华喧闹的波斯集市中。两首都是管弦乐经典之作,其丰富的管弦乐器表现力能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管弦乐的无穷魅力。 4.本课围绕着聆听与演唱内容所设计的编创与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 , 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对于西洋乐器的认识与音色听辨,到了六年级已基本告一段落,本册进入西洋乐器的归纳与分类认知阶段,本课编排了“西洋乐器分类 (一)”知识点的学习内容,同时也为本册最后一课认识“西洋管弦乐队排列”的学习作预设。
3.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能自信地用行进速度与风格演唱歌曲《木偶兵进行曲》。 2.能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月亮姐姐快下来》,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达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难点: 1.听出 《波斯市场》各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及主题3的主奏乐器,能随着音乐用“XX X”的节奏来表现主题4中的铃鼓声。 2.聆听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哼唱并记住“扫帚拎水”的主题,知道节奏、速度、力度与主题情绪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与同伴一起根据音乐片段编创音乐短剧并表演。
4.单元评价任务 评价方式 1.课堂随“行”评价,对学生的课堂音乐行为表现进行及时、有效的个人评价。在整个评价环节中,教师根据每环节目标和教学情况设计具体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记录。 2.多角度评价相结合。设置量标评价表,请学生为评价表画上相应的表情。将听、唱、演、奏、创纳入评价标准,多角度评价学生的音乐发展,并生成个人音乐档案。 3.终结性评价,以小组音乐会的形式呈现,结合学生的量标评价表,自评、他评、师评,最后得到总评。 评标表格如下: 评价等级:A B C 评价方式自评互评师评音乐评价指标 演唱演唱方法正确,歌声自然、优美能正确把握歌曲节奏、速度和音准,能有表情的演唱。能自信地用行进速度与风格演唱歌曲《木偶兵进行曲》。能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月亮姐姐快下来》,欣赏能够专注聆听,认真思考。能随着音乐用“XX X”的节奏来表现《波斯市场》主题4中的铃鼓声。哼唱并记住“扫帚拎水”的主题,知道节奏、速度、力度与主题情绪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西洋乐器分类( 一 )”中所呈现的乐器,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进行分类。创编能主动大胆编创动作,动作优美、自然、表演效果好。对音乐活动有兴趣,能自信、大胆表现。学生自评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加分评价总评( )星( )星( )星( )星( )星
5.单元整体教学计
6.学习单元学习资源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台湾音乐人陈能济改编的《五彩缤纷话管弦》 交响诗:按照文字 、绘画 、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 谐谑曲:原为17世纪和18世纪上半叶的一种较为轻松活泼的声乐曲或器乐曲。比小步舞曲速度快,节奏活跃,造成一种幽默和风趣的效果。